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視劇《大明風華》開場時的朱家五口發展到40多集俱已下線,但角色身上的個性和演員們精彩的表現依然被津津樂道。五位演員中年紀最小的俞灝明帶來的反差感最大,是這部劇給觀眾留下的一大意外驚喜。
拋開貼鬍子認不出這樣的外在反差,俞灝明飾演的漢王朱高煦在《大明風華》中是個很有戲劇化個性的角色,整個就是一戲精。他常常會做出一些十分誇張的舉動,但這樣的舉動需要在演員身上得到合理化的表演。
比如一次,朱棣找了個由頭把太子從監國之位上暫時拽下來,讓一直心高氣傲想要稱王稱霸的朱高煦監國幾日。朱高煦自是志得意滿,為徵戰籌措軍費,甚至逼得太子爺朱高熾上街去賣家具。但是舒心日子沒過幾天,朱高煦就又遭到朱棣的當頭棒喝。朱棣把朱高煦叫來,厲聲斥責他監國不利,並把他利用靖難遺孤搞事情的行徑直接披露出來,朱高煦遭遇了排山倒海般一頓損。
氣不過的朱高煦不僅在父親那兒直接發瘋,說了好些直率到大逆不道的話,還把戲唱回了家。他回到漢王府大擺靈堂,讓家下所有人打扮成替自己發喪的樣子,又是吹打,又是哭喊,他自己則坐在靈位上喝悶酒。他還派人去知會了太子朱高熾和趙王朱高燧,讓兄弟一起來看他演戲。不料朱棣老爺子將計就計,另有「賞賜」,並派人監督,真把他封進了棺材裡。
在這段非常戲劇化的橋段裡,俞灝明比較好的掌握了朱高煦這一鬧的分寸。他並非不知天高地厚的真瘋,而是因滿腔大志被打壓而憤懣。所以他在朱棣跟前的發怒一方面是面子上掛不住後的惱羞成怒,一方面也是不得志的真傷心,倒沒有太多表演的成分。這一段裡俞灝明的暴躁既顯得孩子氣,又動了真感情。
而後來在府上搭靈堂則更多了些戲精上身的成分,雖然他以喝悶酒來故作深沉,實際上卻是種撒嬌、耍賴,表演給眾人看的一種手段。或許不算高明,但其實蘊含著野火燒不盡的野心。所以俞灝明在表演時會帶有一些思考中的沉默,眼神裡也露出絲絲狡黠。
朱高煦的父親誰都不信,他自然也不會相信他的父親;太子更是阻礙他向上發展的一顆眼中釘;朱高燧固然是漢王黨,但關鍵時刻也未必可靠,畢竟比起他這個二哥,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關鍵的。太子固然仁慈,可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個虎犢,與大智若愚的太子捆綁成共同體之後的威力就難以估量了。朱高煦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要保持著心有圖謀的生存,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漢王的戲精上身,往往是智慧與勇氣並重的,而在這些表演中,俞灝明的演技也在「起舞」。
87年生人的俞灝明比起劇中的父親、兄弟以及大侄子(朱亞文)來說,年紀和做演員的資歷都要淺一些。歌手出道的他,從偶像劇開始影視道路,能在這樣一部大戲裡跟得上節奏,把朱高煦這個戲精演得恰如其分,確實是相當難得。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他還會在演員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