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網絡上關於日軍入侵福建的謠言!
長期以來,國內網絡存在《抗戰時期日軍佔領福建周圍所有省份,偏偏不打福建?》的謠言。本文將介紹廈門保衛戰,福建抗戰的開始。以揭穿網絡謠言,再現福建人民抗戰的歷史。
史料來源:
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制《民國二十六年作戰計劃》(甲案),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陳誠致蔣介石,何應欽轉陳儀電》 ,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魯聚仁,舒宗僑:《中國抗戰畫史》,聯合畫報社印行1947年版
日本強大的海空力量
閩粵海線綿延約3000公裡;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決定利用掌握制海,制空權的優勢;以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為橋頭堡,打擊中國東南沿海各要地。分散國軍兵力,使國軍在漫長崎嶇的海岸線上陷入消耗戰;為整個日軍侵華計劃創造良好的形勢。
抗戰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估計日軍只會在廣州,廈門,汕頭,福州等重要城市登陸,其主要作戰意圖有二點:1.切斷中國東南沿海補給線(福建,廣東),使中國難以獲得國際援助而窒息滅息。2.分散和牽制中國兵力,配合其主力在華北,華東和華中作戰。
日本空軍轟炸機群
1937年8月24日,日本海軍第3艦隊司令宣布封鎖上海對汕頭以南的中國沿海,出動海空航空兵轟炸福建漳州,福州,廣州等城市。閩粵兩省屬第4戰區,由參謀總長何應欽兼任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3月,廣西的梧州,南寧,龍州之線的以南地區也劃歸第4戰區,以便統籌海防。
由於福建省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日軍決定先攻取廈門;以作為侵閩的橋頭堡。廈門日僑也早於1937年8月中晚撤離回國。1937年10月26日,日軍侵佔金門縣;威脅廈門。
時任福建省主席-陳儀
時任福建省主席陳儀急調駐廈門的粵軍第157師準備收復金門,該師師長黃濤表示須徵得第4戰區副司令長官餘漢謀同意。陳儀遂求助於蔣介石。28日,蔣介石電令餘漢謀速派第157師收復金門。但跨海作戰風險很大,粵軍又無海空支援;所以一直採取推託態度,收復金門的作戰計劃也石沉大海。蔣介石遂於1938年1月中旬,命令第57師宋天才部(鎮嵩軍)接替粵軍在廈門的防務。
日軍炮轟廈門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本海軍第14艦隊艦艇12艘在18架飛機配合下,對廈門何厝等地反覆轟擊,國軍防禦工事被摧毀殆盡。日海軍陸戰2000餘登陸,由海軍大野一郎少將指揮,何厝,江頭等相繼失守。國軍第57師增援反攻,斃敵百餘人。當天午後,日軍增兵千餘人,並以飛機,艦炮轟擊國軍陣地。第57師傷亡甚重,第一線部隊軍官已損失三分之二。
現在的廈門大學(中國最美大學)
1938年5月11日,國軍從漳州調來兩個營增援,將敵逐至江頭。日軍便改變進攻方向,主力向白石炮臺,胡裡山猛攻;第57師副師長韓文瑛力戰負傷。當天日軍就推進至中山路,大同路,廈門港一帶市區,雙方展開激烈巷戰。5月12日,第57師及當地團警奉陳儀命令,撤至廈門島北部,市區淪陷。日機將著名的廈門大學炸成一片廢墟。國軍乘夜全部退出廈門。
不久福州口外的馬祖島,廈門附近的大小金門,汕頭外的南澳島,東沙群島及其他島嶼全部淪陷。中國東南沿海被日軍徹底封鎖,日軍打開了南進太平洋,東南亞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