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水清岸綠景美 跳磴河蝶變新生遊人如織

2020-12-21 上遊新聞

「1、2、3,跳起來!」「頭轉過來,看這邊!」「笑一笑嘛!」……跳磴河畔蘆葦蕩漾,遊人如織。

2017年以前,跳磴河還是沿線居民口中的「臭河」。如今,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景色宜人,沿線10個濱河公園已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一幅生態文明新畫卷徐徐展開。

8月19日這天,跳磴河畔的草海灣公園又響起了悠揚的竹笛聲,77歲的張承遠老人吹著竹笛,用歌聲講述這裡的變遷。

居民點讚

汙水變清泉

跳磴河從清澈見底到魚蝦成群,到再河水變黑、河床萎縮,成為黑臭水體,張承遠老人就是親歷者,周邊居民曾為此怨聲載道。

這一現象引起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的關注,2017年,因汙染問題被納入中央環保督查範圍,要求在當年年底實現基本消除黑臭。由此,九龍坡區打響了跳磴河治理攻堅戰。

跳磴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於2017年8月啟動,同年11月完工,基本消除跳磴河黑臭。二期工程2018年8月啟動,2019年1月完工,全面消除河道黑臭水體,實現河道長制久清基本目標,大大提升跳磴河流域城市品質。

為何能如此迅速完成黑臭整治?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兩期工程累計投資16.5億元,拆除房屋面積24.3萬平方米,其中違章建築11萬平方米,完成幹流、支流河道清淤21.7公裡,新建和改造幹流、支流管網33.4公裡……

如今,跳磴河已由原來的黑臭(劣五類水)質提升至四類水質,居民們紛紛點讚,水質清澈的跳磴河終於「回來」了!

張承遠老人為此創作了一首《跳磴河之歌》,這首歌伴著竹笛聲,時常在河畔響起:「清清的流水,藍藍的天,跳磴河呀笑開顏,陳年的汙水變清泉,家鄉又添新景觀,跳磴河公園好休閒……」

生態修復

搬走的居民回來了

水體生態系統修復,是黑臭水體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沿著跳磴河步道行走,工人正在對水面上的漂浮物進行清理,清澈見底的河流,水草輕輕搖動,魚蝦穿梭在水草間,儼然一幅水清景美、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

據介紹,在跳磴河治理中,九龍坡區新建河道沿線生態護岸13公裡,通過岸帶修復形成河道岸線內生態綠化面積44萬平方米。採用「食藻蟲引導水體生態修復技術」(以下簡稱「食藻蟲技術」)構建河底「水下森林」,開展河道生態修復6萬平方米。

在跳磴河上遊華巖湖的一體化汙水處理站,將上遊生活汙水處理後,來補水下遊湖庫及河道,形成活水循環和水源補給,既保障了河道枯水期生態及景觀補水,也提高了水資源回收利用效率。

此外,跳磴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新增31萬平方米景觀綠化、5.15公裡生態護岸,融原有岸線生態、新建景觀空間為一體,打造出了獨具重慶山地特色、一步一景的濱水休閒綠廊。

10個親水便民、休閒健身的濱河公園,19.6公裡步道,3個工業風格的驛站,智慧水務展示中心、24小時書屋、惠民電影院、志願者服務點等等,其中97畝石龍草海灣公園裡蘆葦搖曳,已經成為城市親水野趣的旅遊休閒新地標。

「現在環境變好了,我們就搬回來住了,好多以前搬走的老鄰居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家住華巖鎮的居民黃淑敏說。

新聞多一點>>

科技助力 24小監測河流水質

治理完成了,如何防止黑臭水體反彈?

九龍坡的答案是建「智慧水務」監測系統,而這也是重慶首例運用在次級河流的「智慧水務」監測系統。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跳磴河智慧水務展示中心見到,幾塊屏幕上,不停閃爍著各種數據,實時顯示各個站點的水質基本信息,信息共有8個參數,包括濁度、水溫、電導率、PH值、溶解氧、氮氧、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跳磴河「智慧水務」系統負責人張宏介紹,通過參數的對照,系統會自動判斷水質處於什麼樣的水平。一旦水質發生異樣,就會立即自動通知對應河長和運維人員。運維人員前往相應河流查看後,通過手機APP上傳汙染水源造成的原因及處理情況,直到水質達到正常才能結案。整個過程、每項數據,系統都會自動化地記錄,實現有據可查。

巡河人員則表示,智慧水務讓他們有了「千裡眼」和「順風耳」。以前巡河必須到現場,由於人員不足、精力有限,導致很多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現在藉助智慧水務,不僅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還能結合專業數據進行原因、趨勢分析,大大提高了巡河效率和質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相關焦點

  • 豐都龍河流域:河長治河 水清岸綠景美
    華龍網9月17日16時40分訊(通訊員 李達元)龍河流域豐都段河水直匯長江,是豐都縣境內直匯長江最大支流,該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縣級河長月巡、鎮級河長半月巡、村級河長周巡」方式,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如今的龍河流域豐都段,呈現出河清水潔、岸綠魚遊的良好生態環境,吸引各地遊客前往觀光並拍照留影。
  • 袁光平調研城區河流域: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環境 滿足儋州...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10月23日下午,市總河長、市委書記袁光平到那大城區南茶河、雅拉河、光吉河段河流域,就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加快推進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管護及生態建設修復等進行實地巡查調研。
  • 南陽「四水同治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南陽「四水同治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2020-11-11 16:48:27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徐浩 陳元靜 |全面打造中心城區內河水系「升級版」,確立「常年有水、水質優良、活水流動、連通通航」的目標,實施汙染治理、水源保障、水系連通、景觀提升「四大工程」,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打造生態宜居大美南陽。強化措施,落實保障。現場會推進。南陽市委、市政府每月召開現場推進會,觀摩評比,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強化項目監管。
  • 繪就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新畫卷——「十三五」期間松江人居環境...
    繪就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新畫卷——「十三五」期間松江人居環境進一步美化改善 2020-12-10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彭山區守護碧水藍天 水清岸綠景美
    近日,在岷江彭山段梓桐河入口處的黃荊灘,巧遇正在巡河的觀音鎮河段長謝紅,她手指眼前改道後的碧水清清的梓潼河到入口處,望著新建的岷江黃荊灘生態堤防,告訴記者,「2016年,這是一條直排岷江的臭水河,經過三年多的畜禽水產養殖汙水、農業種植面源汙染、居民生活汙水綜合治理,今年平均水質已達到四類以上,黃荊灘原來是處亂灘涂,淤積垃圾和淤泥嚴重,現在建設了水暢岸綠的生態堤防。」
  • 水清岸綠景美 木蘭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顯成效
    水清岸綠景美 木蘭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顯成效 2020-05-06 15:30:36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薛逸群溪流美了,溪邊配套建設的涼亭也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好去處。「木蘭溪上遊綠化,水源汙染清除了,生活垃圾也沒有了,對我們群眾來說是很好的事情,生活環境大大提升,改造後配套的休閒涼亭,也讓我們晚上出來散步有一個休閒的好地方。」村民彭乃四滿意地表示。據了解,虹山鄉木蘭溪是福建省著名水系木蘭溪的源頭之一,也是虹山境內唯一的溪流,終點在虹山瀑布景區。
  • 泗陽縣城廂街道:聚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河湖管理目標,今年以來,泗陽縣城廂街道持續抓好河長制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成立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政委、辦事處主任為總河長、分管領導為副總河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建立街道、村兩級河長責任體系,明確目標任務,加強各部門、各村協調聯動。
  •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湖南百舸水利公司高質量推進江西萍水河治理
    萍水河暢水清。萍水河畔景色怡人。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鄧天貴)行走在萍鄉市湘東區萍水河畔,抬眼望去,左邊是清澈的河水依稀見到魚遊淺底,右邊是大片火紅的格桑花海,在陽光下一一搖曳絢爛多姿,「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儼然成了市民心中的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這是湖南百舸水利公司挺進江西萍鄉市對萍水河河道實施綜合整治,湘人治水的又一工程。
  • 河北省:打造水清岸綠景美幸福河湖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貫徹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3月22日以來,河北省以統籌河湖保護和治理為主線,全力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水生態環境,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高新區(江海區)全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 未來擬打造水岸生態...
    夕陽西下,家住江南街道建聯社區的廖叔帶著孫子來到家門口的麻園河邊散步,由於在這裡居住了許多年,麻園河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現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過去是又黑又臭,經過時得捂著鼻子快速走過。」談及麻園河水的變化,廖叔十分欣喜。
  • 水清岸綠景美蘊深,水潤朝陽展新容!
    治水:政企合作再現水清岸綠東三環燕莎橋下,一灣碧水就是亮馬河。踩著木棧道沿河向東漫步,藍天白雲之下,水面碧波蕩漾,沿途鬱鬱蔥蔥,兩岸現代商廈鱗次櫛比,一幅時尚國際範兒的生態畫面在眼前呈現。同時為了營造豐富多彩、層次感分明的景觀效果,建設方科學配置、混合種植,不僅讓人處處見綠、處處見景,更是重構了水生植物、魚類、鳥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除了這些細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整體上都在努力契合自然,整個區域種樹、養花,都力爭做到與原有自然環境匹配,為居民打造了「親水、近水、樂水」開放水岸,成為群眾門前觸手可及的「綠水青岸」。
  • 宿州: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家園
    城市美不美,首先要看水!近年來,圍繞「水動、魚遊、景美、燈亮、步道通」的治理目標,我市實施「一河一策」,創新打造主城區水環境治理升級版。如今,水清岸綠的生態秀美畫卷已在皖北大地徐徐展開,一個更加美麗的宿州正在漸行漸近。一河一策標本兼治對症方能見藥效。
  • 繪就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繪就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湖南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見聞通訊員 歐日明 張瑜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勇 潘文秀湖南是我國溼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天藍了、水清了、鳥飛回來了、烏龜下蛋了、環境美了、遊客來了。」嶽陽市屈原管理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站站長陳雄斌由衷感嘆。這裡的古湖溼地,利用人工溼地生態系統的淨化功能淨化上遊地區農業面源汙染水,並通過溼地系統優化配置改善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冬候鳥「戀」上了這處環境優美的棲息地,越來越多的遊客也跟隨候鳥來到這裡。
  • 水清岸綠景美 伴著螢火蟲行走在湧邊
    時下,廣州天河區的沙河湧、獵德湧、車陂湧、深湧,正是春光明媚的季節,而「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的風光,令遊人流連駐足。而美景之中,傾注了天河治水人的智慧與努力。水清景美,消失多年螢火蟲回來了晚春時節,新快報記者來了一次天河區河湧遊,只見到處是春光明媚、水清見石、魚翔淺底的景象。獵德湧橫穿廣州新中軸線,在天河CBD和珠江新城潺潺流過。記者在珠江新城的獵德村河段,只見古色古香的石橋、欄杆以及兩岸的祠堂古建築等,在一灣清水的簇擁下,更見雅致。
  • 河長制讓蘭州安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工程化治理 信息化管理 聯動化處理河長制讓安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身穿藍色馬甲的網格員檢查河道初春的暖陽灑滿了安寧區半截岔溝,一群身穿藍色馬甲的網格員,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有的拿掃把、有的拿鏟子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安寧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措施、嚴格考核監督,創新工作方法,建立區、街、社區三級河長制工作聯動機制,按照「工程化治理、信息化管理、聯動化處理」的工作模式,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如今的安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美好圖景正變為現實。
  • 水清岸綠景美宜遊 「幸福」逐水而來
    全市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陸續完成8大類54項攻堅任務,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泉城百姓對水清岸綠景美宜遊的幸福期待一步步變為現實。  部門聯動 樹立流域汙染治理大局觀  作為濟南市區唯一一條排水河道,小清河在20世紀90年代汙染最為嚴重,魚蝦基本絕跡,多處河段出現水質黑臭問題。
  • 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廣州擬建一兩個水岸公園
    正在治理中的廣州石井河 通訊員供圖據悉,《要點》以「全市河湖要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工作目標」,安排了24項工作,分別是加強河長辦機構和隊伍建設;優化健全河長制體制機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強化優良水體和飲用水源保護;高質量規劃建設廣州千裡碧道;嚴格管控河湖保護範圍;紮實推進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任務;加強水上保潔監管和執法檢查;嚴格水資源管理。
  • 哈爾濱道外區根治黑臭水體改善居民生存環境 「水清岸綠景美」河道...
    「工程完工後,日常管護已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設立了河長、河段長,由河段長日常巡查,對沿岸汙水排放、垃圾處理進行監管,防止汙染現象反彈。東風溝沿岸產生的汙水已全部收集至團結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生活垃圾由村鎮收集,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由區城管局統一轉運處理。」道外區副區長李瑩介紹。為方便收集生活汙水、防止隨意傾倒垃圾,東風溝沿岸共設置汙水收集口140個、垃圾轉運間40個,設置圍欄13.4公裡。
  • 江西金溪:水清岸綠景美,宜居宜遊宜養(組圖)
    2020年8月16日,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左坊鎮清江村一帶,河流蜿蜒,水清岸綠,景美如畫。近年來,金谿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縣、鄉(鎮)、村、組四級「河長(湖長)制」管理網絡全覆蓋;同時將水生態保護與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康養產業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升全縣小流域生態「顏值」,讓河更暢、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推動了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實現了治水與旅遊、康養「多贏」。
  • 銅梁:水清岸綠小安溪
    令人陶醉的是,波光粼粼的河面一碧如洗,藍天白雲倒映在河面上,不時有白鷺在水面翻飛,三三兩兩的市民在濱河景觀步道散步休閒。「現在的小安溪河水變清亮了,兩岸樹木多了,一年四季都有花兒,我每天都要來這裡觀看河上風景,感受河風拂面的愜意。」站在樂壽橋上休閒的「老城鎮」李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