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節選)-拜倫
01.提示
《哀希臘》是《唐璜》中的一個獨立插段,出現在第三章。
唐璜在海上遇險,漂流到一個小島,被希臘海盜首領的女兒海蒂搭救,二人相愛結婚。
在婚禮上,抒情主人公設想這種場合必有遊吟歌手吟唱助興。
於是,他假歌手之名,插入一曲「哀希臘」,它本身是一首抒情詩,可以獨立成篇。
原詩無名,「哀希臘」為中文譯者所加。
02.作品
哀希臘
一
希臘群島呵,美麗的希臘群島目
火熱的薩福在這裡唱過戀歌;
在這裡,戰爭與和平的藝術並興,
狄洛斯崛起,阿波羅躍出海波!
永恆的夏天還把海島鍍成金,
可是除了太陽,一切已經消沉。
二
開奧的繆斯和蒂奧的繆斯,
那英雄的豎琴,戀人的琵琶,
原在你的岸上博得了聲譽,
而今在這發源地反倒暗啞
呵,那歌聲已遠遠向西流傳,
遠超過你祖先的海島樂園。
三
起伏的山巒望著馬拉松,
馬拉松望著茫茫的海波;
我獨自在那裡冥想了一時,
夢見希臘仍舊自由而歡樂;
因為當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像自己是個奴隸。
四
一個國王高高坐在山頭上,
瞭望著薩拉密挺立於海外;
千萬隻戰船停靠在山腳下,
還有多少隊伍一一全由他統率!
他在天亮時把他們數了數,
但日落的時候他們到了何處?
五
呵,他們而今安在?還有你呢,
我的祖國?在無聲的土地上,
英雄的頌歌如今暗啞了,
那英雄的心也不再激蕩!
難道你一向莊嚴的豎琴,
竟至淪落到我的手裡彈弄?
六
也好,置身在奴隸民族裡,
儘管榮譽都已在淪喪中,
至少,一個愛國志士的憂思,
還使我在作歌時感到臉紅;
因為,詩人在這兒有什麼能為?
為希臘人含羞,對希臘國落淚。
七
我們難道只對好日子哭泣
和慚愧?——我們的祖先卻流血。
大地呵!把斯巴達人的遺骨
從你的懷抱裡送回來一些!
哪怕給我們三百勇士的三個,
讓色茅霹靂的決死戰復活!
八
怎麼,還是無聲?一切都沉寂?
不是的!你聽那古代的英魂
正像遠方的瀑布一樣喧譁,
他們同答:「只要有一個活人
登高一呼,我們就來,就來!」
噫!倒只是活人不理不睬。
九
算了,算了;試試別的調子:
斟滿一杯薩摩斯的美酒!
把戰爭留給土耳其野番吧,
讓開奧的葡萄的血汁傾流!
聽呵,每一個酒鬼多麼踴躍
響應這一個不榮譽的號召!
十
你們還保有庇瑞克的舞藝,
但庇瑞克的方陣哪裡去了?
這是兩課:為什麼你們偏把,
那高尚而堅強的一課忘掉?
凱德謨斯給你們造了字體——
難道他是為了傳授給奴隸?
一一
斟滿一杯薩摩斯的美酒!
讓我們且拋開這樣的話題!
這美酒曾使阿納克瑞翁
發為神聖的歌;是的,他屈於
波裡克瑞底斯,一個暴君,
但這暴君至少是我們國人。
一二
克索尼薩斯的一個暴君
是自由的最忠勇的朋友:
那暴君是密爾蒂阿底斯!
呵,但願現在我們能夠有
一個暴君和他一樣精明,
他會團結我們不受人欺凌!
一三
斟滿一杯薩摩斯的美酒!
在蘇裡的山中,巴加的岸上,
住著一族人的勇敢的子孫,
不愧是道瑞斯的母親所養;
在那裡,也許種子已經散播,
是赫剌克勒斯血統的真傳。
一四
別相信西方人會帶來自由,
他們有一個做買賣的國王;
本土的利劍,本土的士兵,
是衝鋒陷陣的唯一希望;
但在禦敵時,拉丁的欺騙,
比土耳其的武力還更危險。
一五
呵,斟滿一杯薩摩斯的美酒!
樹蔭下正舞蹈著我們的姑娘——
我看見她們的黑眼眸閃耀;
但是,望著每個鮮豔的姑娘,
我的眼就為火熱的淚所迷,
這乳房難道也要哺育奴隸?
一六
讓我登上蘇尼阿的懸崖,
在那裡,將只有我和那海浪
可以聽見彼此的低語飄送,
讓我像天鵝一樣歌盡而亡;
我不要奴隸的國度屬於我——
乾脆把那薩摩斯酒杯打破!
(選自查良錚譯《唐璜》。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03.作品內容提問
1.《哀希臘》第一段有「希臘群島呵,美麗的希臘群島!」的句子,緊接著它的三句詩是什麼?
2.「大地呵!把斯巴達人的遺骨,從你的懷抱裡送回來一些!」這句詩出自選文的哪一節?
3.緊接著「在蘇裡的山中,巴加的岸上,住著一族人的勇敢的子孫」的後三句是什麼?
4.選文的第十四段頭兩行詩是什麼?
5.選文的第十六段最後兩句詩是什麼?
04.導讀
1.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是 19 世紀初期英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13 歲入哈羅中學。
1805 年進劍橋大學,開始詩歌創作。
1807 年出版處女作詩集《閒暇的時光》。
1809 年大學畢業,在上議院獲得世襲議員的席位,第二部詩集《英格蘭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出版後引起強烈反響。
1809—1811 年,他遊歷了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
1812 年,拜倫因創作詩體遊記《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第一、二章,名聲大噪,旋即因婚姻問題招致上流社會的惡意攻擊。
拜倫 1816 年4 月被迫離開英國,起初他僑居瑞士,1817 年到義大利。
他先參加燒炭黨人革命活動,後又赴希臘參加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鬥爭。
1824 年,拜倫在行軍中淋雨生病去世。
2.拜倫用多種詩歌體載創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他的抒情詩有《當初我倆分別》、《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等精品。
敘事詩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希隆的囚徒》
被稱為「東方敘事詩」的《異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盜》、《萊拉》、《科林斯的圍攻》、《巴裡西納》等。東方敘事詩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的形象。
劇詩有《曼弗雷德》、《該隱》等,政治諷刺詩有《審判的幻景》、《青銅世紀》等。
3.長篇敘事詩《唐璜》是拜倫的代表作,也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出色的文學作品之一。
它通過西班牙貴族青年唐璜的漫遊歷險和抒情主人公的觀感議論,諷刺和批判了 18 世紀末19 世紀初歐洲政治的黑暗、上層社會生活的虛偽和保守。
4,《唐璜》第三章中《哀希臘》的主題是愛國主義。
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她創造的燦爛文化,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但自中世紀開始,希臘民族持續衰落,一千多年湮沒無聞。
從 15 世紀中期開始,更是被土耳其吞併統治。在 19 世紀上半葉,受激蕩歐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希臘開始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
拜倫受此鼓舞,寫下了這首充滿愛國激情的詩篇。
《哀希臘》的愛國主義主題建立在古今對比的基礎之上。
詩人從「文教」和「武功」兩個角度回顧了古希臘民族的輝煌成就。
「文教」提到阿波羅神話、荷馬史詩、薩福和阿那克裡翁的抒情詩,「武功」列舉了馬拉松戰役、薩拉米海戰,以及三百斯巴達勇士以血肉之軀抗擊強敵的溫泉關戰鬥,這些著名戰例彰顯了希臘民族勇於抵抗侵略,捍衛獨立、自由的光榮傳統。
詩人在回顧希臘民族光榮傳統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屈辱現實加以對比,把古代希臘人民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與當下希臘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麻木沉淪狀態作對比,以圖喚醒希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其反抗異族統治的戰鬥精神。
流淌在字裡行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蘊含著殷切期望,加強了激勵的效果。
最後一節詩人流露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也不是完全消極的,其中混合了責備和憂憤,總體上深化了愛國主義主題。
5.在藝術上,《哀希臘》最顯著的特點是古今對比。
詩人在幾乎每一詩節中,總是先歷數古希臘隆盛時期的文教或武功,然後筆鋒一轉,指向希臘屈辱的現狀,這種倒高潮式的對比,使古今產生強烈的落差,把情感引向對現實的思考,起到了明確方向、強化鬥志的效果。
其次是全詩的抒情既氣韻連貫,又富於變化。
圍繞著懷古傷今、激人奮進的抒情主旋律,詩人時而感嘆,時而質問,時而論辯,時而諷刺,抒情手法多樣,語氣富於變化,使情感跌宕起伏,讀來迴腸盪氣,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05.知識連結
拜倫式英雄。
拜倫筆下的「英雄」都是一些「孤獨絕望的反抗者」,具有以下共同的精神特徵:抑鬱孤獨,桀驁不馴,鄙視一切;
明知反抗的結果是失敗,但仍然在絕望中對社會進行不妥協的反抗,而反抗也常常以悲劇而告終。
這些人物有拜倫本人強烈的個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