為推動城市固廢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打造一個共享、開放的高水平學術研討和信息平臺,分享交流固廢處理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經驗,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新路徑,11月18日,瀋陽首屆城市固廢處理高峰論壇暨瀋陽城市固廢處理基地啟動儀式在瀋陽北湯國際溫泉小鎮舉辦。
本次論壇由瀋陽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瀋陽瀋北新區政府和瀋陽中城集團所屬的城市礦產開發、生態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北湯溫泉小鎮3家企業共同承辦。論壇得到了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省、市國資、環保、科技、住建等部門,國內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持,共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及部分環保企業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
圍繞「城市固廢綜合處理」這一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原副校長、國家城市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任南琪,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技術部主任劉媛,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常風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郭玉文等8位專家做主旨發言。作為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瀋陽城市固廢處理基地啟動儀式同日舉行,這標誌著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產。據介紹,瀋陽城市固廢處理基地項目於2019年7月開工,佔地面積780畝,由瀋陽中城集團投資15億元興建。該項目旨在減輕以至消除汙泥和建築垃圾對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汙染,挖掘「城市礦產」的巨大潛力,其在規劃建設上充分體現了高起點、高標準和創新驅動的特點。比如,項目採用了汙泥高壓閃蒸脫水、煤矸石摻焼汙泥制磚、餘熱回收梯級利用等先進技術、創新工藝和優化流程;引入BIM系統,可實現生產管理的智能化運維等。項目在建設期間,就已獲得22項國家發明專利。專家介紹,基地的建設方向是:實現「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範、規模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的目標;在固廢低成本無害化處理、零填埋資源化利用方面,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成功經驗和範例;將基地打造成「綠色工廠、數字工廠、旅遊工廠和智慧管控平臺」,成為「國家『城市礦產』開發示範基地」和「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為瀋陽「無廢城市」建設作出貢獻。
按照設計,基地全部建成達產後每天可處理汙泥1200噸、建築垃圾4000噸,將大幅提升城市汙泥治理能力,有效解決建築垃圾汙染環境等問題,對於瀋陽形成完善的環境治理體系、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論壇還促成了一系列合作籤約。中城集團生態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分別與北京工業大學等5所高校、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北國·遼寧日報
【來源:瀋陽國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