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的走紅,微商日漸活躍,但並不是任何商品都可以在朋友圈銷售的。微商賣東西看起來容易,可一旦把握不好,也容易觸犯法律。
NO.1微信賣香菸被判刑
泗洪縣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利用微信平臺非法售賣香菸的案件,一女子因利用微信售賣香菸,被泗洪縣人民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間,張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菸草專賣許可證的情況下,多次通過快遞郵寄方式,從廣東等地購買價值約17萬元的南京、蘇煙、中華、熊貓、玉溪等品牌捲菸,並通過微信向外銷售了其中部分香菸,非法獲利2萬元。2015年4月8日,菸草專賣局行政執法人員在泗洪縣瑤溝鄉瑤溝街,將正欲再次非法銷售捲菸的張某當場查獲,查獲捲菸126.5條;同年5月4日,張某主動將其通過支付寶購買用於出售的98條捲菸主動上繳公安機關。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專營、專賣的菸草,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鑑於張某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主動上繳贓物及退出違法所得,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張某的犯罪情節及悔罪表現,並對其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依法可對其宣告緩刑。據此,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香菸作為特殊商品,是需要辦理特殊審批手續,並持有菸草專賣許可證才能進行銷售的。如果沒有經營許可手續的情況下出售菸草達到一定數額就會涉嫌非法經營罪。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通過微信和網絡零售菸草專賣品,也就是說,即便網上零售的是正品香菸也是違法的。
NO.2微信賣象牙製品被判刑
10件象牙工藝品,被一名微商發到朋友圈售賣,隨後又被另外3名微商購進後,以同樣方式在朋友圈售賣。近日,這群在微信上傳賣象牙製品的微商陸續被福建仙遊法院以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至緩刑一年不等的刑期,並處罰金。
據了解,2014年11月初,福建福州的趙某某在逛福州花鳥市場時,以3000多元的價格向他人(主體身份不明)購買了10件象牙觀音頭工藝品。隨後,他將這些工藝品拍照後,掛在微信朋友圈售賣。
(網絡配圖)
不久,福建仙遊的莊某某以6800元的價格購買了這10件工藝品。2014年11月15日,莊某某以7000元的價格通過微信將10個象牙觀音頭工藝品賣給了同是仙遊的林某某;林某某又通過微信以8000元的價格賣給仙遊人王某某。最後,王某某將這10個象牙觀音頭工藝品中的三個通過微信以3300元賣給江蘇的「培培」(主體身份不明),一個以1100元賣給山西的高某某(正在偵辦)。
經仙遊法院審理,4名微商均犯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趙某某被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莊某某被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二萬元;林某某被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二萬元;王某某被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
NO.3朋友圈代購進口減肥藥被判刑
從2014年開始,鄭某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代購泰國減肥藥yanhee的信息。待有消費者向鄭某提出購買減肥藥的時候,鄭某就通過泰國曼谷醫院的一名護士購買減肥藥yanhee。購買後,護士通過快遞郵寄到鄭某在珠海的倉庫,隨後鄭某再郵寄給購買藥品的消費者。
李某從2015年開始通過(以下簡稱DC)、NPP的信息。2016年,鄭某通過手機微信添加李某為好友,向李某提出購買泰國減肥藥品DC、NPP。經李某同意後,鄭某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發布銷售上述三類減肥藥品的信息。鄭某在收到消費者的購買DC、NPP信息後,轉發給李某,由李某告知泰國的醫生開出減肥藥品DC、NPP,並直接郵寄給鄭某。最後由鄭某郵寄給消費者。
2016年12月,民警抓獲了鄭某,並從鄭某位於珠海市的某倉庫內查獲上述三類泰國減肥藥品。經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鑑定,上述藥品均屬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的規定,應按假藥處理。同月,李某在北京市被抓獲。
經公安機關核查,從2014年至鄭某被抓獲期間,鄭某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多名被害人銷售泰國上述三類減肥藥品共計人民幣283266元,鄭某、李某共同向多名被害人銷售其中兩類泰國減肥藥品共計人民幣118683元。
庭審辯護:被告人對該減肥藥品是否假藥的認識不足,主觀惡性不大
據了解,在庭審過程中,鄭某辯護人認為,鄭某對其所銷售的藥品為假藥的認識不足,主觀惡性不深,且銷售藥品並非事實上的假藥,而是法律擬制的假藥,請求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鄭某從輕處罰。李某辯護人也認為李某的主觀惡性較小,其行為沒有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請求從輕處罰。
法院判決:代購未經批准的進口減肥藥按「假藥」處理,兩被告人行為均構成銷售假藥罪
香洲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鄭某、李某所銷售的藥品屬於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的規定,應按假藥處理。被告人鄭某、李某的行為均已觸犯刑律,構成銷售假藥罪,其中被告人鄭某具有其他嚴重情節。最終,香洲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鄭某犯銷售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十五萬元;被告人李某犯銷售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二萬元。
NO.4朋友圈賣淫穢視頻被判刑
近日,經連江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謀利罪判處吳某有期徒刑8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2017年2月16日,吳某通過微信向「客戶 黃片」(微信備註名)發送疑似淫穢視頻連結,得款人民幣38元。經鑑定,其中有37部視頻為淫穢物品。
2017年1月至3月7日期間,吳某通過微信向微信名為「Amaster」、「張樂」等14人發送疑似淫穢視頻連結。經鑑定,其中有5部視頻為淫穢物品。(與第1起視頻內容重複)
2016年5月22日,吳某通過QQ向名為「。。」、「馬少濤」、「輝少」的人員發送疑似淫穢視頻連結。經鑑定,其中有15部視頻為淫穢物品。
在法庭上,吳某對自己所犯的罪行後悔不已。法院認為,吳某以牟利為目的,利用移動通訊終端傳播淫穢視頻共計52部,已構成傳播淫穢物品謀利罪,故作出上述判決。
NO.5朋友圈賣假包被判刑
2015年8月,時年27歲的男子許某購進一批假冒註冊商標的名牌包包和名牌手錶在朋友圈進行銷售,並存放在廣州市海珠區一間民房裡,並僱傭54歲的嶽父李某某負責打掃衛生、打包商品。同年8月20日,公安機關將李某某抓獲,並在房屋裡查獲了假冒名牌手錶2639塊、假冒名牌包包649個及假冒名牌香水864盒。經鑑定,部分被侵權商品的市場價值為人民幣6571.966萬元。
許某在一個月後投案自首,儘管貨值金額高達六千萬餘元,他通過朋友圈銷售假貨僅成功獲利人民幣200元。許某在法庭上辯稱,他是2015年8月才開始賣假貨,之前銷售的是國內的正品,而且這次只是預售,準備8月20日七夕情人節才正式開始銷售,結果當天就被警方查獲了。辯護人提出,許某的犯罪行為屬於未遂,應當對其減輕處罰;涉案商品的價值應當按照其朋友圈發布的實際銷售價格計算,朋友圈沒有發布售價的,應按照平均價格計算。
海珠法院審理認為,許某、李某某無視國家法律,銷售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
對於涉案商品價值計算,鑑於本案的實際情況,被告人許某不可能按照正品的價格進行銷售,合議庭當庭查閱了許某的手機朋友圈,按照朋友圈標價計算相關涉案商品的貨值金額:LV手袋四件套標價25元;名牌手錶按分類平均價分別為75元和99元,貨值金額共計人民幣227995元。
海珠法院認為,被告人許某、李某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成功銷售全部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是犯罪未遂,對尚未銷售的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被告人李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是從犯,依法對其從輕處罰,被告人許某犯罪後自首,依法對其從輕處罰。最終分別判處許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李某某有期徒刑一年。
NO.6朋友圈賣雷管被判刑
贛榆男子盛某在朋友圈發現一段用雷管炸魚的視頻後,覺得販賣雷管是個不錯的生意,於是做起了中間商,先後通過微信售出雷管 70 枚,共計獲利 50 元。盛某在想著賺錢的時候,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最終被法院依法判刑。
(網絡配圖)
2016 年 4 月,專門做微商生意的盛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段雷管炸魚的視頻。視頻中,有人將一顆類似圓筒狀爆竹的雷管點燃後扔進池塘,雷管在水底一聲悶響爆炸後,水面產生一片水花,隨後池塘中的魚便在水面上翻了身。這段視頻一時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很多人看到後便開始詢問在哪裡可以購買雷管。盛某覺得這是個商機,有利可圖,於是便跟微商賣家劉某聯繫,並成為其下線,開始為其代理銷售雷管,並從中賺取差價。
隨後,盛某將上述視頻在朋友圈轉發宣傳,果然吸引了不少意向客戶。盛某在與買家談好購買數量、價格後,通過微信將購買者的信息、貨款轉發給上線劉某,劉某將雷管打包快遞發送給買家,盛某從中賺取差價。2016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11 日,盛某通過微信平臺共售出雷管 10 盒 70 枚,獲利 50 元。經公安部門鑑定,盛某所出售的雷管均為爆炸物。
贛榆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盛某違反國家關於爆炸物管理的規定,多次非法買賣爆炸物,其行為侵犯了公共安全,構成非法買賣爆炸物罪。考慮到被告人系初犯,且其犯罪行為並未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後果等因素,贛榆法院判處被告人盛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將被告人盛某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NO.7朋友圈銷售含有有毒有害減肥咖啡被判刑
近日,平陽法院審理了一起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對母女因在朋友圈出售含有「西布曲明」、「酚酞」成分的減肥咖啡站上了被告席。女兒葉某是平陽人,2014年開始從事微商,最初主要銷售面膜、睫毛膏等產品,賺了不少錢。去年4月,她在刷微博時看到一則"LEPTIN COFFEE"牌減肥咖啡的廣告,這條微博上稱該產品可快速減肥、無副作用不反彈。葉某覺得這是個商機,就根據微博上提供的聯繫方式,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從群裡名為「萬頌伊」的一名成員進了貨。隨後,她便在朋友圈發布這個減肥咖啡的廣告,結果還有不少人下單購買。因為她一個人忙不過來,還叫來母親應某幫忙發貨。 可紙包不住火,同年12月份,有人向警方報案,稱葉某銷售的減肥咖啡屬於有毒、有害食品。警方接警後立即前往葉某住所搜查,當場查獲36盒"LEPTIN COFFEE"牌減肥咖啡。葉某和應某也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
在庭上,葉某承認,這種減肥咖啡沒有質量合格證等任何證明,當時她進價為150元-170元不等,一般以280元價格出售,最高能賣到328元。「我一共買了800盒,這個產品有失眠、出汗、口渴等副作用,喝了之後對身體肯定不好,但具體有什麼不好,我也不知道。」 後來經過檢測,警方查獲的"Leptin Coffee"牌減肥咖啡含有「西布曲明」、「酚酞」成分,這些成分均屬於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葉某、應某在明知這款減肥咖啡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情況下,仍然繼續銷售給他人,其行為已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不過鑑於兩名被告歸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葉某主動退出違法所得3萬元,因此法院依法予以從輕處罰,而應某系從犯,適用緩刑。遂最終判處葉某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應某被判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緩刑考驗期間,應某不得從事與食品生產、銷售有關的活動。
NO.8朋友圈詐騙被判刑
近日,江西省萍鄉市何某利用網絡發布低價銷售蘋果手機的信息,引誘他人購買獲取錢財,被害人高某、蔡某、甘某、張某等人見此信息後,信以為真,通過QQ紅包、微信轉帳等方式向被告人支付購買手機款共計3742元,被告人收款後隨即將各被害人拉黑。
法院認為,被告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構成詐騙罪。案發後被告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依法可從輕處罰。案發後全部退贓,可酌情從輕處罰。利用網際網路發布虛假信息詐騙,可酌情從重處罰。依照刑法規定判處被告人犯詐騙罪,判處拘役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七千元。
案例綜合自:泗洪法院、大竹之窗、連江縣人民檢察院、海納新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