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國際旅遊名城,也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曾被譽為中國旅遊業的「晴雨表」「風向標」。
2012年以來,桂林市借國家批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之機,大膽探索系列旅遊改革,力促旅遊升級,2018年實現接待遊客過億人次、旅遊總消費超千億元的「雙過億」突破。「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四大定位建設正如期推進。
桂林市灕江岸邊的村民在從事竹筏旅遊業。記者 董振國 攝
提升硬體軟體:「大縣城」邁向「國際範」
桂林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之一,但由於開放創新意識不夠、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城市擁擠混亂,通往各縣區、景區、景點的道路破舊不暢。一度被遊客看成封閉發展的「小桂林」「大縣城」,感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針對以上瓶頸,桂林首先從提升交通等基礎設施硬體入手,通過建設區域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強與外界互聯互通、打破封閉格局。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投入使用,多條高鐵開通運行,市區交通「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全面完工,全市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一系列交通工程的實施讓桂林旅遊通道能力大大提升。
桂林市市長秦春成介紹,去年9月,桂林實現與香港「一乘直達」,每天有超過150名香港遊客乘坐動車到達桂林,上午在香港喝早茶,下午在桂林吃米粉已經成為現實。
「來桂林旅遊,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啦。吃住行遊購娛,都可以在手機上搞定!」桂林市在旅遊軟體上也同時發力,全面開啟智慧旅遊新時代,建成「一鍵遊桂林」平臺,這一創新服務模式廣受追捧,成為遊桂林的「網紅神器」。
一系列旅遊軟環境建設,大幅提高了桂林的開放度、美譽度。近年來,桂林成為全國施行51國公民72小時過境免籤、東協10國旅遊團6天入境免籤的首個地級市,首個與百度合作開通百度旅遊「直達號」和首個與阿里旅行開展「未來景區」城市級戰略合作的城市;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和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等一批專業性國際旅遊論壇、會展永久落戶,讓桂林成為國際旅遊數據研究與趨勢展望的「智慧中心」和融入「一帶一路」的「窗口」。
由單一吃「山水飯」向「旅遊+」融合發展
長期以來,桂林以秀美的山水聞名於世,但旅遊也高度依賴山水觀光遊,產品業態單一。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開啟後,桂林市不斷豐富旅遊內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鄉村+旅遊」等業態不斷拓展。
桂林市文物局局長張明道介紹,桂林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由於過去不夠重視,大量珍貴人文遺蹟湮沒在深街陋巷,破敗飄零。遊客除了看山水,感受不到多少文化氣息。
「為更好彰顯『一城文化滿城綠』的桂林風韻,我們開展了『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桂林市副市長蘭燕介紹,桂林做好整理搶救、研究包裝、保護利用「三部曲」,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得到了系統挖掘整理。
靈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龍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文化保護實體法《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成為「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的成功實踐;正陽東西巷、靖江王城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和重建逍遙樓等工程,保護修繕歷代名人故居,讓文化散發魅力。
在《印象·劉三姐》大型實景演出基礎上,新推出愚自樂園地中海俱樂部等山水文化旅遊精品,引進萬達文化旅遊城、桂林千古情等一批高端文化旅遊項目;發掘紅色文化遺存,建設了湘江戰役紀念園等一批紅色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作為國家首批13個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桂林市積極創新健康旅遊新業態和發展模式,以醫療機構、療休養機構、健康管理機構、康復護理機構等為載體,重點開發高端醫療、康復療養等系列健康旅遊產品,打造健康旅遊產業鏈,促進「旅遊+健康」融合發展。
勇作旅遊改革「探路者」
國際旅遊勝地建設賦予桂林旅遊改革一系列政策利好,桂林市充分把握機遇,大膽進行機制體制創新,在旅遊產業用地、導遊自由執業試點、全域旅遊、「廁所革命」等領域先行先試,取得一系列突破。
——體制改革的「先行者」。突出機制創新,深化旅遊業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桂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開啟了單一行業主管部門向綜合旅遊發展協調部門的轉變;積極推動國家批覆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成立灕江風景名勝區工委、管委,對灕江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組建桂林旅遊三大公司,推動全市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
——旅遊產業用地改革的「拓荒者」。旅遊產業用地長期以來被歸為建設用地,嚴重製約產業發展。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桂林探索「多規合一」、旅遊產業用地分類管理、旅遊產業用地基準地價等改革舉措。試點期間,先後有33個重大旅遊項目用地申請獲批,獲批新增建設用地超過1.05萬畝,有效推動了旅遊產業發展。
——「廁所革命」的「引領者」。早在2000年就率先開展「廁所革命」的桂林,2015年起又掀起第二輪「廁所革命」,不僅要讓遊客有廁所上,還要讓廁所變為景觀,如廁環境、男女廁比例和第三衛生間得到大幅改善,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升。2015年,全國旅遊廁所工作現場會在桂林召開,桂林經驗得到充分肯定並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