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農調研中安身立命

2021-01-08 材樸

朱凱生

為滕主任的《三農調研文集》寫序,非為立言,乃是出於一種深銘於心的尊敬,一種對往昔歲月的回味。

「滕主任」是我對滕玉林的稱謂。2005年1月,我到市委研究室農村處工作,他是我的分管副主任,我稱呼他滕主任。後來他到市農機局任局長,不再直接領導我,我依然稱他滕主任。到今天,他退休多年,我還是稱他滕主任。不僅是我,農村處其他老部下——賀旺成、吳楊、孫德舉、宋飛雄、聶旭東、駱樹友,每次見面都稱他滕主任,且一直不變。我們幾個都知道,「滕主任」這三個字,已不再是一個工作性的稱謂,而是我們對這位引路人的發自內心的尊敬。

離開三農崗位多年,但三農情懷難泯。每當我被會議所煩擾,被大院隔斷在高樓裡的時候,我就分外思念我走過的幾百個村莊、幾十個鄉鎮,思念滕主任曾帶領我們調研過的田野集鎮企業。眼下,當我徜徉在調研文集字裡行間的時候,仿佛重又回到往昔,感受到一種昔日思考的延伸,一種情感的返璞歸真,一種在其他文字裡永遠無法得到的收穫、喜悅與安詳。

調研文集裡有我們走過的山鄉田野,那都是有關老區扶貧開發和農業結構調整的構想和謀劃。才到農村處,就聽滕主任講農業的意義:農業豐則天下穩,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聽他說「小鎮江大農業」,鎮江農業有特色有地位。聽他說鎮江農業現代化與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相比相對滯後。聽他作出必須加強老區扶貧開發、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走出一條有鎮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的結論。下鄉的路上,我最喜歡聽滕主任閒談——老區的山嶺、河流、竹林、村莊,他如數家珍;鎮江的四時物候一應農事,他瞭然於心;鎮江各大強鎮的工業特色、企業規模、創業軼事,他娓娓道來;鎮江農業的出路,也說得頭頭是道。對此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知道他踏遍青山,訪賢問道,胸中自有丘壑。我只是暗自忖度:什麼時候,我才能變得跟他一樣?

在滕主任主持的調研中,農民增收佔據重要地位。記得他告訴我,我們都出身農村,身受農家文化的薰陶——一家娶媳婦,全村辦喜事。一家發喪,滿村不動煙火。你說在農村沒出息,他們鼓勵你爭口氣,考進城去。你小有挫折,他們說你回來吧,這裡的水土最養人——那是一種真正屬於農家、歸於大道的價值觀念。他說你知道農民醇厚,也知道農民辛苦,所以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我們始終把農民當成最需要關心和支持的群體,既調研鄉鎮企業家的帶動作為,也調研各色先行致富的農民代表,還調研鄉間如茶農、果農、漁民、種糧大戶、外出打工者、回鄉創業者等各色人物,為這些小人物立傳、發聲,雖然他們像江邊的蘆竹一樣稀鬆平常,卻植根大地,有著強健的生命力。在一系列調研的基礎上,牽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減少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我不敢說滕主任的心願完全變成現實,但是,他帶領我們所做出的努力,點燃了農民的激情,照亮了農民增收的徵程。

站在21世紀初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滿懷欣喜地看到農民吃飽了飯、開始走向富裕,同時我們也心情複雜地看到農村公共服務滯後。每次下鄉,看到的是延續幾千年的耕作方式在轉變,機械化已經起步,勞動強度大為減輕;但也看到「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鄉村環境,更看到囊中乾癟的農民面對巨額藥費的惶恐,看到一旦患病,便如大廈將傾、頃刻一貧如洗的悽惶。至今我還記得滕主任的嘆息,也記得我心中莫名的沉重。那時,滕主任就向市委市政府建議開展「雙清雙美」活動,推進鎮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後來建設農村生態示範區,特別是保留鄉村風貌確立了較高起點。他提出的建立農村低保的建議,也為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特別是社會保障開了好頭。

多年曆練,我也成長起來,媒體稱我為「三農問題專家」,但我知道,我對農業農村問題的思考遠不如滕主任深入,我對農民的認識也沒有真正完成,因此我總是試圖在觀察和思考中不斷求解。當我在農村生活時,我跟著父親下地,放牛餵豬,種稻種麥,風霜雪雨中務農活,使我粗知農情;當我跟著滕主任從事三農調研時,看農民蓋房置業,幫農民提供打工信息,指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讓我認識農業農村。在這些生活和工作經歷中,我深深感到,農業的弱與強,人力與機械,傳統與現代;農村的窮與苦,發達與凋敝,整潔與髒亂;農民的愛與憎,正義與偏狹,感恩與冷漠,源於本色,出自天然,卻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學意義。

我一直以為,在中國的土地上,讀懂三農、正確認識和理解三農是一個艱深而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儘管在實際工作中,輕農傷農不乏其人,但可喜的是,有滕主任這樣的先行者,有我們這樣的追隨者,還有千千萬萬個實踐者,在鎮江大地上譜寫農業現代化的華章。對此,不需要再做任何高深的闡釋——只要你深入田間地頭走一走,只要你走村進戶跟農民聊一聊,只要你捧起這本調研文集讀一讀,你就會發現:這裡是一位老師帶領他的團隊持續35年對三農問題的反覆求索,這裡有一批三農工作者在調查研究中安身立命的價值取向,這裡有任何城市觀念永遠也無法取代的人生價值的解說。

寫到這裡我才明白,滕主任要我寫的,其實不是一篇序,而是對這種安身立命的一個肯定。

謹此,深深地感謝您。

相關焦點

  • 心系三農 勇於創新
    作為一名三農工作人員,張衛彪積極進取、創新作為,在農業產業政策、金融支持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特別是提出創設的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為農業產業發展發揮了巨大的金融支持作用,創新開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工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抓手,探索出了適應我國農業生產實際的新的農業經營體系組織方式。
  • 似乎就沒有什麼安身立命之說
    似乎就沒有什麼安身立命之說作者 | 薩德我們常常說XXX是安身立命之本。如今我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本在哪裡。一個好員工,可能已經不是勞模意義上的好員工了,一個好員工在真實環境中一定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至於真好還是假好那已經不重要了。你付出了很多,到頭來一無所獲,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你傾注了所有的努力,到頭來還是一文不值,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著。
  • 河南科協打造三創一帶服務三農品牌
    五年來,全省共創建國家及省級科普示範縣(市、區)65個,表彰獎勵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49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188個、農村科普帶頭人215名,爭取中央和省級科普惠農資金8264萬元,初步形成了典型示範、帶動發展的格局,彰顯出其在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民科學素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獨特作用。
  • 主政地方的領導熟悉農村、能解決三農問題...
    前段時間,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在呂梁市調研脫貧攻堅時,對該省的縣委書記、縣長提了這樣一個要求:加強對「三農」問題的研究,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裡手,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平。對縣一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而言,這也是中央的要求。
  • 劉剛調研正寧縣信用聯社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王小強、記者王斌報導 12月17日,甘肅正寧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長劉剛一行深入正寧縣信用聯社調研指導工作,人行正寧支行、金融辦、公安局相關負責同志一同調研,聯社黨委班子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 崔幽幽:三農自媒體人泥土中的銅臭味要少,多點三農人的淳樸
    三農自媒體人泥土中的銅臭味80年代賺錢混水摸魚,90年代賺錢靠坑,忽悠。如今還是延續著過去的老套路。最近網際網路上的人自己為自己吐槽。有羨慕嫉妒恨的,有為自己慶祝的,有發表正義的言論的。慶幸自己沒有購買過三農人的產品,羨慕人家生活質量提高了,嫉妒人家能靠自媒體賺錢。
  • 習近平論「三農」
    向中林攝(人民視覺)   中圖: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找準就業工作與精準扶貧的著力點,鼓勵當地企業進駐農村創辦「扶貧車間」。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下圖:浙江省仙居縣埠頭鎮水碓頭村,花園式建築鱗次櫛比。
  • 安身立命,靜心做事
    小妞建議:與其焦慮不安到胡思亂想,不如安身立命,定心做事。例如:讀書(平日總嚷著沒時間看的書籍們在招手),補習網課,整理內化知識(平日下載收藏的有用信息在呼喚),陪伴家人(全家室內Keep鍛鍊身體、玩棋牌「碼長城」活躍大腦、瀏覽往日拍過的「全家福」創造溫馨時刻),倘若小妞在這個假期用心完成以上所有事情,那2020年的春節假期將是小妞度過的最幸福充實的時光,沒有之一!
  • 人民日報發表王國生署名文章:紮實做好「三農」工作
    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導向,在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實現農民群眾美好夢想——王國生代表(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指路領航,講清了工作重點和實現的方法途徑,講清了河南的地位和責任。
  • 這輩子,你怎樣安身立命?
    殊不知,風平浪靜下卻暗流湧動,生活中的任何一場變故都會讓你回到解放前。你是否覺得很恐懼,總想要抓點兒什麼東西,來填上自己恐懼的洞?然而,無論你如何努力,這個洞是怎樣都填不滿的,一個洞填住的時候,另一個洞就會冒出來,不停地填,不停地冒,同時又會擔心原來填洞的東西失去,患得患失,以致於手忙腳亂,搞得生活一地雞毛,自己疲憊不堪。
  • 湖北:十大亮點耀「三農」
    胡錦濤總書記對湖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產量連續7年增長、油菜籽和淡水產品產量連續15年位居全國第一等「三農」發展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必須毫不動搖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全國政協委員劉衛昌:加強「三農」隊伍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他的履職建言也從沒繞開過農村,今年他重點關注的依然是「三農」隊伍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從內容到實踐面寬量大,涉及土地改革、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風文明、城鄉一體化等方面,對基層幹部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擔負鄉村振興這個新使命,就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劉衛昌說。
  • 補短板深耕「三農」 零距離服務小微——村鎮銀行十周年調研報告
    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貸款15494筆,總額45.88億元,戶均貸款餘額27.76萬元,「三農」貸款佔比達到86.97%。經濟日報記者 李 景攝  不過近年來,村鎮銀行作為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讓「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緩解,使農村普惠金融體系覆蓋到偏遠地區和貧困人群,推進了普惠金融體系的完善。從記者調研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的村鎮銀行通過10年來的實踐和耕耘,已經構建了普惠金融的地方特色。
  • 中辦國辦調研組到來村網遂平縣運營中心調研指導復工復產工作
    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調研組到來村網遂平縣運營中心調研指導復工復產工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省工業和信息化副廳長郝敬紅等參與調研,駐馬店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遂平縣委書記何冬等領導陪同調研。
  • 三農網紅不再野蠻生長!系統孵化體系全國啟動!
    (各路網紅直播帶貨中)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地方出現農產品「滯銷」,農民「難賣出」、市民「難買到」的雙重困境。(湘西團州委副書記吳春豔同志與主播直播互動中)湖南星盟互動傳媒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張化認為,短視頻直播帶貨的發展趨勢,會以銷售主播加信息流推廣為核心的直播電商體系。
  • 「熱呈現」與「冷遮蔽」——短視頻中的中國新時代三農形象
    旨在為傳統電視媒體提供現實借鑑;李寧的《自媒體時代下「三農」短視頻的鄉村傳播》分析了三農類短視頻內容特點及對開展鄉村傳播的啟示。 這說明目前學界對短視頻與三農之間的關係、短視頻中三農相關內容的研究是缺少的。「新時代的三農形象」這一短視頻研究細分領域仍待探索。
  • 「南京現代農業園區調研」中農富通完成南京市現代農業示範園調研
    為了幫助園區的提檔升級,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特委託中農富通編制《南京市農業園區發展研究報告》,以期從產業發展路徑、園區發展模式、保障措施等多維度為南京市農業園區未來三年的發展做統籌謀劃。目前中農富通團隊已完成南京全市40+現代農業園區調研工作。
  • 2021國考申論熱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農」問題
    2021國考申論熱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農」問題 2020-05-11 17:13:18|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中農批到東營開展投資建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專題調研
    應東營市供銷社邀請,12月8日至9日,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批」)投資總監王勇一行3人到東營專題調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情況。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陳景新,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任陳志強及相關科室人員陪同調研。
  • 花都區領導調研花都區花東鎮鄉村振興情況
    8月15日,區領導張平湖到花東鎮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參加調研活動。張平湖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他要求花東鎮和相關部門要有系統思維,謀全局、抓重點、重實幹,紮實推進花東鎮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