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縣的雜技歷史久遠,早在1500多年前,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墓葬中就有雜技壁畫;吳橋縣的雜技是大眾的娛樂活動,俗稱「耍玩藝兒」,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吳橋耍玩藝兒,人人有一手」之說。吳橋縣的雜技享譽天下,有資料記載,僅上世紀20年代初,吳橋雜技藝人就到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在異國它鄉從事雜技事業的老藝人四百多人。建國後,吳橋向全國各地輸送了數以千計的雜技人才。雜技界有「沒有吳橋人,不成雜技班」之說。然而,吳橋縣的旅遊也毫不遜色,除了吳橋雜技大世界外,還有些景點也很奇特,因此,吳橋被稱為「人間遊樂無雙境,天下雜技第一鄉」。
吳橋雜技大世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大的民俗旅遊景區和世界唯一的雜技主題公園。景區內主要分為:
江湖文化城。重現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
魔術迷幻宮。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術的魔幻魅力。
紅牡丹劇場。演出大型綜藝型雜技晚會為主,有黃帝戰蚩尤、魏晉椽樟、水轉百戲、南園廟會等十幾個場景。
馬戲遊樂園。以表演馬術為主,遊客可親自試騎。
吳橋雜技博物館。內分九大展廳,並有影視廳、春典茶座、丹青閣及互動廳等。影視廳以播放電影《紅牡丹》為主。
滑稽動物園。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
民俗風情園。是集娛樂、小吃、參與、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園區。
吳橋雜技大世界中有被稱為江湖八大怪的王寶合、高福州、李印懷、何書森、魏春華、
郭樹桐、李亮、廖鵬。
酒章文創園。世界上最大的酒章文創園,是一處以酒章、酒器、釀酒、運河、廉政、新型農業產業化等六大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業園。其中,範景文清廉文化展覽館(暫名「二不尚書苑」)中的範景文,吳橋縣城關鎮範莊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因府門上寫有「不受囑、不受饋」,獲「二不尚書」美稱。崇禎帝自縊後,範景文留下遺書「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恨」,投井自殺。
在酒章文創園中除參觀各種展示外,還可以看到糧食酒生產全過程和品嘗酒頭酒的香醇味道。
苦井甘泉。位於吳橋縣鐵城鎮雙井王村東,相傳,明德年間 ,王氏人家在村內打了兩眼井,相距不足一米,一東一西,東為甘泉,西為苦水,現兩井均已乾枯,但一直以來除了傳說,為什麼這麼近距離打兩眼井,而兩井水又截然不同卻是個迷。
唐槐。位於吳橋城關東北部北關村境內,相傳在公元700年左右為唐人所植,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樹高10米多,圍長5米,雖然樹幹已枯裂、洞穿,但樹冠枝繁葉茂,生機昂然,清香的槐花百米內即可聞到。
古井臥槐。又稱臥龍槐,位於吳橋縣鐵城鎮三裡井村北路東,相傳為明代嘉靖年間李氏所培植,至今1000多年。因雷擊折一長約8米、圍長1米的枝幹,仍枝繁葉茂。主幹與折幹之間有一眼井,內有物,橫穿井底,時隱時現,難解其迷,現古井臥槐保存完好。
瀾陽書院。位於縣一中大門南側,為精美別致、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據《吳橋縣誌》記載,瀾陽書院始建於清康熙51年(1712年), 清光緒29年(1903年)全國推行新學,瀾陽書院改為第一高等小學堂,至今仍為教學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