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江論壇|客家鄉土
寧化老鼠幹:客家野趣尋蹤
樓主:我是我非
客家祖地寧化物產豐富,有晶瑩透明的河龍米,清醇芳香的延祥茶,有柔嫩軟滑的生魚膾,色紅味辣的辣椒幹,還有那餘香滿口的——老鼠幹。
pt by 一蓑煙雨
這客家山鄉野味的「老鼠幹」,名字並不典雅,帶有點土俗,但它卻是福建著名的「閩西八大幹」之一,是寧化客家人待客的名特佳餚。早在晉、漢的史籍中,就有記載我國先人食「老鼠幹」的習俗。據史料記載:老鼠幹、臘狐狸等野味的獵取與燻烤是畲、瑤同胞的創造,被客家人在長年的遷徙中接受過來。經過改進,成為今天寧化的地方名菜。
天下有田鼠的地方很多,但只有寧化才捕捉田鼠製成幹,既消鼠保糧,又享用鼠肉的美味。提起老鼠幹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
相傳太上老君博採天下五穀精華,配合日月靈光,在八卦爐裡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煉就一味仙丹,名叫「五穀丹」,其丹芬香可口,妙用無窮。天上的天鼠是聖手神偷,專偷珍貴名品,得知老君煉就金丹妙藥,早就垂涎三尺。一天,探得老君外出講道,丹童又玩耍去了,天鼠看準機會,溜進盛丹葫蘆,將「五穀丹」吃得乾淨,還拉了大堆鼠屎在葫蘆裡。
第二天,西天王母舉辦蟠桃盛會,老君應邀背著盛丹葫蘆,匆匆趕來赴會。會上,各路神仙紛紛呈送最好的禮品向王母娘娘祝壽,惟有老君有意在王母面前炫耀自己的「五穀丹」,卻遲遲不肯拿出來。在王母的一再盤問下,老君才解下葫蘆,交給王母身邊的仙女,並說:「此丹非一般仙丹可比。」王母則說:「那就請諸位仙友共品嘗老君的仙丹吧。」王母見丹灰不溜秋,臊氣難聞,未敢貿然入口;其他仙友則未加生疑爭先送入口中。大家越吃越不是味,先是澀,後是酸,接著是滿口腥臭,一個個接連嘔吐起來,把個好端端的蟠桃盛會搞得一塌糊塗。
王母把所謂的「五穀丹」丟還老君,氣憤地說:「還是留作自己用吧。」老君定睛一看,愣住了,這哪是仙丹,明明是一粒粒老鼠屎。一股怒氣,湧上心頭,半天才明白過來,罵道:「該死的耗子,竟敢把我的仙丹偷吃掉。」從此,老鼠又多了一個雅號叫「耗子」。
老君在蟠桃會上出盡了洋相,惱羞成怒,發誓要捉拿天鼠治罪。天鼠知道禍闖大了,早就溜出南天門,逃落凡間變成田鼠了。田鼠看到遍地長滿五穀雜糧,不愁吃喝,也就安心樂意在凡間生息繁衍,過著逍遙法外的舒適日子。生活好了,子孫繁衍也快,不久遍布神州大地。
老君在天上捉不到天鼠,知道準是逃到凡間去了。他撥開雲層,看到田野遍地都有田鼠在糟蹋殘害五穀,不由得怒火填胸,拿出盛丹的寶葫蘆,令丹童下凡專門捕捉田鼠,要剝其皮,挖其髒,用天火燒其身,以正天規。
丹童下凡,投胎在寧化農村,變成村童,每年秋冬季節,用毛竹製成捕鼠竹筒,筒內裝上五穀做誘餌,投放在田邊地角,捕捉到田鼠拔毛去髒後,用煙燻火烤。被烤的田鼠發出吱吱響聲,散發陣陣「五穀仙丹」的香味。
傳說雖有幾分神秘,但從中可知寧化老鼠幹具有悠久的歷史。
寧化老鼠幹是由人工捕捉的田鼠(或山鼠)製成的。田鼠屬哺乳綱倉鼠科,毛色為灰暗褐色或沙黃色。善掘土打洞,以稻穀為主食。每至稻穀成熟季節,輒常往來穿梭於山腳田邊之隱蔽小徑,咬稻穗貯於洞穴之中,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大。而寧化屬山區農業縣,田野廣闊,田鼠特多。因此,寧化客家人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節大量捕捉山鼠和田鼠,也就是在晚稻收割的季節進行。這個季節生活在山間稻田裡的山鼠、田鼠食了大量的山野果子、田間稻穀,營養豐富,體肥肉嫩。加上氣候涼爽,它們就四處活動。或是山壟田頭,或是溝邊地裡,隨處可見它們活動的足跡。這是捕鼠的大好時機。
寧化山村人捕鼠,就地取材,土法上馬。用的是自製的簡易竹筒捕鼠器:上山砍幾根大小適中的毛竹,截鋸成長短相同,每節5至8公分的竹筒兩節相套,在大竹筒上鑿鋸幾個小方洞,大小竹筒的兩端,裝上兩根兩頭繫緊的竹弓,藉助竹弓的彈力,在小竹筒上系一根細薴麻,為兩節竹筒的警戒線,在小竹筒裡,安放上炸香的肉渣、生地瓜片或炒米之類的食物作誘餌。當山鼠、田鼠聞到香味時便會悄悄地從洞裡鑽出來偷吃。因薴麻的阻隔,山鼠、田鼠在急切中咬斷警戒線,藉助竹弓彈力,兩個竹筒相套,把老鼠頭緊緊挾住,直至斃命。兒時筆者常跟大人傍晚時分背著幾十個竹筒捕鼠器到田邊山上,選擇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安放裝有誘餌的捕鼠器,俟夜幕降臨時老鼠前來覓食。待第二天清早前往收捕鼠器時就能捕捉到幾十頭貪吃的山鼠或田鼠。如今,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捕捉田鼠不再限於秋冬季節和用竹筒捕鼠器了,而是採用直流電捕鼠器,一年四季均可捕捉,上市田鼠幹也大大增加。
老鼠幹的製作雖然並不複雜,但也需有一定的技術。捕到老鼠後,先脫其毛,然後把它的肚皮剖開,去掉內臟,立即升起一堆炭火,並撒些糠在炭火上,使之產生濃煙,把去毛的老鼠放到架子上,拿到炭火上去燻烤,燻烤時要將鼠身反覆翻動,把握好分寸,一絲不苟,直到把鼠燻成紅銅色為止。還有一種燻烤方法是:在鐵鍋裡撒上糠,將去毛的老鼠放在竹架上再放入鍋裡加蓋,用微火將老鼠燻烤至焦黃色即可。若是山野中偶然捕捉的幾隻山鼠或田鼠,人們就會就地將老鼠殺好,取一些幹稻草點燃燻烤老鼠,直到老鼠呈焦黃色,透出一股鼠肉香方止。
老鼠幹的食用既可下酒,又可下飯,既能家裡待客,又能成為酒店菜館的特色佳餚。其烹製、食法更有一番講究。一般主料為1斤田鼠幹,配上半肥瘦的豬肉1斤,冬筍1斤,大蒜1斤,生薑適量。先把老鼠幹用清水洗淨,然後去掉頭、尾、牙齒、耳朵及腳爪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烹炒時先把肥肉切碎炸出油後,投入切好的田鼠幹、瘦豬肉,投入冬筍絲(有時也放些蘿蔔絲)、大蒜及適量薑絲,待炒熟後,加入適量酒娘、食鹽、味精等佐料。此時,即可盛盤上桌。一盤色、香、味皆佳,味道鮮美的炒老鼠幹就大功告成。只要你聞到噴香準會讓你口生饞涎,吃起來香香的、嫩嫩的,越嚼越有味,使人回味無窮。
取之於山野的老鼠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它的藥用價值,具有補腎強身之功效。尤其小孩尿床,吃上二三次便好。寧化客家人不僅認為老鼠幹是補冬的上品,也是待客的上等佳餚(在寧化市場上,田鼠幹的售價比豬肉高)。每當親朋好友來臨,熱情好客的客家人便會把自家釀的醇香爽口的米酒燙熱,端上一盤剛出鍋的香噴噴的炒老鼠幹當下酒菜。喝上一口甜滋滋的米酒,夾進一塊香噴噴的老鼠幹,別有一番山珍風味,好不愜意。朋友,秋冬季節若有機會到寧化客家祖地時,千萬別忘了品嘗這極富地方特色的客家山珍野味——老鼠幹。
連允東/文 楊為春/攝
來自: 時代三明
更多關於「老鼠幹」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