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位戰鬥英雄?

2021-01-20 銥竹鏃

引言

對於喜愛軍史的讀者肯定知道,在2017年7月28日,由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命令,授予原被國防部授予海軍「戰鬥英雄」稱號的麥賢得同志「八一勳章」。

2017年被授予「八一勳章」的麥賢德

但您可否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歷史上首位戰鬥英雄是誰嗎?有些了解海軍戰史的人會說道「這人不就是趙孝庵嘛,有什麼好稀奇的?」

那您可否確認這位被官方認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歷史上首位戰鬥英雄趙孝庵就一定是「第一」嗎?

小編在抱著好奇心理以及質疑的態度,經過查找相關史實資料後發現,海軍戰鬥英雄趙孝庵這個所謂的「第一」其實並非是真正的第一,因為在其之前還有一個為中國人民海軍貢獻出生命的艦艇指揮員,他就是林文虎!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新中國海軍犧牲的首位英烈——林文虎

那我們就先從林文虎的生平履歷開始講起,以便更好地對人物事跡整體的來龍去脈進行說明。

林文虎,1920年~1950年5月25日,出生於泰國曼谷家境殷實的華商家庭,原名林作興,祖籍中國廣東省普寧縣橋頭村人。童年時喜愛拳擊,並於1938年獲得過泰國全國拳擊賽丙組冠軍。

林文虎

1937年在「七·七事變」後與當地華僑青年組織抗日鋤奸團懲治漢奸;1938年加入「暹羅華僑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進行反抗日軍的侵略行徑;1940年1月來到中國香港參加進步團體「餘閒樂社」後改名林文虎,5月於廣東省海豐縣大安洞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即華南東江抗日遊擊隊,12月隨部轉移到東莞大嶺山任第3大隊1中隊(彭沃中隊,代號「虎門隊」))任戰士;194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任惠陽大隊短槍隊小隊長;1942年參與營救、護送香港文化界愛國民主人士到大後方的「港九秘密大營救」;1943年3月任廣東抗日遊擊隊珠江隊中隊長,後任五虎中隊長,12月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第3大隊西虎中隊長;1944年8月任東江縱隊第5大隊中隊長;1945年奉調任大亞灣海上獨立大隊中隊長。

1946年6月東江縱隊北撤時奉命留任,後調任臺山海濱大隊副大隊長,並於上川、下川島附近海域建立並任海上遊擊隊長,與國民黨軍「清剿」部隊開展海上遊擊戰,同時也埋下了新中國成立後轉為海軍的伏筆;1947年4月任「惠(陽)東(莞)寶(安)人民護鄉團」第3大隊副大隊長;1948年3月任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第3團副團長,其間在作戰中曾繳獲重型轟炸機1架及俘虜3名飛行員;1949年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1支隊獨立第2營長、邊縱獨立第1團副團長、邊縱獨立第3團副團長兼第1營長。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因戰功卓著素有「老虎仔」之稱。

1949年12月,因有海上遊擊戰經驗被選調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的前身)海防隊(艦艇隊,即後來南海艦隊第1艦隊)任副隊長(隊長由司令部參謀長兼)。

1950年2月後任新組建的海軍火力艦隊(負責襲擊敵艦隊)副大隊長,5月25日在解放萬山群島戰役的垃圾尾海戰中,率「解放」號、「勞動」號、「前進」號負責掩護陸軍第44軍131師2個步兵團登陸,後因船隻通信設備落後失去聯繫,其所乘排水量28噸的「解放」號於垃圾尾馬灣港僅憑微光,乘敵不備向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太和」號護衛艦突襲,使敵艦隊司令兼萬山防衛區司令齊鴻章被擊重傷後斷臂,後與兄弟艦艇擴大戰果使敵艦隊潰逃。

說來也有趣,當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受傷的旗艦以及潰逃的艦艇等回過神後才發現,對方攻擊艦隊只有2艘艦艇(「解放」號、「前進」號),便一雪前恥集中各種火力進行反擊,使「解放」號艦員傷亡16名。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傷亡巨大的形勢下林文虎衝向炮位排障時中彈犧牲,後由負傷的艇長梁魁庭駕艦衝出敵包圍圈得以返航。

在此海戰中歲創造以少勝多、以小艦打大艦的戰例,為登陸部隊解放萬山群島掃除障礙,但傷亡也是慘重並且巨大的。就在萬山群島戰役勝利結束後,林文虎被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追認為人民海軍戰鬥英雄。

2010年5月25日由南海艦隊第1艦隊政治部於黃埔長洲島為林文虎烈士建立紀念碑。

林文虎烈士像

英雄排名成因

現就目前相關資料,已經可以確定,林文虎確實是戰鬥英雄這一點假不了,同時又由海軍司令部追認為「海軍戰鬥英雄」也是肯定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綜合了幾方面原因來證明林文虎確係為人民海軍戰鬥英雄,那又為何沒被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位戰鬥英雄」中所謂的「第一」呢?

小編個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戰鬥英雄林文虎在解放萬山群島戰役的垃圾尾海戰中,實際隸屬關係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廣東省軍區。因為要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史於1949年4月23日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1950年4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於北京正式成立,但分布於山東青島、浙江寧波、廣東湛江的大軍區海軍司令部仍然以陸軍為主導的大軍區名冠以其組織機構,而不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直接隸屬管轄的艦艇部隊。也就是說,在1950年4月以前,雖有國民黨海軍起義以及繳獲的艦艇部隊、學校,但仍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軍領導機關隸屬關係。即便是最早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1950年成立的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也都類似一個軍兵種臨時指揮組織機構。尤其是戰鬥英雄林文虎所屬部隊擔負的作戰任務也僅是掩護、支援,甚至可以理解為岸防部隊、海防部隊、海島守備區。同時,1950年12月林文虎生前所在的廣東江防部隊與第44軍指揮機關合併正式成立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林文虎生前還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由海軍領導機關所隸屬的部隊指揮員。

第二,從「被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追認為人民海軍戰鬥英雄」中的「追認」的字眼中,可解釋為犧牲後的一切榮譽均為追認這是不爭的,還有就是由於當時各種歷史原因、體制以及所屬部隊名稱性質,也只能以剛成立不久的海軍總部最高領導機關來出面追認,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的折衷之舉,因為畢竟林文虎確實是以一名海軍艦艇部隊指揮員的實際身份在作戰中犧牲的烈士。

可話又說回來,即便是因為當年所處的歷史原因下,未能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位戰鬥英雄」這個虛銜,但卻以直接犧牲生命的代價被追認為「海軍戰鬥英雄」的事實上已經被載入史冊並標榜為「第一」。因為,但凡要是翻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戰鬥英烈榜上,被追認為「海軍戰鬥英雄」林文虎的名字永遠排在第一的位置,而被官方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位戰鬥英雄」趙孝庵的名字只能屈居第二排在林文虎的後面,也都算是實至名歸吧!

那麼趙孝庵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位戰鬥英雄的背後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新中國海軍首位戰鬥英雄——趙孝庵

趙孝庵,1931年3月12日~1986年2月17日,出生於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

立功受獎後的趙孝庵

關於趙孝庵具體的出生地,網上的相關資料不是缺失就是五花八門,有記載為水口鎮的,也有記載為施官鄉的,還有具體到村一級也有兩種信息如南沛村、桃莊村人。因為隨著社會變遷,歷史沿革也隨之發生變化,如來安縣在1951年劃有5個區65個鎮鄉,其中有施官區、水口區;1957年撤區並鄉後,全縣劃為22個鄉鎮中有施官鄉;1992年2月實施撤區並鄉後有3個鄉6個村合併為施官鎮,太亂、變化也太大,但總之大的方面都出不了來安縣。因此,網上較為權威的資料也都寧缺毋濫的定為來安縣,並沒有具體的村組。

趙孝庵在童年時新四軍在來安縣建立抗日政權時參加兒童團,讀過初級小學能夠識字。

1947年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進攻時新四軍大部隊北撤兒導致在家鄉被抓壯丁,後隻身逃到南京謀生,後由在國民黨海軍補給站任站長的親戚介紹進入國民黨海軍國民黨海軍「371」號魚雷艇上當了一名夥夫、帆纜兵、槍炮兵。

1949年4月23日時任國民黨海軍江防第2艦隊第1機動巡防艇隊3號炮艇槍炮兵,隨所艇隊在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下於南京笆鬥江面起義,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第1縱隊第四海軍學校學習,9月被編入第1縱隊第1分隊擔任機炮員。1950年任華東軍區海軍第5艦隊第1炮艇大隊1中隊(炮艇中隊)3分隊的3號炮艇槍炮戰兵。

林遵

說到「371」號魚雷艇以及3號炮艇,就得給大家說一下這2艘艇的來歷。

1936年海軍電雷學校向德國訂購了3艘於1933年德國不萊梅呂爾森製造廠(Lürssen Werft Bremen)製造的S-7型魚雷艇(德語Schnellboot,快艇);排水量最低的有30噸、最多的有80噸不等,艇長:32.4mm,寬:4.9mm,吃水:1.2mm,動力:3臺柴油機、3軸3槳3舵,最高航速:34.5節;裝備2具533mm魚雷發射管、1門20mm高射機關炮。1937年5月編入海軍電雷學校快艇大隊嶽飛中隊「嶽22」號、「嶽253」號、「嶽371」號;1938年9月「嶽371」號撤入四川省萬縣三鬥坪等地駐防1939隨魚雷艇隊退至廣西梧州被重新命名為「壯繆」號魚雷艇;1944因廣西桂柳會戰時因內河水淺被侵華日軍擊傷受損後繳獲;1945年由中國海軍收回更名為「快102」號艇編入第2炮艇隊,後隸屬第1機動巡防艇隊;19491月去向不明。有中國臺灣地區方面的資料稱,中國人民海軍初期有1艘S-7型魚雷艇,但卻不知是否為那艘去向不明的「快102」號艇。

德國S-7型魚雷艇

這艘參加起義的3號炮艇,準確的稱法為日本25噸級內河炮艇,原系侵華日軍在1940年~1944年於中國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的適用於內路江河、湖泊水域執行巡邏護衛任務的的江防炮艇,因其排水量為25噸被命名為25噸級內河炮艇。全長:17m,寬:3.8m,吃水:0.7m,排水量:25噸,動力:2臺150匹馬力汽油機,最高航速:11節;裝備1挺日本九三式雙聯13mm機槍、1挺日本九二式轉盤7.7mm機槍,後將雙聯13mm機槍換裝為單座雙聯25mm機炮。1945年8月國民黨海軍於南京區接收後編入第2炮艇隊;1948年10月改隸第1機動巡防艇隊。

侵華日軍所使用的25噸級內河炮艇
日制25噸級炮艇立體圖
日式25噸炮艇簡要說明圖

先禁閉後立功的成長路

難道說趙孝庵也因為什麼事情被關禁閉了?這是在起義後嗎?那究竟是因為什麼事情被關禁閉了呢?

小編在網上查找到,據張勝所著《張愛萍人生記錄》一書中記載,在國民黨海軍江防第2艦隊起義官兵於第1縱隊第四海軍學校學習期間,在被嚴格進行官兵出入管制時,趙孝庵仍慣以原先軍紀渙散的作風便帶頭鬧事而被關押。後由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指派1949年4月23日於江蘇泰州城邊白馬廟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時的5名幹部之一的第三野戰軍第28軍第82師參謀長李進到起義官兵中進行管理工作,並親自於帶頭鬧事的趙孝庵進行談話教育,促使趙孝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由李進找到林遵說哦名趙孝庵已經認錯悔改能否解除監禁,並以此來給艦隊全體起義官兵樹立典範。但卻被林遵以「軍令如山」硬生拒絕。結果林遵與李進持各自觀點爭執起來,甚至就連張愛萍出面拜會林遵也未能化解這段爭執。

趙孝庵在經過與李進的談話教育中,以及在起義後的所見所聞後使得從思想意識上得到轉變,在日常積極的工作學習中,儘自己所能幫助由陸軍轉為海軍艦艇的新戰士教授關於艦艇槍炮業務技能,自己也經過不斷鑽研成為艦艇槍炮專業的業務尖子,甚至因表現突出而被記予三等功一次,成為起義官兵中第一個立功的人!

戰鬥過程

195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7月隨第5艦隊第1炮艇大隊1中隊(炮艇中隊)3分隊的3號炮艇奉命開赴浙江海門,配合陸軍部隊解放台州列島。

1950年7月10日早晨,於琅磯山島金清港內與準備解放大陳島的陸軍21軍62師機帆船隊隱蔽待命並擔負警戒任務。

琅磯山島位於台州灣南側,由黃琅和白果山兩個小島組成,兩島中間即為金清港,在金清港以東14 海裡為大陳島。有些資料記載為「琅機山」,但小編還是採用琅磯山島,因為所謂「磯」的本意為水邊突兀的巖石、石灘,因此琅磯山較為貼切。

琅磯山島俯瞰
琅磯山島附近海域

時任3號炮艇艇長兼3分隊長邵劍鳴(1916年出生,1944年11月5日原汪偽海軍駐劉公島練兵營起義人員)發現從大陳島方向駛出一艘敵艦後,因求戰心切並未經請示率單艇向國民黨海軍800餘噸的「永」字號炮艦出擊,用雙聯機炮共連發五梭共250發炮彈對敵艦艦橋、炮座射擊重創,後遭到敵艦雙聯40mm尾炮瘋狂反撲,使艇上多數官兵遭受重大傷亡及艇長、副廳長陣亡,並導致艇上僅有趙孝庵能夠發揮作戰效果的機炮也受到損毀。同時,趙孝庵自身的右臂右腿也因此負傷6處,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強忍劇痛爬向左旋倉依靠身體撞開操舵室進行調轉船頭。本想把載有犧牲戰友遺體的炮艇開回駐地,卻因艇身受重創後進水沉沒,後與倖存的炊事員周紀友和3名步兵戰友穿上救生衣準備棄船,為掩護戰友最後下海逃生,最終3號炮艇沉沒於大陳島以西7海裡處。

趙孝庵在跳海後與其他戰友失散,獨自一人在身負重傷並失血的情況下依靠救生圈向遠在20km以外的琅磯山島用了10餘小時進行泅渡,途中只在一個礁石上短暫停歇,後被第62師機帆船發現並帶回上岸進行搶救。

事後,當時與3號炮艇同行的103號炮艇艇長兼分隊長張家麟解釋,本來是要先向上級報告,但3號炮艇長兼3分隊長邵劍鳴擅自出擊;張家麟的說法受到上級表揚,時任第1炮艇大隊長陳雪江(原第三野戰軍第25軍74師221團副團長)自請處分。

後經張愛萍提名並報請華東軍區批准, 趙孝庵於1950年8月被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記一等功並授予「甲等戰鬥模範」稱號。

趙孝庵的全國甲等戰鬥模範獎狀

後來人生

1950年9月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並被推選參加了大會主席團,赴會前夕張愛萍特地邀請徐悲鴻大師為他畫像,並以此為題材親自拍攝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徐悲鴻為趙孝庵畫像
徐悲鴻給趙孝庵作的畫像

1950年9月時陸海空三軍戰鬥英雄合影

1951年8月~10月以海軍戰鬥模範的身份,先後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活動和在首都北京舉行的國慶觀禮;後進入海軍第六文化速成中學初中畢業後由自學高中課程;1953年被送進魚雷快艇學校學習深造;1955年12月~1956年3月參加以朱德總司令員為團長訪問蘇聯及東歐8個國家的軍事代表團;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趙孝庵作為海軍典型代表發言
紀念封

1965年畢業於海軍學院基本系,後歷任艇長、小隊長、中隊長、大隊參謀長、副大隊長,後在不可言說的年代據說因為揭露個別革命黨權者的問題,受到不公正對待。

1978年7月當選為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2月5日經中共海軍黨委徹底平反後恢復名譽、組織生活、工作,後擔任海軍北海艦隊快艇第1支隊副參謀長;1981年8月任海軍快艇第一支隊副支隊長;1984年9月任支隊顧問;後任副師級巡視員、正師級顧問。

根據趙孝庵英雄事跡創作的國畫畫作

1986年2月於回家鄉探親期間,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

總結

當您了解完趙孝庵的生平履歷以及戰鬥立功經過後,心裡應該有了答案的同時也有了疑問。為什麼林文虎與趙孝庵二人前後僅相隔不到2個月,同樣都不是海軍總部直屬部隊以及當時歷史原因的情況下,林文虎是由中央軍委海軍司令部追認為人民海軍戰鬥英雄卻沒有被列為中國人民海軍首位戰鬥英雄,而趙孝庵卻僅是由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授予「甲等戰鬥模範」稱號卻被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歷史上第一位戰鬥英雄,有顯示公允或不解。

關於這點,小編才會有「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位戰鬥英雄?」這個命題,小編自己也說不好。

小編個人以為,也許是因為趙孝庵以一名起義海軍戰士在第一次戰鬥中的實際表現,在身負重傷並失血的情況下,以及在最近的5km以外的大陳島和20km以外的琅磯山島二者生死抉擇中選擇回到所在部隊吧。

總不能說因為趙孝庵本身得以倖存,同時所在的華東軍區海軍是軍史中第一個建立海軍軍兵種機構的,因而得以「沾光」並且得到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的首肯?

總之,個人以為,從時間上以及所付出的貢獻上來講,戰鬥英雄林文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史中當之無愧的「第一」;而從戰鬥表現、精神以及在戰鬥英雄林文虎趙孝庵身上發生的奇蹟來講,或是還有別的什麼,那就姑且按照官方的定性來被視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位戰鬥英雄。各位讀之以為如何?

不知當大家閱讀完後,有何感想、感受,小編非常歡迎並樂意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指正,如有不嚴謹之處或有罕為人知的趣聞還望廣大讀者告知小編,並給予更多的探討評論與大家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軍史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軍史館 來源:湛江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張雅婷2020-06-12 09:27 展出的實物1000餘件,有「鎮館之寶」——毛主席給海軍 「為了反對敵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題詞,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艦隊時的題詞鼓勵,有艦隊老一代官兵從東北打到海南島的歷次戰鬥紀念章、榮譽勳章,有艦艇首次出訪的航行紀念,有世界各國海軍來訪的軍事贈品,這些實物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艦隊的親切關懷、艦隊官兵的赫赫戰功和建設強大海軍的艱苦歷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年簡史:有一特色世界罕見
    23日,國民黨海軍第二海防艦隊30艘艦艇、1271名官兵在南京以東長江江面起義,同一天第二海防艦隊第3機動艇隊的24艘炮艇、300餘名官兵也在鎮江起義。1949年4月23日,正是以這些國民黨起義艦艇和官兵為基礎,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由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就此誕生。
  • 人民海軍在這裡誕生——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館長徐進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誕生,泰州由此被譽為「水兵母親城」。為充分展示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激勵和鼓舞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經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1999年4月,一座投資1200萬元、佔地34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在泰州白馬鎮落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由人民海軍誕生地暨三野渡江作戰指揮部舊址和人民海軍主題展館組成。
  • 紅色記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名為《人民解放軍軍歌》。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又將其改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 「紅旗飄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音樂會
    《義勇軍進行曲》 指揮:張海峰 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2.《偉大的慶典》 指揮:張海峰 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3.《紅色印章》 小提琴:李耀坤 童聲:張譯心 指揮:張海峰 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4.《我愛你中國》 演唱:張妮 指揮:張海峰 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5.《紅旗飄飄》 演唱:師鵬 指揮:張海峰 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6.
  • 1972年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女兵
    黃種人女兵1972年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女兵,好美啊!還有一位我們不該忘記的最美中國女兵——因跳傘失敗而離開我們一年之久的中國空軍『金孔雀』殲10女飛行員徐旭。日本女兵一向以外型甜美聞名遐邇。新加坡武裝部隊首位女將軍——新加坡空軍準將顏曉芳白種人女兵目前,美國女兵應該是戰鬥在戰爭最前線最多的女兵了。早在2015年,美國特種部隊都在敞開懷抱歡迎女兵加入。同時,美國空軍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女飛行員。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誕生前後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名為《人民解放軍軍歌》。1988年7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鄧小平籤署了頒定軍歌的命令。
  • 自駕遊江蘇中國海軍誕生地
    來到泰州,才知道這裡還是「中國海軍誕生地」,被人民解放軍海軍官兵親切地稱為「水兵母親城」。 門旁的牆上掛有數十個牌匾,其中包括「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戰鬥精神教育基地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成立來源:中國軍網-中國海軍作者:陳國全 莫小亮責任編輯:陳麗娜2017-07-11 19:16>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隊出徵儀式在湛江舉行
  • 閃耀的軍星——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紀念活動在西安舉行
    8月1日,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西安廣播電視臺交通旅遊廣播、西安廣播電視臺絲路頻道等多家愛心單位與企業聯合舉辦的「閃耀的軍星——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紀念活動」在西安悅豪酒店舉行,活動以文藝聯歡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向解放軍官兵致以節日的問候。
  • 董來扶:解放軍第一位坦克戰鬥英雄(組圖),董來扶:解放軍第一位坦克...
    ;錦州戰役,他成為解放軍第一位坦克功臣;平津戰役,他駕駛坦克榮立大功;開國大典,他駕駛著坦克方隊的領隊坦克;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上,他是坦克英雄的代表;這位今年80歲的老人,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第一師原副參謀長董來扶。在天津薊縣的一所幹休所裡,老人向筆者講述了他那頗具傳奇色彩的坦克兵生涯。從駕駛「小豆」坦克到駕駛「老頭」坦克董來扶,山東煙臺人,1929年9月出生。1945年5月,董來扶當上了八路軍。日本投降後,他隨部隊到了東北。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由來: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31年前的今天,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籤署命令:「經黨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想必不少人都聽過這首氣勢磅礴、激越昂揚、鏗鏘有力的歌曲。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簡史(二)
    在1948年3月的洛陽戰役中,第13旅37團7連1班和第10旅28團5連分別榮獲「洛陽英雄班」 和「洛陽英雄連」光榮稱號。淮海戰役中,第13旅38團1營被授予「鋼鐵營」光榮稱號,並湧現出張英才等全國戰鬥英雄。1949年2月,第4縱隊在河南郾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軍長周希漢,政委劉有光,歸第4兵團指揮。第10、第13旅分別改稱第37、第38師,另以豫西軍區部隊組成第39師。
  • 說歷史:志願軍10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楊連弟,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19年出生於天津市北倉鎮。194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
  •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鐵道兵部隊禮縣籍戰友入伍五十周年
    因為那裡有火熱的戰友情,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有閃光的軍功章和傳奇的戰鬥故事,有威武雄壯的軍人生活圖景的特殊吸引力。因此,我們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經過嚴格的體檢和政審,穿上嶄新的軍裝,告別家鄉和父老鄉親,帶著各種各樣美妙的遐想,走進軍人的行列,加入英雄的鐵道兵部隊。
  • 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70周年 這些海事旅遊景點不容錯過
    2019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這天,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市白馬鎮宣告成立,我國從此正式擁有了強力的海上武裝力量;1989年,中央軍委正式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70年過去,人民海軍揚帆奮進,為守護祖國蔚藍的邊疆而揮灑熱血,向著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標繼續破浪前行。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第二條 本條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建設的基本依據,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單位(不含企事業單位),以及參訓的預備役人員。    第四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務建設,是軍隊進行各項建設的基礎,是鞏固和提高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其基本任務是:使每個軍人明確和認真履行職責,維護軍隊良好的內外關係,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培養優良的作風和嚴格的紀律,保證軍隊圓滿完成任務。     第五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務建設,必須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
  • 1985年至2016年,歷任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政委都是誰,什麼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是在第一軍的基礎上調整組建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之一,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賀帥在湘鄂西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此部隊先後參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老山防禦作戰,是一支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強勁的英雄部隊。1985年,我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百萬大裁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簡史
    1948年春在宜川戰役中,第1縱隊在瓦子街與敵進行了頑強的白刃格鬥,湧現出聞名全國的著名拼刺英雄劉四虎(第358旅714團6連2班班長)。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軍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下屬第358(旅長黃新廷,政委餘秋裡)、獨立第1旅(旅長王尚榮)、第7旅分別改稱第1、第2、第3師。全軍共2.2萬人。隨後參加了陝中戰役、扶眉戰役、隴東追擊戰和解放青海。
  • 1955年解放軍海軍接收蘇佔旅順基地始末
    然而,駐守在這裡的人民海軍基地,是在全國沿海各地海軍主要部隊已先後組建,海軍領導機關成立五年以後的1955年才組建的。對旅順港來說,1955年是個值得永遠紀念的年度。   1954年10月中蘇雙方達成協議:蘇聯軍隊於1955年5月31日前撤退和完成設備移交工作  旅順港始建於19世紀中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