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6日,澳大利亞人終於盼來了一場久違的大雨。根據光明網的報導,16日的一場暴雨夾雜著山洪,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撲滅」了近40處大火,使火場下降到了現在的88個。澳大利亞人終於看到了大火被撲滅的希望。
澳大利亞每年都有森林大火,所以,它們起初並沒有太在意。可是,今年卻與往年不同,不僅火勢特別旺,而且持續的時間特別長。可以說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當大火正在肆虐時,它們的總理卻在夏威夷悠閒的度假。即便被詬病,總理也只是說了句「我們的應對有失誤」而已。這足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它們已經「習以為常」,已經將其看成了「自然規律」。二是它們的應對方式不同於其他國家。
人們常說「水火無情」,但如果從地球乃至整個宇宙來看,水火亦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在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是一種「另類」的修複方式。儘管經常看到輿論詬病一些國家「救災不力」,但它們卻又似乎「屢教不改」。因此,很多國家經常因此被域外國家的媒體詬病,但它們卻依然故我。
前兩年,美國和加拿大都曾發生過森林大火,而且都持續了很長時間。這兩國政府也都遭到了唾罵。說它們不重視,並質問它們為什麼不派軍隊去「撲火」!其實,它們也是「有苦難言」。那是因為它們無權調動部隊去「撲火」。在美國和加拿大這些國家,它們的軍隊叫「國家軍隊」,是用來保護國家抵抗外敵侵略的。其次,它們的州都是相對獨立的,總統或總理無權幹預地方州職權範圍內的事務。再者,這些國家講究「專業救火」,它們不願做無謂的犧牲。所以說,域外國家的吃瓜群眾不要去輕易的詬病它們,畢竟理念不同。而在對待森林大火問題上,澳大利亞的制度,方式和理念與美國和加拿大近似。
南美洲的巴西去年也曾發生過亞馬遜森林大火 ,也曾燒了很長時間。巴西政府也曾被詬病。正因為此,巴西人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打起了「嘴仗」。因為,馬克龍說了句「亞馬遜資源是世界的!」顯然有責怪巴西政府「救災不力」之意。然而,巴西人不買帳了!為此,連巴西總統都親自上陣和馬克龍「懟上」了!這件事情說明,在有些事情上不必「想當然」的氣憤,更不必凡事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從情感上來說,誰也不願自己的國家大火不斷,誰也不願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人家肯定比域外國家的「事不關己」的人更希望儘早撲滅大火。比如澳大利亞這次大火,它們肯定更「心疼」。
澳大利亞這場大火是從去年9月份開始燒起來的,已經燒了4個多月。按照以往的慣例,頂多也就在三個月內即可撲滅。但是,今年卻有點特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澳大利亞今年的雨水特別少。據說是1900年以來雨水最少的年份。因此,今年的火勢特別旺,給「撲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難度。損失自然也特別大。據專家估算,在這場大火中 ,至少有5億隻動物被燒死,僅可愛的考拉就有2萬隻之多。澳大利亞人自然也會痛心。可是,面對大火,它們卻也無能為力。
很多吃瓜群眾詬病澳大利亞政府不動用軍隊撲火,姑且不論政府無權調動部隊去救災。即便是調動部隊了,估計也「於事無補」,不僅無法撲滅大火,很可能還會「徒增傷亡」。在這場肆虐了近5個月的大火中,包括意外傷亡在內,也不過20個人。可是,如果盲目撲救的話,傷亡數肯定不止20人。樹燒了,可以再長起來,房子燒塌了,可以再蓋。可是,人如果沒了,也就沒了!這就是他們的理念。再者,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達到了770萬平方公裡,而人口卻只有不到2500萬,軍隊則只有7萬人左右。顯然不可能依靠「人海戰術」來救火。
再者,救火既要講究科學和專業,也要有「自然條件」。比如澳大利亞這場大火,撲救了5個月不僅沒有減弱的趨勢,反而是越燒越旺,僅「火場」就增加到了120處。可是,在1月16日這場大火到來後,僅新南威爾斯州就被大雨澆滅了32處。這足以說明自然條件之於撲救這類森林大火的重要性。雖然應該弘揚「人定勝天」精神,但同時也要摸索,掌握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這個「原則」不僅僅適用於「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