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閻錫山在臺灣:因為思念山西故裡,山上建造窯洞式房屋

2021-01-20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每當亂世之際,英雄輩出。在民國時期,閻錫山坐鎮山西,執政38年之久,可謂是「亂世諸侯」,是非功過,時人或後人眾說紛紜,各持一詞,然而不可否定的是,他是那個特殊歷史年代無法忽略的風雲人物。

晚年的閻錫山,是在臺灣度過的,隱居於臺北臺北陽明山上。

從十五歲就跟隨閻錫山的張日明老人回憶,當時陽明山比較偏僻,1950年閻錫山搬來時,只能用卡車的發動機來發電,直到三年後才通電。最初蓋五間石棉瓦的房子,由於思念家鄉,閻錫山要求門窗都砌成窯洞的形狀。但是太悶熱,身為北方人受不了,只好又開挖山地、雕鑿石塊,蓋起另一棟石屋。

這棟由閻錫山親自設計、打造的石造屋「種能洞」,儼然就是山西窯洞的復刻板,他也時時刻刻思念著山西故裡。

當年閻錫山為此專門寫到:「我到臺灣因不耐炎熱與暴風雨的侵襲,建茅屋於金山山麓。移居以來,想起內地冬暖夏涼不怕風雨的窯洞來。我問臺灣同胞:『臺灣為什麼沒有窯洞?』他們說窯洞有三個缺點:一潮溼;二空氣不流通;三怕地震。適於北方不適於臺灣。這三個缺點經研究完全可補救:使用洋灰就防止了潮溼;開前後窗戶就能使空氣流通;至於防地震,窯洞與樓房性質一樣,是看建築上的設施如何,我遂動念建築一所窯洞。臺灣房屋,中國式、西洋式、日本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長融合為一,為臺灣同胞作試驗。此窯洞命名為種能洞,因我向以種能觀察宇宙,為配合我的宇宙觀而名之。 」

閻錫山的「種能洞」與「紅磚屋」,就坐落在陽明山永公路小徑一片陡峭山坡地上。

如今兩棟建築簡樸的建築物,早已有些斑駁破舊,作為寓所的「種能洞」呈長方型,包括主臥室、客房、客廳、飯廳、廚房、浴室,小而俱全,每個空間都不大,單是擺上一張床,兩側各自放置書櫃,就顯得十分擁擠,目測大約60多平方米。

「紅磚屋」作為防空洞用,更是狹小,只有5平方米,隔成兩間小房,進去先看見老部屬張日明的辦公桌,再進房間就只有一張單人床及小床櫃,只能容納一個人。

當時山上沒有天然氣,須以木碳生火炊事、洗澡,簡直是過著苦修的日子。

好在廚師是從大陸帶去的,這讓閻錫山還算滿意!但他飲食簡單,愛吃麵條、饅頭,常吃的菜是紅、白蘿蔔,山藥,包心菜,白菜,豆腐和炒雞蛋。每個月喝只雞湯,雞肉不吃。每天在室外的時間不到兩小時,早晨散步,下午六時以後才到室外。

庭園不大,原來種有美國橙子,後被大雨衝走。

幾百米外就是閻錫山墓地,當年散步時選中並買下的,1960年5月23日病逝,葬於此。墓前斜坡上,用水泥雕成一個三米多高的「中」字。

因為他從事著述,先後寫了20多本小冊子,其中主要的是宣揚他「物勞主張」和「中的哲學」為內容的《大同之路》。死後,圓形的墓丘飾以灰綠色的馬賽克貼面,其間用水泥塑有「世界大同」四個大字,「世界大同」的間隙處下方,又分別嵌有四個「中」字,取意於為:處事、為人、為政,都要「發於仁,歸於中」。

在民國歷史上,閻錫山是個充滿爭議而複雜的人物,然而對於他晚年的生活,大家卻鮮為人知。

相關焦點

  • 閻錫山晚年在臺灣生活:身邊沒有兒女,死前留下七句話,令人感慨
    [譯文]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笑容滿面,帶著幾個貼身侍衛乘飛機逃往臺灣,直至死亡,沒有返回大陸。自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起至一九五九年逝世,閻錫山在臺灣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來到臺灣後不久,閻錫山很有見地就辭掉了「行政院長」的職務,帶著隨從人員搬到臺北市郊陽明山附近的菁山居住。原為日據時代未建的農場,極其偏僻,離最近的公路要走半個小時。到臺灣時,閻錫山隨身攜帶兩箱金子,自己也可以盡情享用,侍衛們都勸閻錫山改行,閻錫山拒絕了。
  • 臺灣閻錫山故居:仿照山西窯洞的風格修建,侍衛自願守墓59年至今
    【晚年閻錫山】1949年12月7日,閻錫山逃往臺灣,至死未再踏上大陸一步。閻錫山來到臺灣時的身份是國民黨「行政院長」,但是沒有多久他就很識趣地辭職了。離開官場後,閻錫山似乎明白平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搬到了遠離鬧市的郊區居住。
  • 臺灣閻錫山墓地:墓碑朝山西老家,遺言7句話,侍衛自願守墓至今
    【晚年閻錫山】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乘坐飛機逃往臺灣,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大陸一步。閻錫山在臺灣生活10年,於1960年5月23日在臺北病死,終年78歲。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閻錫山也是如此,他希望能葬回山西老家,最終未能實現。
  • 閻錫山晚年在臺灣生活:身邊無一子女,死前留下七句話,令人感嘆
    (這是一組反映閻錫山在臺灣晚年生活的老照片)【閻錫山在菁山住所裡】來到臺灣不久,閻錫山很識趣地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位,並帶著侍衛搬到了臺北市郊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菁山這裡曾是日據時代沒有建成的農場,無比偏僻,距離最近的公路步行需要半個小時。閻錫山去臺灣時帶著兩箱黃金,他完全可以過著奢華享受生活,侍衛都勸閻錫山換個地方,閻錫山拒絕了。
  • 閻錫山晚年居住臺北,全靠寫作打發時間,去世前送自己一道輓聯
    說到山西,山西人中有一人肯定是在近代史上最為出名的人物,他就是閻錫山。曾在民國時期掌管山西38年之久的山西王,一生風光無限,但是到他晚年之際,沒有了兵權,居住在臺北的陽明山,此時他的可謂是經歷過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但是這些事情在閻錫山看來根本不是事,可能這份難得的清靜也讓他開始嚮往這種淳樸的田園生活。
  • 閻錫山在臺灣的最後10年時光:每天讀書寫作,空閒時下地種菜
    閻錫山於1949年12月8日從成都逃到臺灣,這一年,他67歲。剛到臺灣時,他還有小車代步,但被蔣介石排擠,他不得不辭去所有職位,搬了幾次家後,最終一直居住在臺北市郊陽明山上永公路245巷34弄277號寓所,並將居住房屋起名「種能洞」,以懷念山西的窯洞。
  • 探訪閻錫山臺灣故居 陽明山上試著蓋窯洞組圖
    臺北市郊陽明山上永公路二四五巷三十四弄二百七十七號是閻錫山故居所在。從一九五0年遷居於此,到一九六0 年病逝,閻錫山就在這座他自建的「窯洞」中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圖為故居室外,圖中的張日明老人與閻錫山是山西同鄉,從十五歲就跟隨閻錫山,到臺灣後任侍從警衛,今年已七十七歲,仍忠實地看守在故居。 中新社發 耿軍 攝
  • 閻錫山到臺灣的晚年清貧生活,在山上住簡陋房子,吃飯饅頭配青菜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國民黨一些高級將領也隨之去臺灣,其中蔣介石也要求閻錫山一同前往。記得有一部電影叫《太平輪》,展示了去臺灣貨輪的故事,船上也有國民黨軍人。不過向閻錫山這類高級軍官,還是可以乘坐飛機去臺灣的。
  • 閻錫山的小兒子,移居美國淪落到賣保險,晚年回山西故居要買門票
    昔日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小兒子卻註定一生落寞,他移居美國淪落到賣保險,父親病故無錢回到老人家身旁,晚年回山西故居要買門票。 當閻錫山出任民國「行政院長」之時,閻志惠便肩負保護父親的責任,隨同其從廣州到重慶,又從重慶奔赴臺灣。一路的奔波,閻家人都離開了山西這片故土,而閻錫山更是至死,都沒能再回到故鄉。只有在臺灣的墓碑,面朝著山西方向,內心永遠無法放下不能「落葉歸根」的遺憾。
  • 探訪山西閻錫山故居:「民國第一豪宅」
    據介紹,這裡曾共建有都督府、得一樓、二老太爺府、上將軍府、穿心院、新南院等大小共30餘個院落、近千間房屋。這個當時被稱為「民國第一豪宅」的宅院,鬥轉星移,許多院落已經不再。 東花園內一座西洋式的噴水池,在當時的山西建築中是很少見的。故居的工作人員說,這與主人閻錫山曾出國留學,接受西方思潮有很大聯繫。
  • 19歲時追隨閻錫山去臺灣,自願為他守墓59年至今,原因令人很感慨
    對外時,閻錫山則封鎖外來資本、外來思想的入侵,甚至把山西境內的火車都改成窄軌。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山西發展成為了一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獨立王國,尤其義務教育水平全國第一。閻錫山非常滿意自己的傑作,認為自己把山西治理得很成功。也有人說,閻錫山能夠成為「山西王」,是因為他對蔣介石忠誠。
  • 山西王閻錫山的妹妹,沒趕得上與哥哥逃到臺灣,她的結局如何?
    雖然這些人物有好有壞,但他們都很厲害,甚至有的成了一方諸侯,如果不是大勢所趨,像閻錫山這樣的人物是有能力當總統的。閻錫山談到大名鼎鼎的閻錫山,大家大概都很熟悉,在那個年代,閻錫山可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人物,他當年在山西號稱「山西王」,擁有絕對的權威。
  • 2018年春節尋訪臺北閻錫山故居及墓園
    1949年3月29日,閻錫山飛離他統治了三十八年的山西,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最終在臺灣陽明山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十年。
  • 閻錫山在臺灣的最後日子,在山上隱居十年,一日三餐吃饅頭白菜
    閻錫山,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熟悉,新中國成立前,他乘飛機離開大陸來到臺灣,在1960年5月病逝,只在臺灣生活了十年。到臺灣的第二年蔣,策劃成立了「國民黨改造案研究小組」,結果閻錫山排除在外。至此,這位民國以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人物徹底告別了軍政舞臺。
  • 閻錫山的最後十年:苦撐危局,流落海島
    三萬六千平方公裡的臺灣島,見證了閻錫山晚年的失落與無奈。 閻錫山部隊沒了,山西也丟了,一無所有,等待他的將是什麼呢?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升官發財。6月13日,閻錫山在廣州勵志社行政院禮堂正式上任,他的職務非常高: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怎麼就把如此顯赫的官職交給閻錫山呢?因為當時的中國並非只有國共兩軍在戰鬥,國民黨內的各派系也在戰鬥,要提拔一個人,必須獲得主要派系的認可,只有一個派系同意,那是不行的。
  • 罕見的閻錫山老照片,圖2是家人合照,圖3左邊是蔣介石
    提起閻錫山的名字,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民國時期他統治山西38年,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後在解放前夕,閻錫山跟隨蔣介石去往臺灣,再也沒有回來,死後也被安葬在臺北。圖中是閻錫山家人合照。只見他端坐在椅子上,戴著眼鏡微笑有些和藹,絲毫看不出平時殺伐決斷的樣子。
  • 探尋閻錫山故居,如今為國家4A景區,800餘間房屋,頗具神秘色彩
    想必大家都知道閻錫山的名號,畢竟也算是當年的小人物,被大家戲稱為「山西王」。由此可見他在當地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很多後人對他評價也是褒獎不一。或許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每當提及閻錫山的功時,大家都會為此感慨。當時太原的近代工業都是在他的倡導之下,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以至於太原武宿機場都是在人家打下的基礎,也算是對我們的一種特殊保護,當時還可以獨立建造步槍、山炮。
  • 深得閻錫山信任,「五妹子」閻慧卿到底是什麼身份?
    在山西王閻錫山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曾經歷和馮玉祥、李宗仁聯手倒蔣、創辦西北實業等,但他一生只娶了兩任老婆。 一位是自幼青梅竹馬的徐竹青,由於徐竹青沒有生育能力,於是閻錫山父親閻書堂為兒子張羅了第二任妻子許家的女兒並改名徐蘭森。
  • 閻錫山故居,這個有人愛有人恨的「山西王」的舊居裡有什麼秘密?
    閻錫山在山西有一個特殊的名號,被稱為是「山西王」,而歷史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作為一個有功又有過的人,很多人評價以「功不及過」或者「過不及功」,這都無可厚非。事有兩面,人分各種,在擁有這些功勞的同時,閻錫山也犯下了一些錯誤。歷史變化,時代推進,當年雄霸山西的一代霸主,最後成了陽明山上的一座孤墳。而除了閻錫山墓,在忻州還有一座閻錫山故居,雖然不太為人所知,但作為一個旅遊景點來說還是十分值得一去的。
  • 閻錫山逃亡臺灣帶著兩箱黃金,為何住60平米的窯洞,錢去哪了?
    閻錫山在蔣介石敗退臺灣之際,也隨老蔣到臺灣。但來到臺灣後,閻錫山卻住在窯洞裡?據說他在逃走前帶了兩箱金子。為何到臺灣後仍住在窯洞裡?這兩箱金子究竟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