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餐飲如何跑出大賽道?

2020-12-19 餐易私塾

一場疫情對餐飲業的打擊可謂是毀滅性的,許多餐飲在疫情的衝擊下沒能走上發展的道路,反而因為一些問題消失在餐飲界的舞臺之上,餐飲市場一度非常低迷,如今也才剛有恢復的跡象。

但在這低迷的市場氣氛下,有一個品類非但勢頭不減,反而還呈著增長趨勢,它就是小吃品類。無論是開出1000家店的阿甘鍋盔、長沙排隊王黑白電視,還是小吃阿芮烤雞爪等品牌,都憑藉小吃「物美價廉」的經營策略迅速抓住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心,做到了逆勢突圍。

小吃業為什麼越來越火?

一、小吃受眾廣,市場潛力大

小吃的種類豐富多樣,地域特點鮮明,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隨著經濟水平提升,各地的深入交流,各種各樣的小吃也逐漸融合發展,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商戶已超過500萬家,而小吃快餐類數量最多,小吃也成為了餐飲商戶的首選創業品類,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隨著中國80、90後人群體量逐漸龐大起來,而小吃快餐類作為這一群體日常生活的習慣性消費品,因此被市場廣為追捧。此外,生活節奏加快及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對小吃快餐市場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大部分人喜歡小吃的原因除了美味飽腹,還因為小吃的出餐速度快,而且靈活性強,能滿足邊逛邊吃的需求。在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小吃更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消費群體穩步上升,市場潛力也就無限放大。

二、小吃業態的變革

人們對傳統觀念中的小吃大約都局限在街邊小攤,沒有任何的行業規範,環境衛生惡劣,然而,近幾年隨著國家的各項管控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小吃快餐在環境、產品以及體驗上的升級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小吃店從街邊搬進了商場、購物中心等地,從雜亂無章的街邊店變成了窗明几淨、精心裝修的精緻小店,形象從「邋遢」一躍成了小清新風、唯美風、科幻風等等,這正符合了當下年輕人們追求潮流的新鮮感,與此同時,小吃的顏值和服務水平也在不斷的攀升,吃一頓小吃,與吃一頓「海底撈」似乎也沒多大的差別。

而在運營上,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了整個餐飲行業的進步和變革,小吃作為最契合網際網路的品類,思想變革上也是最快的,小吃快餐擁有了網際網路思維之後,通過現代化的網絡社交平臺包裝和宣傳自己的品牌,無論是匠心精神、獨特口味還是環境設計,都傳遞著品牌的價值,有自己鮮明的記憶點。

反覆的強調和視覺刺激下,品牌符號牢牢地佔據顧客認知,不僅能抓住消費者的心,還有利於二次傳播,對品牌塑造大有裨益。

不僅環境和思維的變革,在產品渠道上,小吃也在市場發展的步調下迅速改革,無論什麼品類的餐飲,好的食材、好的工藝、好的口味都是消費者們追求的終極目標,而小吃能在混亂的市場下迅速出圈,也在於小吃品牌們越來越在乎消費群體的消費感官了。

再也不是街邊小店一成不變的味道和體驗,小吃品牌們也在著力滿足現代年輕消費者們的消費需求,從食材、製作方法等方面不斷的優化產品口味和環境,除此之外不斷研發新的產品也是品牌們一直著力的事情。意在讓消費者們不斷的吃出「新鮮感」、吃出「與眾不同」。

三、新零售和供應鏈的發展

餐飲業態正在經歷著一場變革,而這場變革伴隨著新零售經濟的興起,餐飲品牌們也都在經歷著自己的變革,新零售業態正在重構新餐飲模式,而新餐飲模式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供應鏈,英國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福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曾斷言:21 世紀的競爭將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餐飲業是個 3.9 萬億的大盤子,據統計,2017 年中國餐飲市場的食材採購規模已超過 8000 億元,預計到 2021 年將達到 20 萬億。「食材」作為餐廳最關鍵的支出,佔據著最不容忽視的地位。研發、服務、體驗……一切都要在供應鏈的基礎上展開。

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中式小吃快餐也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食材零售+現場烹食」、「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新零售模式成為了更多小吃快餐品牌拓展渠道發展的新路徑。

四、小吃的成本低,風險低

就餐飲行業來說,小吃的投資成本是較低的,小吃的經營模式靈活,可開店可擺攤,開店的話也無需過大的面積,所以在前期店鋪租金這方面不用過大的開銷成本。小吃的受眾廣,什麼小吃是什麼口味,吃過的顧客都了解,無需過多的宣傳,認知度、知名度高。而且大部分小吃都是相當暴利的,看似不起眼,收入還是十分可觀,很多人都靠小吃實現發家致富。

小吃餐飲如何跑出大賽道?

一、升級小吃品牌,避免細分賽道陷阱

小吃品牌巨頭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說過,品類是企業的核心,所以我們在選擇品類時,要學會在街頭巷尾找機會,要接地氣。細分賽道選品類的時候一定要選有自然流量的再把它原地升級,而不是再去創造一個新品類。

有句話叫做「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對於小吃來說,也可以理解為「小吃源於街頭但我們又要將它高於街頭。」品類來源於街邊小店,將之形象、體驗和環境升級,打造跟顧客同等的交互方式,讓顧客在小吃店也能體會到「海底撈」的體驗感,獲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和對價值感的認同。

同時,我們選擇細分品類時也要避免細分賽道的陷阱,不能太過於細分,有時候過於細分,在某一個地方確實有機會做得很好,但這樣,想走得更遠包括走向全國的話就會比較麻煩,因為太細分的品類,很多都缺乏普適性。

二、把握餐飲新風口,重視供應鏈

從《2018年中國餐飲及餐飲供應鏈投融資報告》顯示中我們可以看到,資本對餐飲品牌的投資熱度就已經下降了很多,而對餐飲供應鏈服務企業的興趣正在提升。據相關數據表明,餐飲供應鏈市場近兩年來正在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長,迎來發展黃金期。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品牌和投資者看到了供應鏈對於餐飲行業的重要性,隨著餐飲消費的升級,消費者更加注重用餐的體驗和品質,高性價比的需求也促使著餐飲品牌們在思維上的變革,無論是環境和產品上,都是以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為主。

而在這樣的情形下,具有專業性的餐飲供應鏈企業對餐企的價值開始體現出來。同時,餐企的供應鏈意識也陡然提升,各大餐企開始紛紛加強供應鏈建設,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小吃行業因為其特有的模式,對供應鏈的要求就更高,正新雞排能迅速的發展,一開始就著力於其強大的倉儲供應系統,所以小吃品牌要想跑出大賽道,供應鏈的完善不必可少。

三、抓住「網絡」紅利,借力平臺布局

現代社會是個網絡化的社會,外賣電商等平臺的發展,加速了餐飲零售和連鎖化的發展,作為最容易「零售」的品類,小吃無疑是最容易在此時出圈的。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夸父炸串,還是親愛的鍋包YOU等餐飲品牌,在確定小吃選品之前,都在利用數據來幫助自己。

其實不只是餐飲行業,現在最火爆的跨境電商也是如此,面對來自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由於種族、國別、文化習俗、消費習慣、興趣的差異,自然會影響到商品的品類和銷量等問題。只有運用平臺大數據去做用戶畫像的分析,了解顧客心裡,才能保證選的產品更符合顧客所需。

那餐飲老闆要如何獲取數據,又怎樣通過數據來幫助自己選址、選品?

1)通過外賣平臺線上、線下數據入手

外賣等平臺是獲取數據最好的入手渠道,以美團餐飲系統為例,美團平臺自身就擁有堂食、外賣、團購線上、線下630萬活躍商戶和4.6億交易用戶數據。

2)參考平臺生成的選址、品牌、同行分析報告

美團餐飲系統打通了堂食、外賣和團購業務的線上、線下全渠道餐飲生態數據,具備更強的行業優勢,其生成的選址、品牌和同行分析報告更有助於餐飲老闆做自己所選品類的深度分析。

3)通過各品類商戶流水、訂單量、顧客畫像等維度綜合對比

除了宏觀數據和分析報告,餐飲老闆也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更細分的數據,來衡量自己所選的品類是否在某一個區域熱賣,或者所選店鋪位置是否可以獲得更多客流。比如,美團餐飲系統可提供所選商圈範圍內餐飲品類的流水、訂單量、客單價和客流量等核心餐飲經營指標,覆蓋堂食、外賣、團購等多個維度。

如果餐飲老闆想開一個雞排店,就可以根據美團所提供的,附近商圈內同行雞排店鋪的訂單量、客單價、客流量、顧客消費時段、實付價分布等來綜合考慮店鋪的位置,和所選品類的可行性。

而近期,美團也推出了商戶成長計劃,為優質商戶提供流量等各方面支持,一方面為廣大中小商戶填補線上經營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幫助大型連鎖商戶了解各門店線上運營能力的不足,幫其快速提升。

校長觀點

小吃之所以現在被很多餐飲企業重視,就是因為它的投資成本更低、開店速度更快、鋪墊密度更大、品牌影響力更廣。它也可以上到一定的規模,比如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都是四五千家店以上。

同時小吃的升級也必定意味著對快餐會形成新格局的衝擊,而不是傳統的米飯、餃子、包子。所以,當所有小吃進行升級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品嘗到更多美味的食品。

同時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15塊錢以下的小吃會升級到15-25塊錢之間的快餐,這也是地方菜系和全國口味真正意義上能夠走通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小吃呢,它具有一些地方的特點,全國普遍型的小吃其實並不多,哪怕就是一碗麵它在全國都有著不同的味道,因此小吃如果想跑出大的賽道,它勢必要去地區化、去特色化,然後形成具有一定的、統一口味的產品。

但是這種口味也勢必要有一定的前提,比如口味上是不是可以抓人心,是不是可以抓味道,是不是可以讓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復購和粘性或者記憶點,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吃升級並做大的前提。

相關焦點

  • 老鄉雞進軍深圳市場,中式快餐成為熱門賽道?
    在午餐和晚餐時段裡,有拿手、家常、下飯和涼菜4大菜品任選,葷素混搭,一份最低六元;下午茶則有小吃、甜品、飲品等多種選擇,一份最低9元;晚上還增設了酒吧場景,下午5:30以後開始提供酒水,包括啤酒、雞尾酒、威士忌、特調等。截至目前,老鄉雞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800家,其中500多家在安徽省內。
  • 縱觀全國500萬小吃商戶,小吃產業的未來在哪裡?
    而品牌們該怎麼從小吃賽道尋找新機會點呢? 」 在新消費、地攤經濟、夜經濟等浪潮推動下,流動的街頭小吃攤,正變身連鎖、加盟式門店進駐商場「掘金」。 民以食為天,小吃遍天下 小吃產業是我國餐飲業的主基調。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500萬小吃商戶,目前是餐飲業最大的品類賽道。
  • 小吃如何變產業青海美食進階記
    兩組數據能說明一二:今年1至7月,西寧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285.8萬人次,同比增長17.41%;實現旅遊收入161.12億元,同比增長27.49%。7月15日,首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拉開帷幕。
  • BOSS面對面|川北食品:開闢新型小吃賽道之後如何吸引消費者?
    「餐飲是我們目前的佔比最大的板塊,我們將在餐飲方面去重新布局,但是在未來我們將把重心轉移到食品領域,規劃將把食品佔比提高到70%—80%。」任浩天認為:「目前,我們轉戰食品最大的問題是品類過少,只有一款川北涼粉還算能被大家熟知,但是在食品領域,一款產品很難去佔領市場,我們準備向辣味調料、休閒食品、方便速食產品同時進軍。」
  • 選品選址、運營管理、獲取流量,美團餐飲系統擊破餐飲經營多重難題
    無論是開出1000家店的阿甘鍋盔、長沙排隊王黑白電視、還是小吃阿芮烤雞爪等品牌,都做到了逆勢突圍。小吃的風口一直在,那餐企如何抓住紅利迎風而上呢?近期,美團舉辦的《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小吃行業重新洗牌,如何躲過選品坑」的話題引發行業內餐飲老闆們的熱議,欄目中嘉賓提到的小吃升級觀點和選品策略都值得餐企關注和深思。
  • 10平「小店」日營收2萬!多家知名餐企進軍超市開檔口!
    這些知名餐企進軍超市開檔口店,開啟「大牌小店」模式,憑藉現場製作、品牌背書等優勢,利用超市的「天然客流」吸金,十幾平的小店日營收少則幾千,多則五六萬,成為新藍海! 多家知名餐企進超市開檔口店,開啟「大牌小店」模式 職業餐飲網記者近日走訪北京物美、超市發、家樂福的多家餐飲檔口,他們有的已經開了半年有餘,如眉州東坡,有的悄然入局,如砂鍋居,他們現在賣什麼?發展如何?跟記者來看看。
  • 魚你在一起殺入小吃賽道?食三妹炕饃北京首店開業即躥紅
    隨著新冠疫情的逐漸好轉,中國的餐飲行業也開始全面復甦。雖然疫情在上半年對整個餐飲業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伴隨著近期海底撈和西貝紛紛推出十八汆、弓長張等餐飲新品牌,也不免讓中國餐飲從業者看到一絲曙光,以及大佬們對未來的滿滿信心。而就在昨日,一家充滿江湖武俠風的地方休閒小吃品牌「食三妹」在北京低調開業。
  • 20平炸串店,日均營收1萬,袁澤陸再戰小吃賽道!
    西少爺的聯合創始人袁澤陸離開西少爺之後,也依然選擇在小吃領域繼續深耕。在火鍋串串的紅海領域裡,他卻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做起了炸串。20平米炸串店,日均營業額能達到1萬!袁澤陸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小吃又該如何創新?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炸串時,袁澤陸開門見山的提出自己的核心觀點:選擇品類一定要遵循「大邏輯」和「小邏輯」。
  • 深度分析 | 萬億小吃賽道裡的「湯包暗戰」
    在接下來的5年裡,他帶領著父老鄉親在紹興連續開出50家合作經營店,5年狂賺500萬。2006年正式註冊老臺門商標,以加盟的方式進軍全國市場,如今門店「遍地開花」。假設都是投資10-20㎡的一家店,老臺門投入5-8萬,三津湯包需投資約在7-10萬之間。雖然都是通過特許加盟模式來擴大市場佔有率,但卻有著不同的盈利模式。三津湯包從一開始企業定位就是食品工廠,2016年就在東莞建了6.8萬㎡的三迎產業園,實現全流程的包點加工製造。
  • 沙縣小吃進軍日本、美國?不到三小時倉庫都吃空了!營業額70億!
    「沙縣小吃」大家肯定都吃過,在中國可以說是已經開遍了大江南北。但是最近卻有消息傳出,沙縣小吃可能會保不住餐飲行業三大巨頭之一的位置了,那麼它真的快要沒落了嗎?沙縣小吃是從地方走出來的標誌性的餐飲小吃。不僅開遍了中國城市的各個街頭,而且還有著入駐國外的宏大戰略目標。
  • 年營業額超500億元!沙縣小吃:小吃也有大功夫
    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在500公裡之外的安徽省蚌埠市,俞其寶的哥哥俞其勇經營著一家60平方米的沙縣小吃門店;而在他們的家鄉——福建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俞邦村,俞其寶和俞其勇的父親俞和傳在村裡小吃街開了個門臉,專做當地特色小吃玉糕。  你可能不知道沙縣在哪裡,但你一定見過沙縣小吃。沙縣小吃是很多城市的煙火氣。
  • 周穩成:向知名品牌進軍 做強連鎖小吃品牌
    原標題:周穩成:向知名品牌進軍做強連鎖小吃品牌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隨著80後、90後甚至00後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快速崛起,目前國內餐飲消費正處在一輪爆發狀態中,各種「網紅食品」暴走,掀起一股搶購熱潮;《德勤消費升級下的餐飲行業轉型之路》報告認為,中國餐飲行業將在未來幾年進入多元化發展和競爭的新階段
  • 特色餐飲選擇和古燒,日本私房小吃成餐飲新賽道
    2020年餐飲行業收入規模受到疫情的影響,在下半年的爆發下,增速依然持平,但是也延伸出許多新的類型餐飲項目,特色餐飲像日本私房小吃這類的佔據了未來的趨勢之一。尤其日本私房小吃品牌和古燒備受看好,日式小吃品牌的和古燒主打日式街頭燒物品類,像玉子燒、大阪燒、波奇飯這類特色產品,更是餐飲創業者可以藉助品牌的特色,加上產品多方面可以快速佔據市場份額,為品類加盟發展鋪墊道路打下基礎。
  • 中國小吃在日本成餐飲新寵
    和在中國的定位類似,沙縣小吃在日本主打價格親民,一碗拌麵賣480日元(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一碗,混沌和湯類也都一樣價格,相當於大約30元人民幣一碗,在餐飲價格相對較高的日本相當實惠。店內的幾樣受歡迎的小吃每天下午2、3點就被賣光,開業多月後門口依然每天排著長隊。在沙縣小吃被追捧之前,上海小吃生煎包已經在日本市場站穩了腳跟。
  • 13道高毛利 小吃菜品
    製作 曹軍 西安北京老鋪烤鴨總經理小吃特色 大秦餅是陝西的餐飲文化附加值,具有歷史底蘊,口感酥脆,備受食客喜愛,還可搭配各式炒菜一起夾食。小吃典故:同治皇帝駕崩後,朝廷通令全國一律不能吃葷。此時,祖居貴陽、豆腐坊老闆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準這個好時機,用豆腐加入適量的鹽、鹼和香料、蔥花等調料,充分拌勻後,捏成核桃大小的圓子,油炸後出售。出人意料的是,這小小的油炸豆腐圓子,一問世即深受貴陽人喜愛。原料:白豆腐500克。
  • 美國開業首日「關店」的沙縣小吃又進軍法國 一碗拌麵10歐
    另外,走出國門的沙縣小吃在價錢上可不是那麼親民了,一碗拌麵要10歐元,但仍是供不應求。不僅如此,這家法國沙縣小吃在裝修風格上與國內的也有所不同,除了中文店名和logo外,還為了適應當地的文化製作了一個英文招牌。據老闆介紹,在兩個月後,法國巴黎將會有第二家分店開業,並且計劃在3年之內開出8家分店,建立中央配送這樣直營的方式,把沙縣小吃在法國做一個連鎖集團化的經營模式。
  • 東北餐飲三十年 從高端餐飲到大眾小吃
    2014年開始,小吃發展迅速   大約在2014年,大眾餐飲中的小吃快餐開始嶄露頭角,並成為餐飲投資的熱點,迅速發展。對此,宋勇認為小吃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經濟、網際網路興起、消費群體改變的影響。   由於東北經濟持續低迷,小吃快餐迎合了大眾消費水平,而小吃快餐的投資門檻低、風險較小,也深受投資者青睞。
  • 數位化滲透小吃行業,如何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爆款?
    臭豆腐、鍋盔、烤冷麵、螺螄粉、鴨脖被包裝成一個又一個網紅小吃,文和友、阿甘鍋盔作為網紅小吃品牌已在全國開出千餘家門店,曾經的小吃代表——黃燜雞、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麻辣燙,也開始走向連鎖品牌化。 賦予市場潛力的正是新一批消費主力群體不會消失的餐飲消費欲望與更高更新的消費期許。
  • 沙縣小吃,涼了?
    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 沙縣小吃之所以能做成大產業,一方面是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沙縣27.2萬人中,有6萬多人在外經營小吃,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另一方面,沙縣小吃品類多樣且價格親民,填補了低消費市場空白。 在中式快餐店發展初期,沙縣小吃背靠當地政府的支持與推動,將門店開遍大街小巷。
  • 2020年餐飲行業「小吃小喝」,看萌在骨裡如何破局
    2020年整個餐飲市場呈現相對低迷狀態,重餐投資成本上升導致市場投資輕快餐項目比例上升,「小吃小喝」因為較小的投資成本和較為快速的回本周期逐漸被投資者親耐。談到這裡,萌在骨裡-排骨炸雞的創始人劉志宏先生回答到,今年會是小餐飲市場的一個機會,雖說國家鼓勵「地攤經濟」但是肯定也是規劃經營,乾淨有序,與小檔口模式的餐飲項目大同小異。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口紅效應」,今年大家口袋裡的錢不多,那花少量的錢,吃個排骨、啃個炸雞,可以很大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因此經濟不好的時候,往往中低端的餐飲行業的發展反而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