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12年前的今天,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近期,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高孟潭研究員總結了他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他認為,必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需要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對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的研究亟待加強。

房子必須提高抗震能力

高孟潭在回憶中寫道:「步入老北川地震遺址,一片片廢墟映入眼帘,很多人長眠於此。一座矗立於廢墟裡的墓碑非常醒目。」他介紹,歷史上的地震災害表明,絕大多數因地震死亡的人是由於房屋建築的倒塌所致。因此,建築物防倒塌應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關鍵環節。他在負責編制第五代地震區劃圖時,明確了通過抗震設防提升房屋建築抗倒塌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確定四級地震作用地震動參數的方法,為工程建設抗震設計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在全面加強新建房屋建築抗震設防和老舊建築抗震加固工作的前提下,國家推動在地震高危險區域進行抗震加固工作,以減少將來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

但他認為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他表示,在大型地震帶野外考察時發現,在一些大型斷裂帶上,依然有較大一部分房屋建築抗震性能很差,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的新住房。老舊房屋抗震加固工作進展與中央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城鎮房屋建設的抗震標準總體上仍然偏低,農村地區抗震設防缺乏有效監管。

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

高孟潭認為,老北川縣城之所以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縣城建在大型地震斷裂和地質災害高危險性區域有很大關係。汶川地震後,人們發現,老縣城恰恰就在地震主破裂帶上,強烈的地震地面震動和大型滑坡,徹底摧毀了老縣城。這表明城鎮建設選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汶川地震後在討論北川縣城重建時,中央決定將新縣城建在永昌鎮,徹底避開了已知的大型地震斷裂帶。新北川幾萬居民徹底擺脫了大地震的威脅。

高孟潭表示,通過規劃規避大地震災害風險是最經濟、最人道的解決方案, 「這是我八進老北川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他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板內地震活動最為強烈的國家,類似老北川縣城曲山鎮情況的城鎮有數百個之多,如何通過城鎮建設規劃減少人口在大型地震帶上的暴露,是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是最大的痛點。

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

高孟潭表示,進入老北川縣城遺址,除居民住宅廢墟外,還有大量的管理機構和事業單位的廢墟,更為嚴重的是縣醫院在地震中被徹底摧毀。縣城內應急體系崩潰和應急救援能力喪失,外界不知老北川縣城的災害情景,更加重了災難的程度。

高孟潭認為,當前的抗震設防標準雖然對應急相關設施的抗震設計有所考慮,但設防標準仍然偏低,無法保證在極端事件條件下保障應急首腦機構和應急基礎設施的功能。他擔憂,目前許多地方編制的地震應急預案對極端地震事件災害情景考慮嚴重不足,真正發生大地震時,這些預案可能不能發揮作用。應當充分汲取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訓,針對極端地震災難事件,全面加強地震備災工作,特別要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應急相關機構、應急基礎設施的震後功能,或者能夠快速恢復其功能。

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研究亟待加強

高孟潭表示,老北川縣城曲山鎮被摧毀,超出了當時所有人的認知能力。龍門山斷裂帶分為前山斷裂、中央斷裂和後山斷裂。當時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後山斷裂才是發生8級大地震的斷裂,中央斷裂和前山斷裂發震能力要弱的多,更是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龍門山斷裂帶有近期發生大地震的危險性,而汶川8級特大地震恰恰發生在龍門山中央斷裂上。震後的地震震源破裂過程反演研究表明,汶川8.0級特大地震有三個主要的能量釋放中心:映秀附近、老北川縣城和青川縣城以南地區。

他認為,事實上對於大多數災難性的地震事件,在其發生之前我們仍然知之甚少,防禦與應對能力遠遠不足。必須加強相關的科學研究。地震科學研究的目的不在於出多少篇論文,達到什麼水平,出了什麼人才,而在於能夠切實解救人民於危難之中。

他表示,有鑑於大地震發生的不確定性,現行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立了極罕遇地震作用概念,並給出了相應的地震動參數,以便有關部門開展房屋建築抗震設計時加以考慮,希望減少大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極罕遇地震作用的防範問題。一些標準規範也開始加入了相關的條文規定。

他建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亟待從城鎮規劃建設的視角,深入研究人口聚集地區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加強大震危險性的識別和巨災風險的評估,制定「一城一策」的大震巨災風險防範解決方案,加強公眾及其它利益相關方、責任相關方的大震巨災風險溝通,讓廣大公眾參與地震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讓各相關責任方明確責任,並採取實際行動。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做到「防的到位,準備充分,應對及時有效」,才能防止類似於老北川縣城整體毀滅的悲劇重演。

高孟潭說:「 面對老北川縣城廢墟,面對長眠地下的逝者,我們必須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勇於面對困難和挑戰,開展有力的治理行動,才能有效防範大震巨災風險,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防災減災日②|八進北川地震遺址的思考:斷裂帶房屋仍有隱患
    陰雲籠罩,微風裹脅著細雨,吹打著老北川縣城的廢墟。一座包圍在群山懷抱中的縣城,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被摧毀而聞名天下。這是我震後第八次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災難遺址。每次進入遺址,面對連綿的廢墟和長眠地下的同胞,心情都無比壓抑,迫使自己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
  • 全國21大城市斷層帶摸清 專家籲立法禁止斷層帶建房
    地震專家稱建房時避開可有效防震 10年內有望勾畫出中國內地主要地震活動帶  ●在近年發生的歷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員發現,斷層帶上的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情況嚴重;但斷層帶以外的情況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員勾畫出21多個大城市斷層帶,建房時避開這些斷層帶,就可有效防震。  ● 銀川已探索在地震斷層帶兩邊寬兩百米的地方建了綠化帶,不準建房。
  • 北川地震遺址
    昨天懷著悲痛的心情參觀了北川地震遺址,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嚴重,觀光車的司機告訴我們原來的縣城老城區被山體滑坡整個掩埋,一切灰飛煙滅,只剩電力公司的兩棟白樓在那裡孤零零的矗立著。 我們參觀的主要是當時縣城的新城區,很多樓房轟然倒塌,一地碎塊,部分房子傾斜嚴重,牆體開裂,只有少數幾棟損毀較輕。 我們在一座被山體整個掩埋的學校前敬獻菊花,緬懷遇難同胞,我看到了一個牌子上有寫給孩子的第三十六封信。這些孩子們的父母當時該是怎樣的撕心裂肺,如花樣的年紀啊!
  • 北川連續兩日發生4.5級以上地震,專家稱仍屬汶川地震餘震
    四川省北川縣連續兩日發生4.5級以上地震,距離一百多公裡外的成都震感明顯。此前一天,北川同一區域也發生一次4.6級地震。前後兩次地震相距不到24小時。專家稱,此次地震仍屬汶川地震餘震。10月22日,澎湃新聞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經專家綜合分析認為,這次地震仍是汶川餘震區的一次正常起伏活動。與北川此前一天的4.6級地震研判結果基本一致。
  • 汶川地震後,聯合國災評專家在北川畫了2000多張房屋結構圖
    抵達汶川的第一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教官胡杰,汶川地震經歷者、四川省綿陽市防震減災局周時光局長,聯合國災評專家、防災科技學院防災工程系主任郭迅教授等圍繞汶川地震及防震減災等作交流。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加州發布地震預警, 南加或遭強震襲擊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恐被激活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自從1680年以來就沒有發生過斷裂,至今已有約330年了。這個地區通常平均150-200年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因此專家們認為,這個地區早該發生大地震了。加州緊急應變辦公室負責人吉拉杜西(MarkGhilarducci)說,加州是地震多發地帶,必須時時做好萬全準備,不可鬆懈。
  • 日本的房子為什麼這麼抗震?
    為了在晃悠悠的島國土地上,讓房子最大限度為民眾提供庇護,日本政府絞盡了腦汁。在房屋的抗震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2016年4月,日本的熊本地區遭受7.0級地震,造成49人死亡,3000人受傷。超過44000人被疏散,房子倒塌或著火。
  • 臺灣集集7.6級地震21周年:專家解讀六大影響八點啟示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9月21日是中國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發生7.6級地震21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系統單位和專家科普解讀說,臺灣集集大地震的經驗教訓表明,全面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水平,應當繼續做好地震活動斷層探察,該次地震災害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包括
  • 地質專家:導致這次地震的發震構造位於映秀斷裂帶
    近日,國土資源部地震活動斷裂調查組一行六人趕赴重災區北川縣城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地震活動斷裂的實地調查,觀察到了汶川強震地表破裂構造現象和斷裂活動特徵,並獲得了對發震斷裂性質的基本認識。
  • 駕尋川西(2)探訪北川地震遺址
    說起2008年的那場地震,大家印象深刻的更多是汶川,而北川縣、映秀鎮同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汶川採取原址重建,唯獨保留下來的是那座時間永遠停留在14:28分的鐘,而北川則更好地保留著老縣城震後遺址。此次川西遊記拍攝,毫不猶豫的把北川地震遺址
  • 受持續特大暴雨襲擊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道路積水最深1.5米
    受暴雨襲擊的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付勇 攝從8月10日18時開始到8月11日15時,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遭受持續特大暴雨襲擊,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道路出現積水,最深處達1.5米。目前,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
  • 512汶川地震之後變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你去看過沒?遊客:痛心
    512汶川地震之後變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現在是汶川地震遺址的核心景區。雖說這裡是AAAAA,但知道甚至來到這裡的遊客在四川而言是比較少的了。因為對此感興趣的不多,但更多的是不知道這裡吧。非常震撼的地方, 但震撼源自心裡莫名的哀痛,真的是太慘了。
  • 地震原址重建,它在廢墟中重獲新生!
    地震過去十年間,成效最顯著的救災行動和重建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玉樹速度」和「玉樹奇蹟」。其中科學決策原址重建、科學確定重建的抗震設防要求,是保證重建後新玉樹地震安全的前提和基礎。大家不禁會問,發生地震的原址還可以重建房屋?會不會再次陷入地震危機?聽聽專家怎麼說。01原地重建,憑啥?
  • 地震博物館主題為"永恆北川" 建在北川中學原址
    地震博物館將建在原北川中學校址,設愛心紀念林地,參觀者可植樹寄哀思,4座守望塔將設在中心祭奠園和北川墓園四周  昨(23)日,早報獨家披露上海市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交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
  • 北川兩日兩震相距一公裡 屬汶川地震餘震
    原標題:北川兩日兩震   10月22日11時03分,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震中位於北緯31.83度,東經104.18度。震中距北川縣城36公裡,距綿陽市區62公裡,距成都市區132公裡。   連續兩日,四川北川連發地震。
  • 嚴防東京發生特大地震!日本專家警告:必須做好這些
    自今年2月以來,日本關東地區多次發生地震,很多人在深夜接到手機發來的警報,一時間也引發輿論對於東京發生特大地震的擔憂。據日本雜誌《女性自身》網站17日報導,此前就有日本地震專家表示,該國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在不斷加大。對此,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工學綜合研究所教師若松加壽江指出: 「住在東京的大部分人過去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災害,所以防範意識較低。
  • 在京臺商走進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抗震精神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武紅利)今天,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
  • 廣州地鐵可抗7度地震 共有4級地震應急預案(圖)
    據了解,廣州地鐵的車站均按200年一遇的洪水防範要求設計,所以每個車站的出入口臺階都會比周邊地面高出許多,目的就是防止暴雨時積水漫進車站及隧道。地鐵線路凡經過珠江處,在江兩側的隧道都設有「防淹門」,萬一發生湧水,防淹門會自動報警,地鐵控制中心可隨時根據湧水的情況決定是否關閉隧道。
  • 天府旅遊名縣新成員:在世界行走在北川停留 訪北川縣委書記賴俊
    答: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縣境內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首先,我們狠抓全域旅遊規劃,先後聘請了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社科院、上海景域集團等國內外頂尖的規劃團隊、專家深入北川調研考察,高標準編制了《北川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按照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