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又見敦煌」一場在大西北的茶文化盛宴
「安化黑茶·又見敦煌」活動現場
6月20日,「安化黑茶·又見敦煌」文化沙龍在敦煌市圖書館隆重舉辦。敦煌市文化藝術界代表,青海油田作家協會代表以及甘肅省供銷社、安化縣茶葉協會會長,大咖雲集,齊聚敦煌。
活動主持人,敦煌圖書館副館長方建榮先生
活動由敦煌市圖書館副館長方建榮先生主持,活動開場,由安化姑娘夏璐璐給全體嘉賓帶來了「茶路行者」茶藝表演,茶席設計考慮了安化黑茶的特性,結合絲綢之路及萬裡茶道的諸多元素。在大西北,更多的人對安化黑茶的印象停留於邊銷茶的認知範疇,但事實上,安化黑茶除了磚茶,還有三尖和花卷。「萬裡茶道」茶藝衝泡的就是安化貢尖。鑄鐵壺煮水,白瓷壺衝泡,一張明黃色的宣紙象徵瀚海沙漠,枯枝花器,玻璃器皿,由內而外的釋放安化三尖的獨特魅力。
茶藝表演
茶藝表演結束,由茶路行者洪漠如做主題分享。分享開場,洪漠如就開始闡述了安化和敦煌的內在關聯。他提到,在安化有個地方叫蚩尤村。傳說,皇帝大戰蚩尤之後,蚩尤逃亡到安化,在那裡撒豆成兵,繼續反抗。而司馬遷《史記》中有記載「遷三苗於三危。」三苗和九黎作為蚩尤的餘部,被流放到了三危山下。所以,安化和敦煌在中華文明之始就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安化人和敦煌人,是同一個祖先。我們今天,又一次在這裡會面了,而且會面形式非常特殊,在一杯茶裡。
現場分享
現場嘉賓聽到這裡非常入迷,原來敦煌和遠在天涯的安化還有這樣的關聯。之後,洪漠如重點分享了安化黑茶的一些歷史掌故,講述了安化黑茶每一款茶的歷史來歷和歷史依據,作為根紅苗正的貢茶,它與古典君王有什麼樣的互動;而貢尖茶與雪域高原的一些內在聯繫,乾隆皇帝喝奶茶的磚茶,官至兩江總督的陶澍在年輕的時候如何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一支千兩茶上。茯磚茶作為民生茶在大西北發揮的重要作用等等。
朗讀者現場獻藝
分享之後,敦煌和青海兩地文化藝術節的老師,對於洪漠如去年出版的《安化黑茶:一部在水與火之間沸騰的中國故事》一書做了章節朗誦。安化和陽關、玉門關以及西域的關係,原來是如此的緊密。那一杯茶裡,凝結著幾代安化茶業人對於國家民族的情感。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化茶業協會會長劉新安先生在現場解答關於安化黑茶的疑問。
在活動現場,很多朋友聽完分享之後,對於安化黑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產品本身,提了很多問題。安化茶業協會會長劉新安先生在現場一一做了解答。安化之於西北其實並不陌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和時間的流轉,當那些湮滅在歷史深處的痕跡重新浮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需要重新去認識安化黑茶和安化黑茶文化,從文化本身去切入,是一個認知的入口。當敦煌本地文化藝術圈的老師,投注了深切的情感去細細的品讀那些敘述黑茶的故事,我想愛的種子就開始在他們的心底生根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