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是用毛筆書寫漢字並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堪稱中國的「第四宗教」。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廣西廣東指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是水文化意識的一個體現和佐證,此圖集為大家介紹兩湖兩廣的書協主席書法作品。
鄢福初,男,漢族,1962年10月生,湖南新化人,1981年8月參加工作,無黨派,大學文化。現任湖南書協主席、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是一位集書法家,文化學者,官員身份於一身的人物。
他憑藉對於書法和當地文化的熱愛與研究,對書法的發展有了獨到的認識:必須兼備嫻熟的技法和文化修煉,要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鄢福初書法作品
鄭軍健,男,瑤族,1954年12月生,廣西恭城人,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8月參加工作,南寧師範學院中文系中文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文學學士,副教授。廣西書協現任主席。
鄭軍健出生在南寧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從事行政與教師工作,酷愛文學與書法。
鄭軍健歷任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南寧市副市長、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等職,工作再忙,也總是擠出時間練書法。在1992年時,就以他的書法成就,獲得了廣西地區最高文藝獎——銅鼓獎。
張桂光,廣東南海人,1948年生,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言文字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兼任廣東省政協常委、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評審委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張桂光自幼從嶺南名宿朱庸齋、李曲齋學書法、楷、行、草、隸均有紮實的基礎。大楷取法顏、柳,小楷出入鍾、王,力求醇雅古樸;隸書柔和碑簡,結體樸茂。行書由趙構入手,上溯二王,下及趙文敏,旁兼黃、米,剛健清新,流美自然。
張桂光曾有幸得到我國古文字學家容庚、商承祚兩位名師的教導,對甲骨文、金文朝夕摩挲,心得獨到。他的書法,深耕傳統文化,不隨時風,自有性情。
徐本一,字性初,1946年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縣。歷任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書法報社副社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自幼受其曾祖徐庚福指導,初從李北海得筆法,繼而上溯三代吉金文字,下窺明清翰墨,尤擅行草,「大字巨幅寫武漢」可以概括為徐本一書法藝術的特色之一。
徐本一的書法,總覺得美不勝收、利落清爽,無論條幅對聯,還是獨體榜書,都給人一種靜謐安詳的感覺,哪怕他的不足也在其中,但不足已融入整體的美之中。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