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油畫室到淘寶店年入500萬 深圳大芬村轉型記

2021-01-12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程洋 發自廣州

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的城中村大芬村,佔地面積僅0.4平方公裡,卻是全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被稱為「中國油畫第一村」。

早年的大芬村曾以「世界高仿名畫之都」聞名。這裡聚集起大批畫家,他們臨摹《蒙娜麗莎》等世界名畫,「大芬麗莎」曾風靡全球,大芬也因此佔據了世界油畫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但這樣的生產模式,也被外界貼上了「山寨」「廉價」的標籤。

為了助推大芬加速轉型,近年來,深圳市各級政府在營商環境改造、服務機構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如今的大芬正告別「山寨流水線」,成為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樣板。

今年2月,大芬村與阿里巴巴 1688開展戰略合作進行協商洽談,計劃共同建立1688線上的「大芬油畫村」專區。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油畫產業的模式,幫助大芬村油畫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時代周報記者從龍崗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以下簡稱「文產辦」)獲悉,目前文產辦已和阿里巴巴1688電商服務中心籤署合作備忘錄,預計今年5月文博會開幕,將會正式籤署合作協議。

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會長周峰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從2012年開始,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購的便利性和巨大的流量,帶來了油畫大眾市場的崛起。目前在大芬村已經有300多家電商,商家的年銷售額從3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他表示:「其實這就是一種轉型,從原來的供應商到品牌商、服務商的轉換,這些商家現在都開始越來越注重品牌,越來越注重原創性。」

助推龍崗區「文化東進」

畫師朱曉建的工作室就位於大芬村,2002年,他從老家福建莆田來到深圳進畫廠,2003年在大芬村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已成立了自己的油畫公司。有著15年從業經歷的他,親歷了大芬村油畫產業的轉型發展。

朱曉建在2006年就開始轉型做電商平臺,他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如今60%的訂單來自電商平臺。他說:「大芬村更像一個集散地,從廣州、廈門、福建等全國各地把畫進過來,再供應給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

大芬村除了與阿里巴巴1688有合作意向外,同時正在與谷歌、京東、天貓等平臺謀求合作。從文產辦獲悉的資料顯示,目前與谷歌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主要以代運營的方式,向國際推廣大芬;與京東通過多次接洽,期望打造一個「藝術大芬館」的專屬頻道;而在天貓平臺上,大芬村已有300多家企業入駐,銷售額過千萬元。

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天有超過15萬名分銷商在1688尋找優質原創畫作;過去一年,1688平臺油畫同比增長近150%,裝飾畫、掛畫同比增長超過240%。目前,已有超過150家油畫企業通過1688在網際網路打造品牌找到客戶。

阿里巴巴1688消費品事業部家紡家飾行業運營專家牛常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們能夠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幫助大芬村的油畫產業『走出去』,尤其是在原創品牌這一塊,我們也呼籲我們的商家去做原創,摒棄複製品的思路。」

轉型也能扭轉「山寨」的負面形象。牛常魁認為,在轉型的過程中,版權是最重要的,而在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的幫助下,可以鼓勵他們去做更多的原創,通過網際網路找到更好的買家,去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提高他們的生產質量,幫助這些賣家從複製品這種低端的製造業向高端的原創作品轉型升級。

據牛常魁介紹,阿里巴巴1688將對大芬村的合作商家採用數字加密的認證方式,在認證的基礎上,能夠識別出商家的複製行為。「當你用了別人的圖片,系統會告訴你是否侵權。當你收到侵權信息後,如果不能舉證自己沒有侵權,平臺會下架你的商品,這樣可以引導賣家從源頭上注重版權的保護。」

周峰同樣認為,版權保護是對創新的保證。「你辛辛苦苦創新了,然後別人就把你複製掉了,這就會打擊商家創新的積極性。」他表示,除了通過行政力量去打擊侵權行為,商家自身也要有版權保護的意識,如果自己沒有版權意識,沒有去註冊備案,被侵權之後就很難取證,行政力量也很難介入。

大力發展大芬村的油畫產業,是深圳龍崗區實施「文化東進」的重要舉措,曾提出「北有朝陽,南有龍崗」的發展目標。在《龍崗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還將舉辦首屆中國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

龍崗正全力打造文化強區,如今擁有24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而大芬村是全國首批和深圳市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也是深圳文博會分會場的開創者和分會場舉辦紀錄的保持者,承擔著發展文創產業主力的重任。

「龍崗區政府也特別重視大芬油畫產業的發展,給了很大的支持。接下來還會成立一個『大芬電商服務工作站』,針對大部分傳統的商戶,或者是說已經在做電商的商戶,提升他們做電商的能力,慢慢地接觸和利用電商。」周峰說道。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而阿里巴巴1688尋求與大芬村的合作,正是看中了其完整的油畫產業鏈。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大芬村的油畫形成了設計、生產、銷售相對完善的產業鏈。牛常魁說:「我們當時看中它的集聚效應和品牌效應。」他表示,大芬村聚集了一批油畫產業上下遊的從業者,如今他們也遇到了銷路打不開、同質化競爭嚴重,原創得不到重視等問題,「這些商家生活得很辛苦,我們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把生意做得最好」。

周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大芬村油畫的產業鏈還是非常完整的,同時對市場的這種感知能力很強。所以每一次轉型,市場的作用力是最大的,再加上行業和政府的助推,每一次都實現了順利轉型。」

據周峰介紹,大芬村油畫產業在1989-2000年前後,以外貿為主,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而在2000-2004年,政府開始介入。他說:「我認為這是第一次轉型的開始,主要是完善它的產業鏈。」2004-2008年是大芬村油畫產業外貿的高峰期,而2008年又是一個節點,金融危機過後,歐美市場疲軟,需求量下滑,再加上有部分訂單的轉移,國內市場慢慢起來了,這是一次「出口轉內銷」的轉型。

朱曉建經歷了這一時期,他回憶:「20世紀90年代的外貿訂單都做不過來,那時候畫一個月賺一兩萬都沒問題,而公務員的工資才一千來塊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他開始轉做國內市場,專注會展、酒店、家飾等專業領域,目前他的淘寶店的年營業額在400萬-500萬元。

大芬村油畫產業的轉型升級,早已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在市場競爭、移動網際網路等因素作用下,傳統的依靠老客戶、拉客戶關係的銷售模式正在向電商平臺轉型。周峰說:「2012-2016年,很多商家就開始主動地在做開發設計、做原創,就是為了適應國內市場對設計和原創作品的需求,同時在這個階段又有網際網路的衝擊。」

牛常魁認為,「網際網路+」油畫產業的發展模式,有望將大芬村的油畫產業打造成為線上的第一個分銷平臺。「大芬村在國內是一個油畫運輸的原產地、匯聚地,我們對大部分進行集中的運營,具有示範作用,對全國各地都有一個號召力,讓它能夠成為標杆,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牛常魁表示,油畫屬於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參與進去,大芬村聚集了一批優秀的畫家,當他們的藝術細胞和「中國製造」結合起來,就能夠迸發出「中國創造」的火花。

周峰相信:「未來,具有更多中國元素的原創畫,肯定是更受歡迎的,因為國內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大家對文化產品的追求越來越高,而這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相關焦點

  • 深圳大芬村油畫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原創夢想不斷升騰,但難以離開行畫「溫床」羅傑在大芬村的10年,見證了大芬村從「複製工廠」到「藝術市場」的變遷。2002年,美術院校畢業的羅傑從福建一個小城市來到廣東,住在破舊的出租屋裡,做些雜七雜八的活來養家餬口,對藝術並沒抱多大希望。一次收音機裡的介紹,讓他知道在深圳有個「畫畫也能填飽肚子」的地方。
  • 深圳大芬村30年:「全球油畫加工地」的產業集群盛宴
    【編者按】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帶著26個畫工進駐深圳大芬村,開啟了這個荒蕪村落的世界最大油畫藝術品交易市場的騰飛之路。商人,畫工、畫家的湧入,使大芬村的生態系統得以重構。作為以西方油畫複製為主的工場與銷售基地,其產品通過海輪或飛機,遠銷歐洲、北美、中東、非洲、澳大利亞。
  • 大芬村油畫產業再傳利好阿里1688或聯合當地政府扶持原創畫家
    昨日,一條《大芬村商家集體為被曲解的藝術正名》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商家自發為大芬村正名,短短一天超200萬人次圍觀。網友紛紛留言支持大芬村原創油畫商家借網際網路轉型。事實上,這兩年大芬村一直在堅持通過網際網路幫助油畫產業尋求突圍。
  • 世界油畫第一村 深圳大芬村的探秘
    走進深圳布吉大芬村,仿佛走進了油畫的世界。大芬村的街道不是很寬,但是很整潔,滿眼看見的是一家家的原材料商店,如同走進了建材大市場,但是,這裡卻是深圳的藝術市場,畫布、顏料、木材、畫框、半成品,在一家家的商鋪裡面堆著或掛著,有序或無序,呈現出市場的繁榮景象。
  • 從油畫流水線畫工到藝術者,大芬油畫村的轉型之路
    大芬村,只是深圳龍崗區布吉一個不到0.4平方公裡的小村,這裡卻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油畫村。自1989年設立第一家油畫工廠開始,30年時間,大芬村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被譽為「世界油畫工廠」。
  • 金融危機後大芬村油畫產業調查
    政府也意識到油畫對大芬村甚至對整個深圳的意義,順勢大力推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聚集了不少財富,村子呈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畫廊店鋪整齊劃一,鱗次櫛比,國內外商人、遊客接踵而至,「大芬油畫村」自此開始走向世界。  2008年之前,大芬村複製型的商業油畫80%遠銷至歐美、東南亞、澳洲、非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其餘的20%銷往國內市場。
  • 「中國油畫第一村」深圳大芬村,一個油畫藝術的世界,別錯過這裡
    布吉有一個很小的村莊,叫大芬村,是一個客家人居住的村莊,面積只有0.4平方公裡,村民300多人,這個小村莊看上去很不起眼,然而,大芬村在深圳卻非常有名。大芬村被稱為中國油畫第一村,80%的油畫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在尖峰時段有數萬畫師光顧,不僅富了起來,連本地人都跟著致富,你來過嗎?
  • 探訪「中國油畫第一村」—大芬村
    2017年11月16日,在深圳大芬村一處工作坊,畫工正在創作。 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大芬村有「中國油畫第一村」的美譽,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是全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
  • 如今,深圳大芬村的「畫工們」準備改寫命運了
    說起大芬油畫村相信深圳人沒有不知道很多遊客也會不遠千裡專程趕來一睹深圳最特別的村子「世界油畫第一村」別看名字裡有個大字實際上卻只有0.4平方公裡早在改革開放以前這裡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落村民只依靠種田為生人均收入不到200元,直到1989香港畫商黃江的出現大芬村與油畫產業才有了第一次交集01、大芬村命運被重新書寫當時他需要尋找一處新的工廠
  • 深圳大芬村的梵谷們
    到了晚上,這座由玻璃和混凝土構成的 著名建築 常常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塊,就像 文森特·梵谷 的油畫。欣賞了 兩百多幅梵谷的真跡後,人們陸續從博物館湧出。一些人走進鄰近的紀念品商店,一邊端詳著梵谷油畫的複製品,一邊與店主赫拉德討價還價。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的人們 或許不知道,就在此時,中國深圳的一座小村莊裡,大量畫工 正提筆繪製《星空》、《向日葵》和《自畫像》。
  • 非常識解讀深圳館 夢工廠大芬村出徵上海世博
    深圳館:大芬村案例深圳館用大芬村指代深圳?大芬村憑什麼?讓一個城中村來代表深圳不是讓人看笑話?「大芬麗莎」不就是個山寨產品?很多人對於大芬村出徵世博表示不理解。所以,《深圳大芬,一個城中村的再生故事》,是深圳作為中國城市化最猛烈的承擔者發表的階段性論文,也為世界範圍內面對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化的發難拿出的解決方案。從你在入口處看到館標「深圳,中國夢想實驗場」的中英文字開始,請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它和你所認識的、不認識的深圳都不同。
  • 從世界油畫仿冒第一村,到中國油畫文化空間,大芬村用十年大變革
    下了深圳3號線(龍崗線)大芬站,步行大概500多米,一個城中村樣子的區塊出現在面前:世界著名的油畫生產基地——中國油畫第一村,大芬村就在眼前了;布吉的大芬村,曾經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據統計,大芬村每年生產和銷售的油畫達到了100多萬張,年出口創匯3000多萬元,被國內外的藝術同行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走進深圳布吉大芬村,仿佛走進了油畫的世界。大芬村的街道不是很寬,每排房子也靠得很近,一打眼就能看出這些房子已經有30年左右的歷史了。然而每個房間都在做著跟油畫相關的事情:一家家的原材料商店,如同走進了建材大市場。
  • 深圳油畫基地·大芬村·太陽山藝術中心
    深圳布吉大芬的油畫早已是聲名遠播了,成為鵬城靚麗的文化地標之一,也是網紅打卡的好地方。然勝哥略有些懶散,數度欲動身一瞻其景,卻抵不過一顆宅男的心,始終未能前往。今兒終於下定決心,走起! 進村前一眼望去,卻與想像中的略有差異。
  • 走進大芬村,置身油畫王國
    大芬油畫村,深圳著名景點之一,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大芬社區。原本只是一個落後的小漁村,通過油畫改變了整個村的命運。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油畫生產和出口基地。村中的人也通過賣油畫擺脫貧窮。 如果說,油畫所描繪的世界只是存活於紙面,那大芬村則是一個立體靈動的油畫王國。在村裡的街巷行走,就像置身於一個夢幻空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 《薰陶在大芬村的油畫中》劉保學原創
    薰陶在大芬村的油畫中劉保學大芬油畫村,是我們一家人嚮往已久的地方。嘟爸媽念叨多次,「大芬油畫村,大芬油畫村!」這一天時近中午,我們一家人終於來到了大芬油畫村。大芬油畫村坐落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大芬村原本就是深圳眾多客家村落之一,早在2003年就享有「中國油畫第一村」的美譽,國家在2004年將大芬村列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寬闊的美術館廣場上豎立著一塊貌似嶙峋蒼老的古石,上面只書一繁體的「藝」字。可惜館內正在裝修沒能觀賞她那應有的藝術風姿。大芬油畫村,真不愧了她的「油畫村」的名字。漫步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儘是與書與畫相關的店鋪。
  • 英媒:中國「油畫村」大芬村變身原創之鄉
    「油畫村」大芬村一間工作室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有一個藝術區,曾以「世界高仿名畫之都」聞名——它曾為全世界供應一半以上的新繪製的油畫——但如今它被迫轉型為原創藝術之鄉。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28日報導,「油畫村」大芬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20世紀90年代,該村因大量出品梵谷、薩爾瓦多·達利和克洛德·莫奈等人的經典名畫仿製品而出名。大芬美術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虞升2017年7月對中國國家媒體的記者說:「我們的名聲是一把雙刃劍。大芬已變成廉價仿製品的代名詞……就連住在深圳的藝術家們也看不起大芬。」
  • 深圳大芬村原創油畫在柏林展出
    新華社柏林7月11日電(記者田穎)「中國深圳大芬原創油畫作品展」11日晚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眾多當地民眾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畫展。
  • 關店回家?大芬油畫村疫情中的轉型機遇
    在「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大芬國際藝術城區」建設背景下,大芬油畫村在2019年剛經過「刮骨療傷」,查封了一批畫框加工小作坊。其本身就正在向高端原創、產業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發展轉型。 面對挑戰,大芬油畫村藝術家正在主動謀求轉型:有的臨危不亂訂單照接,有的藝術家轉戰線上,將粉絲轉化為經濟來源;沉澱風格,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
  • 美媒:轉型中的深圳油畫村是中國經濟總體狀況的縮影
    一個大師生活(在仿製品裡)的中國村子  懸掛在某經濟型酒店的梵谷靜物畫,讓某公司辦公室頓然生輝的抽象畫,某個不入流酒吧裡的一幅塵封的巴黎街景畫……這些沒準出自大芬油畫村的畫家謝春啼(音)之手。大芬油畫村是中國南方繁榮城市深圳的一個村落,那裡曾出產了世界上60%的名畫仿作。該村有約5000名工作者和800家店鋪,多數賣的都是大堆大堆的仿畫。
  • 深圳大芬村,擁有獨特的藝術氛圍,吸引了眾多繪畫愛好者
    深圳大芬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居然雲集了全國各地的多位畫師,他們每年能夠創作一百多萬張油畫作品,供應到全球市場上去,獲得了數以千萬元的收入。在這裡,大家不僅能夠感受到獨特的油畫藝術氛圍,同樣也能夠了解到國際油畫市場的走勢,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這裡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繪畫愛好者,非常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