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入門技法

2021-12-30 楷書行書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鋼筆行書筆法

司馬彥、司馬東 著

第一章 行書概述

第一節 行書的形成與發展

行書是介於真、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唐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行書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所謂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後簡易相間而行,如雲行水流,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由此可以看出,行書是由楷書快寫演變而來的,因其既部分的節省了楷書的筆畫,且筆畫之間又出現了許多連筆牽絲,書寫起來既方便又快捷,易為一般人所認識和接受,具有實用意義,故很快得以廣泛流行。

日常生活中,行書是最常用最流行的書體,尤以硬筆書寫為最。行書筆畫、結構有一定的伸縮性,形態又多變化,運筆流暢,章法靈活,可塑性大,利於發揮藝術效果,其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超過其他書體,因而行書能經久不衰,盛行於世,並不斷發展提高,日臻完美,使行書作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

東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漢字實用範圍不斷擴大,一種簡約的楷書快寫體式即已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這種書體用於行文起稿,簡便迅速。當時,通行的章草雖較隸書簡便,但仍保留隸書的波勢,今草又有識別上的困難,因此,筆畫更為簡約、書寫更為便捷的行書逐漸流行起來。據傳,行書為東漢人劉德升所創。實際上,任何一種書體的出現,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還有一個長期孕育、發展的過程。行書先在民間流行,漸漸約定俗成,為人們所承認和接受,經後漢劉德升整理、提高,才形成正式的行書體。從安徽毫縣發現的曹操墓磚上的「當奈何』』三字,以及熹平元年甕上的一篇行書看,漢代就已經出現了非常婉麗而嫻熟的行書字體。

晉代是行書的繁盛時期。王羲之父子集古之大成,精研行書,不僅使行書發展到成熟完美的高度,而且「遂大行於世」,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如王羲之、鍾繇、王獻之、張芝等行書巨匠。尤以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開行書先河,被評為「超鍾邁張」,其得意之作《蘭亭序》更是盡善盡美,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雖歷經千餘年滄變,至今仍為書界所推崇,作為書法藝術殿堂的精品,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之深。在繼承二王遺風的歷史長河中,又孕育了眾多精於行書的大家。

西晉之後,歷代都有傑出的行書大家出現。唐代雖然是楷書的鼎盛時期,但行書也承晉風而得到發展,亦出現了眾多大家,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等不僅精於楷書,而且行書也造詣頗深,為後世所推崇。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行書發展的又一高峰,其《祭侄文稿》,雖在激憤之情驅使下,突破常例,草草揮就,看似無法,而一切又在法度之中,線條道勁舒和,恰如「乾裂和同,潤含春雨』』,隨筆勢起伏,融情於筆端,造成了靜與動的強烈對比,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其它如李邕的《雲麾碑》、歐陽詢的《千字文》等,都堪稱行書的上乘之作。

宋代的蘇黃米蔡四大家,都是行書大家。蘇東坡《黃州寒食詩》《赤壁賦》,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米芾的《蜀素帖》,蔡襄的《自書詩卷》,都各具特色,是劃時代的作品。

元代的趙孟頫,運筆如飛,清新秀麗,其《洛神賦》行書長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鮮于樞的《襄陽歌》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明、清時代的行書大家亦為數不少,如明代祝允明的《前赤壁賦》,文徵明的《滕王閣序》,董其昌的《琵琶行》及明末清初王鋒的《擬山圓帖》等,都堪稱傳世佳作。但是,由於《臺閣體》盛極一時,行書的面貌顯得千篇一律,最有創造精神的當推「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

至於近、現代,更是名家輩出,如于右任、郭沫若、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等都在書壇享有盛名,其行書也各具有特色,為世上所喜愛。

行書自漢末產生至今,上下兩千多年,一直常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行書書寫方便,流利活潑,辯識容易,使用範圍廣闊,是實用性藝術性統一的最完美的一種書體。

正因行書具有其他諸體所無法比擬的優點,故其使用範圍最廣,實用價值最大。

隨著書寫工具--硬筆的普遍使用,行書更加顯示出其優勢,目前幾乎成為行書的一統天下。隨著硬筆工具的不斷改進和交往的增多,行書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以更新的姿態迎接未來。

今天,鋼筆這種新興的書寫工具的出現,不僅耐用方便,而且書寫快捷。最通用的書寫工具,最流行的書體,與當代的快節奏正好合拍,因而為人們所青睞,大有獨佔書寫鰲頭之勢。

第二節 行書的特點

行書的特點是與楷書相比較而存在的。行書不像楷書那樣工整規範,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其一,行筆加快,用筆靈活,節奏感強。

行書有別於楷書的一個特點,就是行筆加快,用筆靈活,筆畫簡化。也就是說,行書是運用一定的章法,部分地簡略楷書的筆畫、改變楷書的筆形、簡化楷書結構而形成的。

行書用筆比楷書率意,結體比楷書流行。也就是說,行書是草寫,簡化了楷書的筆畫與結構,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楷書用筆的嚴謹性,才形成了楷法、草法有機融為一體的新體式。行書中,筆畫增加的鉤挑,點畫之間的遊絲牽連的筆畫,仍是楷書的筆法。行書因行筆加快,在筆畫與筆畫相連接處,帶出小的附鉤,不僅增加了筆畫的脈通,而且使筆畫流暢活動,瀟灑自如。

從實用上講,行書多數是用在起稿、寫信上的,一邊構思一邊寫,想好了就很快地書寫下來,如果用楷書就跟不上思路。古代流傳下來的書信文稿,不少是以行書寫成的。

行書以附鉤映帶左右,有時也用遊絲牽連,上下之間還可筆斷意連——這種書寫的隨意性,使得行書書寫速度加快,起伏變化多,節奏感強烈——這是行書有別於楷書的一大特點。

其二,楷草相間,結體自如,富有變化。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與楷書相比有明顯的流動性,與草書相比則又不象草書那樣狂放不羈,令人難以辨認,其字形或大或小、或正或欹,線條或起或伏、或實或虛,變化無窮,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

與楷書相比,有相對的自由性:楷法多於草法者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者叫「行草」。總起來看,行書對楷書、草書的吸收演化,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從體勢上看,以楷書為主,基本上是楷書,只是比楷書的斜側變化稍多,筆畫之間增多了一些附鉤和牽絲。

從結構上看,楷草相間的字,大部分是楷書,夾以簡化了行書。

從布局上看,部分結構平正的楷書和部分縱橫變化的草書,兩者交插在一起,有輕鬆,參差錯落。

其三,筆畫自然隨意,附鉤增多,互為映帶。

因為行書速度加快,筆畫活潑流動,筆畫與筆畫間連帶密切,其組字亦靈活隨意,筆畫之間或附鉤映帶或遊絲牽連,如行雲流水,氣貫始終,這同楷書點畫平整勻稱有很大的不同。

其四,布局自然隨意。

由於行書筆畫活潑流動,連帶密切,其組字亦靈活隨意,故其布局多呈縱勢:縱成行,橫無列,字字引帶,有疏有密,如行雲流水,氣韻貫通。

行書不僅以其變化靈活的筆畫、結體和布局使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其行氣貫通、以靜趨動給人以流動之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

第三節 學習行書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以楷書為基礎,在結構和用筆兩方面練好紮實的基本功。行書的用筆和結構雖然較楷書有所變化,但還沒有達到草書「解散楷體」的程度。因此,學習行書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楷書基礎。

(二)要重視臨摹。行書雖然承襲楷書,但筆畫、部首和結體都發生了一些規律性的變化。這些規律性的變化、寫法,就要通過臨摹去掌握,而不能隨心所欲。

(三)不宜過分強調和濫用行書的用筆特點。前面講了行書諸多特點,在書寫中適當運用能給字增色,但如果過分追求和濫用某一方面的特點,就會走向反面。如,筆筆相連,就會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網。

(四)學習行書宜從部首開始。行書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寫法,熟悉和掌握這些部首的寫法,就能了解行書的造形規律,收到舉一反三之效。

公眾號:楷書行書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第二章 鋼筆行書技法

第一節 行書的筆法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鋼筆行書技法直接傳承自毛筆行書技法,因此,二者往往是相通、一致的。

行書的基本筆畫比楷書變化大,它運筆的輕重、快慢,都表現出明顯的節奏感,起伏跳躍,書寫時要根據運筆要領,注意提按,盡力表現筆畫的神態。

對筆畫中出現的牽絲,尤其要把握好。首先,牽絲不能寫得與筆畫一般粗細。應該明白,牽絲不是筆畫,它只是筆畫運行中因快速連寫而帶出來的附帶成份,因此不可與筆畫寫得一般粗細。

其次,不能認為牽絲無所謂而隨意處理。牽絲在筆畫運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書寫速度,使上一筆很自然地與下一筆相連,筆意貫通,起到過渡作用;同時,它為下一筆的起筆積蓄了力量,使筆畫更為有力。

再次,在書寫過程中,牽絲不宜連得太多,上一筆與下一筆要交代清楚,該連則連,不該連要筆斷意連。牽連處理得好,可以增加字的力度,還能對主要筆畫起很好的映襯作用,虛實相間,生動活潑。

硬筆不像毛筆那樣富有彈性、提按頓挫運轉隨意、筆畫千姿百態,但仍可利用其他方法進行彌補,如加力的大小、筆的斜度、運筆的快慢及墊襯鬆軟程度等方法,亦可以使硬筆筆畫出現剛柔、粗細、正側、疾澀、輕重等多種變化。

行書的用筆不象楷書那樣嚴守法度,筆畫之間可牽連引帶,多弧多圓,靈活多變,並可隨意發揮,也為硬筆行書的藝術性提供了發揮的餘地。

雖然硬筆書法的筆畫、結體和布局,均靈活多變無定法,皆隨意為之、可塑性較大,但並不等於無的放矢、不要法度,它仍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以嚴謹求靈變,避免過於放縱。

硬筆行書的筆法,主要是毫端,即筆尖的掌握問題。

行書的用筆,由於牽連引帶,雖筆畫的起收頓挫等繁瑣形式大為減少,但不能直來直往,依然存在著頓挫提接等技法。

為了更利於體現硬筆行書的特徵,首先應選用彈性稍大一些的筆尖,最好是經改造過的美工筆,通過加力的大小變化促進筆頭的開合,從而達到控制筆畫粗細的效果。

另外,筆畫的粗細疾澀,亦可以通過加襯墊來調節筆畫的粗細隱現等等,以使筆畫變化多姿、強勁有力又有流動之美;通過運用筆毫,或藏或露、或放或收、或疾或澀、或正或斜,使筆筆變化,字字有異,妙趣橫生。

唐歐陽詢在《用筆論》中說:「夫用筆之法,急促短搦,迅牽短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閒雅,行行眩目,字字驚心,若上宛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

我們應十分重視硬筆用筆技法,特別要注意筆尖的運用,熟知其性,始能生巧,巧亦生神,使筆畫出神入化。

一、起筆、行筆、收筆

行書的基本筆畫,在書寫時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所謂起筆,就是書寫筆畫筆尖觸紙時的下筆;行筆,就是書寫筆畫的中間運筆;收筆,就是筆畫書寫結束時的用筆。如寫橫畫,左邊起筆,中為行筆,右為收筆,起筆有輕有重,行筆有快有慢,收筆有回有露。

二、提筆、按筆

鋼筆行書的用筆也很講究提按,以增強筆畫的粗細變化和輕重的節奏。所謂提筆,就是筆從紙面提起,筆尖觸紙力度小,筆畫要細;所謂按筆,就是筆尖在紙上往下按,筆尖觸紙力度大,筆畫要粗一些。

三、翻筆、折筆

翻筆,一般是向上取逆勢,上一筆接下一筆出現的鉤挑,如「古」字的橫,「人」、「有」的撇,都是用翻筆寫成的。折筆,一般是向下、向右取順勢,如「口」字的橫折、「山」字的豎折,都是用折筆寫成的。不論翻筆、折筆,都要求用筆慢而用力。

四、側筆

側筆主要是取字的姿態,筆畫的下筆處比較方折,顯得剛勁有力。如「方、五」等字的長橫,「永、廣」等字的側點,「志」字的中豎,「個」字的斜撇等,都是側筆寫成的。

五、澀筆

澀筆,書寫時故意放慢行筆速度,人為製造行筆阻力。目的在於強強調線段的質感,多用於豎鉤、豎彎鉤等筆畫。

六、遊筆

遊筆似行雲流水,用筆流暢、便捷,多用於鉤劃字的輪廓,以增加線條的流動。

七、掠筆

掠筆也叫牽絲,書寫時將筆輕提,一帶而過。掠筆的作用是牽引筆畫,加強上一筆畫與下一筆畫之間的聯繫。但要注意,掠筆作用妻自然。不能筆筆都用牽絲或人為地去描摹。

八、疊筆

疊筆,就是在原來的行筆路線上重返行進。這種方法,可以使局部筆畫變得豐潤。需要注意的是重疊的距離不能過長。

公眾號:楷書行書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第三章 行書的章法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是日常生活書寫中最常用最流行的書體。尤以鋼筆行書為最。行書筆畫、結構有一定的伸縮性,形態又多變化,豐富奇彩、意到筆隨,可塑性大,利於發揮藝術效果,實用價值更是超過其它書體。一副得意之作,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各盡意志,氣適流動,起伏隨勢,巧布虛陳,寄情寓意,無不淋漓盡致,酣暢爽快,令人賞心悅目。這些都說明章法在行書創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節 行書的章法特點

行書由於筆畫、結構變化較大,形體各異,加之書寫風格不同,因而即使同一字也會出現多種形態,有肥瘦、長短、方圓、雄渾、挺撥、俊秀等差別。正是這些差別,使行書作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構成了不同的氣韻的章法。因此,行書的謀篇布局較楷書要靈活得多,具有如下特點:

一、筆勢多取縱勢

由於行書筆畫活潑流動,筆畫之間有牽縱行帶,前字的末筆與後字的首筆連帶密切,如取縱勢,更顯得如行雲流水,氣韻貫通,給人以一氣呵成之勢。

二、疏密變化自如

行書除筆畫、結構有疏密變化外,在整體布局中通過改變字形的大小、長短、字態的肥瘦、俯仰,能自由地調整疏密位置與布白,達到疏密得當,布白奇妙的效果。

三、參差錯落有致

行書不僅僅筆畫、結體各部分及字與字之間有參差變化外,而且行與行之間及通篇亦有錯落變化,這樣,整體布局顯得活潑靈動,妙趣橫生。

四、行氣直抒胸臆

由於行書書寫速度較快,行筆之時情法於中、筆情交融,最能直接表達書者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二節 行書的謀篇技巧

一、以動為主

楷書的章法以靜為主要特徵,給人以平和穩定、一絲不苟、不激不厲和端正嚴肅的感覺;行書章法則以動為主要特徵,給人以生動飄逸和富有生命活力的感覺。

前人出書法要「師造化」,凡在現實生活中能見到的動作姿態,都可借鑑到行、草書中去,以增強行書作品的動感,豐富其內涵和底蘊。多欣賞和臨寫古今行書大家作品,也是培養書寫動感的有效途徑。我們不能用楷書的結體和章法來寫行書,這樣會使作品顯得沉快無生氣。

雖然行書強調動感,但並不是隨意為之、不要法度,它仍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以嚴謹求靈變,避免過於放縱。

二、以不齊求齊

楷書要求字的上下左右間隔勻稱,排列整齊,以工整規範為美。行書則要求字形有大小,間隔有疏密排列,有錯落變化,以局部的不整齊求得整體的平衡、穩定和齊整,以變化為美。一幅好的行書作品,初看起來一行一行排列得很整齊,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相等,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氣韻生動,但細看起來,我們不難發現,字與字並不對齊,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左右動蕩不寫,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不相等,有的緊,有的松,沒有定則,即所謂的「行書無寫法」,需要我們多實踐、多體會。

三、要有節奏變化

一幅好的行書作品,就象一首抒情的歌曲,時而婉轉平和,時而高亢豪邁,時而如行雲流水,時而如電閃雷鳴,幾經曲折,波瀾起伏。這些都是書者書寫時情感的自然渲洩,這種渲瀉是有節奏的,體現了行書作品的節奏美。

四、前後呼應

行書作品最注重首字,應靜心寫好文稿第一字,以統領全篇。要使行書的章法顯得嚴謹而又富於變化,一定要注意前後呼應關係,要意在筆先,事先考慮好前後字的銜接問題。

第三節 學習行書章法應注意的問題

鋼筆行書的幅式同楷書一樣,亦有中堂條幅、條屏、對聯、橫幅、長卷、扇面等幅式,這裡不一一累述。

鋼筆行書函文的書寫形式,也有豎寫和橫寫兩種方式。常用的排列方式,與楷書大體接近。一般用單線稿紙或無格紙書寫較多,方格紙用得較少。

鋼筆行書的落款,款文要用本體或行草書寫,款文字形要小於正文,鈐印的印章寧少勿多,1-2方足矣。印章的大小,應等於或略大於款文,但不得大於正文。鈐印位置要與正文相呼應,起到活躍布局、平衡作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 選擇一些筆畫清晰、結構規範、字形端正, 運筆流暢的, 由治學態度嚴謹的鋼筆書法家用鋼筆臨摹出來的形神兼備的歷代名帖, 還有當代硬筆書法的精品, 提供學生欣賞。從用筆的方圓粗細, 結體的靈活多變等方面引導學生鑑賞帖字, 並從中選擇適合自己氣質和審美情趣的字帖臨摹。
  • 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學行書必選
    對於非書法的一般人來講,硬筆執筆方式比毛筆難掌握,硬筆一般書寫較快,硬筆橫撇豎捺因為執筆方式不夠靈活往往讓人感覺心有餘力不足,硬筆寫不好一般是執筆的控制問題。練字只有兩種方法,臨帖和結構歸納。根據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一本喜歡的行書字帖臨。
  • 現在還有人鋼筆字寫得如此瀟灑,實在不多見,此人硬筆行書不簡單
    現在還有人鋼筆字寫得如此瀟灑,實在不多見,此人硬筆行書不簡單漂亮的字跡,總能讓人賞心悅目。一個人能寫一手好看的鋼筆字,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增添個人魅力。後來我看到一種練字方法,是用用數位化的方式來練習行書寫字,瞬間感覺打通任督二脈,練字效果突飛猛進。這個練字方法的確很新穎,數位化的練字方法是按照行書的筆順來拆解,把行書的筆畫、連寫步驟用數字來講解得清清楚楚,形象直觀一看就明白。
  •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網友:深得二王行書筆法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
  • 田英章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標準教程
    硬筆行書基本筆畫千姿百態,多如繁星,限於篇幅,我們也只能簡要地講述一些最基本的幾種筆畫,僅供大家研習和參考。 ——田英章 1.小橫 在行書中,小橫有時和右點通用, 即把小橫寫成右點形狀。
  • 硬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3種橫畫,28個例字,0基礎學習的法寶
    如圖:短橫例字書寫:主例字書寫:主短橫例字書寫:三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日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來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旦>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至硬筆行書基本筆畫書寫練習,短橫例字書寫:堅硬筆書法基本功訓練,基本筆畫的書寫,啟下橫的運筆   橫畫在字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書寫時或上仰或下俯,多有變化,有的並帶有牽絲附筆。
  • 硬筆行書對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1.0中性筆寫的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硬筆行書手寫的一副對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希望大家喜歡。硬筆行書「泉」字的書寫:上下結構,上面三橫距離適當,上面收縮,下面伸展。硬筆行書「清」字的書寫:三點水,第二筆和第三筆連寫,三點水屬於外弓形。
  • 學行書的首選優質字帖欣賞,承襲古帖筆法精髓,書寫現代精美書法
    學習行書首要是必須掌握和熟練楷書,簡而言之就是在學習行書之前要有楷書的功底。這是當下最流行的主張方式,也是書法取得的成就的最好途徑,沒有之一。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從楷書著手練習,主要是因為從感官上楷書書寫速度慢。
  •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要寫好行書,只有掌握好點畫、部首、結構、章法等技法,才能為寫好行書打基礎,那麼下面介紹以下幾種具體的技巧,僅供參考。淺談書法藝術一、點畫技法行書為了書寫迅速,常將點畫省略。在省略的同時,筆勢更加生動有趣,常見的省略有省鉤、豎鉤變成豎。
  • 硬筆行書基本功訓練,7種基本筆畫點畫的運筆和60張圖展示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  硬筆行書基本筆畫,點畫的運筆。  硬筆行書的基本筆畫,既不像楷書那樣平正方直,也不像草書那樣放縱。  學習行書的基本筆畫,也要像學習楷書那樣,對各種基本筆畫仔細臨摹。
  • 蘭亭序乃第一行書,那第五行書是什麼?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那麼,我現在問你天下第四、第五行書的名字,你可能就啞口無言了。在百米賽跑的時候,第一名和第二名差之毫厘,甚至成績只相差幾毫秒,可至今你只記得百米賽跑冠軍博爾特和中國飛人蘇炳添,第二名不曉得是誰? 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另外四大行書的魅力吧!!!
  • 天下第二的真跡行書,你卻欣賞不來?
    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其實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還未被發現(其真跡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昭陵,此陵未被開發),我們現在所見到是蘭亭序是唐太宗時馮承所摹寫的並非真跡。而顏真卿《祭侄文稿》的真跡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所以它就是天下第一真跡的行書。 《祭侄文稿》橫59.6公分,縱29.2公分,大概相當於兩張A4紙橫著拼起來的大小。
  • 初學者寫行書很難?從偏旁到部首教你,學會寫行書其實很簡單
    行書寫不好?初學者學寫行書,總是離不開臨摹,好的行書教程是學習行書最好基礎,很多初學者寫行書死記硬背,這是錯誤的,學習行書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最基礎的偏旁部首開始練習,只要掌握好學習方式,學會寫行書很簡單。
  • 硬筆行書實用技巧,草字頭的寫法和應用,這樣寫很流暢
    大家好,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硬筆行書中,草字頭的寫法和應用。上下結構字中,通常有寬有窄。而草字頭,通常是作為窄的一部分。行書中,兩豎變為點和撇,已增加筆畫的連貫性和多樣性。兩種常見的寫法,其一與楷書筆順相同,其二先點撇後寫橫。大家在練習時,可以變換使用。
  • 新書丨《人美書譜》黃庭堅行書四帖
    黃庭堅的書法亦能獨樹一幟,善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選帖精良,圖版最宜臨寫,技法講解準確經典,釋文隸定嚴謹,裝幀大方考究,印刷莊重精美,是書法藝術登堂入室的必要階梯。 書後附有孫曉雲撰寫的文章《行書概述》和技法講解,以及歷代行書集評彙編,內容全面,技法權威,有助於讀者對行書書體的全面、深入理解,方便讀者欣賞、學習、臨摹。
  • 憶白文化用品給你準備的新手入門字帖推薦 錯過就沒有啦!
    但是很多人,想要練字,卻苦於無法選到自己心儀的字帖。所以今天,憶白文化用品就將有針對性地為大家推薦幾款字帖,請注意查收哦~如果你喜歡楷書,建議學習唐人的,因為唐人對楷書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們幾乎把楷書發展到了標準化的程度,所以選擇他們的字帖來描摹,水平提升是很快的。常見的比如:歐陽詢的《九成宮碑》、顏真卿《顏勤禮碑》、柳公權《玄秘塔》等。
  • 規範行書基本筆畫書寫技法連載二十八(豎彎鉤)
    規範行書基本筆畫書寫技法連載二十八(豎彎鉤) 2020-11-30 17:05
  • 顏真卿行書的字法規律,掌握運用方法,書寫比較完整的作品
    ,多數人或許都是以「二王」為尊,認為學行書就要直追魏晉高峰。但是,你別忘了,就帖學而言,行書分為兩個體系,一是「二王」的一搨直下筆法體系,二是顏真卿的篆籀絞轉筆法體系。顏真卿是王羲之之後的又一座書法高峰。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復追篆籀氣,結體中常參有篆書寫法,外緊內松,變背勢為向勢,易方折為圓轉,改變了唐初「二王」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
  • 書法技法·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
    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以王鐸行書為例————————————本文以王鐸行書範字為例,按照行書的因勢生形、點入順入帶收、橫的短化、豎的曲化、撇的直化、捺的點化、折的圓轉化、鉤的引帶化、連筆(帶連與合連)等筆畫特點和仰俯、轉側、向背、大小、主次、疏密、透氣、穿插、避讓、高低、寬窄、變換等結構規律,通過與楷書寫法的參照比較,談談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