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4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郭帥)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擔任過10多年村委會主任。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他的履職建言也從沒繞開過農村,今年他重點關注的依然是「三農」隊伍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從內容到實踐面寬量大,涉及土地改革、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風文明、城鄉一體化等方面,對基層幹部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擔負鄉村振興這個新使命,就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劉衛昌說。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劉衛昌看到當前「三農」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呈現出來的「短板」。「培養鍛造一批能夠主動擔當新使命、順利完成新任務的農村幹部隊伍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劉衛昌說。
部分農村幹部不明白村裡到底「發展什麼」「怎麼發展」「發展成什麼樣」,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相對較差的現實問題。劉衛昌表示:「從幹部選任源頭看,由於大量青年外出務工,存在農村留不住優秀年輕人才等問題。」
劉衛昌介紹,去年以來,他所在的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探索創新推行農村幹部專職化,實行村崗鄉管,將農村黨組織書記納入鄉鎮幹部管理範疇,全區村「兩委」幹部每天上午8點30分以前在村辦公室籤到,輪流坐班值班辦公。同時,參照全額事業單位定級基本工資,將農村黨組織書記的待遇由補貼制轉為工資制,對連續任職2屆或6年以上,累計任職滿3屆或9年以上的現任村黨組織書記正常離任後,自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開始,按照每月200元+任職年限×20元的標準,由區財政發放離任補貼。「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幹部待遇,解決了農村幹部隊伍後顧之憂。對於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有益的探索。」劉衛昌說。
劉衛昌也深知,農村幹部作為偉大事業的推進者和引領者,僅僅靠這些還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需求。「加強基層『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必須要走在先、走在前。」
基於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劉衛昌建議,從本地專業農民、養殖大戶等中擇優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懂農業、愛農業、有技術的本土人才。此外要強化激勵保障措施。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政治待遇,放寬年齡和條件限制,適當提高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招錄公務員隊伍比例。
「優秀人才要從娃娃抓起。」劉衛昌建議,從小學起,開設農村小學技能課堂,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農業農村的興趣;中學階段,要為每一所學校配備勞動技能實踐基地,把勞動技能比賽列入中考、高考各階段。同時,大專院校,開設農村管理、農技創新等必修課程,著力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驗與創新相融匯的複合型人才。地方政府要與農業大專院校做好對接,從優秀畢業生中選拔一批熱愛「三農」工作的大學生,補充到基層一線。真正造就一支拿得起鋤頭,放得下書本,經得起基層考驗的「三農」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