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

2020-12-16 四川日報

  • 華鎣市天池湖飲用水水源地。 王永剛攝


    嶽池縣長灘寺河沿岸的人工溼地。塗麗攝


    廣安市日處理5萬噸的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張啟富攝


    廣安市白雲湖國家溼地公園。 楊明軍攝


    武勝縣高洞河小流域生態治理工程。  (廣安市水務局供圖)


    嘉陵江武勝縣沿口鎮段良好的生態環境。 周順強 攝


        

      「鼠尾草的脈絡長什麼樣?」「白雲湖裡的魚有哪些類別?」……11月20日,廣安白雲湖國家溼地公園宣教中心迎來了一群小學生,在寓教於樂中,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溼地宣教課。該溼地公園始建於2016年,是廣安首個國家級試點溼地公園,也是全市面積最大的溼地公園,總面積達1236.67公頃,溼地面積佔比超八成,包含庫塘、稻田、河流和洪泛溼地等多種溼地類型。
      白雲湖國家溼地公園,是廣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的一個縮影。溼地公園的建立,對於渠江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重要價值。廣安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地,是長江一級支流嘉陵江、二級支流渠江的流域地,也是嘉陵江、渠江、大洪河、御臨河等16條跨界河流出川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廣安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納入國控、省控考核的5個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嘉陵江、渠江出川斷面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御臨河、大洪河出川斷面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西溪河、蘆溪河、酉溪河、長灘寺河、清溪河等重點小流域水質逐步改善,全市縣級及以上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96.3%。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塗麗梁小蓉

    謀勢/
    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但廣安嶽池縣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長灘寺河街道河長尹守斌卻不擔心,他指著不遠處長滿水生植物的水池說:「只要人工溼地在運轉,汙水流不進河裡。」
      不擔心的底氣,正是尹守斌提到的「人工溼地」,溼地內有兩道汙水防線——長滿植物的30個濾池和除磷管,可以在6個小時內有效將周邊1.5萬戶居民生活汙水淨化成達標的乾淨水。
      長灘寺河曾存在黑臭水體、汙染物直排入河等問題,如今通過多重防護、生態去汙,這條河變成了市民休閒散步的「清水河」。長灘寺河水質提升的背後,是廣安河湖的悄然「變臉」。
      時間回溯到3年前。2017年3月22日,廣安市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發布會,宣布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工作體系,全市所有河湖納入河長制範圍,力爭3到5年時間,主要河湖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聚焦河湖治理規劃、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八大」重點任務,廣安著力頂層設計,構建河(湖)長工作「四梁八柱」。
      打造「攻堅隊」——突出河(湖)長掛帥出徵,地方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本級總河長,各級分級分段設立河(湖)長,建立起「河(湖)長+」組織體系,覆蓋市縣鄉村四個層級和河庫塘堰渠五大水體。同時探索「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網格長」等多種形式,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全市設立河(湖)長2440人、警長1586人、檢察長65人、網格長125人。
      發布「作戰令」——印發《廣安市總河長制運行規則》,有效規範河(湖)長制運行。頒布實施《廣安市城鄉汙水處理條例》和《廣安市集中式飲用水安全管理條例》,這是全省首個市級層面針對汙水處理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全省第一個引入河長制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同時在市、縣、鄉分別設立河長制辦公室,全面組織、協調推進河(湖)長制各項工作。
      構建「督戰組」——加強日常監督,在全省首創「河長制工作日常考核負面清單三十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開展暗訪督導;加強媒體監督,市級媒體設立宣傳專欄和曝光臺,宣傳推廣全市河(湖)長制工作成效,曝光典型涉水違法案例;加強綜合考評,對河(湖)長日常巡查、督查督辦、問題整改、「清四亂」行動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倒逼河(湖)長落實工作責任。
      旌旗獵獵,戰鼓頻頻。一場保衛江河湖泊、再造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衛戰,在廣安打響。

    謀實/
    著手基層治理,深入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
      12月2日一大早,江邊的薄霧尚未散去,跟往常一樣,張錦華再次沿著渠江巡查了一圈。他是廣安華鎣市明月鎮明月村的村級河長,擔任河長以來,每天沿著渠江走上幾公裡,成為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在廣安,像張錦華一樣用腳步丈量江河,是所有河(湖)長的工作常態,也是廣安深入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的一個縮影。
      2018年8月27日,廣安市委主要負責人提出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用雙腳丈量每一條河流,分組查清河流取水口、排汙口、垃圾場以及流域範圍內按規定關閉的畜禽養殖場、工廠等,並逐一上圖標明,實行「一河(湖)一圖」,建立完善「一河(湖)一檔」,掛圖作戰,銷號管理。
      2020年9月4日,廣安市2020年第2次總河長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廣安市「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規範(試行)》,將廣安這一特色工作標準化、制度化。
      廣安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小勇介紹,截至目前,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70萬餘次,排查出汙染源18941個,整改銷號18884個。
      整治河湖汙染,是另一場刻不容緩的「戰鬥」。
      在渠江明月沱經營餐飲船的鄧先飛,對這幾年渠江水質的變化深有感觸。「以前,我們船上的汙水直接排到江裡面,現在船上全部配備了汙水收集池,最後要上岸集中統一處理。」
      華鎣市河湖保護中心李天福表示,當地為保護渠江水質,嚴格要求沿岸餐飲船安裝生化處理裝置,實行餐廚垃圾轉移處理,杜絕汙水漏排、直排。此外,每年在渠江華鎣段投放魚苗20餘萬尾……通過這些有效舉措,渠江水質由原來的Ⅳ類水質上升到現在的Ⅱ類水質。
      整治河湖汙染,要堅持底線思維。廣安全面推動「清四亂」專項行動和砂石、碼頭規範整治,整改完成省級反饋和自查發現問題78個,依法整治碼頭及裝卸點32個;全市已整治「散亂汙」企業294戶,整治禁養區內養殖場1064家;79座水電站全部完成工程整改,並通過水利部、國家發改委抽查和省級核查組驗收。
      整治河湖汙染,要拓寬全局視野。全域規劃建設城市、鄉鎮、新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構建城鄉一體的生活汙水防治體系。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建成城鄉汙水處理廠(站)194座,投入運行167座,達標排放163座,運行率、達標率分別達到86.1%、97.6%。
      整治河湖汙染,要樹立系統意識。目前廣安已完成礦山復綠143公頃、人工造林7263公頃、封山育林2830公頃、溼地保護修復2420公頃、河湖水系連通7.2千米、石漠化整治3426公頃、水土流失治理8702公頃。

    謀時/
    著眼長遠規劃,研究未來5年「一河(湖)一策」
      11月27日,2020年度廣安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研修班開班儀式在小平幹部學院舉行。
      武勝縣河長制辦公室姜峰表示,「通過培訓,我們提升了理論知識,有助於加強對河湖的科學治理與保護。」
      科學治理與保護的背後,是專業技能的提升。該研修班由河海大學承辦,作為一所以水利為特色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河海大學與廣安的結緣始於去年。
      2019年9月29日,《廣安市人民政府與河海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雙方確定,在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戰略諮詢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努力在水資源保護利用、河湖環境治理、涉水產業發展等領域實現資源統籌、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目前,廣安正與河海大學、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的專家合作,已形成嘉陵江、渠江、西溪河等流域2021-2025年的「一河(湖)一策」研究成果;河海大學已組織兩支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15名河海學子赴廣安實訓,開辦兩期河(湖)長制培訓班,培訓河(湖)長近300人次;重慶市水電設計院廣安分院已完成廣安市水量分配方案、廣安市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綜合演練腳本等項目5個,正在開展全市「十四五」規劃大型項目前期工作。
      著眼長遠的不僅是校地合作。為持續鞏固河(湖)長製成效,確保江河碧水長清,廣安打出一系列組合拳——
      借力專業化。採用PPP合作模式,通過公開招標引進中國水環境集團,統一實施1市2區3縣108個鄉鎮近30億元的治水項目,目前全市共有134座汙水處理廠站由專業公司運營,專業化運營率達69%。
      借力信息化。2019年10月,廣安建成河長制信息化平臺,並與省級一張圖系統對接,這個包含了廣安市河長制信息化管理系統、河長巡河APP和廣安市河長制辦公室微信公眾號的平臺,有效提升了河(湖)長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借力法治化。廣安市河長制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執法,2017年以來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85起、違法捕魚145件。加強與上遊達州市、南充市和下遊重慶市合川區、長壽區、渝北區的溝通合作,市、縣兩級共籤訂20個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聯合執法16次,共同解決涉水問題22個。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廣安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把落實河(湖)長制、建設幸福河湖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加快建設嘉陵江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廣安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歐光貴表示,下一步要推進川渝跨界河流治理「四亂」「四排」問題以及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工作,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貢獻更大的力量。

  • 相關焦點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塗麗梁小蓉謀勢/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_生態_中國西藏網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  謀勢  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
    • 一湖清水入江 一江清水東流——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達「十三五...
      江西入長江斷面即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穩定至Ⅲ類,長江幹流江西段水質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實現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  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擁有152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全部在九江市境內,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九江湖區水質好壞直接影響著鄱陽湖水質,從而影響長江江西段的水質。  系統推進鄱陽湖九江湖區的治理,是提升水質的關鍵。
    • 江西河湖長制升級版共護「一江清水」
      撫河流域生態治理、百裡昌江、南昌贛江風光帶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上猶園村、贛縣長村、龍南虔村等沿河流域打造的休閒農業讓村民享受生態治水紅利,這也是我省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升級版的重要舉措。隨著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號角的吹響,我省發出強化河湖長制升級版的強音,全面開展全省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共護「一江清水」東流。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市全面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紀實
      我市地處湖北東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大別山環繞於北,長江蜿蜒於南,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眾多,集一江、六水、百湖(114個)、千庫(1237座)於一域。長江流經全市199公裡。我市是保護一江清水出湖北的最後崗哨,治水管水責任重大。
    • 一湖清水入江 一江清水東流
      江西入長江斷面即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穩定至Ⅲ類,長江幹流江西段水質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實現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擁有152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全部在九江市境內,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九江湖區水質好壞直接影響著鄱陽湖水質,從而影響長江江西段的水質。
    • 一河兩岸、依湖造城,百米高空鳥瞰南海怡海湖公園,太震撼!
      景色宜人、風景如畫繁華都市,光彩動人能享受悠然詩意的生活亦能盡情揮灑青春奮鬥的汗水視頻、美圖帶你遊覽高空下的怡海湖公園一河兩岸、依湖造城,百米高空鳥瞰南海怡海湖公園,太震撼!航拍怡海湖公園一河兩岸 公園處處風光無限早在2010年怡海湖已建成開放成為桂城城市形象的又一代表作2019年,怡海湖提出要全面升級提升花海建設
    • 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格爾木市委宣傳部 攝中新網西寧8月2日電 題: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作者 孫睿 馬紅娟夏季的沱沱河一如既往地安臥在廣袤的可可西裡,靜靜地審視太陽和月亮的交接。遠遠望去,有一個身影在沱沱河堤岸上走著,他時不時彎下腰,一隻手提著袋子,另一隻手清理著河流中的垃圾(塑膠袋)等,他就是這裡的河湖志願者新文。
    • 陝西:一江清水送北京
      這幾年陝西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守牢制度紅線,全面推進汙水垃圾處理設施等項目的建設運行。目前,漢中中心城區和10個縣城汙水處理廠、垃圾衛生填埋場已全部建成投運,實現縣城以上「兩廠(場)」全覆蓋。安康則投資18.6億元建成了22個城市汙水、垃圾處理廠和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汙水處理率達到8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兩年前,他有了新身份——瀨溪河敦和村段河長。從那時起,他每周都會沿著自己負責的河段巡河兩次。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
    • 商洛:一江清水送北京
      一江清水送北京     作為丹江口水庫上遊的商洛,是水源涵養區和保護區,多年來,商洛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為呵護丹江作貢獻、做犧牲。     「一江清水送北京」是丹江的福分,也是商洛人的自豪和驕傲。本家一位叔父幽默地說:「商洛的水給北京解渴,這才叫近水解得遠渴,咱這冷錘子蒸了個大饃。」老家另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輩說:「咱是哪輩子修的福,能叫皇上人吃上咱的水。」老人老腦筋,還想著過去給皇宮納貢的事兒,當然,心是好的。
    • 一河兩岸、依湖造城,百米高空鳥瞰南海怡海湖公園,太震撼!
      一河兩岸、依湖造城,百米高空鳥瞰南海怡海湖公園,太震撼!光彩動人 能享受悠然詩意的生活 亦能盡情揮灑青春奮鬥的汗水 視頻、美圖帶你遊覽 高空下的怡海湖公園 航拍怡海湖公園 一河兩岸
    • 河暢湖清風光美
      冬日清晨,蜿蜒流淌的上猶江穿過山水相依的縣城,水質清澈,一江兩岸青山疊翠,市民三三兩兩漫步遊步道,好一番詩情畫意。高位推動 河湖「常治」「長治」近日,上猶縣委主要領導、縣總河(湖)長來到上猶江陡水段和上猶江支流梅水河開展巡河督導,詳細了解上猶江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現場仔細察看水質指標、了解一江兩岸的水生態保護情況。一河一長、一湖一長,各方有責、人人盡力。
    • 一江碧水向東流
      鄭婧伊「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餘公裡,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承載著中國約40%的人口。人們依江而生,沿江而興;舟楫往來,互通有無。兩岸青山,一江碧水,讓無數人魂牽夢縈。
    • 蕭山「幸福河湖」系列作品|城中之河
      為彰顯治水成效、凸顯治水人物、講述治水故事、挖掘歷史文化,我們組織編撰「幸福河湖」系列作品,以文化人、以史銘古、以事感人、以景動人,引領全民治水、護水、愛水的良好風尚,深化踐行「兩山」理論,努力打造溼地水城的蕭山樣板,厚植蕭山生態文明底色,賦能高質量發展,繪就美麗畫卷。
    •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政策與法規先行,打出治理組合拳  3月10日傍晚,南京濱江外灘江面上出現成群江豚,互相遊動追逐,還有江豚不時躍出水面。許多市民拿出相機、手機,爭相拍攝。  在江邊綠道健走騎行、在觀景平臺拍攝江豚戲水,已經成為許多南京市民的一項休閒活動。
    • 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站在長江泰州段岸邊眺望,江中有洲、河網密集,兩岸綠樹成蔭、水鳥高飛。在一處環保主題公園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泰州市在2015年7月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法規便是《泰州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從泰州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強了長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
    • 「一江清水向東流」暨「黃河入海流」青海山東攝影圖片展在濟南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 (記者樊永濤 報導) 12月7日,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承辦,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山東省文化館協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暨「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攝影圖片展在山東省濟南市拉開帷幕
    • 張清東:唯願一江清水向東流
      寧化縣境內的方田溪發源於泗坑、嶺下,於石壁鎮溪背村匯入西溪,流域面積80k㎡,河道總長23.9㎞,是寧化人的「母親河」翠江的源頭之一。張清東就是以方田溪為名的方田鄉鄉長,也是這條溪的河長。自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以來,管河治河成為張清東的一項新任務,每周定期巡河成為他的一個新習慣,雷打不動,即便是遇上大年初一。
    • 「龍鬚溝」一河清水向東流
      在北京城南,一彎清澈見底的新鳳河自西向東連接起大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誰能想到,幾年前,這條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還是老百姓口中的「龍鬚溝」。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讓新鳳河飽受汙染,河水乾涸黑臭,生態系統破壞嚴重,一時被扣上了「蚊子河」「龍鬚溝」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