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如果實在要推薦的話,中書協理事薛夫彬的行書,很值得借鑑。他的書法不僅有紮實的「二王」與歐顏書根基,又能融入碑版筆意或清勁,或雄秀,既典雅簡淨,又古厚蒼茫。而其大草於黃庭堅與懷素皆精研日久,體悟頗深,故寫來風標獨遠,大氣磅礴。
在今天這個不怎麼用筆的時代,我個人覺得,字看得過去就行了,畢竟現在很少會用到筆的機會。我曾經為了追一個女生,努力把字寫好看,給她寫情書 ,無論是同學還是她,都誇我的字好看。但最終她還是喜歡上了一個長得比我好看的男生,這個男生從沒有給她寫過任何情書。字寫得好看不好看無所謂,還是長得好看有用。所以我成了書法欄目的編輯。同時在學書法的時候,所有老師都推薦羊毫。也不是說被老師誤導,不過大白雲這個東西,還真不都是幾塊錢一根的低級貨。最近幾年沒有練過,不知道現在的情況。當年我練字的時候,戴月軒善璉湖的大白雲質量都很好的,一根可以用很久。當時最喜歡用善璉湖的加健大白雲,練柳體的時候一直在用。我的經歷希望能夠幫助到喜歡書法的您。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
書者介紹:
薛夫彬,曾署孚彬,自號鈍伯,齋號修遠堂,陟廬、漏齋等。1985年入北京師範學院第一屆書法藝術專修班學習。多年從事書法篆刻教學、創作及組織工作。對書法篆刻理論與實踐有較系統深入的研究。研習孫過庭《書譜》和康有為書體。行書魏碑為本,王、米為神,自成面目;隸書挹《張遷》、《衡方》等碑之方正凝重、古樸豐腴,融《禮器》、漢簡,方正中顯流動圓潤2篆書宗法秦詔版和趙之謙、鄧石如;篆刻直取漢印、先秦古璽,所治之印頗具古風。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