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27日,法國首都巴黎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經馬拉松式的和平談判後,美國與越南有關方面在此籤訂了和平協定。以此為標誌,美國從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走了出來——結束了二戰後第二場「在錯誤的地點進行的錯誤戰爭」。
1955年法國軍隊按照《日內瓦協議》的規定撤出越南南方(又稱「南越」)後,美國出於其侵略擴張戰略的需要,在南越扶植親美的西貢吳庭豔政權,並於1961年5月在南越發動「特種戰爭」。1965年2月,美國開始轟炸越南北方(又稱「北越」),並向南方大量增兵,把「特種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以「南打北炸」為基本特點的「局部戰爭」。
越南人民在中國、蘇聯等國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運用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給美、偽軍以沉重打擊,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的接連勝利。同時,美國國內反戰情緒也不斷高漲。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把目光投向談判桌,試圖通過和談方式尋求從越南脫身之法。正如1967年初美國總統詹森在對南越進行訪問後所說:「也許通向和平之路的唯一辦法就是與胡志明直接接觸。」
1968年3月31日,美國政府提出「部分停炸」越南北方的和談方案,但遭到北越政府的強烈反對。5月13日,北越和美國的代表在巴黎開始舉行停戰談判,揭開了巴黎和談的序幕。
1968年尼克森出任總統,美國政府一方面加速西貢部隊現代化,使越南戰爭「越南化」,一方面以「點點滴滴」的撤軍為誘餌,不斷地與北越討價還價,希望通過談判,體面地結束這場久拖不決且又打不贏的戰爭。由此,越南戰爭進入一個邊打邊談的階段。
1969年1月25日,越美雙邊談判擴大為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和南越四方會談。此後,公開的談判和秘密的談判交織進行,一場鬥智鬥勇的特殊「戰鬥」在另一戰場悄悄地進行著。
在談判過程中,美國採取談談打打,以打促談,誘逼結合,且戰且退的戰略,一方面通過扶持南越西貢政權和實施直接的軍事打擊,給北越方面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以滿足北越要求美國撤軍為幌子,逼迫北越承認西貢政權,以維持其在越南的軍事存在。而北越和站在其一邊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則針鋒相對。戰場上,他們並肩戰鬥,英勇殺敵,一次次挫敗美國的戰爭訛詐政策;談判桌前,他們同敵人耐心周旋,以自己的智慧和膽略識破敵人的種種伎倆,堅決要求美國及其僕從國軍隊無條件地完全撤出越南,並要求南越西貢偽政府下臺,建立一個由民族解放陣線和西貢政府中主張「和平、獨立和中立」的人組成聯合政府。
談判自始至終都圍繞軍事問題——撤軍、釋俘、停火和政治問題——越南未來政府的組建幾個問題進行,經過多輪秘密和公開的談判後,1972年10月,雙方就軍事問題達成協議。1973年1月,美國不顧南越西貢政權阮文紹的作梗,在用大量軍事物資安撫的同時,逼迫其作出讓步,並為最終達成和平協定掃清障礙。1973年1月23日,在巴黎克萊貝爾大街的美琪飯店的小會議室裡,美國談判代表基辛格和北越談判代表黎德壽草籤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27日,北越、越南和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與南越和美國四方在巴黎正式籤訂越南和平協定。至此,歷時5年、公開談判達174次、秘密談判難以計數的越南停戰談判宣告結束。
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直接的作用是迫使美國停止侵略行為,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越南戰爭。協定也為在越南恢復和平創造了條件,協定規定,美國和其他國家尊重1954年日內瓦協議所承認的越南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規定美國和北越保證尊重越南南方人民的自決權,越南南方人民通過在國際監督下進行真正自由和民主的普選,以決定南方的政治前途。越南的統一將在越南北方和南方之間進行討論和達成協議的基礎上,在不受任何一方的壓制或併吞以及在沒有外來幹涉的情況下,通過和平方法逐步實現。
為保證協定的執行,根據參加巴黎和談各方的建議,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法國、印尼、波蘭、加拿大、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南越從1973年2月26日起,在巴黎召開關於越南問題的國際會議。同年3月2日,與會代表籤署了《關於越南問題的國際會議的決議書》,對《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表示確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