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導讀格裡·巴傑《好照片的愉悅》
主講人 | 許瀚文
在研讀攝影理論過程中,格裡·巴傑(Gerry Badger)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這位英國攝影師、建築師、博物館館長兼評論家於2007年寫作的《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給國內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格裡·巴傑,攝影師、建築師、博物館館長兼評論家。他為攝影出版社撰寫了大量書籍,包括最近的新作《收藏攝影》《世界攝影書史》(與馬丁.帕爾合著)。由他策劃的展覽有:1981—1982年大不列顛藝術委員會巡迴展「攝影師兼做印相人:攝影印相140年展」;1989年在巴比肯藝術畫廊展出的「鏡中所見:1949—1985年大下列顛的攝影藝術」。他還於2010年在巴黎為「馬格南圖片社60周年紀念」共同策展。他的攝影作品,已被收進2004年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的《英國藝術花園》之中。
今天將要介紹的這本《好照片的愉悅》原版書名為The Pleasures of Good Photographs,由光圈出版社(Aperture)於2010年出版、2020年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引進出版。如果形容《攝影的精神》是「大而全」,那麼時隔三年之後出版的這本《好照片的愉悅》就是「小而精」。
《好照片的愉悅》,中文版封面
在引言中,格裡·巴傑將這本書稱作是「對我過去研究興趣的一個全面回顧」,他的攝影評論寫作開始於1975年,距離這本書出版跨度長達三十多年。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部「三十多年攝影評論的微縮版」。
全書正文300多頁,除引言共包含17篇文章,每篇文章對應一位影像藝術家或一種視覺現象。尤金·阿傑、約翰·薩考夫斯基、沃克·埃文斯、理察·阿維頓、黛安·阿勃絲、馬丁·帕爾、約翰·哥薩奇、羅伯特·亞當斯、託馬斯·約書亞·庫珀、安東尼·赫爾南德斯、蘇珊·利佩爾、安娜·福克斯、派屈克·扎克曼、辛迪·舍曼、安德烈亞斯·古斯基、傑夫·沃爾、格雷戈裡·克魯森、拉克·德拉海爾等藝術家,均在格裡·巴傑探討範圍之內。
本書目錄
在格裡·巴傑看來,攝影是真實的藝術,而正是「真實」這一攝影最核心的屬性,自其誕生之初直至今天,吸引無數影像藝術家前僕後繼。他們之中,既有著恪守「真實」的記錄者,又有著質疑、挑戰「真實」的造像師。
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格裡·巴傑重申自己從事攝影評論的指導原則時談到:「與其以一個老師的態度去跟讀者說話——那往往意味著居高臨下——我所盡力去做的,是構造我個人關於攝影家作品的思考。儘管我有很強的個人觀點,但是我不喜歡虛張聲勢的批評,希望在我的寫作中為其他觀點留出足夠的空間。」
本書內頁
本書內頁
正是這份獨立、包容、開放的態度,面對在攝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影像藝術家,他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又辯證地評判其影響;面對當今藝術收藏市場上深受追捧的「明星作品」,他又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冷靜、客觀地分析其繁榮表象背後的問題。深入淺出的文字,重塑我們對攝影這門藝術的認知。
在此次講座中,我們會具體分享格裡·巴傑分析照片的思路
本次導讀將圍繞《好照片的愉悅》,共分為三個部分展開:
第一,這本「小而精」的著作適合哪些讀者閱讀?
第二,如何閱讀?我們將全書重新劃分結構,歸為關於影像藝術家、關於現象、關於觀看三個部分,同時以書中的具體篇章為例展開討論。
第三,插曲篇——提供研讀攝影史的個人思路。
選自此次講座的PPT
選自此次講座的PPT
以《好照片的愉悅》為代表的攝影理論書,是對我們已知攝影史的一次系統補給、對影像藝術家的一次深入了解、對攝影理論體系的再一次豐富。
距離這本書首版已過10年,攝影更是在無時無刻影響著你我的生活,其在藝術領域所表現的複雜性、多樣性相較於10年前有著過之而無不及,對待攝影這樣一個「萬花筒」,作為其研究者更需要建構飽滿的知識體系,來應對攝影之「變」。
公 益 講 座
特 邀 嘉 賓
許瀚文
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碩士,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講 座 書 目
作者:[ 英 ] 格裡·巴傑
譯者:陽麗君 翟希 胡淵
開本:32 開
版次:2020 年 10 月第 1 版
出版:中國攝影出版社
定價:89.00 元
在這本攝影研究文集中,格裡·巴傑以其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深入淺出的學術技巧和智慧,闡述了數十位攝影家及其作品的意義,例如尤金·阿傑、多蘿西婭·蘭格、馬丁·帕爾、拉克·德拉海爾、蘇珊·利佩爾、保羅·格雷厄姆等。
本書討論的主題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有關攝影集的話題,格裡·巴傑堅信"攝影奏響了最嘹亮,同時也是最複雜的旋律",以及Photoshop 圖像處理軟體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在本書中的"插曲"部分,有關"道路"影像的大量評論為格裡·巴傑極具啟發性的思考提供了最佳的註解。
原標題:《如何用書構建攝影體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攝影書籍,格裡·巴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