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22日,馬當要塞保衛戰

2020-12-16 中國軍網

馬當要塞的中國守軍。

1938年,日軍沿長江西上,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武漢會戰即將拉開戰幕。中國軍隊於長江兩岸構築了許多堅固的堡壘和要塞,其中最為重要的要塞之一是馬當要塞。馬當要塞位於彭澤縣境內,與長江中著名的小孤山互為犄角。這裡江面寬闊,水勢表面平緩,但江中卻有許多看不到的沙灘,為阻止日軍沿江西上,中國海軍和無數民工,歷時數年,費盡財力物力,精心布下了30多處人工暗礁,沉船39艘,布置水雷1600多枚。

1938年6月22日,日軍波田支隊與海軍第11戰隊由安慶溯江西犯。兩天激戰,日軍無法打通水上通道,為中國軍隊嚴密的沿江布防傷透腦筋。不過之後由於漢奸的通敵洩密,日軍得到了馬當要塞布防圖,從而攻陷了馬當,武漢的重要門戶被打開。

責任編輯:馮開華

相關焦點

  • 走近江西彭澤,解密長江要塞馬當炮臺
    1912年10月29日,孫中山親臨馬當視察,親筆寫下了「中流砥柱」四字刻於磯頭的巖石上。抗日戰爭期間,這裡進行過一場抗擊日寇的馬當要塞保衛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當局將江蘇的江陰、江西的馬當、湖北的田家鎮列為長江三大要塞。從這年秋季開始,由江西省江防委員會重新修築。在長江裡,鑿沉木船一千餘艘。
  • 石牌保衛戰有多慘烈,40年後,一個連長的回憶讓人心痛
    之稱的「石牌保衛戰」。石牌本是地處三峽西陵峽右岸,長江南岸的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但在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佔領武漢,對於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而言,三峽成為阻擋日軍進攻的天然屏障,同時在1938年,中國海軍在石牌設置了第一炮臺,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臺,共安裝有俄制岸防大炮十尊以封鎖南津關以上的長江江面。
  • 江陰要塞「毀於唐氏三兄弟」
    1937年1月分配至炮兵4團任排長,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南京淪陷後輾轉至徐州五戰區,參加臺兒莊大會戰;1938年先後參加武漢保衛戰和長沙會戰,升任營長;1941年11月升任炮8團副團長;1945年10月任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二處特種兵作戰股股長、要塞科長。
  • 石牌保衛戰:重慶如何絕處逢生?
    早在1939年6月,日本天皇主持高級軍事會議,日軍大本營陸軍參謀總長就建議佔領宜昌,將其作為轟炸重慶的中繼基地,然後突破三峽,佔領重慶。日軍於1940年6月12日侵佔宜昌後,即以第13師團2.6萬餘人和第39師團5000人,分別布防宜昌、當陽及漢宜等公路沿線。宜昌上遊30裡的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戰略要塞。
  • 《天堂2:革命》大規模要塞戰1月6日首次進行
    導 讀 韓國遊戲廠商Netmarble宣布《天堂2:革命》將2017年1月6日進行首次大規模要塞戰。
  • 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戰鬥-石牌要塞
    日軍侵佔宜昌後,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也可以說是唯一一道可以稱作「天險」的門戶。石牌一旦被攻陷,在日軍的水陸空配合下,重慶將無險可守,中國將無險可守。中日雙方都看到了這裡的重要性,中國海軍於1938年冬就在石牌設置了第一炮臺,安裝大炮共10尊,配備漂雷隊、煙幕隊和100餘名官兵,用於封鎖長江。
  • 黃埔抗戰老兵楊伯琪石牌保衛戰之見聞
    石牌,不足100戶的小山村,成了中國戰區最重要的要塞。楊伯琪老人今年96歲,畢業於黃埔軍校17期通信科,現住南京。1938年楊伯琪是漢口中學的一個優秀學生。目睹大片國土淪陷,年少的楊伯琪不想當亡國奴,毅然投筆從戎。優秀的楊伯琪被抗日軍政大學、黃埔軍校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黃埔。71年前,中國軍隊殊死守衛石牌的往事,老人記憶猶新。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在說石牌保衛戰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華中方面的抗戰形勢。 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中國軍隊採取「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戰略,集結百萬大軍在武漢外圍四省上千裡的戰線上,利用山川河流,河湖沼澤等有利地形條件阻擊、遲滯日軍。
  • 《鳳凰大視野》10月12日~16日播出五集紀錄片《浴血榮光--臨沂保衛戰全紀錄》
  • 1938武漢會戰中的日寇:一群雖勝尤敗、痴人說夢的瘋子
    1938年4月初,日軍大本營啟動實施武漢作戰計劃。同年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委會制定了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圖為行駛在長江上的日寇炮艦。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會議正式決定實施攻佔武漢的作戰。6月下旬武漢會戰在馬當要塞打響。圖為日寇水上機隊。馬當要塞是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的一級國防戰備工事,但國軍主官玩忽職守、貽誤戰機,不到一周就丟了。
  • 【短史記】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無怪美軍部及史梯威不信鄂西戰事之激烈,更不信敵人此次有脅迫陪都之企圖,而證明文以前向軍部及各人所述鄂西戰況,為不實不盡。」①宋子文此電,乃是就「鄂西會戰」(石牌保衛戰)而言。斯役,日軍橫山勇部,以消滅國軍有生力量及打通長江航道為目的,進攻陳誠之第六戰區,前後歷時月餘,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告終。因日軍曾一度前逼至石牌要塞,震動重慶,故蔣介石曾公開讚譽此役乃「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歷史上今天(6月22日):1984年 鄧小平發表香港"一國兩制"談話
    鄧小平(左)見香港人士 資料圖片  東方網記者唐漪薇6月22日報導:1984年6月22-23日,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  我國政府在1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方式不變,香港可以繼續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和發展經濟關係。  除此之外,歷史上也有許多大事發生在6月22日:  公元前168年6月22日 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中,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率領的軍隊在彼得那戰役被羅馬軍隊擊敗。
  • 1938年廈門保衛戰:日軍打開南進大門!
    1938年3月,廣西的梧州,南寧,龍州之線的以南地區也劃歸第4戰區,以便統籌海防。 由於福建省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日軍決定先攻取廈門;以作為侵閩的橋頭堡。廈門日僑也早於1937年8月中晚撤離回國。1937年10月26日,日軍侵佔金門縣;威脅廈門。
  • 南京保衛戰最大炮臺 烏龍山炮臺遺址近日被發現
    近日,南京保衛戰最大炮臺——烏龍山炮臺遺址被發現。這是繼老虎山炮臺、清涼山炮臺之後,南京又一處被找到的重要炮臺遺蹟。  南京地方志記載,南京炮臺始建於晚清道光年間。1935年後,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對南京各炮臺實施了擴建增築工程,編為龍(烏龍山)、虎(老虎山和幕府山)、獅(獅子山)、馬(馬家山和清涼山)、雨(雨花臺)五座炮臺。
  • [抗戰史上的今天]1942年3月25日 同古保衛戰打響
    今天是3月25日,1942年的今天,同古保衛戰打響。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在東南亞地區橫行無阻,不到3個月的時間,東南亞許多國家相繼淪入敵手,只有緬甸成為東南亞唯一未被日軍侵佔的國家。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緬甸處境危殆。同古是南緬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保住同古,不僅可以阻止日本侵略軍北進,而且西可協助英軍,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 1938年武漢保衛戰珍貴老照片:第一張讓人感動,第九張讓人心痛
    1938年3月12日,漢口。武漢軍民舉行愛國集會,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並抗議日本侵華。圖為參加集會的少年高舉「總理不死」的旗幟。 1938年4月29日,中國空軍與日軍空戰,擊落日機24架,損失9架,戰損比接近3:1,揚我中華國威。
  • 為什麼說新四軍首戰的時間是1938年5月而不是6月?
    韋崗戰鬥發生時間是1938年6月17日。但據目前所見的史料,1938年3月新四軍第四支隊在皖西集中後奉命東進皖中敵後,於5月中旬在巢縣蔣家河口伏擊日軍獲勝。這次戰鬥發生的時間比韋崗戰鬥要早一個多月,因此,新四軍抗日首戰應為第四支隊的蔣家河口戰鬥。以下關於新四軍歷史資料中,看法是一致的。
  • 1938年6月9日:戰爭邏輯下的花園口
    1938年6月9日:戰爭邏輯下的花園口 2005-05-31 14:55 作者:王鴻諒 2005年第20期
  • 1938年廈門保衛戰:日軍打開南進大門!
    1938年3月,廣西的梧州,南寧,龍州之線的以南地區也劃歸第4戰區,以便統籌海防。 由於福建省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日軍決定先攻取廈門;以作為侵閩的橋頭堡。廈門日僑也早於1937年8月中晚撤離回國。1937年10月26日,日軍侵佔金門縣;威脅廈門。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馬當炮臺——抗戰中的歷史
    1937年秋,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指導,調集九個縣數十萬民工,在馬當江防要塞炮臺修繕和加固防禦工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用1年多時間修繕馬當要塞,增設有2個炮臺群和1個碉堡群。第一處炮臺群建在香口江邊一帶,裡面放置著47毫米口徑的海軍炮,由江防要塞守備隊第3總隊第1大隊負責。第二處炮臺群在長山南面窪地的遮蔽陣地,由陸戰支隊第2大隊負責,有一條長約50米的坑道,內有8門日造三八式75毫米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