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車展連發四款電車,豐田電動化之路大盤點 - 電動星球

2020-12-13 電動星球

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豐田的電動車真的來了,這是我們看完今天東京車展最大的體會。與此同時,我們的感受也很複雜——但在談感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豐田在車展上幹了什麼?

四車齊發,豐田的電動化大招?

本屆東京車展,豐田帶來了三輛鋰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一輛是豐田 LQ,一輛叫 Ultra-Compact BEV,另一輛則是雷克薩斯 LF-30,三輛車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掛著「Concept(概念車)」的頭銜。

LQ 脫胎於 2017 年東京車展亮相的豐田 Concept-i,但與前輩相比,LQ 的外觀和內飾都往量產化邁進了一大步(如果不看那個浮誇的大屁股)。

LQ 最顯著的賣點,在於它是豐田第一輛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車型,也是第一款搭載豐田自家語音識別助手 Yui 的車型——豐田宣稱 Yui 可以隨著車主的使用自動學習出行路線、常用功能等,甚至能識別人類的情緒波動從而自動調節車內溫度,或者是開個窗放個歌什麼的。

另外,LQ 還配備了豐田最新一代的智能大燈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類似於奔馳此前的智能大燈,豐田 DMD 在大燈組內布置了多個細小的鏡片,讓大燈照射出可編程的圖案。

比起黑科技滿滿的 LQ,Ultra-Compact BEV 相對有點讓人不明所以。

Ultra-Compact BEV 是一輛兩座微型車——這裡的兩座並不是傳統的一排左右兩個座位,二是類似於摩託車的前後兩個座位——日本小車文化真是多姿多彩。最高時速只有 37 英裡(60 公裡),綜合續航 62 英裡(100 公裡)。

兩周前,豐田在 YouTube 上公布了雷克薩斯首款純電概念車的預覽視頻。視頻中工藝和設計雙炫技的大燈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但等到 LF-30 真正發布的時候,我們發現大燈只是它其中一部分的燦爛。

既然是概念車,那麼外形根本不需要妥協。前後兩扇門合二為一的鷗翼門雖然 99.999%不能量產,但拿來當新聞頭條還是足夠帥氣的。LF-30 的車身尺寸也足夠霸氣,達到了 5090*1995*1600mm,介於雷克薩斯 RX 和 LX 之間。

獻禮雷克薩斯 30 歲生日的 LF-30 是一輛四座 SUV,和 LQ 一樣配備了 L4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 536 匹(400KW),最大扭矩 700 牛·米,百公裡加速 3.8 秒

不同於其他高性能電動 SUV 的雙電機結構,LF-30 給每一個輪子都配備了一個電機——對,就是輪轂電機(in-wheel motor)。雷克薩斯稱 LF-30 的四電機結構會帶來「精準的車輛姿態控制」。

除了酷炫的外形和酷炫的四電機,LF-30 還支持 150KW 的無線快充(對,就是無線快充,wireless charging),內置了 AI 加持的能量管理系統,可以根據使用習慣智能加熱電池組,或者是調節駕駛模式等。

儘管這輛搭載 110KWh 電池組,WLTP 工況續航 500 公裡(NEDC 約 600 公裡)的中大型 SUV 目前還處於概念狀態,但我還是想說一句——這才是阿湯哥應該在《少數派報告》裡面開的雷克薩斯!

然而,相信各位都看出來了,即使到了 2019 年秋,豐田的鋰電池汽車依然停留在「概念」階段。的確很酷炫,但終究只是概念——而隔壁大眾在中國的 MEB 工廠明年上半年就將正式投產了。

必須要說的,是豐田在車展前夕發布的第二代 MIRAI,它真的很棒,代表著豐田對電動化的另一種詮釋。

區別於初代的「小身板」,二代 MIRAI 是一輛 4.9 米長,軸距 2.92 米的中大型轎車。標配 20 寸多幅輪轂和 12.3 寸液晶大屏,讓人覺得這更像一輛汽油雷克薩斯——當然 MIRAI 的價格很雷克薩斯,起售價 5.9 萬美元,接近美國在售的 GS450h。

二代 MIRAI 不僅在外形上顯著升級,續航能力也得到了飛躍——豐田宣稱 EPA 工況續航提升了 30%,也就是接近 405 英裡(651 公裡),遠超任何一輛已經量產的鋰電池轎車(Roadster 2020 不是轎車)。

但加氫站普及即使遠眺至下一個十年,都依然是一個未知數——美國境內的加氫站只集中在加州,加州以外的美國只有 4 個加氫站。

豐田的純電之路:起點更早,中途停跑看完我們給豐田做的東京車展匯總,你們是怎麼想的?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再看一下豐田電動化的過去。

時間往回推三十年,豐田其實是第一批推動電動化的汽車廠商。

1987 年,豐田就已經在當年的東京車展上展出了首款電動概念車型 EV30。外形類似於大眾如今的 ID.Buggy,但 EV30 是一輛僅用於城市內代步的低速純電汽車,30 公裡時速等速續航約 165 公裡,最高時速也僅有 43 公裡。

5 年後的 1992 年 1 月,豐田發布了《豐田地球環保憲章》,裡面首次提到了要打造一家「製造親近人類與地球的汽車的公司」。第一款響應這份文件的產品,叫做 RAV4 EV——沒錯,RAV4 不僅是城市 SUV 的鼻祖,還是純電 SUV 的祖師爺。

初代 RAV4 EV 於 1997 年正式量產。95Ah、27KWh 容量的鎳氫電池只能讓這臺緊湊型四門五座 SUV 在 EPA 工況下跑出 153 公裡,即使是第二代 41.8KWh 的電池,續航也不過 182 公裡

儘管續航很不理想,但 RAV4 EV 同時還是一系列新技術在豐田車型上的首發,比如電子空調、電動剎車泵,以及電動轉向助力。

兩代RAV4 EV的銷量都比較慘澹,分別售出了1484輛(1997-2002)/2600 輛(2012-2015)——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 RAV4 EV 的動力總成是豐田和特斯拉合作的產物,但那又是另一段愛恨情仇了。

RAV4 EV 雖然是豐田第一輛量產純電車型,但並不是豐田改變世界的新能源車型。真正樹立起豐田「環保車企」地位的,是普銳斯。

上個世紀中後期,加州一直是美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的地區。為此加州政府花了極大的力氣改造當地環境。1959 年,加州政府規定從 1963 年開始,在當地銷售的車輛必須配備曲軸。到了 1988 年 9 月 30 日,加州清潔空氣法案 CCAA 正式籤署為法律。

1990 年,加州空氣資源局推出了一項新規定,要求 1998 年之前車企必須在加州引進電動零排放汽車。這一規定遭到了美國本土汽車巨頭的集體反對,經過一番權衡之後,這項法案最終被推遲到 2003 年實施——但豐田表示我完全沒問題。

1993 年,豐田時任研發執行副總裁 Yoshirio Kimbara 正式開啟 G21 項目,目的是研發一款針對 21 世紀汽車趨勢的車型。這一計劃在兩年後的東京車展上以 Prius 概念車正式登場,並於 1997 年 12 月在愛知縣工廠正式下線。

初代普銳斯基本上是賠本賺吆喝,以美國為例,當時一輛普銳斯在美國生產的總成本達到了 3.2 萬美元,而普銳斯美國起售價只要 19995 美元。但豐田嘗到了足夠的甜頭——EPA 將第一代普銳斯定義為「Ultra low emission vehicle(極低排放汽車)」,結合當時在美國社會湧現的環保思潮,豐田在美國成為技術和創新的代名詞。

與初代全球銷量 12.3 萬輛相比,身披 530 款專利的二代普銳斯,以 119.2 萬輛的銷量正式成為全球爆款;頂著全球首款無皮帶傳動量產車名頭,並且首次推出插混型號的三代普銳斯,銷量更是達到了 168.8 萬輛。

氫能源,豐田的殺手鐧?也許正是普銳斯的成功和 RAV4 EV 的失敗,讓豐田認為自己的下一步不應該是純電,或者說,豐田不認為鋰電池是電動化汽車的最佳載體——他們認為氫能源才是。

2011 年東京車展上,豐田發布了 FCV-R 概念車,FC 代表著 Fuel Cell 燃料電池;2013 年東京車展,非常接近量產的 FCV 概念車登場,使用氫燃料電池,日本 JC08 工況(注水版 NEDC)下續航裡程可以達到 700 公裡。

兩年之後,豐田第一款量產氫燃料電動車型 MIRAI 正式上市。EPA 工況續航達到了 502 公裡,是當時特斯拉 Model S 以外續航最高的電動汽車(本田Clarity 2017 年將這個記錄打破,EPA 續航為 589 公裡)。

但在 MIRAI 上市之前,豐田的燃料電池計劃已經從 90 年代初開始,與純電路線平行發展了接近三個十年。

1992年,豐田正式開始研究燃料電池車型。1996 年 11 月,豐田在大阪主持了第一次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IEEE 會議編號 EVS-13),然後緊接著在 1997 年開始試驗氫燃料電池車型。

2001 年東京車展,豐田展出了包括 SUV 和轎車,甚至日本特有車型 K-Car 在內一系列的氫燃料電池概念車,型號分別是 FCHV-4/FCHV-5/FCVK-II。

到了 2008 年,FCHV 家族的旗艦成員 FCHV-Advanced 已經可以在JC08工況下跑出最高 830 公裡的續航。

不同於電力資源的高度分布化,氫能源和汽油一樣屬於集中式的能源,而這也是豐田氫能源車型長時間停留在概念車階段的一大原因。

作為氫能源研究最激進的國家,日本境內目前擁有加氫站過百個,2020 年目標是總數達到 160 個,2030 年達到 900 個,2050 年起逐步取代加油站。排第二的是美國,目前全美境內有 39 個加氫站,目標是 2024 年建成過百個加氫站,而我國的加氫站目前數量是 24 個

要命的是,美國境內 39 個加氫站裡面,有 35 個位於加州,2 座位於南卡羅來納州,2 座位於美國東北部。換句話說,儘管二代 MIRAI 的續航已經達到了 EPA 工況 651 公裡,加氫站的數量和分布,仍然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燃料電池車型的使用場景。

另外提一點,日本雖然是目前加氫站密度最高的國家——但 MIRAI 又是一輛極難適應日本市場,相對更適合在中美市場銷售的 5 米級別中大型轎車,並且是一輛售價 5.9 萬美元掛豐田標的汽車。

或許豐田心裡有一幅完整的氫能源藍圖,但二代 MIRAI 真的能破局嗎?

押寶氫能源,這就夠了嗎?沒有人能否認 MIRAI 是一款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從動力到空間再到續航, MIRAI 身上沒有太多黑點——但光憑加氫的便利性這一點,2019 年的 MIRAI 可能已經失去了和大部分純電汽車競爭的資格,更遑論汽油車。

更為完整的表述應該是:面對智能電動汽車的新時代,車輛本身的基本素質已經越來越難打動消費者。

今年 1 月,豐田北美 CEO Jim Lenktz 對汽車媒體《Automotive News》說「豐田車主轉向其他品牌的比例大概是 9%,而其中接近一半選擇了購買特斯拉」——其中最典型的「豐田→特斯拉」轉型,當屬普銳斯車主。

去年 8 月 1 日,馬斯克在投資人會議上表示,Model 3 車主的上一輛車裡面,佔比最多的是豐田普銳斯。考慮到當時的 Model 3 起售價達到 5 萬美元(單電機長續航版),而普銳斯不足 2.4 萬美元,普銳斯車主的集體背叛果斷得令人咋舌。

普銳斯曾經以極佳的排放效益、前衛的外觀造型徵服了全世界。但 20 年之後,過去的領先似乎成為了邁出下一步的藩籬。

直到 2020 款,普銳斯才第一次支持 Carplay,Android Auto 依然欠奉(注意這指的是美國市場),豐田的語音助手還停留在 LQ 概念車身上,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依然在雷克薩斯的試驗車頂不肯落地。人們在想:豐田的車是智能的嗎?

不僅於此,另一個維度的競爭也正在進行,它的名字叫做充電網絡。

我們無法確定專屬的充電網絡,將成為未來汽車品牌的護城河。但是,專有充電樁有多重要,問問特斯拉車主就知道。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將之作為重中之重。排在前列的蔚來、小鵬都在布局自有超充站、換電站,甚至一鍵加電/代客充電。

在歐美, BBA 大眾福特已經抱團搞起了 Ionity 充電公司。保時捷已經把充電速度提高到了 350KW(下一代 Taycan),寶馬的試驗車甚至達到了 450KW。

而豐田依然奔走在加氫站的普及之路上。

但即使這樣,也很少人會懷疑豐田的研發實力,只是路上一天沒有掛著豐田標的智能電動汽車,沒有人敢打包票豐田不會落後。

結語我們去年春天長測過一段時間新一代凱美瑞混動。

基於 TNGA 架構的凱美瑞混動是一輛優秀的 B 級車,但我們在上手的時候,總有種我中學時上手諾基亞 N8 的感覺——N8 比起在它以前的諾基亞手機,進步實在是太大了,但比起 iPhone 4,差距也實在是太大了。

同樣的感覺,也出現在凱美瑞混動和 Model 3,甚至是凱美瑞和小鵬 G3 之間。

我們絕對相信豐田有造出優秀智能電動汽車的實力,事實上雷克薩斯把 LF-30 量產就已經酷到沒朋友了。

但一腳踏入純電戰局,另一隻腳依然踩在氫能源的破冰船上,豐田的電動化策略到底是穩健,還是妥協?

(完)

相關焦點

  • 至今仍未量產純電車的豐田,能追上電動化大趨勢嗎?
    豐田e-Racer今年的東京車展上,豐田一口氣帶來了多款電動車展車,包括專供東京奧運會的自動駕駛巴士豐田e-Palette(BEV)、豐田LQ概念車(BEV)、豐田e-Racer概念車東京車展首發的這些電動車中,除了專供奧運會的e-Palette之外,最接近量產的就是微型電動車Ultra-Compact和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 Concept,它們預計都將在2020年正式發售。前者續航僅有100km,只供日本市場,後者參考現款Mirai高達5萬美元的售價,就算能進國內,就算有地方加氫氣,也只能是有錢人彰顯環保身份的玩具。
  • 豐田電動車的「困惑」與豐田章男的底牌,都藏在了東京車展裡
    在今年的東京車展上,豐田對媒體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您是否認為同時開發所有類型(HEVPHEVEVFCEV)的電動化汽車將會導致效率低下,最好將資源集中利用於EV等車型的開發?您是否認為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減排的最好方法是同時向市場供應所有類型的電動化車輛,從而滿足用戶需求?
  • 後驅的豐田、觸電的馬自達,東京車展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車型
    前中網、前保險槓等區域的造型設計十分凌厲,更寬的翼子板、更低的輪眉、大尺寸的中網,看起來都很符合當下的潮流。貫穿式的C形尾燈,加上突出的後保險槓,營造出了十分誇張的視覺效果,這種比例的尾部勢必要在運動化的路上走到「黑」了。TNGA-B平臺的運用,讓全新雅力士擁有四輪四角的設計布局,結果就是車內空間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 兩款車型,三套動力,一汽豐田領跑電動化布局
    在2020年末的廣州車展之中,除了HEV車型奕澤雙擎外,一汽豐田也為我們帶來了PHEV車型榮放雙擎E+,上市時間同樣已定於今年上半年。與HEV混動車型相比,榮放雙擎E+搭載有大容量電池包,能夠在純電狀態下行駛80km。而得益於發動機的存在,榮放雙擎E+的綜合續航裡程足以達到1400km以上。
  • 唱衰電動車、嘲諷特斯拉(TSLA.US)背後:豐田(TM.US)電動化轉型的困...
    這個部門的成立也成為豐田在電動汽車業務上的開端。而在這個部門成立之初,首先就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到底是走純電動、混合動力還是氫燃料電池之路?該部門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上擴大影響力,因此就沿用了加州政府ZEV法規所要求的路線,即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動汽車三種路線。
  • 「不正經」的2019東京車展?別笑,其實很有看點!| 中國汽車報
    2019東京車展主題為「OPEN FUTURE」,本屆車展中就透露出日本主流企業對汽車未來趨勢的研判和主張。作為國際五大車展之一,東京車展顯得十分特殊。這與日本文化與國情息息相關。今年東京車展中,大部分企業還是一如既往展出各類小型K-Car或者各種腦洞大開的概念車。日本地域面積不大,資源稟賦不高,或許天生對「龐然大物」沒有什麼興趣,同時日本人含蓄低調,還有些「執迷不悟」,所以造出來的汽車靈巧可愛又考究實用,工藝上和美學上皆追求極致。
  • 豐田LQ概念車官圖 即將於東京車展首發
    [愛卡汽車 海外新車 原創]日前,官方發布了豐田LQ概念車官圖。新車可以看作為此前發布的豐田CONCEPT-愛i概念車的升級版本,並將在10月23日開幕的東京車展上全球首發。豐田(進口) 豐田LQ看了以下要點,本文算讀完一半豐田CONCEPT-愛i概念車的升級版本,東京車展首發;配備「Yui」人工智慧系統,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
  • 2020廣州車展探館: 看乘風破浪的一汽豐田
    與之並行的,是國內汽車市場邁入存量競爭時代,這片泛紅海市場將會向何方發展,或許可以在承前啟後的廣州國際車展上一窺究竟。 這更是百年汽車的新生。汽車作為過去100年來最主流的交通工具,正在發生巨變。新四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其中又以電動化最受政策推崇。這一點,車展上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 全球最大車企豐田為何在電動化大潮中徘徊不前?
    2020年,全球市場的電動汽車熱潮正在興起。作為全球最大汽車集團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在最近的採訪中發表了自己對電動汽車的看法。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這無疑會直接導致車企的衰亡。另外,「禁售燃油車」政策,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發電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以及傳統車企向電動車企轉型的成本問題。
  • ​2020廣州車展探館: 看乘風破浪的一汽豐田
    新四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其中又以電動化最受政策推崇。這一點,車展上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無論是數量上,超過一半新車都是電動化產品,佔據當之無愧的C位;還是產品的廣度上,覆蓋A0級到MPV車型,儼然「萬物皆可電動化」。重磅新車扎堆亮相盤點電動化產品,繞不開一汽豐田。
  • 為什麼東京車展是世界五大車展中的「奇葩大會」?
    馬上東京車展就要正式開幕,雖然位列世界5大車展之一,但由於日本市場的獨特性,歐美廠商對其興趣不算熱烈,不過沒事,主場作戰的日系車完全能夠撐起場子,每次東京車展總是能夠發揮出他們的腦洞,給我們一些驚喜,或者說,么蛾子。因此,這篇前瞻將為大家評一評,本屆東京車展上,哪10輛車最為奇特。當然,只有腦洞也不行,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腦洞作品之外的正常車型。
  • 2019東京車展:豐田e-RACER概念車亮相
    [愛卡汽車 海外新車 原創]  在已經拉開帷幕的2019東京車展上,豐田e-RACER概念車正式亮。與命名方式相同,這款概念車體現了豐田對未來駕駛樂趣的理解,乘客可以在車內體驗到賽場上的駕駛感受。此外,豐田e-RACER概念車未來將推出量產版。
  • 探東京車展未來展館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作為一個可以說基本只面向本土品牌的車展,東京車展的規模並不算大,展出的東西卻都挺有意思,比如這次除了整車展出館之外,還有一個「未來館」,裡面大多是一些概念產品,現階段來說很難達到量產水平,但卻可以窺探一下在各個廠商想像的未來的日本是怎樣的。
  • 禁燃之路上的豐田:一面吐槽過度炒作 一面加大布局
    在激進的禁燃之路上,主流造車勢力們正在湧入新能源汽車行業,與此同時,業內不乏「不要過度炒作新能源汽車」的呼聲。事實上,靠政策催熟的電動汽車市場帶給社會和企業的是高昂成本支出。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豐田汽車計劃於2021年推出一款雙座小型純電動汽車,首先面向企業法人和地方政府銷售100輛左右,2022年以後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以遵循日本政府到2030年代中期停售燃油車的方針。
  • 2020廣州車展5款重磅SUV盤點,性價比超高
    近日,2020年的最後一場收官車展——廣州車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這場年末壓軸的汽車盛會上,汽車廠商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帶來了多款重磅新車。SUV一直是國內用戶青睞有加的車型,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本屆廣州車展上的那些熱門SUV車型。
  • 廣汽豐田品牌館·電動化體驗中心開館
    面積達到250平方米的體驗中心有8個方面的特色: l沉浸式AR混動技術展示,通過AR形式全方位展示雙擎混動的先進技術; l智能迎賓接待,用戶一進店,虛擬前臺自動感應並對用戶表示歡迎,然後介紹整個展廳; l「電動博士」智慧機器人導購,自動講解產品和技術; l在電動化雙屏聯動區域,將電動化產品及技術可視化、趣味化進行互動展示; l24
  • 2015東京車展新車展望 日系車集中爆發
    鳳凰汽車·新車展望第44屆東京車展將在2015年10月28日(媒體日)開幕,儘管這個昔日的「亞洲汽車風向標」早已被京滬穗車展超越,但看點還是很多的,畢竟這裡集中著日系的幾大車企,它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球汽車的發展。對國內消費者來說,無論是豐田、本田、日產還是斯巴魯、鈴木都是熱門品牌,值得關注。
  • 東京車展新能源站C位,日本汽車工業發展方向已悄然改變?
    2019年10月24日,第46屆東京車展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第一次東京車展始於1954年,之後每2年一屆,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車展,它的歷史是五大車展中最短的,但卻是最值得期待的。與其他車展不同,在東京車展上,日本本土汽車企業的各種小型汽車和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概念車一直是東京車展的絕對主角,但本屆東京車展的主角不再是單純的小型汽車和概念車參展,新能源擁有更大佔比,其中本田、豐田、日產,馬自達、三菱、雷克薩斯等車企均帶來了各自品牌的新能源量產及概念車,某些車型未來還將會引入國內。
  • 廣州車展電動車大集結,也許有一款就會成為你的座駕
    備受關注的廣州車展即將於11月20日開幕,這是本年度最後一次大型車展,因此各大汽車廠商們都不會放棄最後一次集中露臉的機會。在一個多月以前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各大汽車廠商共推出了100多款新能源汽車,佔比首次超過40%,已經可以與傳統的燃油車分庭抗禮。
  • 這臺計劃要在東京奧運會上提供服務的豐田概念車開始路試了
    記者 | 周純粼1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豐田正準備在數月後到來的2020東京奧運會上大展拳腳,用一系列面向未來的電動移動工具作為奧運會的接駁車、餐飲車等服務用途。日前,豐田透露,其在去年東京車展上首發亮相的LQ概念車即將開始正式路試。該車的設計者,同時也是豐田ZEV工廠首席工程師的Daisuke Ido表示,這款車最早將在今年春季的晚些時候開始在日本的公共道路上開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