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潘春娟)說起鐵雙雁,上了年紀的汾陽人無人不知。然而,就是這個被汾陽人視為鎮城之寶的鐵雙雁,卻讓他們遺憾了半個多世紀。11月20日,記者從呂梁汾陽市文化旅遊局了解到,遺失50多年的汾陽古城鐵雙雁在汾陽古城落成,為古老的汾州大地增添一景。
汾陽鐵雙雁,是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陝西周至縣舉人劉一佺知汾州府時所鑄。記載和實物都顯示,那分明是一對鐵鳳凰。「鐵鳳凰高五尺,長四尺許,亭亭玉立於鐵底墩之上。底墩分三層,高二尺六寸。各層鑄有龍鳳嬉戲於山林的圖畫。鐵底墩又立於用磚砌成以石鋪面的約三尺高的方體高臺上。位置在北門城牆上距城樓以東不到百步的地方,仰首挺胸、儀態萬方、坐北向南、俯瞰城區。」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被汾陽人視為神物的鐵雙雁被調到太原,置於新建的迎澤公園北門,成了省城最大公園的迎來送往的吉祥物。嗣後,不知何年何月,便又不知去向。從此,那造型優雅、俏麗的鐵雙雁便從汾陽人的視線裡永遠地消失了。
據山西汾陽中學博物館馮世傑老師介紹,當年銘義中學首任校長美國籍恆慕義及兒子恆安石在汾州捐慕建校的圖紙及校園生活等影像資料,存放在美國卡爾頓大學檔案圖書館。2002年,美國卡爾頓大學派史達橋和馬克瑞來山西汾陽中學考察學術交流。兩人回國後在卡爾頓大學圖書館翻閱了大量有關銘義中學及汾州府相關影像資料,在檔案裡看到了上世紀美國公開發行的英文版《汾州》雜誌,也看到汾陽人期待已久的鐵雙雁真實圖。來訪的美國卡爾頓大學檔案圖書管理員海裡漫特意把鐵雙雁圖片贈送給汾陽中學,從而得到「鐵雙雁」的原形。
政府部門非常重視,曾三次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審稿,了解掌握仿古鑄造工藝。經過長達7年的研究和鑄造,鐵雙雁終於落成,並重新昂首站立在汾陽古城。
(責任編輯:項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