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賣自製美食違法?那是廣西的規定

2020-12-21 人民網寧夏頻道

  從12月1日開始,廣西明文規定微信朋友圈不能售賣私房菜、糕點等自家做的食品,簡單說就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自製美食違法。其實,現如今在微信朋友圈賣自製美食很普遍。那麼在寧夏,朋友圈裡賣自製美食違法嗎?12月8日,記者多方了解到,寧夏目前並無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

  據了解,11月20日,經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議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試行)》明確規定:「無實體門店的網際網路食品經營者,以後不得申請所有食品製售項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特殊食品、熱食、冷食、生食、糕點、自製飲品等)以及散裝熟食銷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實體店,通過微信朋友圈只能當銷售方,不能是出品方,在圈裡賣自製蛋糕、滷肉、麵包等屬於違法行為,或許會面臨被迫關「門」的情況。

  如今寧夏人打開微信朋友圈,也能看到賣辣糊糊、蛋糕甜點、各種辣爆小吃的「私家廚房」「私家菜單」,雖然本地尚無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是否就可以大張旗鼓為之呢?對此,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幽深認為,將自製美食作為朋友間饋贈合情合理,但如果將其作為一種產業大批量銷售並獲取收入的話,就涉及經營活動,按相關規定應該在食品、衛生、工商等部門履行相應手續。寧夏嘉睿律師事務所劉菁靜律師也表示,寧夏並沒有出臺類似的法律條文對通過朋友圈、微店等售賣自製食品的行為做出禁止規定。此舉雖然沒有明顯不妥,但對消費者而言,存在一定的衛生安全隱患。「和市面通過衛生檢驗檢疫的食品相比,朋友圈的自製食品畢竟沒有統一標準,且送達消費者手中時未經檢測,萬一出現問題再去維權困難重重。」她建議,作為消費者在訂購朋友圈的自製美食時應該謹慎選擇,市場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向廣西學習,規範管理出臺細則,儘可能降低食品安全風險。(記者 李奕辰)

相關焦點

  • 新食品安全法:微信朋友圈賣美食將來或需許可證
    另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近起草的《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明確定義了網絡食品經營範疇,未來微信朋友圈內賣美食或也需要辦證。  推行「網際網路+信用監管」   近年來,「餓了麼」等一批網絡訂餐平臺紅紅火火,但其存在無證攤販的現象也引起了市民和媒體的關注。
  • 網店微信朋友圈賣食品先得持有許可證
    也就是說,今年10月開始,在網店裡賣土特產,在微信朋友圈賣手工蛋糕,都須持證。自製食品不能隨便售賣目前,很多消費者已習慣通過網絡渠道購買食品。「甜品控」孫小姐表示:「自己有飯後吃甜品的習慣,通過微信朋友圈加了一個在浙江杭州的烘培達人,經常是挑好產品後,直接通過微信轉帳付款,讓她送過來。」不少手機控都表示會通過朋友圈或微店買食品,比如購買今年中秋節「刷屏」的手工月餅、烘培達人自製的蛋糕,而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將嚴管這些自製產品,消費者在選擇商家時應看其有沒有食品流通經營許可證。
  • 微信朋友圈賣香菸 無證非法經營被判刑
    法制網訊(通訊員 朱天曄 劉宇)目前開「微店」在朋友圈買東西成為許多人創業的選擇,然而開「微店」也要嚴格依法進行,否則不僅可能引起法律糾紛,嚴重的甚至還可能構成犯罪,如東縣人民法院近日就審理了一起通過微信朋友圈賣香菸的案件,九名犯罪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至二年六個月不等並處罰金的刑罰。
  • 微信朋友圈賣煙花爆竹涉嫌違法
    春節臨近,在微信朋友圈裡,微商們刷屏賣年貨一片熱鬧,而這幾天,甚至還有人開始售賣煙花爆竹了。這你可得留神,要知道,在網際網路、微信上銷售、購買煙花爆竹涉嫌違法,即便為了友情幫朋友轉發信息,也可能要承擔責任。
  • 紐西蘭華人注意 微信賣自製食品屬違法或被遣返
    日前,一個新的產業在紐西蘭就誕生了——朋友圈賣自製小吃。他們在自己家自製各類中華美食,什麼辣鴨脖、滷雞蛋、五香豬蹄、水餃……然後在朋友圈售賣,用一張張誘人的美食圖片,與賣保健品的、賣面膜的、賣車賣房的一起,在朋友圈為你帶來便利。
  • 如何在微信朋友圈賣石頭?
    很多人都會在微信朋友圈曬石頭,有的是純分享,有的則是在尋找買家。同樣是在朋友圈賣石頭,有的人扭扭捏捏,有的人則直截了當;有的人明碼標價,有的人則顧左右而言他(或雞湯或雄文);有的人收效甚微,有的人則屢有成交。
  • 在微信朋友圈賣香菸違法嗎?
    本報訊 記者淦丹丹攝影報導:上周六,由新法制報社聯合省律師協會主辦的第420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在新法制報公益律師QQ群(群號1:48525076、群號2:346147394)中開展,通過網絡在線解答的方式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同時,也有不少讀者朋友通過活動預告公布的「公益律師」電話諮詢得到了滿意的答覆。
  • 朋友圈賣韓國處方藥,要小心什麼
    朋友圈賣韓國處方藥,要小心什麼 但由於沒法一一的監管 絕大多數賣東西的人並沒有什麼事 (向微信團隊舉報也頂多是『警告』) 不過,在朋友圈賣東西的時候 也要注意其他的法律問題 如果賣一些刑法禁止的東西 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以
  • 微信朋友圈賣「私房菜」為何也要持證?答案在這裡!
    」的拿手好菜麻辣小龍蝦、自家祖傳的秘制滷豬蹄……在微信朋友圈裡,每當看到這些自製的美食時,你是不是會直流口水?尤其是對方還聲稱「從來不會添加亂七八糟的東西,家人吃什麼就往外賣什麼」,正是看中這一點,不少人忍不住通過微信下單購買這類自製食品。今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新法對於網絡銷售食品首次有了明文規定,規定網絡食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實名登記,並且要有相關許可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如不能提供經營者具體信息須擔責。
  • 朋友圈賣煙花,「順口溜哥」被拘留!
    朋友圈賣煙花,「順口溜哥」被拘留!▼原來,前些日子,嘉定警方接到群眾舉報,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販賣煙花爆竹。華亭派出所民警偵查後發現,該男子在朋友圈中曬出的煙花類型較多,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 女子在朋友圈賣"三無"減肥藥 被查出有毒成分獲刑
    有人看到了商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起減肥藥。然而,朋友圈裡的減肥藥真的都靠譜嗎?本期商戒將為你講述一例朋友圈賣減肥藥,把自己賣進冰冷鐵窗的故事。故事中,賣減肥藥的朱麗(化名)乃一公司員工,因在微信朋友圈裡賣的減肥膠囊中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經墊江檢察院提起公訴後,近日被墊江法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刑七個月,並處罰金。
  • 朋友圈賣的「私房菜」或是批發來的 微商食品面臨監管難
    核心提示:朋友圈賣的「私房菜」或是批發來的?。有的貨真價實頗受歡迎,有的衛生狀況都無法達標,隔著手機屏幕很難驗證食品原料色、香、味的真偽。
  • 80後海歸微信朋友圈賣燒烤 加盟店已20多家(圖)
    80後海歸微信朋友圈賣燒烤 加盟店已20多家(圖)   當下,微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聊天工具那樣單一,它可以是獲得資訊的新途徑,也可以是和朋友分享生活的新載體。
  • 不是什麼都能在朋友圈賣,已有多人被判刑!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專營、專賣的菸草,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鑑於張某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主動上繳贓物及退出違法所得,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張某的犯罪情節及悔罪表現,並對其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依法可對其宣告緩刑。據此,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 微商店主朋友圈賣違禁品 有迷藥砍刀泰國鱷魚
    (原標題: 微商店主朋友圈賣違禁品 有迷藥砍刀泰國鱷魚)
  • 小心朋友圈賣的消毒液!可能是假的!別亂買...
    小心朋友圈賣的消毒液!可能是假的!別亂買.....經調查,現場查獲的84消毒液來源於劉某在微信朋友圈的販賣,劉某未能提供相關經營證明,亦不能提供該產品的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區衛健委監督所監督員告誡企業負責人,在抗擊新冠肺炎形勢下,必須嚴格把關,杜絕使用任何不符合衛生規範的消毒產品。目前奉賢區市場監管部門對此事已予以立案調查。
  • 濟寧一公司在微信朋友圈賣假冒偽劣口罩,被頂格處罰
    濟寧市市場監管局日前對一起通過微信朋友圈售賣假口罩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罰。經查,濟寧百盛勞保用品有限公司通過微信從臨沂劉某處購買了「飄安」牌一次性使用口罩10000個,每個購價為0.38元,總購價3800元。
  • 朋友圈賣的減肥咖啡「毒」了多人
    很多微商在朋友圈賣減肥產品,而一些「三無」「有毒有害」的產品也混入其中……近日,包頭市東河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一審判決朱某等7名被告人一年六個月至六年三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案件還得從去年受害人陳某喝了這款「毒咖啡」說起。
  • 「最嚴食品安全法」10月1日實施 微信上賣美食得辦證了
    德州晚報訊(記者湯錦瑤俞榮通訊員王曉華艾敏)近日,一條《自製的蛋糕不讓在朋友圈賣了》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熱傳,引來不少做食品微商的關注。據悉,《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將於10月1日施行,該辦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備案憑證的,不得從事網絡食品經營活動。另外,今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將於10月1日起施行,也對網絡食品經營作出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