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月半,鬼亂串,沒事別去河邊站」,中元節有啥講究?

2020-09-03 豬友巴巴

時光荏苒,歲月飛逝!轉眼之間,2020年三伏天已經離去,受限於目前肉價的高企,估計很多村民「貼秋膘」也不那麼熱衷了!前不久,父母告訴筆者,遠一層的親戚,二舅腦血栓,要去醫院看看,特別叮囑要避開「初一」和「十五」,尤其是,進入農曆七月後,萬不可「七月十五」去看望病人、走親戚或者去河邊遊玩!筆者不解,父母說,在農村,俗語有「七月半,鬼亂串,沒事別去河邊站」!農曆七月十五,與其餘的月份不同,不僅不適合去走親訪友,也不適合去野外遊玩,在農村,這是規矩,也是中元節的一種講究!

的確,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七月半、地宮節、盂蘭盆節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中元節的稱謂來自道教的說法,古有祭祀、放河燈的習俗。當然,進入農曆七月後,各地也陸續迎來豐收的月份,七月半也是傳統祭祖,酬謝大地,報秋收的重要節日!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基於中元節的祭祀習俗,這也成為了與清明、春節以及重陽節一起,成為了「敬祖盡孝」的重要節日。據民間神話傳說,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上元節為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為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先祖的節日,也被稱為「鬼節」,在民間神話傳說中,這一天地宮大門打開,地宮中的亡靈回到人間,而家人為了照亮逝者親人回家的歸途,往往要在河邊或者路邊燒紙,為其照亮歸家的路!因此,有了「鬼節」的說法;而對於下元節也是民間祭祀的重要節日!

那麼,中元節有何講究呢?在我國,十裡不同俗,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中元節大致有祭祖以及慶豐收的風俗傳統!當然,在農村,這一天長輩也會告誡晚輩,要謹言慎行,有些事是不能去做的!

比如說,①、中元節是祭祀的節日,在民間往往會有燒紙的習俗,因此,要謹記切莫踩到焚燒後的燒紙上;②、中元節,又稱為「鬼節」,長輩告誡晚輩,這一天要傍晚前回家,不要在外逗留;③、謹記夜晚時分,不要去製造聲響,不要去吹口哨等;④、在吃飯聚餐時,注意禮儀文化,不要用筷子豎立在飯碗裡!

當然,中元節最為深刻的是一種文化信仰,是一種緬懷先輩,「慎重追思」的文化傳承,它弘揚了孝道文化,也包含了樂道好施,普渡的文化積澱!

農村俗語「七月半,鬼亂串,沒事別去河邊站」,中元節有啥講究?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為筆者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產生應該是屬於融合了民間風俗與道家及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節日,最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有了祭祖的傳統,因為這個時期真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將最新鮮的食材食物供奉給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家人的健康和來年的豐收。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
  • 農村老話,「七月半,鬼亂串」,中元節這天晚上,不適合出門嗎?
    在農村是有非常多有意思的俗語,也有很多老一輩人覺得不能觸碰的禁忌。就比如,在農村很多老人都認為貓是一種邪門的動物,如果它長久盯著小孩子看的話,那是非常不吉利的。特別是黑貓,老人們都很不喜歡看到。七月半,是傳聞中的鬼節,那麼很多人也有了疑惑,為什麼偏偏這個日子定義成了鬼節呢?
  • 民間有「七月半,鬼門開」之說,有三禁忌要搞清楚,看完明白
    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和除夕、清明、重陽稱為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人們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比如農曆七月半,正是初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慶豐收,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意,其傳統精髓核心是敬祖盡孝。
  •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忠告農村的很多俗語都與當地的農時天氣有很大關係,比如閩南地區愛說「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北方地區則認為「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半鬼,就怕端午節水」,說的是什麼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小妮,小妮從小就喜歡聽家裡的長輩給我講一些有關於農村的俗語,因為這些農村俗語,大多數是老一輩人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經驗,是非常富有智慧的。其中甚至蘊含著很多生活經驗以及農業生產經驗。
  • 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在過一天,就是中元節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農村傳統的節日,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祀先人,一般來說這種日子農村的規矩一般都非常的多,要注意很多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老傳統,對先人要有敬畏之心。
  • 中元節將至,老祖宗所說的「七月半,鬼亂串」,有哪5大禁忌?
    沒錯就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之為「鬼節」。傳統節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能一直流傳到現在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們可以偶然新鮮的去過一下國外的節日,但是對於我們自己的節日,堅決不能忘記,一定要尊重起來。
  • 七月半,鬼亂竄!四川的「鬼節」有些啥子禁忌和講究?
    以前小時候到了8月底,就經常聽到老輩子嘴裡念叨,「七月半,鬼亂竄。」在老輩子看來,「七月半」這個鬼節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忌諱別人拍肩膀,忌諱踩冥錢撿錢,忌諱半夜慶生,忌諱半夜晾衣服等等。小時候百無禁忌,自然會嫌老輩子說這些禁忌囉嗦,現在長大之後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去講究這些禁忌。若是身邊有親朋好友不小心犯了忌諱,還會苦口婆心地說上半天。
  •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為何怕端午節水呢
    另外,在古時候,民間有端午節天賜「神藥」的說法。意思就是端午節這一天,藥神會來到人間。而老百姓要曬藥材,才能夠迎接藥神。在端午節這一天下雨了,估計藥神就來不了了,所以就會導致人們多病多災。  不怕七月半鬼
  •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
    俗語: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啥意思,有根據嗎?文|海豐說歷史農村的俗語有不少和節氣,氣候有關,而莊稼和天氣可是息息相關,一旦天氣紊亂,對種植的作物可是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的。最怕端午節的水,不怕七月半的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七月半是我國的傳統鬼節,相傳陰氣極重,太陽落山之後最好不要在外面逗留,有可能生病或者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而端午節的水是指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較大降水,這個時候下大雨以來會影響到端午節本身的賽龍舟活動,二來會對莊稼的生長造成影響,嚴重程度甚至大於七月半的鬼。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農村老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什麼意思?
    農村許多老俗語雖然流傳廣泛,卻有著地域的限制。我國地大物博,其中的農諺,大多屬於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經驗總結,所以,對南方而言並不適合。而有的俗語誕生在南方,總結了南方農人的生活智慧,就比如老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的水」。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其中的意思。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有稱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七月半,鬼亂竄!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開的時候。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鬼節」。而這時候也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所以有一些膽小的朋友,在半夜出來逛一逛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心裡發毛。而我們也可能會想起那些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那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講究?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亂竄」,中元節是怎麼來的?都有什麼習俗?
    中國的悠久歷史讓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有很多的習俗,正是因為如此顯得中國神秘又富有韻味,中元節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有句古話叫:「七月半,鬼亂竄。」就是描述的這一節日,也因為涉及到鬼魂這個節日的神秘色彩也更加的濃鬱,很受家中長輩的重視。
  • 中元節可以看見鬼嗎 鬼節禁忌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七月半」在道教文化當中被稱作「中元節」,既然是中元了,自然就有上元節和下元節。「七月半,鬼亂串」,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5大禁忌你知道嗎1、祭祀:「鬼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七月半是古時祭祀的節日。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就如行走在鄉間的百科全書一樣,能說出各種各樣看似毫無科學依據,實際上蘊含無窮道理的民俗民語,比如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
  • 「鬼節」七月半,農村的中元節有哪些禁忌?這些事萬萬不能碰
    七月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是一個非常忌諱的日子。在這一天當中,全國各地幾乎都流傳著一些神秘而又可怕的傳說。所以在民間,每年的農曆七月,都被稱為「鬼月」。而七月十五,則被稱之為「鬼節」。在這一天,農村裡面的老頭老奶都會絮絮叨叨,告訴晚輩們一些禁忌。
  • 七月半很快到來,詳談農曆七月半該做些什麼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七月半民間又稱為鬼節一、七月半的忌禁進入七月中元節期間,半月內互相不請早安或不作常規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