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2020-12-23 圈子

寧化客家人熱情好客,遠近聞名,客來必以家釀酒娘相待。

寧化客家酒娘源於何時?相傳一千多年前,中原漢人因避饑荒、戰亂,大舉南遷。一群婦女徒步越過千山萬水,進入寧化,累得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個昏睡在深山野嶺之中。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清風夾雜著一種特別的香味沁人心間,一位年長婦女慢慢甦醒時,見一位滿頭銀髮、紅光滿面的長者,用竹製的勺子,從容器中舀出清澈透明的液體,遞給老婦說:「喝下去吧!」老婦輕輕呷了一口,剛聞醇香濃鬱的氣味,頓覺心曠神怡,隨即疲憊全消。老婦按照長者的指點,給每個姐妹嘴裡灌了一口,轉眼個個醒來,精神煥發。望著婦女們驚奇的目光,長者哈哈大笑說:「這是用糯米釀成的酒娘。」接著向大家介紹了釀造的方法,之後,揚長而去。這群婦女找到她們先來的家人,就在石壁定居開拓,生息繁衍。後來,石壁成了客家人的祖籍地,客家酒娘也世代相傳。

寧化是稻作產區,盛產糯稻,糯米是製作黃酒的原料,取材便利;再則,寧化地處山區,山高林深,地下泉水潔淨味甘,水質特好,適於釀造米酒。米酒釀造簡便,家家戶戶都可以自己釀造。做法如下:

1、將糯米洗淨浸透,置飯甑內充分蒸熟。

釀酒行家說:「釀酒無功夫,只要糯飯蒸得熟」,說明糯米飯蒸熟、蒸透,是釀酒的重要環節,不能忽視。

用飯甑蒸糯米

2、糯飯蒸熟後,將其撒在簸箕內攤涼,或直接將飯甑置於木架之上,用冷水將糯飯淋涼,此叫「淋酒」。將酒餅(酒麴)研碎成末再用冷開水調勻,此叫「蒲水」。

淋酒

3、把攤涼(或淋涼)的糯米飯盛入酒缸中,撒上「蒲水」,用手反覆攪拌均勻,此叫「臺酒」(土音)。

臺酒

4、再將缸中拌勻的糯飯壓平,中間挖一「酒井」,加蓋保溫三天,即見酒井中酒娘滿井。

酒缸中的酒娘

寧化酒娘,味美香醇,含酒精度低,一般酒娘含酒精25度左右,水酒含酒精18度左右,甘甜可口,不易喝醉,飲用的人很廣,男女老少皆飲。

酒娘

寧化客家酒文化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發展、提高,豐富多彩。在酒的名稱方面,因含酒精度不同而各有所稱:剛釀造出缸未加水的叫酒子;酒子存放時間長了則叫酒娘;酒娘兌入30%至50%的冷開水,醃浸三、五天,榨去酒糟,燒開澄清後即為水酒。

相關焦點

  • 【寧化米酒】全解析寧化客家人的娘酒,客家酒娘的典故.
    客家娘酒是客家原住民用糯米釀造的一種酒,屬於黃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純酒麴發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劑,是純天然綠色飲品,可以直接飲用,也可與雞等一起煲。有活氣養血、活絡通經、補血生血以及潤肺之功效。客家娘酒(寧化米酒),並不只是寧化特色,客家系的幾個縣城都有不同特色的米酒特色。
  • 寧化老鼠幹:客家野趣尋蹤
    pt by 一蓑煙雨 這客家山鄉野味的「老鼠幹」,名字並不典雅,帶有點土俗,但它卻是福建著名的「閩西八大幹」之一,是寧化客家人待客的名特佳餚。早在晉、漢的史籍中,就有記載我國先人食「老鼠幹」的習俗。
  • 寧化小吃:見證客家人的盛情好客
    寧化客家人盛情好客,遠近聞名。客來必以家釀酒娘相待,自古至今。飲酒必到盡興,歡樂而散。一群婦女徒步越過千山萬水,進入寧化,累得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個昏睡在深山野嶺之中。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清風夾雜著一種特別的香味沁人心間,一位年長婦女慢慢甦醒時,見一位滿頭銀髮、紅光滿面的長者,用竹製的杓子,從容器中舀出清澈透明的液體,遞給老婦說:「喝下去吧!」老婦輕輕呷了一口,剛聞醇香濃鬱的氣味,頓覺心曠神怡,隨即疲累全消。老婦按照長者的指點,給每個姐妹嘴裡灌了一口,轉眼個個醒來,精神煥發。
  • 寧化客家傳統服飾
    客家傳統服飾客家傳統服飾與眾不同,這一特色的形成,與客家族群的形成歷史背景相關。
  • 2020第七屆寧化客家小吃節10月13日重磅來襲!這裡將人山人海……
    2020第七屆寧化客家小吃節「秋日獻禮」10月13日-10月18日福 利 來 襲☟活動地點:寧化體育中心張身份證號碼中有5個0或9,可獲得消費券5張身份證號碼中有6個0或9,可獲得消費券6張身份證號碼中有7個0或9,你的地盤你做主送你10張消費券吃遍全場!
  • 客家筍粄|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
    型似餃子,外皮透亮Q彈口感鮮嫩,餡脆汁香筍 粄這便是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筍粄>筍粄是傳統的客家小吃其中,最好吃的要數大埔筍粄大埔筍粄是客家粄食中最典型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是中原飲食文化色彩最為濃厚的風味小吃之一
  • 9月21日,來寧化體驗不一樣的客家豐收節吧!
    寧化客家豐收祭儀式長老表演豐收祭,祈福發五彩糧米等遊客參與祈福(跟著長老祈福語喊:有啊!好啊!)組委會從中評選出一等獎1個(資金300元)、二等獎2個(資金200元)、三等獎5個(資金100元)。「風展紅旗如畫·寧化」文藝晚會客家小吃品鑑匯時間:9月21日晚上19:00—20:30地點:市民休閒廣場寧化不僅有山水之美,更有美食之味。你可以品嘗到美味的客家小吃。客家小吃有300多個品種。
  • 寧化客家祖地、革命紀念園、沙縣小吃、泛舟天鵝洞二日遊
    D1.泉州--沙縣小吃城--七峰疊翠虯龍橋--天鵝洞餐:晚餐      宿:寧化早上指定地點集中,乘車赴三明【沙縣小吃城】—於福銀高速公路沙縣出口處,規劃建設8.4平方公裡小吃文化產業區。一二期佔地面積100畝,建築總面積7.5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
  • 這個假期,寧化這個地方備受青睞
    洞群中尤以溶洞地下河水中石林的景觀獨樹一幟,遊客泛舟於地下河水域,水中是巖溶倒影,洞頂密集的鐘乳石掛著晶瑩的水珠,讓人猶如置身於水底龍宮。寧化天鵝洞群風景區服務中心副經理黃晨琳介紹,黃金周期間,寧化天鵝洞景區新的遊客中心投入試運行,增加景區觀光車,洞內外全面安全檢查檢修,並對遊客測體溫,驗健康碼,要求佩戴口罩。
  • 走過了時光,一段記憶,一種味道
    童言是真誠的,他的話勾起了我對家鄉那個味道的記憶。我的家鄉是一個由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開發起來的小鄉村,她位於客家祖地石壁(今寧化縣境內)到客家首府汀州(今長汀縣)的中間。古時候的南蠻之地原始森林茂密,連接汀州寧化之間的山上和官道上的油桐樹遍地都是;這個時代雖然砍光了原始林再造了N次人工林,但是,在每年清明節前後,依然可以看到野生的油桐樹盛開著如雪的桐花。
  • 寧化:傳承客家提線木偶戲
    「手要靈活,動作要協調,隨著木偶的一舉一動,線下的木偶才會栩栩如生……」7月16日,寧化水茜鎮提線木偶戲老藝人賴家麒梳理著兩根長竹竿上的木偶提線,嘴裡情不自禁地哼唱幾句。
  • 寧化客家這場全國自行車公開賽,上演速度與激情
    12月6日上午,以「風展紅旗如畫—騎聚紅土地·重走長徵路」第五屆2020全國自行車公開賽(三明·寧化站)在福建省寧化縣鳴槍開賽,300名自行車運動員齊聚寧化開幕式後,依次進行了騎遊體驗組、男子青年組、男子壯年組、女子組等不同組別的騎行比賽,300名騎手在寧化縣城區繞圈賽道上風馳電掣、競技角逐,在寧化美景中演繹
  • 寧化在線慶客家盛事 小吃品嘗券、御用河龍貢米大派送啦!
    10月13日至15日,是寧化人的大日子,是全世界客家人的大日子!在此期間,寧化將開展以下盛會↓↓↓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壁客家論壇第二十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海峽兩岸首屆(寧化)客家小吃節寧化在線全體記者嚴肅備戰
  • 寧化•摘茶籽
    諺語有云「寒露霜降邊,摘茶在眼前」大意就是茶籽的採摘在寒露至霜降時節為佳每到寒露時節,也就是國慶節前後,寧化客家農村滿山的茶樹都掛滿了一串串的茶籽記憶裡小時候,屋後的茶山上放眼望去都是壓彎枝條的茶籽別小瞧了這一支手工木勾它可是採摘過程中的「爬高」高手呢通常用老茶樹枝或樟樹岔枝打磨而成以在採摘過程中夠到高處的茶籽及去周邊荊棘
  • 筍粄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入口爽滑,是梅州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筍粄是廣東梅州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帶有濃厚中原飲食文化烙印的一道風味小吃。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埔美食之一,它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入口爽滑,口感香糯十足,是梅州人記憶中的老味道!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然不十分講究,但他們根深蒂固、始終如一地延續中原飲食習慣,很久以前,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南方沒有種植小麥,弄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聰明的大埔人就把當地種植的山芋、薯類製成澱粉作為「餃皮」,然後用當地的竹筍、香菇、木耳等加以肉料製作餡,最後製成形似「餃子」的粄,因裡面包餡料主要是竹筍,人們就稱它為筍粄,是大埔客家人賀歲的食品,後來逐漸發展
  • 舌尖上的客家米酒
    客家糯米酒,是哺育客家人成長的重要飲料。過去的客家人從出生到死都離不開糯米酒。客家先民都住在大山裡,正所謂「無山不居客,無客不居山。」家家戶戶都用山泉水自釀糯米酒。        在千百年的實踐過程中,客家人發現,冬至日的山泉水因氣候和地溫的關係,水質特別清純。水溫與水分子特別適合酒餅發酵。
  • 媲美港式早茶的正宗寧化早茶,分分鐘治好你的賴床症!
    其中包括全國唯一一本保存最為完整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革命文物,館內還有許多中國革命烈士的故事,館外還有北山革命紀念園的紀念壁,毛澤東《如夢令·元旦》的銅像,遍布於寧化各鄉鎮的紅軍橋,紅軍工廠……每一處紅色焦點,都是寧化紅色土地的記憶,一起來重溫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吧!
  • 寧化:古巷遊玩慶「雙節」
    原來,這裡正舉行「千年古縣,萬人古巷」活動,遊客不僅可以親手體驗打鐵、藤椅編織等傳統技藝,還能品嘗地道的擂茶、松丸子等客家美食。「爆米花、打鐵、彈棉花……這些都是我們兒時的記憶節日期間,古巷還將舉行客家山歌對唱、木偶戲表演等活動,通過聚集人氣,拉動消費。
  • 寧化方言,竟然是這樣形成的?
    三明市寧化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地理位置優越,是閩江、贛江、汀江的源頭,被稱為「三江之源」,這裡宛如世外桃源,尤為當時避難最安全的地方,所以這一批逃難的人民也就以遷居寧化為最多。寧化石壁是現在公認的客家祖地。英國教士艮貝爾氏於1912年在其所著《客家源流與遷徙》一書中說:「嶺東客家,十有八九稱其祖先系來自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者。」又有詩為證:「問姓今存古卜楊,大多族譜祖閩方。
  • 日本的清酒、韓國的燒酒,我們的客家米酒也不甘示弱喔!
    閩西客家城鄉自古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製。每家都常備百十斤至數百斤於陶罐中,或用以迎年過節,或用以紅白喜事,或用於自家日常餐飲,或用以隨時招待親戚朋友。一、客家米酒的製作步驟:其主要原料是:細辛、苦草、玉桂、紅花、甘草、菊花水、當歸、黨參、米粉及米糠等十多味混和發酵而成,長汀店頭街就有多家買酒餅的店,但一定要問清是做酒釀還是做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