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奇人多。
「王」的命名我有點馬馬虎虎、吊兒郎當的,就覺得自己的現場閱歷中,碰到了一個識見高峰或較大的新奇,手舞足蹈的,便想表達下敬意。
所以呢,對此大可不必那麼計較、認真。
由詩博園往裡,珠山的斜坡,高大的樹木深處,出現在眼前的一座院子稍許有些神秘。
山石砌起的門柱,大門顯得森嚴。
入內卻是別有洞天。
茅屋頂簡陋,由玻璃四壁託起就顯洋氣。
好像俊男靚女穿著帶洞、毛邊的短仔褲。
綠草中的小徑,曲拱的分隔牆,婀娜的園林式小圓門。
院子的綠化小景處理得用心、到位。
四處看看走走,人感覺非常舒服。
它是一種雅致。
入室內,通透的採光,好似置身於園林中。
有些新民俗簡樸而又典雅的風格。
我們拜訪的徐州磚王老戚便隱身在這裡。
人厚實,飽滿而質樸的類型。
話不甚多,張口就是古磚。
我是從蕭縣漢畫石會長劉輝那裡,接觸到這一類漢文化活歷史的。
淮北、蕭碭、徐州一帶,有大量的漢畫石出土,一度到了砌牆、壘雞圈隨處可見的地步。
蕭城的劉輝會長多少年如一日的收藏、拓片,做了一件非常有功德的事情。
他辦了個漢畫石館。
有幾件精品,品相絕佳。
在我眼裡,漢畫石、漢磚的收集、保護、研究,就是民間的考古。
磚王老戚投身古磚也是偶然。
他是在九十年代徐州城郊農村房屋拆遷遺留中,發現了一些帶有花紋、字樣的老磚,拿了一些回來。
朋友懂的見了,便告訴他這是秦磚、漢磚,幾塊圖文比較密的完整的,非常有價值。
它開啟了老戚步入磚王的專業收藏、研究、文創之路。
一頭扎進去。
不玩不知道,古磚門道大,學問深。
你像秦磚,它多為秦始皇陵園及周圍遺址山土;制磚陶土多取驪山沉泥,似未施羼合料。因沉泥本身已含多種礦物成份,經燒制,非常堅固耐用。故秦磚又有「鉛磚」之稱。
顏色青灰,質地堅硬,製作規正,渾厚樸實。
漢磚則在題材內容上更為豐富,呈現出「 成教化、助人倫」的特色,頗有儒道的內涵。
常見鱗身伏羲、蛇軀女媧、軺車出行、 忠臣孝子、烈士貞女、市井人物、 建築園林、草木禽獸、文字書法等,磚像折射了兩漢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思想、文化的世間風貌和審美格局。
製作形式上,漢磚型制或巨、或細、或方、或扁;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跡翻制,又兼陰線陽線雕刻,還有浮雕加線刻。
地域風格各不同,出土異處,眾美紛呈。
它們已經成為藝術史上的瑰寶。
徐州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
它有文史根脈,而且能脈脈相傳至今。
打項羽在這裡建都,楚霸王就成了彭城人歷史記憶的標識之一。
徐州人對項羽就從未斷過念想、敬重。
接著就是漢文化的興盛。
朝代變遷,黃河泛濫,戰亂頻仍,都沒有出現文化斷崖式的隔絕或被徹底掘了墓。
小城可惜。
我們做過宋國的陪都,宋共公的王妃、魯國的公主共姬墓至今還在,但了解的人已很少;在文化傳承上很出奇的是,極少有人知道這個所謂的煤城,竟是管轄過徐州的古老的秦漢大中城市,叫泗水郡、沛郡、沛國。
中國十大古曲,三首與這個城市關聯。
與彭城相比,相城的歷史輝煌則是沒有傳承的被淹沒了。
堪稱斷崖式的隔絕。
徐州一直有足夠大的政治經濟體量、文化品味來承續歷史。
從魏晉以後成為國內二線城市開始,彭城的經濟、人文就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身段。
玩文化是要燒錢的,彭城一直不缺文化上的豪門大戶。
玩文化也是要底蘊的,它也一直都有藝術、古玩大家。
玩家是個很重要的文化現象。
中國的傳統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茶,不少是叫玩家、藏家託起、承續、光大的。
它並不是說你手裡有東西就是個玩家了,你得有見識、閱歷和品鑑眼力。
你像我們小城,手裡有好東西的也有一批人,大多他想玩都玩不起來,收藏、倒賣的基本鑑定本事都沒有。
就是個土豪模樣。
徐州會玩。
遠的不說,淮海戰役的主戰場在淮北,但紀念館卻建在了徐州;淮北、蕭碭一帶漢畫石砌牆、壘雞圈,人家早已建了館藏。
這還只是官家的文化意識。
彭城多私人玩家。
我見到了茶王、壺王老楊,紅酒窖主老王,斫琴名家湯老師,香王小陳等等。
還都不是傳承下來的豪門大戶子弟,它有人場歡著,形成了氛圍。
磚王老戚也屬會玩的一類。
那古磚放到中式房間裡,當個茶墊,做個託底的擺放,古色古香。
有的直接可以磨成硯臺,品味絕好。
玩著玩著他就有了名氣,成了非遺傳承人;政府也大力支持,辦起了國藝傳習所。
我看他的傳習所,有許多先進的工具、設備,修復古磚,做拓片。
他還做相關的文創產品。
送我的帶有古磚拓出字印的團扇,小巧可人;叫此潛兄勾抹兩筆,好看得很呢。
作者相關文章
壺王老楊
窖主老王的韻味
潛園正午的陽光
關注馬爾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