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
《南昌日報》刊發報導
勠力同心謀產業 科技創新顯擔當
——南昌高新區吹響打造中國智造新城「集結號」
2020年
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
南昌高新區眾志成城
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多措並舉復工復產
這一年
南昌高新區齊心協力鬥「洪魔」
保衛了家園
這一年
南昌高新區解放思想、肩負擔當
頂住了複雜國際經濟形勢的壓力
邁出了高質量發展路上的新步伐
這一年
南昌高新區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抓牢「產業」這個關鍵
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逆勢上揚
繼續保持全市領先位置
圓滿完成了全年發展目標
——全力推進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六連升」,站穩「第一方陣」。
——預計全年R&D支出佔GDP比重提升至5%;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63.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64%。
——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500家,達到556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園區營業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當年新註冊登記市場主體突破6000家。至此,南昌高新區將成為全省首個總收入破5000億元、同時擁有2個千億產業工業園區。
招大引強搶先一步
項目
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
是生命線,是動力源
如何引來大項目
招來「金鳳凰」
南昌高新區有自己的一套「法寶」
南昌高新區把項目招引落地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聚焦引爆性項目、補鏈式項目、基礎性項目,爭取引進更多的項目,推進項目建設和發展。通過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創新供應鏈招商,南昌高新區突出「補鏈、延鏈、強鏈」,推動了科技產業集群和龍頭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此外,「五個一」專業化招商模式、「六個一」項目推進工作機制以及項目全程服務模式,更保障了項目招得來、落得下。
2020年南昌飛行大會
去年,高新區通過舉辦南昌飛行大會、龍旗核心供應商大會等系列招商活動,吸引上下遊配套企業落戶。全年共籤約億元以上項目85個,籤約總額超千億元,引進「152」重大項目10個。其中100億元工業項目3個、50-100億元工業項目3個、20-50億元工業項目4個。
在重大項目紛至沓來的背後,是高新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結合「招商引資提升年」活動,創新了不見面的「雲招商」模式,使重大項目引進取得突破性進展。
「戰疫情、促投資」屏對屏座談會
創新「重資本、輕資產」招商模式,連續四年每年建設100萬平方米以上的工業標準廠房、研發用房和員工住房,更是為一大批產業項目實現當年籤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提供了保障。
項目的順利引進落地,同樣得益於高新區高效的政策及服務。高新區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企業設立登記「零成本」「3小時」辦結制,企業開辦營業執照和公章立等可取。2020年,南昌高新區榮獲「全國政務服務最佳實踐獎」。
政務集中辦事大廳「一窗式」綜合受理專窗
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接下來,高新區將繼續圍繞戰略性主導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持續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計招大項目、招引爆性項目。
「十四五」時期,高新區將融合「芯屏端網」,聚焦「機智靈光」,重點發力電子信息、航空製造等主導產業,全力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招商,建設中國智造新城。
產業推進高人一籌
2020年
對南昌高新區來說
也是收穫滿滿的一年
產業發展亮點頻現
南昌高新區圍繞「集中、集聚、集約、集成、集群」產業發展思路,突出「補鏈、強鏈、延鏈」,形成電子信息、航空製造、醫藥健康、新材料2+2主導產業格局,吸引了一批龍頭企業和供應鏈上下遊企業,顯示出強大的磁場效應。
江西美晨通訊有限公司生產線
電子信息產業是南昌市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高新區以LED、移動智能終端、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為主要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型。LED產業形成了從設備、材料、晶片、封裝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已經實現了絕大部分一級零部件區內配套及整機生產。
南昌龍旗科技園開園儀式
中微半導體設備生產研發基地開工儀式
中微半導體設備生產研發基地開工;總投資50億元的南昌龍旗科技園開園;華勤、龍旗、美晨、努比亞等整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9億元;歐菲光、聯創電子、華視光電、科萊電子等移動智能終端配套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2億元……2020年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大關。
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
連續兩年舉辦的「南昌飛行大會」充分展示了江西航空產業的優勢資源和良好基礎,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一流航空企業、研發機構落戶。2020年南昌飛行大會期間ARJ21飛機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正式交付。截至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戶項目60個,總投資約670億元;2020年高新區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成為國內知名的教練機研發製造基地、大飛機總裝試飛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整機、零部件配套及通航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
南昌航空城C919大部件廠房
醫藥健康產業快速提升,形成了醫藥產品研發與生產、醫療器械生產、醫藥貿易銷售、第三方醫學檢驗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集群。新材料產業增勢平穩,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江銅集團,逐步形成了有色金屬精深加工、複合材料、半導體材料三大產業集群。
主導產業呈逆勢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0%、航空產業產值增長20.5%、醫藥健康產業產值增長25%、新材料產業增長3%。產值突破百億企業增至9家。
與此同時,南昌高新區新經濟產業發展快馬加鞭,形成了「一帶多點」的空間發展布局,以火炬大街為主線的新經濟產業帶上布局著新經濟產業園、浙江大學科技園、南昌大學科技園、綠悅大廈、日月明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形成了新經濟企業集聚地。截至目前,高新區擁有新經濟企業3000餘家,2020年營業收入750億元。
新經濟產業園
產業平穩發展離不開有效的政策保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新區及時出臺應對疫情「穩經濟十條」和「用工服務十條」,在全省率先開通專機、專列、專車,累計撥付抗疫補助資金6.23億元。
南昌高新區「返崗專機」
在系列產業推進「組合拳」下,預計高新區全年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全市前列,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2.95%,實際利用內資同比增長27.05%,外貿出口同比增長5.69%。
接下來,南昌高新區將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電子信息、航空等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培育新經濟遍地開花。搶抓RCEP、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布局,策應省市「南下」「東進」戰略,聚焦「一芯一智一屏」,全力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招商,重點跟蹤「兩個前三」(行業前三、企業配套前三)企業,引育一批百億企業,打造一批千億產業。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瞪羚企業,鼓勵「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力爭到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三年翻番」。
科技創新快人一拍
創新
位居我國現代化建設
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南昌把「創新之城」
擺在「五城」建設之首
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打科技牌、走創新路。南昌高新區搶抓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建設契機,推動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各類研發機構20家,培育各類創新載體1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56家,在「五城」建設中盡顯「高新擔當」。
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成果亮點紛呈。全年全年R&D支出佔GDP比重5%,較去年提升1.2個百分點。2020年,全區專利申請新增5500件,專利授權新增3500件。全區共有363家企業入國家中小企業庫,入榜全省「獨角獸(潛在、種子)、瞪羚(潛在)」企業19家,佔全市54%,佔全省17%。同時制定《南昌高新區關於加快科技型企業梯隊培育行動方案》,基本形成了科技型企業的梯次培育機制。2020年,引導企業開發各類科技項目近200項,立項資金1.04億元,其中,獲得省級科技重大項目專項6個,佔全省總數50%。
中山大學南昌研究院
如今的高新區成為創新和人才「雙高地」。在這裡,航空科創城、科創中心、大學科技城等創新平臺林立,中山大學南昌研究院、中科院江西產業技術創業與育成中心等大院大所匯聚,人才引育成效凸顯。共引進和培育各類創新平臺總數達到370餘家,集聚產業技術工人10萬人。
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
2020年12月15日,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在高新區順利開園,標誌著江西高層次人才工作邁上新臺階。目前人才產業園已落戶項目37個、在談項目50餘個。未來,人才產業園將集聚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項目100個以上,掌握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1000名以上,吸納青年大學生及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
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
在美麗的瑤湖西岸,高新區還將高標準打造總佔地面積約6平方公裡的瑤湖科學島,重點承載前沿技術研發、科技型企業創業孵化、高端研發交流配套核心功能,集聚重量級科技設施,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頂尖創新平臺,打造中部最集中的創新基地、人才高地。
高層次人才產業園、瑤湖科學島均是南昌高新區重點推進「一帶一園一島兩城」( 科技創新帶、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瑤湖科學島、大學科技城、航空科創城)建設中的一環。
南昌航空科創城
2021年,高新區還將繼續重點引進中科院、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研發機構和人才落戶,重點探索「產學研」新路徑,完善金融、政策、平臺等服務。力爭2021年引進建設創新平臺30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引育高層次人才200名和技能人才2萬名,真正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全省的科技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風雨無阻向前進
揚帆遠航正當時
南昌高新區在2021年的新徵程中,將繼續闊步前行,為推進「五城」建設、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展現高新擔當,作出高新貢獻。
供稿:徐景
原標題:《破浪揚帆!南昌高新區吹響打造中國智造新城「集結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