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喜歡看俞灝明在《大明風華》中的表現,他把漢王這個人物演活了,並且賦予了角色之外的靈動性。所以,他塑造的漢王在十足的莽氣中又有可愛的、陰詭的、可憐的一面,同時他又是威武霸氣的勇士,浴血奮戰的將軍,還是整日覬覦皇位的篡權者。
就像最初許多人沒有想到漢王是俞灝明飾演的一樣,貼上了濃黑的假眉毛,戴上了大鬍子,人物形象變得粗野起來,這與俞灝明本身的氣質天壤之別。再加上他動態的聲音、形體來支撐,簡直無法相信這是當年走著偶像路線的俞灝明。
作為演員,能給觀眾一次次帶來意外之喜,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突破。
大家看到在俞灝明出道的十三年裡,他每走一步都是在突破自我,包括最慘痛的燒傷事件也沒能將其打倒。反而讓他挖掘出了一個更強大的自己,更自信的自己。
不僅自信,也讓觀眾相信。因為他做到了。
許多人真正發現俞灝明的演技應該來自《那年花開月正圓》。他把反派杜明禮的可憐與可恨演到了骨子裡。
去年看他在《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中演了暖男顧延之;《外灘鐘聲》中最有擔當的大哥杜心生,都得到觀眾好評。
可相比前兩部劇,《大明風華》中的漢王人設更鮮明,可發揮空間更大,也更具挑戰性。沒想到的是,俞灝明真的就把漢王演繹得淋漓盡致。並且既討喜又討厭。以至於許多觀眾在彈幕上稱,真想讓那麼壞的漢王早點下線,可又喜歡這個「憨憨」。
是的,漢王在劇中就是這麼個人物,他的人設其實蠻討厭,因為他總是不停搗亂。可是這個人物又被俞灝明塑造的極其有趣,讓人不得不愛上了他的戲份。
尤其他與欒元暉飾演的趙王之間的對戲,簡直就是配合默契的相聲演員,讓人一不小心就會站上這對兄弟CP。劇中,這對兄弟既能讓氣氛裡充滿血腥的殺戮氣,也能讓滿場充滿和諧的歡笑聲,最要命的是這倆人還貌合神離。
能演出這樣的效果,也確實不簡單,這是合作的效果。
再看他個人對角色的塑造。
這次對俞灝明在臺詞方面的表現是讓人震驚的。假如你閉上眼睛去聽他的聲音,眼前就會浮現一個彪形大漢,勇武模樣,是那種身上有匪氣的、可以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粗人」模樣。
這時,你睜開眼,再看眼前的漢王確確實實就是聲如其人,人如其聲。
完美!
記得他演杜明禮,他的聲音中總是帶著點京腔;演顧延之時,他的聲音很暖,接近他本身廣普語言方式;演杜心生時,他的聲音則充滿壓抑的和沉悶。
當時看這些角色時感覺不是很明顯,而如今再回顧,才發現俞灝明對聲音也是通過人物性格來設計的,這一點真要刮目相看。
《大明風華》中,他的聲音霸氣、豪放。特別是漢王和朱棣吵架那次,漢王怒火中燒,所有委屈、不滿都一股腦發洩出來,雖然漢王的叛逆實屬大逆不道,但俞灝明的發揮實在是過癮,那段戲連看了好幾遍,依然感覺俞灝明的表現太棒了。
估計真正入戲才會讓自己氣場全開,也才會有那麼酣暢的表現。
前幾日看了一下俞灝明在《聲臨其境》中對《霸王別姬》片段的配音表演,也看到了胡軍對他表現的讚揚。那時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俞灝明為什麼能夠一次次地給觀眾帶來驚喜,又為何有如此多的潛力可挖。
記得于榮光在成名以後,經常會提到小時候自己的京劇師傅常說的一句話: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
和許多成功的人一樣,俞灝明也沒有捷徑可走。相反他比別人更加努力,因為他更深刻地體驗到,顏值與能力,後者更能靠得住。
在看他為《使徒行者》粵語配音那段,為了能找到身體和聲音位置,他也象影片中張家輝那樣斜躺在地上……那段配音聽得我眼眶溼潤,不僅僅是他的聲音感動到我,更是他那種不斷挑戰自我的毅力讓人佩服。
馮唐說過:因為有明天,我們才能熬過長夜。
往事不可追。愈痛苦愈能變成人生的豐富。如果說當年的厄運是一場生命的劫,那麼劫後重生必定光芒。
如今的俞灝明,越發穩健,可以斷定,未來的實力派演員中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