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2500年簡史:從公元前的木鴿到21世紀的波士頓動力機器狗

2021-01-21 科技行者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對機器人這一概念痴迷不已——從古代的石傀儡故事到現代科幻小說,我們時刻想像著以機械方式重現自身。儘管「機器人(robot)」一詞由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創造首次誕生於1921年,但人類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就致力於創造自動化機器。

如今,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幫助人類製造車輛及各種機械。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統計,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量高達163萬臺,且這一數字每年都在穩步增長。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機器人技術自公元前四百年的早期發展到如今全球化資源的簡史。

古代機器人:阿基塔斯的鴿子,西比烏斯的漏壺...

機器人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是最早想到自動化工具的偉大思想家之一,從那時起,他便開始考量這些工具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公元前四百年,第一臺自動機由來自塔倫圖姆(義大利城市)的阿基塔斯設計,今天他被認定為數學力學之父。阿基塔斯的鴿子是一架蒸汽動力的自動飛行器,其木質結構基於鴿子的解剖結構,且包含一套用於產生蒸汽的密閉鍋爐。蒸汽的壓力最終會超過其物理結構的重量,從而使這架機器小鳥能夠順利飛行。

圖:來源Marie-Lan Nguyen

公元前二百五十年,西比烏斯創造了一臺漏壺或者說水鍾,這是一架能夠自主運行的精巧自動機。儘管世界各地的傳統水鍾早在數個世紀前就已經陸續湧現,但希臘與羅馬的發明家們開始更新時鐘的基本設計——包括鐘錶、鍾鈴與移動雕像等。西比烏斯的設計將撞子首次放到鍾鈴之上,從而形成了第一架鬧鐘——這也成為早期自動機設計當中的一大典範。

然而,嘗試機器人技術的絕不只有古希臘人與羅馬人。在關於中國古代自動機的記載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元前三世紀撰寫的《列子》提到,曾經出現一臺能夠為周穆王表演歌舞的機器人。根據描述,這臺機器人是由一位名叫嚴實的發明家使用木材與皮革製造而成。

圖:來源King muh

11世紀到15世紀:人形自動機與達文西的騎士

自主技術的發展一直延續至11世紀,並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發明家之一正是加扎利( Ismail al-Jazari)——身處伊斯蘭教黃金時代的工程師與數學家。據悉,加扎利創造出了分段齒輪,並被廣泛認定為機器人之父。他的眾多機器人作品皆依靠水力驅動,並藉此產生了自動門扉與負責為客人續杯的人形自動服務員。

達文西個人的後期研究明顯受到了加扎利的影響。1495年,這位義大利著名藝術家與畫家設計出一臺具備自主能力的騎士,其中包含一系列滑輪與齒輪,且能夠完成移動手臂、下巴甚至是坐起等動作。這臺人形機器人被融入達文西在人體解剖學方面的諸多發現。而作為達文西的資助者,米蘭公爵洛多維科-斯福扎爾(Lodovico Sforza)將這臺騎士機器人用作聚會上的助興項目。

圖:來源Erik Mller

16世紀到18世紀:飛行機器人與音樂機器人

為娛樂性目的而設計的機器人在16世紀到18世紀變得更為流行。儘管以娛樂為初衷,但這些機器人的設計仍然相當精巧,且其中使用的眾多技術為後來更為複雜的機器人方案奠定了基礎。

其中之一正是由德國數學家約翰內斯-穆勒-馮-哥尼斯堡(Johannes Müller von Knigsberg,又名雷喬蒙塔努斯)所製造的鷹。有文獻記載其誕生於16世紀30年代,由木頭及鐵製成,但具體工藝至今無人知曉。1708年,作家約翰-維爾金斯(John Wilkins)撰寫了一篇關於該機器鷹的文章,宣稱其能夠成功飛向普魯士皇帝,並返回雷喬蒙塔努斯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亦被視為飛行機器人的首創者。

這一時期的另一位關鍵人物為沃康松(Jacques de Vaucanson)。1973年,沃康松創作了長笛演奏者。這是一臺真人大小的類人機器人,能夠通過長笛演奏12疾步 同樂曲。該機器人利用一系列波紋管實現「呼吸」,此外口部與舌頭設計能夠改變氣流以演奏樂器。

但沃康松最引人注目的成就當數其「覓食鴨」(Digesting Duck)。這隻鴨子不僅能夠進食,還能夠下蛋,而且其被視為第一臺採用橡皮管設計的機器「人」。

19世紀:棋類機器人與早期語言實驗

19世紀,自動機器人開始成為一種奇譚性質的神秘造物,並令全世界民眾為之著迷與雀躍。當時流行的一種機器人為棋類機器人,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土耳其行棋傀儡(The Turk)」,由沃爾夫岡-馮-肯佩倫(Wolfgang von Kempelen)創作於十八世紀七十年代。1854年,該機器人開始巡迴展出。雖然看似是一臺能夠下棋的機器人,但最終真相被曝光——一位藏在盒中的棋手配合演出了這場騙局。

儘管土耳其行棋傀儡是個騙局,但其主旨思想仍為真正的西洋棋機器人帶來了靈感,並最終推動後者於二十世紀初登上歷史舞臺。

另一臺同樣誕生於十九世紀的非凡機器則是貨真價實的技術成果——這就是「歌雀(Euphonia )」。這是一臺會說話及歌唱的機器人,其採用一種早期的文本到語音技術。歌雀由奧地利數學家及發明家喬瑟夫-費伯(Joseph Faber)一手打造。這臺機器將一張人形女性面孔與鍵盤相連,其面部的嘴唇、下巴與舌頭可進行控制。其發聲裝置由一部風箱外加象牙簧片構成,音調與口音可通過鼻子上的螺絲進行調節。

歌雀是費伯25年發明歷史中的巔峰之作,並於1846年首次向觀眾展示。遺憾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觀眾們對這部機器茫然的眼神與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表示不安,因此其很快就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20世紀早期:El Ajedrecista、Eric與Gakutensoku

儘管土耳其行棋傀儡被證明只是一場騙局,但二十世紀初第一臺真正的象棋機器人終於成功誕生。1912年,由Leonardo Torres y Quevedo創造的El Ajedrecista(直譯為『棋手』)成為首臺真正的西洋棋機器人,亦被一些人認為是視頻遊戲的先驅。這臺設備能夠與人對弈,並通過電路外加一套磁鐵系統實現棋子移動。其在1914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首次亮相,並很快引起巨大的轟動並備受讚譽。

圖:來源MdeVicente

1928年,英國的第一臺機器人Eric問世。Eric由工程師Alan Reffell與一戰老兵William Richards上尉共同創造。其由兩人進行操作,頭部與手臂能夠移動,並通過無線電信號進行通話。根據報導,其動作系統由一系列齒輪、繩索與滑輪實現控制,且口中能夠噴出火花。為了向Karel Capek於1921年創作的劇作《Rossumovi Univerzální Roboti》致敬,Eric胸口還刻有R.U.R.字樣。

第二年,日本首臺機器人Gakutensoku初次亮相。Gakutensoku由生物學家西村真琴(Makoto Nishimura)於1929年創作完成,其身高超過7英尺(2.1米),可通過齒輪與彈簧運動改變面部表情。除此之外,Gakutensoku最偉大的成就在於其能夠書寫漢字。遺憾的是,這臺機器人在德國巡演時不慎丟失。

20世紀40年代:阿西莫夫機器人定律與首套人工神經網絡

上世紀二十年代,「機器人」一詞首次出現。但直到艾薩克-阿西莫夫(Iassac Asimov)於1942年出版短篇小說《環舞(Runaround)》之後,機器人學的概念才正式誕生。在小說當中,阿西莫夫提出了其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機器人必須保護自稱噯威脅——但前提是不會違反前兩項定律。以往這些定律是虛構的,但其為關於機器人及自主技術的眾多倫理問題提供了基礎,且時至今日仍被廣泛提及。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第一套人工神經網絡正式誕生。1943年,Warren McCulloch與Walter Pitts創造出一套採用電路構建而成的基礎神經網絡,旨在更好地理解神經元如何在大腦當中運作。隨著人工神經網絡的出現,他們的實驗為後來具備複雜行為能力的自主機器人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1948年與1949年,William Grey Walter就創造出兩臺這樣的複雜唑——Elmer與Elsie。這兩臺暱稱為「烏龜」的機器人能夠對光線作出反應,並在電池電量不足時自行前往充電站。

20世紀50年代:圖靈測試與尤曼特

機器人發展史上的另一個裡程碑出現在1950年,當時阿蘭-圖靈闡述了他設計出的人工智慧測試思路。圖靈測試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的衡量基準,旨在衡量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是否等同——或者說已經達到無法區分的程度。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圖靈測試的目標在於確定機器是否具備思考能力。這一測試方案為1965年達特茅斯學院建立人工智慧提供了必要的框架。

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出現了第一款工業機器人——尤曼特。尤曼特專利由George Devol於1954年提出,其能夠利用一條機械手臂運送壓鑄件並將其焊接到位。這一革命性的成果將永遠改變製造業的面貌。

圖:來源UL Digital Library

20世紀60年代:工業機器人革命

1961年,Devol獲得尤曼特的專利之後,機器人開始在工業環境中迅速普及。同年,通用汽車公司在其新澤西州裝配上安裝了尤曼特。在此舉獲得成功之後,通用汽車在1966年開始將其全面引入正式生產線。

上世紀六十年代,Devol機器人工業部門的核心理念迎來了一系列創新與擴展。1968年,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聯合創始人Marvin Minsky發明了一種「觸手式機械臂」——這是一條由液壓裝置驅動的12節機械卑躬屈節,可通過操縱杆實現控制。Minsky的這一造物能夠輕鬆繞過障礙物,而這項研究亦為今年出現的各類柔性機器人技術創新鋪平了道路。

1969年,Victor Scheinman發明了斯坦福機械臂——這條機器人手臂被認為是最早利用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之一。如同利用磁鼓操作的尤曼特一樣,斯坦福機械臂同樣代表著巨大的突破。其包含六個關節點,且由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獨立完成。儘管主要用於教育目的,但這條手臂的出現標誌著計算機控制型工業機器人領域已經出現重大突破。

圖:來源Gildardo Sánchez/Flickr

20世紀70年代:WABOT-1、工業創新與太空機器人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世界上第一臺擬人化機器人WABOT-1問世。WABOT-1為1967年WABOT項目的後續成果,由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加藤一郎(Ichiro Kato)創造。WABOT-1擁有一套視覺與肢體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導航與自由移動,甚至能夠測量物體間的距離。其手產具有觸覺傳感器,因此能夠抓住並搬運物體。其智力與18個月大的人類基本相當,這標誌著人形機器人技術開始出現裡程碑式進展。

上世紀七十年代,工業機器人技術還帶來更多發展成果。1973年,德國KUKA公司發布了FAMULUS——這是第一臺擁有6個機電驅動軸的工業機器人。第二次,Richard Hohn開發出第一臺由小型計算機負責支持的工業 計算機——The Tomorrow Tool,簡稱T3。1978年,SCARA出爐(即選擇性遵循裝配機械臂),其由山梨大學教授牧野裕(Hiroshi Makino)開發完成。該手臂能夠進行4軸移動,並在八十年代早期成為裝配線上的常見裝備。

第一批登陸火星的機器人分別為維京1號與維京2號,時間為1976年。這兩臺機器人皆由放射性同位素熱電進行供電,即通過鈽衰變釋放熱能的方式獲取能量。儘管兩臺登陸器收集到的數據比較模糊,但它們已經成為現代火星探測器的鼻祖。

圖:來源Mark Pelligrino

20世紀80年代:家庭機器人、加拿大臂與根格斯

上世紀八十年代,機器人開始正式進入主流消費市場,不過大多以簡單玩具形式出現。其中最受歡迎的機器人玩具是Omnibot 2000,由TOMY公司出品。Omnibot 2000具備遙控功能,且配有一個託盤用以搬運飲料及零食。這一時期內,另一款備受追捧的機器人玩具則是全黨推出的R.O.B。R.O.B的全稱為Robotic Operating Buddy,即機器人操作體,任天堂將其作為NES遊戲主機的2P玩家替代方案。其能夠對6種不同命令做出反應,而具體命令通過CRT屏幕上的閃光進行發送。

圖:來源Rama

八十年代,工業 機器人領域出現了進一步發展,福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生產線上增加了數百臺機器人。而福特嘉年華車型也因其由機器人負責注入密封膠而備受矚目。

隨著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於1981年發射「加拿大臂」,機器人在八十年代繼續著其發展旅程。加拿大臂總長50英尺(15.2米),包含6個連接點。其可由控制站的一名機組成員負責控制,並在服役期間成功執行了90次任務。

1989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製造的六足機器人格根斯(Genghis),被廣泛視為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器人成果之一。由於其體積小巧且造價低廉,人們認為根格斯的出現預示著未來太空機器人的生產時間與成本都將得到大幅降低。其包含12臺伺服電機與22個傳感器,能夠順利穿越巖石地形。

20世紀90年代:Cyberknife、Sojourner與愛寶狗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機器人開始進入手術室,這就是Cyberknife——一種能夠以手術方式治療腫瘤的放射手術系統。Cyberknife由史丹福大學經驗之談學教授John R. Adler開發完成,是一種非侵入性手術工具,可實現對腫瘤的追蹤與瞄準,進而聚焦輻射束以實現手術操作。到2010年,Cyberknie在斯坦福癌症中心的全部治療案例中佔據5%的比重。

1996年,Sojourner成為第一臺被送往火星的火星車。這臺輕型機器人由探路者號帶至火星,並於1997年7月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在科考期間,Sojourner探索了2691平方英尺(250平方米)土地,並拍攝 550張圖片。根據其收集到的信息,科學家們斷定火星表面曾經出現過溫暖潮溼的氣候。這次任務亦成為美國宇航局更多火星探測項目的起點。

圖:來源NASA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最具標誌性的機器人之一出現,這就是索尼的愛寶(AIBO)機器狗。愛寶狗於1999年首次推出,並成為最早的消費級機器寵物之一。愛寶狗能夠對語音指令作出回應。今年早些時候,索尼還面向二十一世紀市場推出一款全新改進型愛寶狗,其配備兩個攝像頭並擁有空間映射功能。

圖:來源Sven Volkens

二十世紀:如今的機器人發展狀態

雖然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剛剛過去十八年,但機器人技術已經取得了諸多進展,並形成當前的全新技術格局。如今,許多家庭都擁有自己的Roombas機器人吸塵器,並利用其眨動清潔地板。另外,無人機也開始在從軍事到家庭遞送等諸多領域大放異彩。

過去幾年中,亦出現了不少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創新成果。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當數索菲亞(Sophia)與波士頓動力狗(Boston Dynamics Dog)。

索菲婭於去年成為首個獲得國家公民身份的機器人——這臺由Hanson Robotics公司開發的Android機器人於2018年10月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公民身份。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她成為第一位非人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創新大使。索菲婭的人工智慧基於雲端,其具備深度學習能力,並可識別並複製各種各樣的人類面部表情。

圖:來源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在引領現代機器人技術發展方面,波士頓動力公司一直走在時代前沿,而這無疑要歸功於其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

其最著名的產品為波士頓動力狗,亦稱Big Dog。其於2005年推出時,即吸引到全世界的關注。這臺機器人的最初設計是為了打造一款軍用裝備,其身上安裝有50個傳感器,能夠承載340磅(150公斤)物品,並以每小時4英裡(6.4千米/小時)的速度前行。

最近,波士頓動力公司又公布了另外兩款極具吸引力的機器人——SpotMini與Atlas。前者是一種自主機器狗,其能夠自行開門; Atlas則是一款複雜的類人機器人,能夠跑動並跳過障礙。

圖:來源Sgt. Sarah Anderson

著眼於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成就,二十一世紀中的每一周幾乎都會出現與機器人相關的創新成果。機器人技術已經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極具傳奇色彩的發展,且正在發展。

相關焦點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要去車諾比上班了
    價值54萬的波士頓動力機器狗,這次真的派上大用場了。這隻大機器狗要去人類的「禁區」——車諾比核電站破損的4號反應堆。1986年,事故剛發生後,前蘇聯已經為反應堆建好了「石棺」,防止核物質進一步外洩。2016年,車諾比基金建立了一個新的石棺,新的石棺將是有史以來人類建造最大的可移動建築物,耗資9.35億歐元,大部分資金是來自世界各國政府的捐贈。下一步,人們設想的是,讓機器人進入石棺內,處理裡面殘留的核廢料。
  • 又雙叒被出售,細數機器狗波士頓動力的賣身史
    ,直至12月10日,出售一事終於落下實錘:韓國現代集團確認將以近一萬億韓元(約9.21億美元)購入波士頓動力;成為鍾義舜(去年十月接任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100萬億韓元(約921.8億美元)未來出行業務計劃之一。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即將長出手臂,還能自己跑去充電
    軟銀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在今年 6 月發售了旗下首款機器人 Spot ,這款售價 7.5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49.9 萬元)起的「機器狗」開賣後不久,很快就有了升級套件。上個月,波士頓動力 CEO Rob Playter 表示 Spot 已經賣出了 260 臺。這款機器人定位於為開發者和第三方提供平臺,可以搭建從建築到遠程醫療等多種應用。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深入車諾比禁區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深入車諾比禁區 2020-12-08 2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紅機器狗再易主!軟銀「賤賣」波士頓動力,現代汽車在機器人領域...
    年 12 月 9 日,據《韓國經濟日報》報導,韓國現代集團將以 9.21 億美元收購網紅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雷鋒網了解到,現代汽車集團旗下公司(如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等)將採取分批收購,將以不到一萬億韓元(約 9.21 億美元)購入,現代汽車承擔其中一半左右。現代集團為何接盤?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今年 10 月鄭義宣擔任現代汽車集團會長後的首次大型併購。至於為何要接盤波士頓動力,通過現代集團近來的機器人布局便可略知一二。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首個開箱:53萬,我買到了啥?
    波士頓動力敢這麼說,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去質疑。我們這些年來已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了太多這家公司產品的演示視頻——它們和其他實驗室和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工作起來完全不是一個畫風的。最近,來自加拿大的科技視頻博主 Lew Later 用和其他電子產品一樣的方式進行了一次 Spot 的「開箱演示」,買到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是一種什麼體驗?讓我們一睹為快。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準備好去工地「搬磚」了
    編者按: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機器狗視頻在網上瘋傳已久,現在特別敏捷的Spot可以用AI 的360度圖像來測量建築工地的進度。本文譯自fastcompany,作者肖恩船長(Sean Captain)。多年來,人們一直在開玩笑說,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 )更像是病毒視頻的製造商,而不是機器人。這家公司用它的機器狗現場行走、爬樓梯、跳躍、跳舞和旋轉的視頻短片讓大眾看的是眼花繚亂,心馳神往,但沒有做任何真正的工作。
  • 波士頓動力9.21億美元被賣,地主家也養不起網紅機器狗
    據韓國經濟日報消息,消息人士透露在10日上午的董事會上,韓國現代集團確認將以不到一萬億韓元(約9.2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自1992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獨立至今,這位已經28歲的機器人屆「老網紅」歷經三次易手,身價從2013年穀歌收購時的30億美元跌落到現在的9.21億美元。
  • 網紅機器狗「替父還債」!現代汽車擬9.2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
    現代汽車擬9.2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   現代汽車擬9.2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還記得波士頓動力的網紅機器人嗎?
  • 現代汽車擬9.2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知名的「網紅」機器人創企——波士頓動力被出售,價格是9.21億美元。 對波士頓動力,想必很多人都比較熟知,至少也應當看到過其機器狗「Spot」的相關新聞。那麼,究竟是哪家企業如此財大氣粗購得了波士頓動力呢? 流言終坐實 實際上,關于波士頓動力將要「被賣身」的消息早在11月份就已經曝出。為什麼說是「被賣身」而非「賣身」?
  • 深入醫院抗疫、督導市民隔離,全能波士頓動力機器狗大顯身手
    還記得去年紅極一時的四足機器狗 Spot 嗎? 這款由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的仿真機器人一經面世就震驚了許多人,它們可以自主行走,也能承受住踢和推等動作,還可以開門和操控物體。 通過操作方向按鈕鍵,人類就可以像操控遙控汽車或機械玩具一樣控制它們的行走方向。
  • 麻薩諸塞州警察正在測試在執法過程中使用波士頓動力Spot機器狗
    據外媒CNET報導, 麻薩諸塞州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獲得並共享了一份文件,詳細說明了麻薩諸塞州警察如何測試在波士頓動力Spot機器狗的方法。該州的ACLU分支機構與麻薩諸塞州警察(MSP)取得聯繫,要求獲得有關機器人的獲取和使用的記錄。
  • 現代接盤波士頓動力,地主家為什麼養不起網紅機器狗?
    [圖片]文/子佩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原標題:波士頓動力 9.21 億美元被賣!韓國現代接盤,地主家為什麼養不起網紅機器狗?韓國現代接盤波士頓動力要造變形金剛?起底網紅狗 28 年三次易主史。
  • 波士頓動力的明星機器人:刷爆網絡的它們靠什麼圈粉
    波士頓動力在Youtube上放出來的兩三分鐘沒有旁白、不附帶前情介紹和結束語的機器人視頻,每一個都能達到數百萬的瀏覽量。  在一間工程師工作的雜亂房間裡,黃色的四足機器狗Spot準確地上下樓梯、360度避障,自己開門來到室外,又順利在黑夜、濃霧、雷雨、高溫等環境中行走。它的行走速度與人類相當,也能慢步和快跑,且步調和姿勢毫無僵硬感,這是2019年9月Spot發布時一段兩分鐘的視頻。
  •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拉人力車是啥樣的感覺?
    波士頓動力機器狗拉人力車是啥樣的感覺?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史無前例,波士頓動力機器狗當上了車夫
  • 10項全能波士頓動力Spot機器狗正式發售,狂拽炫酷但價格堪比一輛豪車
    新智元報導  編輯:元子,白峰  【新智元導讀】日前,波士頓動力宣布Spot機器狗正式商用,官方並未公布價格,但spectrum估計售價會趕上一輛豪車  經過多年的技術開發、演示,波士頓動力的Spot機器狗終於上市了。  Spot正式商用,售價或堪比一輛豪車  Spot的強悍功能以前或多或少展示過,但親眼看到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機器人能夠在雨中、黑暗中等各種場景工作,時速3英裡。  爬坡毫無壓力:
  • 波士頓動力9.21億美元被賣!韓國現代接盤
    韓國現代接盤,地主家為什麼養不起網紅機器狗?韓國現代接盤波士頓動力要造變形金剛?起底網紅狗28年三次易主史。智東西12月10日報導,據韓國經濟日報消息,消息人士透露在今天上午的董事會上,韓國現代集團確認將以不到一萬億韓元(約9.21億美元)購入波士頓動力。
  • 韓國現代集團收購全球機器人先驅波士頓動力
    人們很快注意到Spot和虛構的,不可阻擋的殺手機器人之間的相似之處,這些機器人出現在查理·例如,Atlas是一種人形機器人,其敏捷性已經超過我們許多人:  現代公司對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收購表明,該公司認為機器人在未來幾年中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並且人們日益渴望從其核心汽車業務中實現多元化。
  • 曾經的 「網紅機器人公司」不再 軟銀 60 億元甩賣波士頓動力
    這筆交易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並滿足其他要求,預計將於 2021 年 6 月完成。從谷歌到軟銀,再到現代汽車,這家被稱作 「網紅機器人公司」的波士頓動力已經歷經三次易主,身價也從谷歌 2013 年的收購價 30 億美元跌落到如今的 9.21 億美元。
  • 波士頓動力9.21億美元被賣!韓國現代接盤_易車網
    韓國現代接盤,地主家為什麼養不起網紅機器狗?韓國現代接盤波士頓動力要造變形金剛?起底網紅狗28年三次易主史。智東西12月10日報導,據韓國經濟日報消息,消息人士透露在今天上午的董事會上,韓國現代集團確認將以不到一萬億韓元(約9.21億美元)購入波士頓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