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動力的明星機器人:刷爆網絡的它們靠什麼圈粉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波士頓動力與它的明星機器人們

  本刊記者/彭丹妮

  發於2020.1.13總第932期《中國新聞周刊》

  美國東北部靠近波士頓的沃爾瑟姆市,是機器人研發界無人不知的波士頓動力總部所在地。作為一家公司,從它成立的1992年至今,它的機器人尚沒有以商品的形式面世,但這並不妨礙它發布的那些機器人視頻一次次地成為社交媒體爆點。波士頓動力在Youtube上放出來的兩三分鐘沒有旁白、不附帶前情介紹和結束語的機器人視頻,每一個都能達到數百萬的瀏覽量。

  在一間工程師工作的雜亂房間裡,黃色的四足機器狗Spot準確地上下樓梯、360度避障,自己開門來到室外,又順利在黑夜、濃霧、雷雨、高溫等環境中行走。它的行走速度與人類相當,也能慢步和快跑,且步調和姿勢毫無僵硬感,這是2019年9月Spot發布時一段兩分鐘的視頻。「這比任何智慧型手機都讓我感覺自己正活在未來。」底下有人評論。

  憑藉它們超高的關注度,這些可能是第一批可以稱之為「網絡明星」的機器人。正如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所說的,不是每家機器人公司都像波士頓動力那樣在網上擁有大批粉絲——當然,也不是每家機器人公司都能製造出波士頓動力那樣的機器人。

  波士頓動力的前世今生

  相比波士頓動力紅透全球的黑科技,這家公司卻低調到近乎隱身,沒有宣傳廣告,沒有公關部門,甚至在公司網站上找不到他們的聯繫地址和郵件。人們僅僅能在業內會議上偶爾能見到總穿夏威夷風格襯衫的CEO馬克·雷爾博特。

  2019年11月一場採訪的結尾處,在談完諸多細節後,一家媒體問馬克·雷爾博特還有什麼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他說:在商業世界中,很多人都是「機會第一」的人,但他的員工們不是,「我想我們中的多數都是『機器人第一』的人。」

  「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要讓機器人更有移動性、靈活性,在感知和智能上能和人類、動物相提並論,甚至超越他們。」雷爾博特希望製造出具備人類和動物行動能力的機器人,早在1980年代初他在美國匹茲堡卡耐基梅隆大學設立實驗室的時候,這個想法就有了,後來把實驗室搬去麻省理工學院(MIT)時,他依然帶著這個願景。

  1992年,馬克·雷爾博特帶著他的幾個同事離開MIT,創辦波士頓動力。波士頓動力的網站上,公司人數、技術成員甚至CEO等信息一概沒有,只有一則簡短的描述介紹自己:全球移動機器人領導者,並致力於解決機器人中那些最棘手的挑戰。公司技術團隊由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兩者「將先進的分析思維與大膽而又腳踏實地的工程設計完美結合。」

  波士頓動力早期絕大多數資金來自美國軍方,在面對商業衝擊之前,五角大樓的合同為它開發尖端足式機器人爭取了時間。該公司第一個走出實驗室的四足機器人大狗——比目前市面上機器人看起來粗獷得多,由幾個實驗室於2005年聯合研發,資金來自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大狗主要在軍事中用作負重馱騾,能夠和士兵一起在車輛無法行駛的粗糙地形上作戰。雖然後來它因為噪聲太大有暴露位置的風險而被軍方棄用,但卻為波士頓動力積累了技術經驗。

  這群「機器人第一」的愛好者們,在那時期打造了一個迷你機械獸動物園。他們開發的機器人名字是這樣的:「大狗」「沙蚤」,或者「野貓」……但現在,它們已經被摺疊進「遺產機器人(Legacy Robots)」一欄。波士頓動力眼下最先進的機器人是Spot、Handle和Atlas。

  足式機器人技術門檻很高。近些年來,傳感器、電機、控制軟體和機器視覺等一系列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才讓這種機器人成為可能。馬克·雷爾博特說,「Spot是對我們多年來在感知地形、平衡機器人、控制機器人方面所學的致敬。」

  波士頓動力最大牌的明星當屬雙足機器人Atlas,馬克·雷爾博特給它的定位是公司的「未來」。這個160公斤、1米5的大塊頭一襲黑白相間的機械服,是波士頓動力甚至機器人界最接近人形的仿生機器人,在9月發布的視頻中,Atlas一系列流暢的動作令人驚嘆:它可以翻筋鬥、倒立、360 度旋轉跳躍,甚至是單腿高階跳躍,卻在相當大的衝力後保持平衡。

  但是它不大可能商業化,馬克·雷爾博特說這就好比汽車公司的賽車隊,令人興奮但過於昂貴、花哨。Atlas是波士頓動力的研究平臺,技術團隊在它身上開發、優化複雜動作的控制系統以及硬體新技術。事實上,它的精密程度遠比動作看起來更複雜:光是一條腿,裡面就糅合了3D列印、液壓通道、閥門、定製輕量組件等元素。

  在足式機器人領域,波士頓動力並非唯一玩家。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十來個團隊的足式機器人比較領先,包括美國費城Ghost Robotics製作的Vision和Wraith系列、瑞士 ANYbotics公司開發的ANYmal以及中國宇樹科技的Laikago(萊卡狗)等等。儘管如此,「波士頓動力是絕對領先的,不是優與劣的比較,是有和無的差別:就是只有它能做到,別人做不到。」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趙明國也研究足式機器人,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家都想模仿波士頓動力的那些機器人。

  以MIT仿生實驗室的迷你獵豹為例,這些9公斤重的小機器狗最近剛剛進行了一場踢足球表演,吸引了不少關注,但趙明國說,該團隊也是以波士頓動力作為研發的「靶子」,比如,雙足的Atlas能空翻,他們就改為四足的空翻。

  馬克·雷爾博特將AI分為兩類:運動型AI與學者型AI。前者是一種控制我們身體的智能,比如站立、攀爬、繞開障礙物等等,後者則是我們大腦中的決策、計劃,比如幾點出門去上班。「我們(波士頓動力)某種程度上算是運動型AI專家,人與動物非常善於控制身體,雖然它沒有學者型AI高級,但與物理世界的良好交互,能夠幫助高水平智能(決策)的實現。」

  這種控制身體的能力,也叫作機動性。而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正是在這項能力上出類拔萃。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教授Hod Lipson說,機器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非常笨拙,最小的物理障礙也會難倒它們,大多數機器人遠沒有實現真正的機動性。「我們認為機器會下棋很厲害,但機器人僅僅是四處走動,協調數百塊肌肉就已經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了」。

  機器狗走出實驗室

  2013年,谷歌收購了波士頓動力。那時候,矽谷傳奇人物、安卓系統創始人安迪·魯賓全面操盤谷歌機器人業務,在他說服谷歌收購的8家機器人相關公司中,波士頓動力是其中一家。

  不過,幾年後,谷歌便決定將其出售。對於放棄的原因,在眾多猜測中,其研發的機器人短期內看不到商業前景是一條常被提及的可能緣由。

  多年來,外界一直開玩笑說,波士頓動力更像是一家爆款視頻而不是機器人製造商:它的機器人,要麼在走路、跳躍,要麼在跳舞、旋轉、爬梯子,反正就是不做真正有用的事情。超前的技術與短期內難以商業化的尷尬處境讓它被貼上了「屬於未來」的標籤。

  2017年,日本科技巨頭軟銀從谷歌手中接下了波士頓動力。這並非軟銀首次布局機器人,該集團曾收購包括情感仿生機器人Pepper的製造商Aldebaran和倉庫自動化機器人的製造商Fetch robotics,多年來一直推動機器人的商業化。

  就像一位業內人士所分析的那樣,推動機器人商用「更像是(波士頓動力)事後的想法。」馬克·雷爾博特今年接受The Verge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是一家研發公司,致力於挑戰極限和製造機器人,試圖實現人們對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想法……隨著我們的研發取得進展,機器人變得越來越有用了,讓我們意識到,『哦,這個東西可以被使用,可以商業化。』」

  Spot是第一個「平臺化」的產品。就在近期,Spot已經被送到了一批早期用戶手中;雷爾博特也想出了Spot越來越多的用武之地。比如,在電力公司,有些帶電的環境需要檢查,人類又無法進入,還有那些涉及大量數據收集和監測任務的煉油廠。

  在2019年11月於葡萄牙舉辦的一場大型技術峰會上,馬克·雷爾博特透露,預計將在2020上半年完成1000臺Spot的生產。現階段,Spot採用出租而非出售的方式進入市場。瑞士ANYbotics公司聯合創始人Péter Fankhauser說,足式機器人不僅可以在工業環境的狹窄走廊和樓梯上行走,而且能夠送到偏遠地區代替人類,「那些通常都是危險、偏遠因而也是人力成本不菲的工作,因此,它們的商業用途非常明確」。

  「足式機器人非常小眾。如果沒有波士頓動力,這個領域可能就要完蛋。」趙明國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昂貴但又沒有明確的應用市場。一個帶功能的足式機器人動輒上百萬,雙腿行動意味著多個關節都需要電機,能耗又大;不帶功能的足式機器人更有一種「要你何用」的雞肋感,「除了走路什麼也幹不了,拿杯水拿不來,運個貨速度也不快」。

  相比之下,老式滾輪機器人雖然看著彆扭,但物美價廉得多,比如,滾動的移動方式只需要兩個電機,一次使用時間可達幾個小時,無論是在餐館送餐或者在倉庫進行物流傳送,都有更優的性價比。

  如果說波士頓動力的入場有可能改變這種局面,那麼,足式機器人要走向大規模應用,依然有諸多難關亟待克服。趙明國認為,足式機器人要達到可用的標準,成本又能大幅下降,要「幾個量級」的技術突破,但這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至少是十幾年之後的事情」。

  但他強調,像波士頓動力這樣的公司,不能僅僅用商業的眼光來衡量,「我覺得以美國的人口比例和整個科研力量來說,至少應該有一家像波士頓動力這樣的公司。」趙明國解釋,波士頓動力創造的這些機器人,只有少數人有能力參與,既要有熱情,同時也要雄厚的資金支持,才有可能推動有挑戰性、長遠技術的發展。「我見過好多拿機器人來創業的,他們基本都做得不好。這是很好的技術,但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

  為更好的發展機器人技術,是否應該讓高校而非公司來主導機器人的研發?趙明國不這麼認為,他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機器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這些領域,大學已經遠遠落後於企業,最好的研發團隊大多不在大學,而是在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些大型企業,因為公司在整合資源、了解市場需求這些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為恐懼背鍋的機器人

  視頻中,為測試Spot的穩定性,研究人員用各種方式阻礙它使用機械臂開門這個任務,包括用棍子打它的手臂、粗暴地向後拖拽它等等,但它還是開門溜了出去。這個一分鐘的視頻有上千萬的點擊量,引發諸多關注,如《Fast Company》雜誌就認為,「這無疑就是《黑鏡》中的機器狗了。」即便是Spot可愛的一面依然沒有讓它擺脫給人的威脅感。一次,Spot跟著一首歡快的流行樂跳舞,有人評論,這是波士頓動力意識到他們創造的東西開始讓人們感到害怕,所以決定來個好玩的視頻甩開這種印象;另一個人則說,「這個機器狗比我還有個性,我不喜歡它。」

  面對波士頓動力這些走紅的機器人,人們不免擔憂,人類的未來會不會被機器人所取代甚至操縱?「我們與機器人科技共存已經許多年了—— 一個比人們想的要久得多的年份。今天在新聞與媒體報導中,機器人被賦予了更多的想像,但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他們不過是有著傳感器的機械而已。」美國Built Robotics公司創始人Noah Ready-Campbell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指出。

  Built Robotics生產的是典型的工業機器人,這些外觀與挖掘機別無兩樣的「機器人」,可以在施工現場全自動化完成挖掘機的任務,這樣既可以解決該行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又能代替人類在危險環境中作業。「今天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機器人,被設定來承擔有限、特定的工作,且這類任務對人類來說往往是危險或困難的。」Noah Ready-Campbell說。

  真正的智慧機器人,遠比人工智慧要求還要高,而且需要多個功能都做得很好。舉例來說,服務機器人作為新的品類,出現在21世紀,但直到現在,它們依然處在初級階段。趙明國說,比如,把機器人用來開展導購服務,體驗並不好。「我說句話機器人聽不懂,我還用它幹嗎?背景嘈雜、語言南腔北調這些情況,對機器人要求非常高。」即便AI的語音識別功能已經較為強大,但它通常是特定場景下的編程,而機器人要應對的是更複雜的環境。

  人工智慧語境下通用機器人的實現,趙明國認為,在硬體和軟體兩方面都要有質的飛躍,硬體上,至少涉及電源、材料、控制等技術的突破,與AI相關的算法、算力、深度學習這些是另一大難題。所以,對於未來機器人的倫理擔憂,他覺得,「這純粹是想多了。現在機器人的技術完全達不到人們設想的那種水平,而且沒人知道未來的機器人是什麼樣子,與其因為恐懼而停滯,不如放大膽讓它去發展,到時候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波士頓動力家族的九款機器人
    作者:機器人R1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是一家美國的工程與機器人設計公司,成立於1992年。在2013年12月13日,波士頓動力公司被Google收購。2017年6月9日軟銀以不公開的條款收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和 CEO 是Marc Raibert。去年,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跑酷」視頻刷爆了朋友圈。今天,我們來看看波士頓動力有哪些逆天的機器人。
  • 波士頓動力頻炫新技:軟銀接手後的機器人明星,能否戰勝商業...
    在這三支視頻刷爆國內外科技產品圈的同時,波士頓動力將技術落地、實踐商業化的野心也終於露出「冰山一角」。據悉,首批100臺SpotMini的亮相,將是波士頓動力公司26年來首次銷售產品。此前,它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靠政府機構的合同和投資現金,吊著一口技術派的浩然正氣活了下來。一年多以前,日本的軟銀從Alphabet那接手購買了波士頓動力公司及其機器人,並且對這項影響力很可能會遠超其目前Youtu瀏覽量的技術感到興奮。
  • 收購波士頓動力背後: 孫正義的機器人帝國野心-虎嗅網
    比如去年二月,波士頓動力的一段最新演示視頻在YouTube流出,視頻中的人形機器人Atlas以其超前的行走與自主平衡能力折服了大批粉絲,迅速晉升為機器人界中的「網紅」,朋友圈、電視、網絡幾近被它刷爆。然而就在這段視頻發布的一個月後,2016年3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要將波士頓動力機器人賣掉。其後,波士頓動力的去向一直不甚明朗,雖然期間波士頓動力仍在不停推出新產品——如滑輪機器人Handle——但大家最關心的仍是,這家「網紅」機器人公司,最終花落誰家?
  • 刷爆朋友圈的波士頓機器人明年開賣,四條腿自由行走還能開門
    還記得去年刷爆朋友的那些波士頓網紅機器人?每隔一段時間這家公司的機器人就會掌握一些令人驚訝的新技能,不過我們也只能隔著屏幕湊個熱鬧,但很快你就能將它帶回家了。   最近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TechCrunch 機器人大會上宣布,將在明年正式發售其研發的四足機器人 SpotMini,首批發售的數量約為 100 臺。
  • 現代拿下「波士頓動力」,不賺錢的機器人公司,韓系看中了什麼?
    現代拿下「波士頓動力」,不賺錢的機器人公司,韓系看中了什麼?近些年一個美國機器人公司可以說是網絡上的大紅人,家公司就是波士頓動力,相信大多數網友都看過這家公司的靈活機器人設備,其中最出名的應該是能夠自由活動的黃色大狗,即便在旁邊踹上一腳也能夠自己保持平衡,近兩年這家公司的技術進步飛快,甚至推出了可以自主後空翻的兩足仿生機器人。
  • 從網絡到實境——Google 收購波士頓動力
    山區、雪地、叢林、沙灘……背負四個包裹的行走機器人的步伐有點蹣跚,但依舊保持前行。幾次在冰面上的滑倒後也能迅速調整重心,恢復平衡。這就是來自機器人開發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的明星產品大狗(BigDog)。
  • 曾經的 「網紅機器人公司」不再 軟銀 60 億元甩賣波士頓動力
    此前,波士頓動力發布的一段雙足機器人 Altas 後空翻視頻也曾爆火網絡,網友將之戲稱為 「進軍體操界」。從大狗、Atlas 雙足機器人到機械狗 Spot,頻頻走紅社交媒體的背後是波士頓動力的頂級的足式機器人技術。
  • 波士頓動力公司產品/機器人
    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官網)是一家美國工程和機器人設計公司,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沃爾瑟姆市(Waltham),是日本企業集團軟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波士頓動力公司以開發BigDog而聞名,BigDog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的美國軍方設計的四足機器人,以及用於逼真人體模擬(COTS)的DI-Guy軟體。
  • 軟銀撤資,波士頓動力靠啥「續命」?
    在「網紅之路」越走越順的同時,波士頓動力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的處境卻日益窘迫,在本輪收購中,波士頓動力的估值僅為 11 億美元,比 7 年前被谷歌收購時,縮水近三分之二。暴跌的估值背後,是波士頓動力依舊虛無縹緲的商業化前景。
  • 雖然再次被賣,但「波士頓動力還是波士頓動力」
    為了解開這些疑惑,IEEE Spectrum 近日採訪了波士頓動力的業務發展副總裁 Michael Patrick Perry。他坦誠地回答了有關波士頓動力與現代公司的新關係和近期未來規劃等問題。波士頓動力希望在轉向商業化運營的同時繼續「用機器人做很酷的事」。
  • 波士頓動力展示四足機器人SpotMini精彩舞蹈視頻
    據外媒報導,波士頓動力公司繼續在YouTube上發布其四足機器人SpotMini的視頻。
  • 網絡惡搞波士頓動力殺手機器人:堪比「美國大兵」,還能翻滾射擊
    「飛踢」訓練員的視頻引起熱議後,一則機器人殺手舉槍射擊的視頻又掀起了機器人行業的討論熱潮。 這則「美國大兵」版的機器人視頻由Corridor Digital公司製作,模仿波士頓動力的Atlas進行射擊訓練,並將製作的特效視頻發布在了YouTube上。 上次的惡搞視頻中,機器人還只是反抗人類的訓練,回擊了訓練員,而這次,機器人居然能在體操翻滾動作下瞄準射擊了!
  • 從Big Dog到Spot Mini:波士頓動力「四足機器人」進化史
    本文將以時間為線索,概覽波士頓動力公司四足機器人的研發歷程,帶你領略 「大狗們」 的魅力。前不久,一段視頻刷爆了朋友圈,視頻中一個四足機器人不顧人類的阻攔,奮力打開一扇門,最終得以順利通過。看過視頻的人無一不被機器人的 「執著」 所震撼,一夜之間,這個機器人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 「網紅」。
  • 波士頓動力公司CEO:機器人技術會比網際網路更強大
    雖然目前的機器人還沒有達到這種水平,但根據波士頓動力公司執行長和創始人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的說法,機器人將比以往任何技術創新(甚至是網際網路)更能撼動人類。雷伯特表示:「我碰巧相信,機器人技術會比網際網路更強大。網際網路讓每個人都能接觸到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但機器人技術讓你能夠接觸和操縱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所以它不僅僅局限於信息,它涵蓋了一切。」
  • 波士頓動力命運顛簸,國內腳足機器人發展得怎麼樣了?
    對波士頓動力來說,2020 年最後一個月發生的事頗具戲劇性。12 月 29 日,波士頓動力發布了機器人跳舞視頻,其運動能力和穩定性讓業界和大眾驚嘆。在技術能力上,沒有人質疑波士頓動力的領先地位。而在 19 天前,據韓國經濟日報報導,波士頓動力的老東家軟銀以不到一萬億韓元(約 9.21 億美元),將其賣給了韓國現代集團。
  • 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被Otto Motors投入使用
    波士頓動力周二表示,它將與Otto Motors合作,演示機器人在倉庫中的效率。這些組織在YouTube上發布的一段視頻中展示了「倉庫自動化的未來」。Otto Motors的自主移動機器人正與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Handle(註:機器人名字
  • 韓國現代集團收購全球機器人先驅波士頓動力
    原標題:韓國現代集團收購全球機器人先驅波士頓動力   Spot瘋狂地
  • 波士頓動力「四足機器人」Spot正式開售,定價超50萬元
    記者 | 伍洋宇16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機器人製造商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四足機器人Spot開始出售,定價7.45萬美元(約合52.83萬元),但暫時只在美國銷售,且只用於商業和工業用途
  • 世界首個實現四足後空翻的機器人:MIT獵豹絕殺波士頓動力狗!
    獵豹機器人被認為能與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相比,你覺得哪個更厲害?四足機器人後空翻,世界首次MIT團隊這次公開的小型版的「迷你獵豹機器人」(Mini Cheetah robot),它只有20磅重,是在之前90磅重的獵豹機器人基礎上改進,「遛」起來非常輕鬆!
  • 軟銀為什麼要60億甩賣波士頓動力?
    此前,波士頓動力發布的一段雙足機器人Altas後空翻視頻也曾爆火網絡,網友將之戲稱為「進軍體操界」。 儘管波士頓動力已被公認在四足運動控制領域處於全球領先位置,但無法迴避的是,技術如何變現? 2013年,頂著網紅機器人公司的光環,波士頓動力被谷歌收購。 谷歌希望波士頓動力先研發商用機器人,量產商業化,用其利潤維持開發,但被理想主義的波士頓動力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