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縣城(朱連生 攝)
在縣城一隅的平和縣張氏宗祠,用時間滌蕩過的模樣樸實無華,每一處似乎都打上了時光的印記,在今日的陽光裡,以自己的方式靜靜呢喃,述說著時光的故事,單純地記錄著張氏子孫的榮光。
平和縣琯溪(今小溪鎮)張氏宗祠
推門而入,透過牆上的青苔,牆角的斑駁,去閱讀那段歷史的對白,清正廉明的張寬那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好像顯現在眼前。
聽
1
讓我們隨著歷史的鏡頭來到明朝,把鏡頭拉近,移向我們今天的主咖——漳州平和縣孝廉模範生張寬。話說這位模範生可謂是兼具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先來介紹這位模範生的第一重身份,學霸本霸。
平和縣城(曾俊勇 攝)
學霸的標配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得在考試之路中一路綠燈。張寬穩穩地考上了舉人後,又於明景泰二年(1451)考中進士,不久就當上了雲南道監察御史。可以說,升職加薪之路暢通無阻啊!此外,張寬還是一枚妥妥的詩人,這詩寫得那是相當地好,若是開個籤售會之類的肯定圈粉無數。
碩果纍纍的柚子樹(盧達鵬 攝)
2
平和縣城
要說這張寬的第二重身份,則足以轟動慈善界,堪稱慈善大咖。咱們把鏡頭拉回張寬考中舉人之後。此時,一場慈善晚宴正在進行中,來者既沒有政商名要也沒有明星大咖,只有張寬一人。
琯溪(今小溪鎮)張氏宗祠
在這場慈善晚宴上,為實現家鄉老百姓的「中國夢」,張寬一出手就割地萬餘丈,並捐出了糧食三百石,用於興修水利、建設南山陂,造福鄉裡,給老百姓滿滿的幸福感。
試問這段位,哪位慈善咖能匹敵?
慈善大咖——張寬雕像
3
幸運兒乃是張寬的第三重身份。傳說張寬和靈通山有著一段不解奇緣。
平和縣靈通山(林何新 攝)
中舉後的張寬,與好友初次爬上靈通山,看見珠簾水從山頂噴瀉而下,壯觀美麗。他情不自禁地伸手接水珠,卻怎麼也觸碰不著。靈通寺廟的和尚告訴他,此為珠簾化雨,乃靈通十八景之一。珠簾之水為名山仙氣所化,若有福分伸手觸之,日後便會高中進士。
平和縣靈通山(林何新 攝)
張寬心裡雖認為這只是一種美好寓意罷了,卻又覺得試試也無妨。於是,再次伸手去觸摸。幾次嘗試之後,竟然真的摸到了水珠,內心不禁一陣歡喜。不料,因為身體過於向前傾斜,不慎掉下深坑。萬幸的是被半山腰的樹頭攔住,保住了生命,卻因此跌斷了一隻腳。
4
張氏後人所建延安樓
主咖的第四重身份為實幹家。景泰七年(1456),保定所屬州縣遭遇大洪水,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得知災情後,決定派一位巡按御史前去主持救災工作。經過嚴格篩選,彼時擔任雲南道監察御史的張寬榮登選拔排行榜榜首。朝廷下詔,任命他為巡按保定監察御史。
迅速走馬上任的張寬果斷開啟了賑災模式。他日夜奔波,調劑一部分官糧賑災;又遊說富戶捐出一部分糧食,實行統一調配賑濟災民。同時發動百姓上山挖野菜、下河捕魚蝦進行自救,並嚴厲打擊趁機作亂的惡霸。雷厲風行的一系列舉措使災情得到了控制。
5
張氏後人所建延安樓
主咖的第五重身份是剛正不阿的鐵血御史一枚。明朝天順年間,明英宗皇帝重用大臣石亨。彼時的石亨乃是朝廷炙手可熱的權臣,為人跋扈驕橫,結黨營私,導致朝綱混亂。
如此朝廷毒瘤,何以待之?擺在張寬面前的是一道選擇題:
A是與之同流合汙,從此官運亨通
B是充耳不聞,獨善其身
C是採取行動為朝廷安定盡人事。
張寬的答案只有一個詞——懟他!努力地懟他!一身正氣的張寬,堅決不願與奸佞同流合汙,而是與其他十二道掌道御史聯名彈劾石亨,上疏英宗,列舉了石亨的十條罪狀。
張氏後人所建延安樓
夏朝的關龍逄、商朝的比幹都是直言進諫、無懼死亡的忠臣。有人問他,難道是想要當龍逄、比幹那樣的人麼?張寬淡然一笑,回答:「吾非能為逄、幹,而同腐卉草非志也。」意思是,我並非想要成為龍逄、比幹,但是和這類奸佞為伍也並非我的處事風格。
張氏後人所建延安樓
正是因為這道奏疏,張寬的為官之路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傳言彼時十分器重石亨的皇帝看了奏疏之後,大為惱怒,打算將其下獄。此時卻突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皇帝心有惶恐,認為或許是此舉觸怒了天意,便將其貶謫到海南島,任安定縣令。有人問張寬,是否對此感到後悔?他卻無比坦蕩:「直言必直氣,直氣必直心,蹇蹇匪躬,何悔之有?」言下之意,心正則言正,直言進諫本就是御史的職責,又有什麼可後悔的呢?
記者林青青採訪平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山梁
6
張寬的第六重身份為遇難則愈強的樂天派。張寬被貶為安定縣令後,並不因此意志消沉。彼時,當地很不安定,猖獗的賊寇竟然把縣衙都焚毀了。賊寇狂妄至此,張寬又豈能容忍?且看張寬霸氣出招。他到任後,審時度勢,招募鄉勇,以人民的名義發動群眾聯合進剿,很快就平定了賊寇,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張氏後人張鎮中介紹廉政文化
天順六年(1462),張寬因積勞成疾在任上逝世,年僅46歲。廉正、勤政、明德、親民的張寬,始終堅守著安定至上、百姓為大的信念,受到老百姓的愛戴和敬仰。他去世後,朝廷為其立牌坊,併入祀鄉賢祠。
·本文採訪鳴謝:平和縣紀委監委、平和縣小溪鎮黨委政府、平和縣琯溪張氏宗親理事會
人物筆記
張寬
(1417—1462)
字周弘,號安節。明代琯溪(今漳州平和)人。登景泰辛未科進士,曾任雲南道監察御史、巡按御史,人稱「跛腳御史」。
專家之言
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塗志偉:
他直言直氣直心,嚴格履行監察御史的職責,秉儉廉潔,打擊揭露黑暗勢力,不辱使命。在朝廷上,他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即使要被下大獄,被貶到邊陂之地的海南,但張寬始終不改其衷。這體現了張寬不願與奸佞同流合汙的一種高尚情操。這種生平大節,浩然氣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令我們敬佩,至今仍然有自己的時代意義。
人文地理
平和縣(朱連生 攝)
地理
位置
張寬的故鄉平和縣,群巒疊嶂,山清水秀,全縣森林覆蓋率69%,水果面積、總產量居福建省第一位、中國第六位。其礦藏種類繁多;河流眾多,流域面廣,漳州6條主要河流有5條的源頭在平和,為平和贏得"五江之源"的美譽。
風景
國家地質公園——靈通山,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九峰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莊上土樓、南勝窯址、平和城隍廟,國家4A級旅遊區——三平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侯山宮、薰南樓、報本堂、天湖堂、平和文廟、中湖宗祠、平和暴動舊址等。
美食
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為平和縣一大特產,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清乾隆年間,琯溪蜜柚被列為朝廷貢品。琯溪蜜柚特點:果皮色橙黃鮮豔,芳香濃鬱,果大皮薄,瓤肉無籽、色潔白如玉、多汁柔軟、不留殘渣、清甜微酸、味極永雋。
坂仔香蕉
坂仔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軟、質甜、無芯,風味與營養俱佳的特性。坂仔香蕉1995年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認的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成為同類全國第一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坂仔鎮形成了中國最大香蕉基地和最大集散市場。
白芽奇蘭茶
平和縣有著一千多年種茶的歷史。白芽奇蘭茶是中國珍稀烏龍茶良種,外形緊實勻稱,深綠油潤,湯色橙黃,香氣清高,滋味清爽細膩,葉底紅綠相映,屬青茶類中的優質產品。
南勝麻棗
南勝麻棗是平和縣著名茶點,原產於南勝鎮,已有七百多年生產製作歷史。其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飴糖、花生油等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製。皮酥而脆,質嫩而甜,富有韌性,有獨特風味,曾於1997年獲義大利米蘭國際輕工貿易博覽會金獎。
小溪枕頭餅
平和的小溪枕頭餅因形似長枕得名。其用香柑、芝麻、花生仁等做餡,麵粉作皮,拌以豬油,精工製成,小巧精緻,香甜酥脆,佐茶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