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烹飪竹筍,這麼幾種做法,好吃得停不下來
竹筍是什麼呢?記得一部電視劇講的是一個中國女人到外國人家裡做保姆的勵志故事,其中一集女主就用竹筍炒了一道菜,僱主問她這是什麼,她說「bamboo’s baby」,意思就是竹子的寶寶。這就很生動的解釋了竹筍,其實就是竹子還沒長大前的地下部分。《舌尖上的中國》中有幾集,就將鏡頭轉到了進山挖竹筍,別看這小小的植物,要找到它並且完整的挖出一個,是需要經驗的累積和觀察力的。
一年都有筍,但是春筍和冬筍味道比較好。春天就是立春過後進山,正如那個成語「雨後春筍」,有經驗的挖筍人知道在竹子附近尋找剛冒尖的筍,這時候的筍比較嫩,如果冒出土太多就太老了。挖的時候還不能太使勁,不然一鋤頭下去筍就斷了,價格就低了。春筍非常的鮮嫩,好像嬰孩一樣,白白嫩嫩。冬筍是毛竹冬天埋在地底下的寶貝,雖然是冬天長,但是也很鮮嫩,是冬天的珍寶。
除了常見的一般呈現長三角形的春筍、冬筍,還有甜筍,綠筍。甜筍樣子比較細長,直接切成小段,和醃菜、蒜葉一起炒制,簡單卻不是美味,這種做法可以吃到甜筍最原始的味道,又脆又清甜,還能有一些醃菜的酸。綠筍是一種夏天的筍,切開後就會發現它的顏色比較黃,味道是帶有一種特別的苦味。所以綠筍要先下鍋撈,去苦味,撈的水會變成淡黃色。撈好的筍清炒就很好吃,夏天吃這種筍是清涼下火的。
筍的做法有很多種,筍本身是味道比較淡的,要想好吃就必須藉助其他食材的味道。清湯筍,這種做法能讓你吃到筍本身的味道,但因為有湯頭也不覺味道清淡。湯頭用豬骨頭或者雞肉熬製,小火慢慢熬出燙的味道,如果想增加燙的鮮味,可以放進新鮮的鮑魚、河蚌,這樣出的湯味道鮮美。然後再將筍過水撈,切片,和高湯混合。這種做法頗有一些高山流水的風雅之趣,吃起來爽口清味。
滷冬筍,冬天滷一些冬筍保存,可以吃上很久。冬筍稍微撈一下,切成大塊,可以和雞蛋,雞鴨爪,翅膀,腿或者豬蹄,豬耳朵一起滷煮,滷冬筍要滷的時間越長越入味,然後放進冰箱,吃的時候切成小片,那種味道可以讓你紀念一生。滷的筍吸收了其他肉的味道,還有醬油,糖的味道,那種回味無窮的滋味直達鼻腔。冬天常常非常期待這一道滷味,吃膩了其他肉食,就吃上一口滷冬筍,解膩。
竹筍炒肉也是一道美食。肉選擇臘肉風味最佳,再配上比較厚實的幹香菇。做法的關鍵是要大火快炒,蒜葉或者大蔥爆香,下臘肉炒制一會,再下筍片和幹香菇,炒制過程中放上一些耗油調味,味道極鮮。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筍乾,很多地區不是鮮筍產區,就靠筍乾嘗嘗味道。冬天拿鮮筍燙火鍋吃也可以作為一道很好的蔬菜,它在鍋裡因為有粗纖維,可以自由其他東西的味道,增加自己的風味。
筍乾燒肉,有新鮮的五花肉和筍乾一起炒制,大火炒後一定要小火慢慢的燉煮,時間越長越入味。筍乾還可以包包子,筍乾剁碎和豬肉,小蔥炒制以後用來做包子餡,吃的時候能感受到筍的那種脆感,和肉在一起十分的搭配,也非常受大眾的歡迎。已經到冬天了,喜歡竹筍的你們,不妨試試新的做法,給味覺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