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盧謙對於工程機械行業來說,第二季度是傳統的開工旺季,尤其是每年的3、4月份。以2018年的挖掘機銷量為例,僅3、4月份銷量超過6.4萬臺,佔全年銷量31%以上。
這個時期對於各家工程機械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日立建機的中國公司,在火熱的市場背景下,正在進行著一場自我變革。
這場變革源於2018年4月份,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新上任的董事總經理——程曉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公司成立(1998年)以來,迎來的第一位有華裔背景的董事總經理。
這個身份在程曉明身上,同樣有著不同的意義。1986年出國留學的他,直到32年後的2018年,才以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身份,正式回到中國工作。
自1992年就投身於工程機械行業,長期工作於日本、歐美等海外市場的程曉明,自然明了日立建機的全球地位。在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中,日立建機全球第三。但在中國,本土廠商早已成為市場龍頭。2018年,國產品牌的挖機市佔率56.2%,僅三一重工的市佔率(23.1%),遠超日系(15.2%)、歐美(17.1%)、韓系(11.5%)在國內的份額。
在這樣的局面下,日立建機怎樣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程曉明上任伊始,拉開了一場針對中國市場的公司變革。
一
與程曉明的採訪約在2月下旬的上海,陰雨綿綿的天氣,讓魔都靜謐不少。
地點是在上海頗有名氣的長樂路上。從陝西南路到茂名南路之間不過300餘米,這是長樂路的中段,不僅匯集了諸多奢侈品品牌,日料等各式餐館,還有蘭心大戲院、錦江飯店、花園飯店等著名建築。
會面安排在花園飯店的一間會議室。這座飯店倒是與日本頗有淵源,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建築原是法國總會(俱樂部)舊址,上世紀90年代,經過改建後的花園飯店正式開業,現由日本的大倉(OKURA)飯店集團管理。
倘若說一些和日立方面的關聯,稍作留意便會發現,這座酒店的幾座電梯,均是日立電梯。
至於日立建機這樣的工程機械企業,大概更多和基建能夠聯繫在一起。比如,長樂路東段北部的延中綠地(公園),在2000年的城市改造中,原本這裡的豪宅建築,變成了當地人引以自豪的「綠肺」——這裡一度是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的公共綠地。而這樣的市政工程,往往離不開工程機械公司的參與。
今天的長樂路,更多的是滿懷老建築格調,頗具文化氣息的街道。而在另一面,上海2019年計劃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38項,全年投資力爭超過1360億元,其中包括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期、ABB機器人超級工廠、上海大歌劇院、上海浦東足球場、三林楔形綠地、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軌道交通崇明線等項目。
而這,只是中國經濟運行的一處縮影。
僅以2019年1、2月份的宏觀數據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開局平穩,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自去年9月份起呈現平穩回升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王寶濱在解讀2019年1-2月份投資數據時表示,投資增速的穩步回升,帶動了工程機械類設備及相關建材產量的較快增長。
其中,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公布的數字,1-2月挖掘機銷量增長40%。
然而,這樣的市場紅利,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分到一杯羹。
二
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與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關聯密切。然而,回到國內近一年的程曉明,現在對中國市場,尤其是日立建機的中國市場空間,有著更加冷靜的認識。
在日立建機的2017年銷售額中,中國市場佔據了13%的份額。這一數字在2016年的公司財報中為9%,增加了4%。
程曉明將4%的增長「歸功」於中國市場本身的上升。2018年,中國市場挖掘機累計銷量超20.3萬臺,同比增長45.0%,並一舉打破2011年17.8萬臺的銷量神話。
中國政府對基建的投入,使得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總的量在不斷攀升。不過在程曉明看來,這只是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2010年-2012年之間更新換代的機器,這個影響應該是第一位。」在他看來,2010年前後的4萬億計劃投下去後,各地的基建項目對機器的需求非常多,一般來講,挖掘機使用8年到10年後,2017、2018年正好是更新換代的時期。「當然,從整體的環境來看,如果沒有工程的話,客戶也肯定不會去更新換代。」
但他更關心的,是中國本土品牌的日漸強大,以及日立建機在中國表現。
「我們最近市場調查度(日立建機的中國市場佔有率)是在持續下滑。」程曉明在接受採訪時坦陳。
事實上,這並不只是日立建機遇到的麻煩。許多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讓位於中國企業。
從今年1-2月份的挖掘機銷量來看,國產、日系、歐美和韓系品牌,市場佔有率分別是58.83%、14.58%、14.16%和12.43%。而在十年前,中國國產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僅為24%(2009年數據)。
「一些國內品牌,特別是在這7、8年,他們的進步非常迅速。」程曉明在一些行業交流、開會過程中,多次與國內企業接觸,他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企業經營者的思維方式跟世界接軌很多。
與市場同步發展,在程曉明看來,這是國內廠家取得輝煌業績的主要原因。反觀日立建機,他直言:「我們的小型(機)產品越來越難以滿足客戶經濟上的需求。」
程曉明將其稱之為中國客戶的「經濟主張」。為了深入了解中國客戶群體,程曉明在履職以來進行了大量的客戶走訪,其中甚至包括只有一臺小型機的客戶。
如其所言,中國的市場小型挖掘機(下稱小挖)近年來飛速增長,不僅是去年、前年,即便今年的1-2月銷量數據中,小挖仍舊佔據的52%的市場,且銷量同比增幅38.55%。
「越小的機型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要多得多。從價格來講,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價格差,機器越小、價格差就越大。」 程曉明說,對於客戶而言,小型機不是特別重視生產效率,更重視買機器花的錢幾年之內能夠回收,而日立建機的產品要比國內品牌高30%。
三
奔著問題去,程曉明的下一步便是破題。
去年履職董事總經理不久,程曉明發起了一個「願景2023」項目。這個項目初衷是,打破日立建機當下在中國市場的局面。
「我們對於我們的客戶能夠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我們怎麼能夠更好的提供客戶服務,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講是最重要的。」程曉明認為,破解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局面,首先應該想到的問題就是你的客戶是誰,但這個觀念需要整個公司上下一致的認同。就這樣,一場全公司的業務探討即將開始。
日立建機上海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去年正好是20周年,到了2023年,將是25周年。程曉明的到來是一個節點,他試圖以此撬動整個中國公司群策群力,一起構建5年後的公司願景。
「日立建機,今後我個人的定位,是不能僅把我們作為一個外資的品牌,一定是要把我們作為一個外資的中國企業,經營在中國市場。」而如何將這一方向貫徹落實,考驗的,是程曉明的管理智慧。
這一點,在他來到上海時,就已經有了認識——如果「改革」只是來了一個新的頭兒,從上面去做,下面很難具體行動;如果僅僅從基層大家在談,最後結果不會弄成一個很體系的東西。
程曉明的做法是,把公司內部,根據企業文化的情況、根據每一個層次,完全分開,然後通過workshop(研討會)的方式,討論 「5年以後,我們公司要變成什麼樣子」,具體則從4個方面來講:
1.客戶——如果你是客戶,你認為日立建機五年之後,你有什麼期望?
2.經銷商——如果你是經銷商,你對五年之後的日立建機有什麼樣的期望?
3.員工——你們自己希望日立建機上海,五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4.從整個行業來講——你認為什麼樣的企業來說,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
通過這場全公司上下同步進行的大討論,「願景2023」應運而生,這一願景呈現的是整個日立建機中國公司的未來形象:值得客戶信賴的課題解決者;滿足投資者期待的利益貢獻者;與經銷商休戚與共的合作夥伴;值得員工奉獻的企業;令人尊敬的行業創新者。
這一步,只是日立建機在中國市場革新換面的開始。讓程曉明欣喜的是,這項「願景2023」的5年戰略,已經反映到總公司,並成為日立建機2020-2022年中期經營計劃中,中國事業發展最中心的部分。
「如果不能在中國能夠持續的發展,我想對於日立建機今後在全世界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程曉明說道。
日立建機的中國業務已經開始做出改變。以客戶敏感的價格為例,今年,他們在小型產品的價格做了適當的調整,儘管最後數據沒有公布,但程曉明透露,要比去年同期要高了很多。
接下來,日立建機還有更多的課題需要解決。在程曉明的調研中,對於更加關注產品生命周期的客戶,如何幫助經銷商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型,將原本更加側重於銷售的日立建機轉向客戶服務方面。儘管這些年日立建機陸續有過相關動作,但是從「速度」上來講,他認為,並不能適應現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今後日立建機想在中國發展,一個是怎麼去生產對應市場要求的機器;同時,怎麼去把產品的生命周期一系列的服務,能夠跟經銷商一起實現運營模式的轉型,對於我們來講是最重要的。」程曉明認為,這將是日立建機在中國業務的「兩大主戰場」。
程曉明所言的「兩大主戰場」正是日立建機當下的挑戰,猶如兩座大山一般立在面前。開山修路,這本是挖掘機最擅長的技能。眼下想要進一步發展中國市場,日立建機需要給他們的挖掘機「開足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