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2020-12-16 太陽雨文學

秦瑟,本名秦緒林,微信和博客名秦瑟無弦,生於單州,居於曹州,好讀書但不求甚解,偶為詩期自娛自樂。詩觀:詩是什麼?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文/秦緒林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蒼茫的暮靄 漸漸籠罩

秦州的深秋

宵禁的更鼓聲 遽然驚飛

一群昏鴉 亦頻頻敲碎

戍樓城頭暗淡的初月

行人的身影不覺

加快了腳步的匆匆

一隻失群的孤雁斷續傳來

幾聲悲切的哀鳴

如一支鳴鏑 悽厲穿透

邊塞蕭瑟的夜空

今夜適逢白露 草葉上

清露暗凝 盈盈且瑩瑩

皎月朗照 總也比不上

少年兄弟一同嬉戲時

故鄉頭頂的那輪更亮更明

此時 故園的老屋

恐已不再 兄弟們風流雲散

各自西東 難卜死生

平素寄出的書信 尚且常常

不能送達 而況如今

依然戰事頻仍 烽火難平

斜月西沉 家書難託

乾元二年的白露之夜

羈旅異鄉無家可歸的老杜

久久佇望 徘徊不定

從未感受過寒露如此之冷

最是那一輪心中的明月

照亮天下多少

思鄉的心

別離的淚 和

遊子的歸程

2019.11.18

【詩人小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其詩現存1400餘首,大多集於《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被稱為「詩史」。

【背景小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引兵還範陽,九月復率兵攻陷洛陽,山東、河南一帶處在戰亂中。是年秋,杜甫因關中饑荒,棄官攜家小西進,正住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杜甫居長,有四個弟弟,名穎、觀、豐、佔。時,僅杜佔在身邊,餘皆分散在河南、山東一帶。

相關焦點

  •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編輯:王小盒    2017-09-28
  •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在無奈之中透露著憂傷
    唐朝詩人杜甫,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戰爭頻發,因為戰爭而導致很多家庭妻離子散,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包括詩人在內,都面臨著同樣的一個境地。在乾元二年的時候,華州發生了饑荒,杜甫沒有能力去救災,於是棄官西去前往泰州。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開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所作。當時,安祿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 《月夜憶舍弟》學習要點
    1.文學常識: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詩史」。舍弟:對人謙稱自己的弟弟。2.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③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④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注釋】戍鼓:邊防駐軍的鼓聲。斷人行:指實行宵禁,禁止人行走。露從今夜白:恰逢白露時節。況乃:何況,況且。長:一直,老是。
  • 杜甫和他的《月夜憶舍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的詩《月夜憶舍弟》,頗有些感動。本來我不是太喜歡杜甫,雖然他是一代詩聖,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他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可他的沉鬱頓挫,他的人生苦難,讓我悲傷,我不想逆流成河。「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的主觀想像,點名主旨,突出詩人深切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主觀想像,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房琯在陳陶兵敗,引起肅宗震怒,杜甫因上書救房琯而觸怒肅宗,被貶官華州司空參軍,到華州後因當地發生饑荒,乃棄官西去。這首詩是乾元二年秋杜甫棄官遠遊至秦州時所作。時年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於戰亂之中。而詩人的四個兄弟只有杜佔相隨,其餘都失散在山東、河南一帶。
  •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鑑賞: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九月,是杜甫因思念離散的親人而寫的思鄉之作。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首聯不提「月夜」,而是先勾勒出了一幅邊塞秋景圖。「斷人行」既是詩人看到的景象,又點出了「月夜」的背景,充分說明戰亂不斷;戍鼓雁聲,是聽到的聲音。以所見所聞來描繪邊塞荒涼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氣氛。
  • 《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 2017年09月30日 11:38:14  來源:新華社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 揭秘杜甫《月夜憶舍弟》中「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的這首詩是我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翻到的,當時一眼看到「邊秋 一作秋邊」,心中頓生疑惑。
  • 杜甫作「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憶弟情更多於思鄉情
    今天我來個大家講講杜甫《月夜憶舍弟》這首詩的鑑賞和領悟,是不是非常期待呢?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會有更新!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泰州,作《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古詩詞鑑賞-《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長:一直,老是。達:到。 況乃:何況是。未休兵:戰爭還沒有結束。
  • 文化名人中秋在線誦詩 阿來朗誦《月夜憶舍弟》
    其中,川籍作家阿來朗誦了《月夜憶舍弟》,表達濃濃思親之情。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川籍作家阿來受邀,以在線朗讀的方式,為廣大網友帶來了一首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阿來說道:「中秋,對中國人的意義就是團聚,和家人在一起,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為那些無法在中秋之際與家人團聚的人,帶去了安慰。」
  • 描寫白露的詩句歸納 描寫白露節氣的說話及優美句子欣賞
    描寫白露的古詩詞有哪些?2019年9月8日6月17分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將迎來「白露」節氣;八月節,露凝而白,得名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這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鴻雁南歸避寒,百鳥儲糧以備過冬,此時秋意漸濃;「鬥柄西指,天下皆秋」,秋天真的來了,準備好踏秋了嗎?古人對於白露留下了哪些詩詞詩句呢?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五言律詩,頷聯是千古名句
    引言今天小樓要精讀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這首詩是杜甫寫懷親詩中的經典名篇。思親懷友,是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題材,題材常見,寫的人就多,要寫好這類詩,就要不落俗套,力避平庸。杜甫這首《月夜憶舍弟》,手法匠心獨運,語言出神入化,故能成為這類詩歌中的千古名篇。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公元759年秋杜甫在秦州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關於白露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白露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圖)
    關於白露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描寫白露節氣的詩詞詩句月夜憶舍弟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涼夜有懷[唐] 白居易清風吹枕席,白露溼衣裳。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 白露節氣古詩詞詩句大全:描寫白露節氣的優美句子及古詩詞賞析
    描寫白露的古詩詞有哪些?2019年9月8日6月17分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將迎來「白露」節氣;八月節,露凝而白,得名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這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鴻雁南歸避寒,百鳥儲糧以備過冬,此時秋意漸濃;「鬥柄西指,天下皆秋」,秋天真的來了,準備好踏秋了嗎?古人對於白露留下了哪些詩詞詩句呢?
  • 杜甫的憂國情感寄予了初月和白露
    昨天,我們在分析杜甫《月夜憶舍弟》時,說他這首詩既有李白《靜夜思的情》,又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在白露夜,他客居秦州,既思念故鄉,也想念自己的兄弟。
  • 關於白露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白露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
    2018年白露時間具體是幾月幾號幾點?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進入白露節氣。①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 ②「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夏天的清涼裝就可以收起來了 ③「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古人對於白露留下了哪些詩詞詩句呢?關於白露的古詩詞詩句賞析:》》》推薦閱讀:2018年白露是幾月幾日?
  • 今日白露,天氣轉寒,品讀杜甫的經典名篇,感悟他對親人的思念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鳥類對大自然的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白露的三候也都與鳥類有關。可以說在白露時節,各種鳥類開始集體大遷徙,不約而同地一路飛向南方,在三候的時候,有的鳥兒開始忙碌起來存儲過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