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守護一江清水

2020-12-16 金臺資訊

12月2日,旬陽縣雙河鎮高坪社區愛心志願護河隊隊員正在蜀河岸邊撿拾垃圾。 本報記者 宋志明攝

編者按

今年6月,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開展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通過對基層河長湖長、河湖管理保護工作人員和社會志願者先進事跡的宣傳,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評選推薦,河湖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經過層層推選、專家評審,最終全國共評選出65位「河湖衛士」。其中,我省安康市旬陽縣誌願者朱先萍入選「巾幗河湖衛士」,漢陰縣誌願者張元江入選「民間河湖衛士」。為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做好河長制湖長制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本報記者專程採訪了兩位「河湖衛士」,進一步宣傳他們的事跡,激發全社會對河湖保護的責任和參與意識。

12月2日下午3時,朱先萍和姐妹們穿著橘紅色工裝,正在旬陽縣蜀河岸邊撿拾垃圾。55歲的朱先萍是旬陽縣雙河鎮高坪社區愛心志願護河隊的隊長,她對記者說,高坪社區愛心志願護河隊發起時只有9姐妹,發展到現在有70多人;當選為「巾幗河湖衛士」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整個護河隊的光榮。

雙河鎮位於旬陽縣東北部,域內有大小河溝上百條,最後在鎮中心匯聚成蜀河,流入漢江。保護好蜀河生態環境,對保證一江清水意義重大。

2016年以來,高坪社區移民搬遷陸續入駐340戶1200人,比原來增加一半住戶和人口,社區衛生和河流環境都受到挑戰。從小生長在蜀河岸邊的朱先萍,十分喜愛家鄉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她和姐妹們在河邊散步時,經常撿拾河道垃圾雜物;閒暇之餘還組織大家對社區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努力保持社區和河道乾淨整潔。

朱先萍和幾個姐妹清掃一段時間後發現,光靠自己力量太過單薄。一是河道保潔範圍有限,對整體水環境保護作用不大;二是一些居民不理解她們的行為,不但自己不保持環境清潔,還說她們義務清掃是出風頭、表現自己。

迷茫之際,朱先萍及姐妹們的行動得到雙河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鎮上一面鼓勵朱先萍及姐妹們的行動,一面組織群眾開展植樹綠化、環境清潔,引導更多的居民支持、參與這項行動。

2017年4月15日,在高坪社區黨支部帶領下,愛心志願護河隊20多位隊員高舉大旗,在蜀河兩岸開展了建隊後第一次清潔活動。當天從早上8時幹到中午1時,清運了近6噸垃圾。清悠悠的河水旁邊,讓人扎眼揪心的垃圾不見了。「從這一天起,我們撿河道垃圾再也沒人笑話了。」朱先萍說。

護河隊不僅自己埋頭幹,也向居民傳播她們的理念。姐妹們自編自演的快板書《生命之源的曙光》,傳播著護河理念。她們的舉動不僅保護了河流,也感動著身邊的居民,更多群眾參與到她們中間。

朱先萍自掏腰包統一購買了工裝、帽子和手套,和姐妹們定期在社區和河道開展清掃活動。半年後,護河隊成員發展到70多人,隊伍中從只有1位黨員,發展到有8位黨員。朱先萍和姐妹們商量,把6公裡長的河道分成4個小組分別護理,定時對境內街道、河道進行清掃,維護社區和河道環境。

高坪社區愛心志願護河隊的事跡在全鎮傳播開了,全鎮19個村(社區) 陸續組建護河隊伍。2017年底,在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下,雙河鎮共成立了19支志願護河隊,隊員達到2000餘人。隊員們身穿統一服裝,自備掃把、鉗子等工具,堅持每旬在街道、河道沿線巡邏清掃,遇到河道漲水及時組織集中整治。目前,這支保潔隊伍已從原來的單一義務清掃,發展成政策法規宣傳、環境整治、幫扶貧困戶春種秋收和支持鎮村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在生態保護、新民風建設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留住綠水青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高坪社區愛心志願護河隊還在不斷壯大。新加入的志願者中有退休幹部職工,也有返鄉的青年,有機關幹部、普通農戶,也有個體老闆、務工人員。護河隊隊員活躍在山川溝壑,經常清理河道的藻類和垃圾,讓雙河鎮的清水更清。記者見到今年57歲的護河隊4組組長吳永銀,這位年齡最大的隊員經常參與保護環境、護衛河流活動。她說:「我10歲的孫女周末做完作業,還經常要穿上我的工裝跟我去河灘撿拾垃圾呢。」

朱先萍表示,要用自己的努力,引領更多群眾投身到愛河、護河的行動中,守護綠水青山,呵護美麗家園。

相關焦點

  • 貴州: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當代愚公」文朝榮,帶領群眾在荒山上種植華山松、馬尾松共13400畝;七星關區拱攏坪林場張建三兄弟,繼承父志,紮根林場39年;開陽縣禾豐鄉黃開華,用腳步丈量林地15年……  一批批堅守崗位的植樹護林「衛士」,讓一片片荒山披上綠裝。
  • 守護,一滴清水漂流入港記
    新華社廣州6月24日電 題:守護,一滴清水漂流入港記新華社記者車曉蕙 吳濤一滴清水,從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山順流而下。翻山越嶺,穿越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進入香港的千家萬戶。從源頭到水尾,漂流560多公裡,這滴水潔淨如初。山孕育了水,水養育了人,人守護著水。
  • 港口岸電:守護「一江清水」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服務長江流域生態治理,部署有關單位開展技術研究、試點應用、示範工程建設,今年前三季度共建成長江沿線港口岸電設施166套,並以優質服務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助力添彩。
  • 一江清水,揚州織密法網護生態
    26日,《人民日報》「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欄目刊發文章《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文中提到,長江保護,法治先行,要為長江保護提供制度支撐,而位於江蘇揚州的淮河入江水道,即「七河八島」,能夠完好保護,和揚州市人大多年的努力分不開。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
  • 一湖清水入江 一江清水東流
    江西入長江斷面即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穩定至Ⅲ類,長江幹流江西段水質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實現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擁有152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全部在九江市境內,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流域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九江湖區水質好壞直接影響著鄱陽湖水質,從而影響長江江西段的水質。
  • 迷你世界 周年慶免費裝扮雪球球 世界守護計劃的愛心延續
    不知不覺迷你世界已經陪伴我們四個春秋了,在這個無所不能、充滿想像、充滿創造的方形世界裡,大家放飛了自我,緩解了壓力,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新朋友,這其中就有帥氣陽光的清水哥哥和蛇蠍又財迷的湯米姐姐。《迷你世界》的4周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往期周年慶迷你都會開展一個公益主題,例如2周年時的「世界守護計劃」系列裡的環保築夢師,一起播種希望,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綠色!
  • 市縣鎮三級聯動——守護「一江清水」:內江整治218個環境「頑疾」
    內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精準分析,科學制定了治理措施——加強廠區煤灰清掃,在企業塊煤倉左側修建一個200立方米的沉澱池,增設離水機對產生的汙泥進行壓濾脫水,同時在原有管道的基礎上增設管網,對雨水、衝洗廢水進行全面收集處理,部分收集水經處理後回收利用,剩餘部分外排;對被汙染的張家溝溪立即開展清淤工作;修建汙水處理一體化設施,收集處理青山廟家屬區和楠木寺場鎮的生活汙水;在張家溝河道兩側修建
  • 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在一處環保主題公園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泰州市在2015年7月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法規便是《泰州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從泰州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強了長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江蘇泰州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和環境資源與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葛銀餘說。
  • 安徽:一江清水的約定
    歲末年初,在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啟動之際,且聽一江清水,訴說九年新變—— △新安江的源頭六股尖 新安江的源頭,藏在六股尖。
  • 你守護一江碧水,我守護你的健康
    你守護一江碧水,我守護你的健康 ——沅江市為退捕漁民健康服務掠影 通訊員 肖蕩 陳美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楊玉菡 「黨的政策好呀,禁捕退捕後,
  • 護一江清水 謀生態轉型
    前些年,城固縣種了3萬畝黃姜,縣城湑水河畔,幾十家工廠用黃姜提取皂素,機器轟鳴,利潤可觀,卻也帶來汙染。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這座秦巴山城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護水,容不得半點馬虎。」城固縣環保督察辦副主任陳少鋒介紹,當年年底,縣裡關停的皂素廠已達22家。  廠子關了,黃姜拔了,以此為生的老百姓咋辦?縣裡引導鄉親們種植效益更好的中藥材元胡。
  • ...中線通水五周年·陝西貢獻】商洛鐵腕治丹江 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
    減緩發展 只為一江清水近年來,商洛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正在進入「起身」階段,然而他們卻沒有在重工業領域加大「擴容」力度,反而在這時候把薄弱有限的「工業隊伍」選擇性的關停並轉遷。截至目前,商洛已累計關閉化工、礦山、食品等企業90餘家,工業產值每年減少約50億元,財政減收約4—5億元,減少就業崗位約2萬個。
  • 赤水河一江清水入長江
    地表水環境水質全達標,幹流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  赤水河一江清水入長江  記者從10月28日在昭通市舉行的2020年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上了解到,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環境水質達標率
  • 千年守護,只為一江春水的詩意和遠方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需要我們用心守護。   守護長江是中華民族千年不變的傳統。從秦國太守李冰治理長江的重要支流——岷江到湖南近期的治理「長江之腎」——洞庭湖;從困難年代葛洲壩的艱苦奮鬥到三峽大壩的世紀建設;從隋唐設「都水使者」以「掌川澤、津梁之政令」到清朝前期設立「荊江河工廳」以「專司防洪」;守護長江我們一直在行動。
  • 在故鄉,守護一庫清水(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5))
    在日常巡護、水面清漂、水上執法等崗位上,他們盡職盡責,為守護一庫清水出著一份力。站在丹江口水庫邊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水面,碧波流動。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這裡的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河南淅川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毗鄰丹江口水庫,該縣大部分區域被劃入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區。
  • 湖南永州生態保江源 留後代一江清水
    在2014年擬實施的項目中,5個礦山廢水治理和回用工程項目全部動工。  強水利建設 豐湘江之水  在永州決策者看來,處理好江河開發利用及保護的關係,還需科學規劃並加快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地處永州江華縣的涔天河水庫位於湘江支流瀟水河上遊,水庫以上地區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水資源豐富,地形地質條件優越。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既有生態「留白」 用「新」站好一江清水...
    江尾海頭處,蘇州最東端。站在瀏河江灘溼地公園的觀景平臺,極目遠眺,萬裡長江在這裡奔流入海。置身江海交匯的場景,耳畔不禁響起熟悉的《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採。  潮起潮落,周而復始,就像默默守護江堤的「人」字形石樁一樣,太倉用「新」站好呵護「一江清水浩蕩東流」的最後一班崗,致敬母親河!  「全」字新注  「2982」勾勒全域保護大格局,9條入江支流國考斷面達到飲用水標準  乘車沿江堤往瀏河東南方向走,行至一個名為「七十二家村」的自然村落。從村口望過去,綠樹掩映間,乾淨的水泥路串起一排排整潔的民居。
  • 「一江清水送京津」倒逼安康實現「綠色發展」
    新華社西安12月20日電題:「一江清水送京津」倒逼安康實現「綠色發展」新華社記者孫波、劉書雲、薛天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陝西省安康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自然條件差,開發受限。近年來,為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安康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成為激發其後發優勢、實現「綠色發展」的新引擎。據統計,安康經濟增速連續四年領跑全省,2019年上半年再次以8.5%的速度位列陝西第一。(小標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和國內大多欠發達地區一樣,安康的發展也走過不少彎路。
  • 「待用愛心」在臺灣:愛心地圖不錯過身邊溫暖
    眼下,「待用愛心」在臺灣蔚為風潮。從「待用餐點」到「食物銀行」,臺版「待用愛心」讓許多民眾和商家主動參與到公益慈善的行列。然而,隨著樂於奉獻愛心的民眾和商家逐步增多,需求者究竟可以從哪裡獲知取餐地點,愛心人士又可以到什麼地方捐出自己的溫暖,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在唐古拉山,長江從茫茫雪峰之間出發,在即將奔騰入海的地方,孕育了一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江蘇。長江江蘇段蜿蜒432.5千米,岸線總長1169千米,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個設區市,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長江大保護,江蘇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