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村的公園建成了,調旦村的路燈亮起來了,裡家村的婦女健身隊和湛江市實驗雷劇團同臺表演,在一個省定貧困村,人們分享著一個個連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喜悅。
春節前夕,記者從順德啟程赴雷州,走進順德對口幫扶的北和鎮新家村採訪,與扶貧駐村幹部、當地鎮村負責人和脫貧群眾聊過去,說現在,展望未來,看見一張張笑臉喜迎新春。
新家村由調旦、裡家、新家三個自然村組成,人口3018人,原有貧困家庭74戶,是省定46個貧困村之一。2016年5月,順德開始對口幫扶雷州,新家村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道路硬底化出行不再難
新家村,名為新家,扶貧前卻說不上新。村子依山而建,一間間紅磚砌成的舊平房錯落排列,裸露的黃土鬆散堆放,雨天隨雨水衝下山坡,泥濘山路人車難行,晴天被海風一吹,滿村塵土飛揚。村幹部辛業瑞說,對口扶貧開始後,首先是對道路進行硬底化,水泥路連通三個自然村,村民出行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也不用擔心摩託車陷進泥淖裡。
扶貧幹部看到,三個自然村都有戲臺,但戲臺前面的廣場雜草叢生,一座座戲臺不得不閒置,為此,他們又將自然村的戲臺廣場全部硬底化。
新家村的「新」,不只有道路、廣場硬底化,對口幫扶三年多,除了政府資金外,樂從商會、樂從供銷集團、樂從鋼鐵世界等熱心企業參與出資,助新家村翻新了小學,興建了敬老院、中心公園,正在規劃建設的還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春節前夕,施工隊伍抓緊為調旦村安裝路燈,今年除夕開始,整個新家村的夜空都將亮起來。
建產業基地年年有分紅
雷州自然資源豐富,自古就是農副產品、漁業產品出產地,具有建設產業基地得天獨厚的條件。順德對口幫扶新家村,既輸血也造血。順德扶貧駐村幹部嚴偉介紹,目前,新家村建成了一個20畝的海蝦養殖基地、一個1200畝的種植產業基地。在種植產業基地,種植木瓜、玉米、番薯,還有中藥材,現在已開始有收成。
產業基地給新家村脫貧奠定了基礎。貧困戶老莫一家人口多,對口幫扶前,老莫妻子患重病,還有3個兒子讀書,現在兒子都完成學業,在產業基地找到了工作。五保戶謝石榮剛到60歲,他沒有靠五保補助過日子,而是在村裡找了一份保潔工作,再加上股份分紅,他感覺自己已經脫貧。
樂從鎮扶貧巡查督導組組長吳錦松介紹,產業基地的收入70%用於村民股份分紅,30%用於產業基地的再投入,逐步發展起來的產業基地將帶動新家村穩步擺脫貧困。
觀念變了就想脫貧致富
還是那個村,卻不是那個家。行走在新家村,只見孩子們在籃球場上流汗,婦女們在廣場跳健身舞,小夥子開著貨車跑運輸奔忙在大道上。
村幹部們反映,對口幫扶後,新家村的村容村貌變了,生活條件好了,勞動致富的門路多了,而最重要的是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變了,變得愛清潔衛生,變得大方愛美,變得勤快想賺錢。
貧困戶郭尊悌說,以前山村髒亂差,想清潔也沒有條件,現在去公園裡走一走,手裡的垃圾再也不敢亂扔。扶貧幹部走村入戶,城市生活風尚不斷吹進海邊小山村。裡家村破天荒組建了婦女健身隊,20多位婦女從扭扭捏捏變得大大方方。春節前夕,湛江市實驗雷劇團來村裡慰問演出,裡家村婦女健身隊也登臺表演節目。朱小汝是村裡的種植能手,她說對口幫扶後,村裡婦女變得好勤快,現在主動報名到她農場幹活的人多了起來。「誰願意一輩子窮呢,我們也要靠自己的雙手富起來。」朱小汝說,扶貧政策讓村民思想開竅,致富就有了希望。
潤物細無聲,行動見真情。記者在新家村採訪,鎮、村幹部爭相話巨變,說感恩。近四年來,順德精準扶貧,千方百計籌集扶貧資金,實施各類產業項目,注重抓好培訓就業,幫助貧困戶解決突出問題,至2019年底,順德對口幫扶雷州49個貧困村退出,退出率100%,4442家相對貧困戶摘除了貧困帽。
文/珠江商報記者冷衛兵
編輯:陳曉莉
校對:黃倩瑜
視頻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些事情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