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場目擊者發回的密報,英美完全有機會在二戰時期揭露卡廷慘案的真相。然而,為了不得罪蘇聯,羅斯福、邱吉爾和他們的繼任者,均選擇了閉口不言。
當數萬名波蘭軍人和社會精英落入蘇聯之手時,他們的命運就已註定。無論是出於歷史宿怨,還是削弱未來威脅的算計,史達林等人都相信,實施「肉體消滅」是最穩妥的策略。就這樣,從1940年4月3日到5月18日期間,總計21857名波蘭戰俘遭到集體處決——子彈由後腦射入,前額穿出;葬身於蘇聯西部斯摩稜斯克市郊外的卡廷森林深處。
一手策劃了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事件,始作俑者自然對其諱莫如深。那麼,對於戰時盟友的這項罪行,美英等西方國家是否知情?近日,一批有關卡廷慘案的檔案在美國解密,給世人以明確答案——早在1943年,美英政府高層便斷定屠殺確係蘇聯所為,然而,為了不得罪同在一條戰壕裡的莫斯科,羅斯福、邱吉爾等均選擇幫克裡姆林宮掩蓋事實。
遇害者多是波蘭精英
歷史上,俄羅斯(蘇聯)與波蘭多次爆發武裝衝突,積累了諸多難以化解的矛盾。1920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攻打華沙受挫,數萬紅軍血灑異鄉,更被莫斯科視為奇恥大辱。
1939年9月1日,塗著「卐」字的坦克越過德波邊境,蘇聯立刻從中發現了復仇良機,遂於半個月後出兵,與德國瓜分波蘭。遭「背後捅刀」的波蘭猝不及防,數十萬將士不得不向蘇軍投降。在釋放了大部分被認為「無害」的俘虜後,蘇聯安全部門「內務人民委員會」仍然掌握著4萬餘名戰俘:約8500名軍官、6500名警官以及25000名士兵和士官。
1939年10月到次年2月,「內務人民委員會」在蘇共中央授意下,對這4萬人進行了甄別,如果甄別對象沒有表現出親蘇的態度,就會被定性為「蘇維埃政權的死硬敵人」。
此後不到一個月,死刑執行書即由史達林處發出。除了軍人,遇害者中還包括醫生、教師、記者、律師等。以史達林一貫的秉性,如此對待戰俘倒也不足為怪,美國歷史學者格哈特·溫伯格認為,他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削弱波蘭這個潛在對手的軍事力量」。
波蘭既已亡國,莫斯科也就不太擔心會有誰來追查卡廷慘案的真相。只不過,他們過分低估了德國人的野心。僅一年之後,淪為納粹「閃電戰」下一個目標的蘇聯,便被迫與部分波蘭流亡者攜手。當被後者問及之前那批戰俘的下落時,史達林先是謊稱他們已全部獲釋,「可能被法西斯殺害」,之後又改口稱,這些人「或許跑到了滿洲(中國東北)」。
「德方的指控本質上正確」
有些諷刺的是,首先發覺真相的恰恰是納粹德國。1943年初,佔領斯摩稜斯克的德軍在卡廷森林挖掘工事,大大小小的亂葬坑赫然展現在他們面前。希特勒聞訊大喜過望,決定就此展開宣傳攻勢,意在向美英曝光其主要盟友的陰暗面,在同盟國陣營內部製造嫌隙。
根據美國國家檔案館新近解密的文件,1943年5月,一隊遭德軍俘虜的美英軍人,被安排「遊覽」卡廷慘案現場。在一塊林間空地上,剛被發掘出來的巨大墳墓中,橫七豎八地滿是身穿波蘭軍官制服的遇害者,足有數千具之多的屍首大部分已經高度腐爛。德軍明言,這些波蘭軍官是被蘇聯殺害的,並以此「勸說」參觀者,應該對蘇聯多幾分警惕。
美軍的唐納德·斯圖爾特上尉和約翰·范弗利特中校便是當時在場的兩名目擊者。二人對納粹充滿仇恨,在內心深處不願相信這些波蘭軍人竟是死於盟國之手。
可是,面對種種無法偽造的事實,他們還是用理智戰勝了情感——德國直到1941年下半年才攻佔斯摩稜斯克地區,而屍體腐爛的程度顯示,這些波蘭軍人遇害的時間應該更早;同時,他們注意到,從屍體身上取出的信件、日記和簡報,其上標註的日期都在1940年以及之前;另外,死難者的靴子和軍裝均保存良好,證明他們是在被捕後不久遇害的。
當時,美軍內部設有一個名為「MIS-X」的特別機構,致力於解救被德軍俘虜的盟軍士兵,該機構還打入了敵佔區的集中營,利用戰俘暗中搜集情報。
範弗利特和斯圖爾特結束「參觀」後,都向MIS-X進行了秘密匯報,將他們在卡廷森林的所見所聞如實記錄。斯圖爾特稱,「我們一致認為,德國人對於卡廷森林屠殺兇手的指控……本質上是正確的。」當然,其中也不排除德方有意讓相關情報流出的可能。
美英領導人故作不知
此後的各種跡象顯示,華盛頓高層似乎不願接受這種說法。兩名美國軍官呈交密報幾個月後,MIS-X又發來指令,要求他們「進一步陳述對於在卡廷森林所見的看法」,其中包含這樣的內容:「只有想辦法把屠殺與德國聯繫起來,公眾才會對卡廷事件感興趣。」
幾乎與此同時,暫駐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也對卡廷慘案展開了獨立調查,同樣將矛頭直指莫斯科。流亡政府大使歐文·歐麥萊還將調查報告交給英國首相邱吉爾過目。
在前些年出版的歷史研究專著《邱吉爾與蘇聯》中,接觸過內部資料的英國學者指出,邱吉爾私下贊同卡廷慘案是蘇聯所為。1943年4月15日,他在與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談話時提到:「唉,德國方面披露的大概是真的,那些布爾什維克很殘忍的。」但是,出於與美方相似的考量,9天後,邱吉爾公開向蘇聯保證:「我們必須堅決有力地反對國際紅十字會和其他組織在德國統治區進行的任何調查活動(德國正組織外國專家對卡廷慘案進行調查)……這些調查將成為一種欺騙,它的結論是由恐怖統治所給出的。」
此次解密的文件中,也包括波流亡政府的調查報告。1943年的一天,邱吉爾將這份報告轉交給美國總統,其中陳述的諸多證據,顯示蘇聯就是卡廷慘案的元兇,而且很難駁斥。當然,指望與蘇聯一起抗擊德國和日本的羅斯福,絕對不肯公開揭露卡廷慘案的真相。
還有一份資料顯示,1944年,白宮曾派海軍中尉喬治·厄爾為特使,前往巴爾幹半島,通過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渠道搜集關於卡廷慘案的信息。厄爾的調查結論重申:一切都是蘇聯官方所為。羅斯福依然拒絕予以承認,宣布他「已經確信」納粹德國必須對卡廷慘案負責。
真相和正義遲來50年
戰爭結束後,由於羅斯福這個直接相關人業已去世,呼籲對卡廷慘案進行調查的聲音重新浮上水面。在這股風潮中,重獲自由的範弗利特向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首席情報助理克萊頓·比塞爾少將上書,再次強調是蘇聯而非德國導演了一切。孰料,這份材料被比塞爾迅速銷毀。後者辯稱,讓剛剛幫西方擊敗軸心國的盟友陷入難堪,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又是5年過去,隨著波蘭等中東歐國家被蘇聯吸納為衛星國,「鐵幕」在東西方之間緩緩落下。見國際氣候已變,美國終於組建了旨在調查卡廷慘案內幕的特別委員會。不過,此次公開的解密文件顯示,就在特別委員會啟動調查後不久,當年的另一位目擊證人斯圖爾特接到通知,「永遠不要公開屠殺事件的真相」。這也預示著任何調查結果都「見不得光」。果不其然,儘管特別委員會在1953年發表內部報告,稱卡廷慘案確係蘇聯所為,是「世界歷史中最野蠻的犯罪行為之一」,羅斯福政府則出於「軍事需要」,刻意隱瞞了這一事實;可是,報告中既未提及範弗利特和斯圖爾特的密報,也沒有涉及邱吉爾與羅斯福的私下溝通。
美聯社分析稱,當時冷戰初起,特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言之鑿鑿,但為了不加劇與蘇聯之間本已緊張的關係,歷屆美國政府均延續羅斯福的做法,將卡廷慘案的真相遮掩下去。於是,直到蘇聯解體前一年,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才承認,史達林及其領導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才是加害者。
對兩萬多名死難的波蘭戰俘而言,真相就這樣遲到了整整50年。(青年參考 章魯生)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