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有一座白洋澱,自雄安成立之前已經聞名大江南北,而白洋澱是華北最大的淡水湖,不僅水量充沛,天然的湖泊環境被人們親切的成為華北明珠,又因為對自然環境調節起著重要作用,也被譽為華北之腎。
白洋澱有多少人知道,除了雄安三縣以外,保定周邊地區的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基本上都去遊玩過,可以說提起白洋澱人們印象中便浮起那載舟賞荷花、摘蓮蓬的情境。
而白洋澱為什麼有那麼多水,白洋澱的水是從哪裡來的,人們也有過不少疑問,文化君給大家舉出一二。作為內陸的湖泊,白洋澱每年的水量蒸發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就需要不斷的補充新的水源,尤其是雄安新區成立之前,其實已經出現了白洋澱水位告急的情況,人們也是頗多擔憂,因為在以前,雖然周邊地區沒有緊鄰長江、黃河,但是小河道和小支流還是非常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和小湖泊日漸乾涸,人們去河裡遊泳、捕魚的畫面再也沒有了,很多人都感慨曾經的美好都成了回憶,面對白洋澱水位下降,很多人擔心白洋澱也將逐漸減小,所幸的是雄安新區的成立使白洋澱重煥生機。
雄安新區成立以後,便開始進行大量補水,人們比較熟知的一條補水線路便是安各莊水庫向易水、拒馬河補水,從易縣安各莊水庫途經瀑河水庫、拒馬河直至白洋澱,此條補水線路也使乾涸多年的瀑河水庫重新有了水,周邊人們大呼過癮,不斷有人去尋找回憶;還有唐縣大西洋水庫通過唐河總乾渠水系向白洋澱補水,補水量非常大;另外王快水庫通過沙河總乾渠向月明河、白洋澱補水,這三個水庫在白洋澱補水中佔據重要地位。除了這些還有南水北調漢江水中線入瀑河引入白洋澱、南水北調東線引黃入澱,這些補水工程一方面是響應雄安新區對白洋澱保護舉措的響應,另一方面補水對於調節華北地區氣候也有重要支持作用,過去的兩年裡已經多次補水,但是每年春天是水位下降最快的季節,後續補水還將持續下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白洋澱水域之所以能享譽大江南北,源於背後支持的這些水庫的補水,使得白洋澱煥發著無限的生機,不僅僅是因為雄安新區的成立,身為周邊人們,都會帶家人去領略其秀美的風光,只是希望澱區在接待遊客的同時不要再出現門票和費用漫天要價的情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