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清水入江 一江清水東流

2020-12-19 中國江西網

今年1~10月,江西鄱陽湖九江湖區平均為Ⅲ類水質,水質優良率為62.5%,同比上升12.5%,總磷濃度為0.048mg/L,同比下降17.2%。特別是鄱陽湖蚌湖斷面,總磷平均濃度為0.04mg/L,同比下降61.5%,水質類別由去年同期Ⅴ類提升為Ⅲ類。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今年以來,江西省九江市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鄱陽湖生態環境治理,有力保障了長江水質穩定向好。江西入長江斷面即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穩定至Ⅲ類,長江幹流江西段水質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實現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

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擁有152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全部在九江市境內,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九江湖區水質好壞直接影響著鄱陽湖水質,從而影響長江江西段的水質。

系統推進鄱陽湖九江湖區的治理,是提升水質的關鍵。九江市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汙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鄱陽湖水環境質量的通知》等文件,開展水資源保護、岸線管理、汙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工作。全市修河、博陽河、楊柳津河沿岸7個縣(市、區)之間分別籤訂了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同時與相鄰地市有關縣(區)籤訂了贛江、修河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協議。

對鄱陽湖九江湖區蚌湖斷面實施常態化、網格化的實時監測預警,並按周進行通報,共布設監測斷面16個,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3個。蚌湖水域周邊的永修縣、廬山市、德安縣、共青城市等4個縣市分別制定細化整治方案,總投資約7億元,全力推進蚌湖斷面水質改善。

九江深入實施入河入湖排汙口溯源、鄱陽湖「清磷」、鄱陽湖及內河非法碼頭等專項整治。「清磷」專項整治發現的13家不達標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2019年以來共辦理非法採礦案19起,刑事拘留60人,依法逮捕33人,移送起訴41人。共排查「散亂汙」企業348家。

九江還推進環鄱陽湖縣(市)建成6座工業汙水處理廠,其中5家已實施或正在實施一級A提標改造;持續推進生活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環鄱陽湖縣(市)8座汙水處理廠已全部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累計建設了739個生活汙水深度處理示範村莊。

同時,九江市依託生態環境部評估中心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團隊的技術力量,圍繞九江市水汙染源清單編制和水環境質量監測資料庫構建,九江市水環境問題解析和成因分析,鄱陽湖(九江域)磷汙染分析及削減方案研究等7個課題深入開展研究,為鄱陽湖水質達標改善提供強有力支撐。(張林霞)

相關焦點

  • 江西河湖長制升級版共護「一江清水」
    撫河流域生態治理、百裡昌江、南昌贛江風光帶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上猶園村、贛縣長村、龍南虔村等沿河流域打造的休閒農業讓村民享受生態治水紅利,這也是我省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升級版的重要舉措。隨著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號角的吹響,我省發出強化河湖長制升級版的強音,全面開展全省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共護「一江清水」東流。
  • 赤水河一江清水入長江
    地表水環境水質全達標,幹流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  赤水河一江清水入長江  記者從10月28日在昭通市舉行的2020年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上了解到,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環境水質達標率
  • 一江清水,揚州織密法網護生態
    全程6300多公裡,全流域涉及19個省區市,行經180萬平方公裡,橫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蘊藏著全國1/3的水資源、1/5的水能資源……千百年來,長江水滾滾東流,滋養了一代代中華兒女。26日,《人民日報》「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欄目刊發文章《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文中提到,長江保護,法治先行,要為長江保護提供制度支撐,而位於江蘇揚州的淮河入江水道,即「七河八島」,能夠完好保護,和揚州市人大多年的努力分不開。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
  • 用愛心守護一江清水
    本報記者 宋志明攝編者按今年6月,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開展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通過對基層河長湖長、河湖管理保護工作人員和社會志願者先進事跡的宣傳,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評選推薦,河湖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經過層層推選、專家評審,最終全國共評選出65位「河湖衛士」。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市全面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紀實
    我市地處湖北東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大別山環繞於北,長江蜿蜒於南,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眾多,集一江、六水、百湖(114個)、千庫(1237座)於一域。長江流經全市199公裡。我市是保護一江清水出湖北的最後崗哨,治水管水責任重大。
  • 安徽:一江清水的約定
    歲末年初,在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啟動之際,且聽一江清水,訴說九年新變—— △新安江的源頭六股尖 新安江的源頭,藏在六股尖。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塗麗梁小蓉謀勢/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
  • 高質量發展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再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長江經濟帶生機勃勃、江潮澎湃,正崛起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謀劃新篇章,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 生態保護|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從大開發到大保護長江經濟帶四年巨變(上)
  • 湖南永州生態保江源 留後代一江清水
    與此同時,永州市還要爭取把零陵區何仙觀水庫、東安縣蘆江水庫、藍山縣毛俊水庫等一批重要水源工程與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列入國家建設計劃並儘快實施,以此提高水庫、江河的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和城鄉供水保障能力。  「通過採取小流域綜合治理、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措施,保護好重要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生態溼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為加強湘江保護奠定堅實基礎。」永州市委書記陳文浩說。
  • 「一江清水送京津」倒逼安康實現「綠色發展」
    新華社西安12月20日電題:「一江清水送京津」倒逼安康實現「綠色發展」新華社記者孫波、劉書雲、薛天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陝西省安康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自然條件差,開發受限。近年來,為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安康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成為激發其後發優勢、實現「綠色發展」的新引擎。據統計,安康經濟增速連續四年領跑全省,2019年上半年再次以8.5%的速度位列陝西第一。(小標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和國內大多欠發達地區一樣,安康的發展也走過不少彎路。
  • 一江清水映藍天!這樣的西江,怎能讓人不愛?
    西江秋冬時節,西江河畔溫暖的陽光照射下一江清水映藍天「仁厚裡」「敦睦裡」「昌德裡」「居賢裡」「興義裡」……從巷的命名,就感受到一股濃烈的△位於肇慶新區的硯陽湖,是肇慶新區傳承肇慶市「山湖城江歡迎您來這裡感受一番碧波流韻,山湖城江有機相融的綠色肇慶!
  • 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本報記者 黃慶暢 徐 雋 張 璁  編者按:全程6300多公裡,全流域涉及19個省區市,行經180萬平方公裡,橫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蘊藏著全國1/3的水資源、1/5的水能資源……千百年來,長江水滾滾東流,滋養了一代代中華兒女。
  • 揚州"源頭"Ⅱ類水逾九成 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
    「我們按照國家《水環境監測規範》,長年對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等22項水質指標以及輸水量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往北輸送的每一滴水都是清的。」揚州水文分局局長王永東說,揚州調水主幹線全年監測到的水質均優於Ⅲ類,符合北送標準;長江揚州三江營調水水源保護區全年12個月水質均達Ⅱ類,已經達到飲用水標準。2002年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 守護,一滴清水漂流入港記
    新華社廣州6月24日電 題:守護,一滴清水漂流入港記新華社記者車曉蕙 吳濤一滴清水,從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山順流而下。翻山越嶺,穿越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進入香港的千家萬戶。從源頭到水尾,漂流560多公裡,這滴水潔淨如初。山孕育了水,水養育了人,人守護著水。
  • 清水綠岸,廣東練江「白練」重現
    練江和平鎮段的變化,是整個練江兩年來變化的縮影。   練江是粵東地區第三大河流,因水清如白練而得名,流經揭陽市下轄普寧市和汕頭市潮南區、潮陽區,曾因汙染嚴重被廣東省定為「全省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18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汕頭、揭陽兩市加大力度,全力推進練江綜合整治,跑出「練江速度」,推動練江流域水環境持續改善。
  •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幸福河湖_生態_中國西藏網
    送一江清水東去,造兩岸生態河湖,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廣安徐徐展開。  謀勢  著力頂層設計,出臺全省首個汙水處理地方性法規  進入冬季,長灘寺河的枯水期已經到來,河流的生態容量一天比一天小。
  • 吳德軍: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三江之源永遠滋潤中華
    玉樹新聞網訊 (記者才仁當智)4月27日,州委書記、州總河湖長吳德軍在通天河大橋組織召開州、縣(市)、鄉(鎮)三級河湖長現場辦公會,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指示精神,堅定源頭責任,強化幹流擔當進行熱烈討論。
  • 護一江清水 謀生態轉型
    護一江清水,絕非朝夕之功。漢中在產業謀變的同時,也澆灌出了百姓綠色環保的「行動自覺」。  寧強縣漢水源村坐落在清幽的山澗裡,水面映著雲影,漢江的發源地就在這裡。  天蒙蒙亮,村民張繼榮就出門了,左手蛇皮袋,右手大火鉗,沿水而行,義務撿拾垃圾。上山一趟來回得花一個半小時,半袋垃圾背回家,顧不上休整,他又匆忙趕往縣城務工。
  • 南水北調東線昨日開機調水——看一江清水浩蕩北上
    23日9時,洪澤站平靜的河面突然激起一股漣漪,伴隨水泵機組的轟鳴,南水北調東線第三梯級泵站,洪澤泵站開啟梯級第八個年度向省外調水任務——將一江清水源源不斷通過洪澤湖、駱馬湖調蓄,送到蘇魯邊境。南水北調東線江蘇境內工程在習近平總書記11月視察我省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工程後首次「開機調水」。此次調水與往年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