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生
為滕主任的《三農調研文集》寫序,非為立言,乃是出於一種深銘於心的尊敬,一種對往昔歲月的回味。
「滕主任」是我對滕玉林的稱謂。2005年1月,我到市委研究室農村處工作,他是我的分管副主任,我稱呼他滕主任。後來他到市農機局任局長,不再直接領導我,我依然稱他滕主任。到今天,他退休多年,我還是稱他滕主任。不僅是我,農村處其他老部下——賀旺成、吳楊、孫德舉、宋飛雄、聶旭東、駱樹友,每次見面都稱他滕主任,且一直不變。我們幾個都知道,「滕主任」這三個字,已不再是一個工作性的稱謂,而是我們對這位引路人的發自內心的尊敬。
離開三農崗位多年,但三農情懷難泯。每當我被會議所煩擾,被大院隔斷在高樓裡的時候,我就分外思念我走過的幾百個村莊、幾十個鄉鎮,思念滕主任曾帶領我們調研過的田野集鎮企業。眼下,當我徜徉在調研文集字裡行間的時候,仿佛重又回到往昔,感受到一種昔日思考的延伸,一種情感的返璞歸真,一種在其他文字裡永遠無法得到的收穫、喜悅與安詳。
調研文集裡有我們走過的山鄉田野,那都是有關老區扶貧開發和農業結構調整的構想和謀劃。才到農村處,就聽滕主任講農業的意義:農業豐則天下穩,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聽他說「小鎮江大農業」,鎮江農業有特色有地位。聽他說鎮江農業現代化與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相比相對滯後。聽他作出必須加強老區扶貧開發、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走出一條有鎮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的結論。下鄉的路上,我最喜歡聽滕主任閒談——老區的山嶺、河流、竹林、村莊,他如數家珍;鎮江的四時物候一應農事,他瞭然於心;鎮江各大強鎮的工業特色、企業規模、創業軼事,他娓娓道來;鎮江農業的出路,也說得頭頭是道。對此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知道他踏遍青山,訪賢問道,胸中自有丘壑。我只是暗自忖度:什麼時候,我才能變得跟他一樣?
在滕主任主持的調研中,農民增收佔據重要地位。記得他告訴我,我們都出身農村,身受農家文化的薰陶——一家娶媳婦,全村辦喜事。一家發喪,滿村不動煙火。你說在農村沒出息,他們鼓勵你爭口氣,考進城去。你小有挫折,他們說你回來吧,這裡的水土最養人——那是一種真正屬於農家、歸於大道的價值觀念。他說你知道農民醇厚,也知道農民辛苦,所以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我們始終把農民當成最需要關心和支持的群體,既調研鄉鎮企業家的帶動作為,也調研各色先行致富的農民代表,還調研鄉間如茶農、果農、漁民、種糧大戶、外出打工者、回鄉創業者等各色人物,為這些小人物立傳、發聲,雖然他們像江邊的蘆竹一樣稀鬆平常,卻植根大地,有著強健的生命力。在一系列調研的基礎上,牽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減少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我不敢說滕主任的心願完全變成現實,但是,他帶領我們所做出的努力,點燃了農民的激情,照亮了農民增收的徵程。
站在21世紀初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滿懷欣喜地看到農民吃飽了飯、開始走向富裕,同時我們也心情複雜地看到農村公共服務滯後。每次下鄉,看到的是延續幾千年的耕作方式在轉變,機械化已經起步,勞動強度大為減輕;但也看到「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鄉村環境,更看到囊中乾癟的農民面對巨額藥費的惶恐,看到一旦患病,便如大廈將傾、頃刻一貧如洗的悽惶。至今我還記得滕主任的嘆息,也記得我心中莫名的沉重。那時,滕主任就向市委市政府建議開展「雙清雙美」活動,推進鎮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後來建設農村生態示範區,特別是保留鄉村風貌確立了較高起點。他提出的建立農村低保的建議,也為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特別是社會保障開了好頭。
多年曆練,我也成長起來,媒體稱我為「三農問題專家」,但我知道,我對農業農村問題的思考遠不如滕主任深入,我對農民的認識也沒有真正完成,因此我總是試圖在觀察和思考中不斷求解。當我在農村生活時,我跟著父親下地,放牛餵豬,種稻種麥,風霜雪雨中務農活,使我粗知農情;當我跟著滕主任從事三農調研時,看農民蓋房置業,幫農民提供打工信息,指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讓我認識農業農村。在這些生活和工作經歷中,我深深感到,農業的弱與強,人力與機械,傳統與現代;農村的窮與苦,發達與凋敝,整潔與髒亂;農民的愛與憎,正義與偏狹,感恩與冷漠,源於本色,出自天然,卻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學意義。
我一直以為,在中國的土地上,讀懂三農、正確認識和理解三農是一個艱深而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儘管在實際工作中,輕農傷農不乏其人,但可喜的是,有滕主任這樣的先行者,有我們這樣的追隨者,還有千千萬萬個實踐者,在鎮江大地上譜寫農業現代化的華章。對此,不需要再做任何高深的闡釋——只要你深入田間地頭走一走,只要你走村進戶跟農民聊一聊,只要你捧起這本調研文集讀一讀,你就會發現:這裡是一位老師帶領他的團隊持續35年對三農問題的反覆求索,這裡有一批三農工作者在調查研究中安身立命的價值取向,這裡有任何城市觀念永遠也無法取代的人生價值的解說。
寫到這裡我才明白,滕主任要我寫的,其實不是一篇序,而是對這種安身立命的一個肯定。
謹此,深深地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