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9月2日訊(YMG記者 楊健 蓋鵬 通訊員 高立平 周可明 方毅)昨日中午12時,為期4個月的2017黃渤海伏季休漁正式結束,全市688艘拖網漁船和3578艘流刺網漁船解禁出海。今年是「史上最長休漁期」實行的第一年,記者走訪煙臺多個漁港發現,開海首日漁民出海積極性較高,而漁獲中經濟魚類產量、佔比和個頭都有顯著提升,但今年海鮮收購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在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燃油補貼逐年下調的當下,漁民增收仍需視後續漁情和作業天數而定。
「第一網」量質齊升,經濟魚類佔比顯著提升
「第一網產量也就一二百斤魚,和去年比差不多,就是多了點值錢東西,這趟保住本了。」昨日下午2時,記者隨中國海監4088號執法船出海,在芝罘島附近海域,正駕駛著木殼漁船的船主劉剛告訴記者。循聲望去,兩隻張牙舞爪的梭子蟹,正在網中拼命掙扎,「上了岸,估計是搶手貨。除了梭子蟹,再就有點爬蝦和辮子魚,比去年打上來滿網的小雜魚,肯定是要強不少了。」
下午4時,記者抵達初旺漁港,此時較早出海作業的漁船已有部分陸續返港。船主初名禹告訴記者,開海首日初旺村漁民出海積極性普遍較高,除去部分正在維修、養護的漁船,全村230條漁船大部分都選擇了出海作業。「從目前歸港漁船的反饋來看,作業情況較好的漁船漁獲量能超過1萬斤,平均都在六七千斤,比去年第一網能多上近1000斤。按照往年的經驗,開海後經濟魚類尤其是鮁魚『越打越大』,伴隨著漁民逐漸摸準漁情,出海一趟的平均捕撈量還能有所提升。」
漁獲增產固然是好事一樁,但市民更關心的,無疑是海鮮的品質和個頭。在初旺碼頭,船主李學崇正指揮著工人將剛從船上分別裝箱的鮁魚搬上岸邊,陽光下,錚亮的魚身在冰塊包裹中格外醒目。「我這兩條200多馬力的漁船,第一網下去打了6000多斤,品種還是以前那些,產量增加了一些,但鮁魚的數量、個頭都比去年好不少。海鯽魚、黃花魚等雜魚則比較少。」指著塑料箱裡的鮁魚,李學崇如數家珍:「6斤以上的大鮁魚打了20多條,快130斤了,往年9月1號第一網一般就是個兩三條。無論從個頭和數量上,今年的鮁魚都明顯比去年強,休漁4個月的確有效果,老百姓也有口福了。」
首日鮁魚批發價持平,漁民最關心漁獲銷路
捕撈增產,是否意味著漁民增收?記者走訪多位漁民發現,儘管「史上最長休漁期」結束後海鮮量質齊升,但由於工人工資、燃油價格持續上漲,燃油補貼因政策調整而呈現逐年下降,部分船齡較大的老舊漁船養護成本不斷增加、且面臨是否報廢的兩難處境,今年漁民是否增收,至少眼下仍不樂觀。
「漁販子來收小鮁魚,2.2-2.5元一斤,中鮁3.5-4.5元一斤,6斤以上的大鮁魚行情能好點,18-20元一斤,目前來看鮁魚基本不愁賣。再就是小鮐魚,貴的時候能賣到1塊錢出頭,賤的時候也就幾毛錢。」在初旺碼頭,一位正在往車上裝箱的漁民告訴記者。「今年雖然大家都估摸著漁情能好一些,但開海第一天來的漁販卻比往年少,鮁魚的收購價和去年基本持平甚至略低。雖然有不少漁販開海前都提前和船主打好了招呼,承諾以最高價格收購第一網海鮮。但如果今年秋天一直是這個價格,漁民也只能指望多打點鮁魚了。」記者循聲望去,偌大的初旺碼頭,只有三四輛前來拉魚的車輛;趕來準備批發海鮮的漁販,同樣為數不多。
更令漁民擔心的是,以往無經濟價值、通常賣到加工廠的「魚屎」(即無經濟價值的小個頭雜魚),今年的銷路前所未有的艱難。「以往『魚屎』要麼賣給南方的大閘蟹養殖戶,最不濟也能賣到魚粉廠加工,雖然幾毛錢一斤看似不起眼,架不住量大。但如今加工廠規模不比以往,南方來收『魚屎』的人也不多,總不能把辛苦打上來的魚,再倒回海裡吧。」
人工燃油持續上漲,增收冀望多作業多捕撈
「這幾年最頭疼的就是僱人上船,我船上16個人,工資最低的一個月也要4000多元,兩個『大車』(即輪機長)工資最高,一個月要7000元左右,而且即便休漁期也得照數支付,不然開海了找不著人開船就抓瞎了。粗粗算下來,每人每月至少漲了500塊錢工資,這都是現錢,不好掙啊。」看著一箱箱運送上岸的鮁魚,打了30多年魚、明年就將步入花甲之年的李學崇聲音中難掩擔憂。
更令老李擔心的,是自己今年拿到手的燃油補貼,又比去年下降了18%。而與之對應的,是今年柴油價格不降反升,比去年每噸上漲了近千元。「從現在一直作業到11月下第一場雪,粗略算下來至少得130多噸柴油,按照一噸柴油3000元,就是40多萬元,加上100多萬元的工人工資,要是按照現在的海鮮價格,出海一趟最少得打5500-6000斤魚,才能勉強保本,這還是沒計算任何其他費用下的保守估算,壓力大啊!」
休漁期查獲違規違法漁船286艘
「今年是實施新的休漁制度的第一年,整個休漁期延長為4個月,市縣兩級漁業執法人員通過海陸聯合執法,嚴打各種伏季休漁違規行為,全市伏季休漁秩序總體保持穩定,沒有出現規模性違規事件。」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監察支隊漁政科副科長黃俊利告訴記者。據統計,全市休漁期間海上出動執法人員10916人次,執法船艇1373艘次,航程52669海裡;陸地出動執法人員5759人次,1517車次,行程75227公裡,檢查水產品市場521次,檢查船廠145個;查處違規、違法漁船286艘,清理取締違規作業網具3470件,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5起,刑拘10人。「伏季休漁結束後,我們將繼續組織全市漁政執法力量,加強作業漁船、網具、持證生產和安全生產專項執法檢查,繼續打擊外省漁船跨區、跨界違規作業行為。」
9月是我市漁船出海作業的高峰期,為了保證漁民能夠順利出海,煙臺公安邊防支隊推出「送證上船頭」便民服務活動,為漁民辦理出海船民證。海上作業屬於高危職業,針對以往經驗,今年煙臺公安邊防支隊在全市建立了漁民DNA資料庫,每一個數據卡不僅有漁民的血液樣本,並且還都詳細記錄了個人信息,一旦發生意外能及時準確判斷出這個人員的基本信息。
「這兩天大約辦理年審船舶300多艘,辦理漁民證件2000多人。」煙臺公安邊防支隊山後初家邊防派出所副教導員楊博文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