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標牌存在汙染、殘缺等情況,請及時清潔或更換。」9日,記者自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我市不斷完善城區應急避難場所應急設施建設,強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去年以來,已先後對平湖公園、南湖公園、虎形山公園、市八中、市一中、市二中等6處重點應急避難場所的標誌標識、應急水電等基礎設施開展督查,認真進行測評,提出了整改意見,並督促整改到位。
據了解,目前,我市城區共有20處應急避難場所(不含區和社區建立的),有效使用面積達70萬平方米,能容納46萬人緊急避險。去年9月,市應急管理局認真調查研究,責成市地震局組織人員對6處重點應急避難場所的標誌標識、應急水電等基礎設施開展督查測評,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整改落實到位。通過採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目前,位於避難場所主通道口等醒目位置的應急避難場所標識標牌,清晰規範,易於辨識。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後,我市將進一步推進城區應急避難場所各項應急設施建設,加強對已有標識標牌的維護管理,逐步建立應急指揮系統,讓市民一旦遭遇突發災難,能從容有序避災,最大限度地減輕各類災害造成的損失。
據悉,我市城區已建有20處應急避難場所,分別為平湖公園、市一中體育場、西湖公園(明翰公園)、蓮湖廣場、市二中體育場、市八中體育場、嶽屏公園、南郊公園、市體育中心、船山大橋橋頭公園、鐵一中體育場、南華大學體育場、湖南工學院體育場、衡陽師範學院體育場、營盤山公園、虎形山人防公園、南湖公園、太陽廣場、船山公園、苗圃公園。(記者胡亞華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