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正在熱播,眾多演技實力派大咖雲集於此,比如飾演皇帝的老戲骨王學圻老師,飾演太子的梁冠華老師,以及主演朱亞文和湯唯都是實力派明星。但在《大明風華》的一眾戲骨實力派明星中,飾演老二趙王朱高煦的俞灝明,絲毫不落下風,演技可圈可點。
俞灝明實力演繹朱高煦
人們常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也就是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經歷坎坷,也不要妄自菲薄,也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因為一個機遇失去,另一個機遇正向你走來。
俞灝明的經歷正是這段話的真實寫照,在經歷大火燒傷之後涅槃重生的俞灝明,顏值是比不上從前了,但其演技,其心理承認能力,其對人生的認識卻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些成長變化從俞灝明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可以看出端倪,而在《大明風華》中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大明風華》中,俞灝明飾演的是一位裝精卻真傻的皇子,他演技自然流暢,非常有代入感,完全看不出表演之痕跡。
這憤憤不平的眼神,
這傲嬌不可一世的神情,
俞灝明把朱高煦演活了,演技的最高境界就在於,他是在演這個人,但卻又看不出他是在演來,看不出表演之痕跡。在俞灝明的精彩演繹下,朱高煦傻乎乎卻又自作聰明的形象栩栩如生。
漢王朱高煦看起來很精明,實際是裝精
在《大明風華》中,如果說太子最大的精明是讓自己顯得不精明,那朱高煦最大的不精明就是讓自己顯得精明,太子裝傻,漢王裝精;裝傻的是真精,裝精的是真傻,兩人的結局在開始時就已註定。
可以裝傻,但不可以真傻;可以不精,但千萬不要去裝精。太子朱高熾裝傻並不傻,漢王朱高煦裝精卻是真傻,所以才不斷地被他老爹朱棣,不厚道地玩弄於股掌之間。
朱高煦註定是個悲情人物,因為他從來不像太子那樣,既能認清自己,也能認清形勢。而他,既認不清自己,也認不清形勢。
朱高煦認不清自己
朱高煦認不清自己,認不清自己的能力,他一直以為自己比太子朱高熾各方面都要強,只不過生不逢時,自己是老二,而古代立長不立幼,所以自己就了機會,深感不公。
只不過,也只是他以為而已,別人可不一定認同。也許他打仗的功夫確實比老大朱高熾強,但打江山難,治理江山更難。老大朱高熾在和群臣打交道方面,在治理國家方面,那可是有理有利有節地在進行,有口皆碑,大臣都信服,朱棣都認可。
再反觀朱高煦臨時監國這一段,首先他得意忘形,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不懂得韜光養晦,要知道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長久生存下去的資本,朱高煦這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之心,真是讓人覺得幼稚不成熟成不了事兒。其次,他老爹問他老大老三的情況時,他全然不說好話,言語中滿是詆毀。
朱高煦認不清形勢
朱高煦跟了朱棣這麼久,全然看不清朱棣的為人,認不清形勢。也全然不知朱棣最怕什麼,朱棣最害怕的是他篡位的情況在他自己的兒孫中,再次上演,他最害怕人家說他父不慈,子不教,兄弟不慕。
朱高煦這麼背後說兄弟壞話,別說朱棣目前只是讓你監國,只是為了利用你,讓你來籌打仗的錢。就算他真有此意立朱高煦為太子,就這回答,朱棣也會打消這個念頭啊。朱棣本來就是要試探他,這一試探,果然不符合要求。現在剛監國,就已經容中下別人,這老二要是當了皇帝,那老大,老三準沒好。
《大明風華》中,正是因為朱高煦認不清自己,所以才導致他不肯就藩,不停地做蠢事;正是因為朱高煦認不清形勢,所以才導致他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才導致最終的悲慘結局。
當然,更多的人希望,我們像《大明風華》中朱棣那樣有著雄才偉略,或者像老大那樣看透世事,活得明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的人卻是像老二那樣有時候活得像個傻呆。俞灝明飾演的朱高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精又不夠精,傻又不夠傻,有著我們普通人的影子。
其實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像《大明風華》中的老二朱高煦一樣,有這麼一個接地氣的人物,比如《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圍城》裡的方鴻漸,《追風箏的人》裡的哈桑,他們很平凡,他們都矛盾糾結。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我們人類的影子,非常接近我們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讓人覺得可笑可愛又可氣可嘆。
俞灝明在《大明風華》中實力演繹朱高煦,一位裝精卻不精明的皇子。正是俞灝明的精彩演繹,為朱高煦這個人物注入了靈魂。
知愚宅劇評(原影視新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