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中新網瀋陽6月4日電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展覽向觀眾展示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傳染病始終如影隨形,隨著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和醫學的進步,人類如何不斷積累有益經驗,逐漸把握主動性以及人類在抗爭中不斷反思,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奮鬥不息的過程。
遼寧省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館藏文物總量近12萬件(套),素以藏品豐富、質量精湛、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次展覽以展板展示為主,由「暗影中的同行者」「道阻且長」「新的考驗」三個單元組成。在「道阻且長」單元中,古人戰勝「天花」的經歷尤為引人關注。明清時期,天花肆虐,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作為患過天花的倖存者,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天花的防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下令在普及「人痘接種法」,還命皇子在年幼時全部種痘。「人痘接種法」的全面普及極大地降低了清朝的天花死亡率。
據展示內容,東晉著名醫學家葛洪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記載天花病情並提出治療方法的人。到了唐宋時期,民間發現凡是得過天花又痊癒的人,終生不會再患,即使復發,症狀也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於是,「人痘接種術」成為了預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自十六世紀,中國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此外,在「新的考驗」單元中,展示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規模暴發,中國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基層工作者和志願者們不畏風雨,堅守一線,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抗擊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的故事。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支持舉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主辦,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承辦。旨在通過梳理人類社會自農業革命至今與傳染病的抗爭經歷,讓人們客觀看待人、傳染病與自然的關係。該展覽計劃在國內多家文博單位舉辦巡迴展示,遼寧省博物館是此次巡展的首站展地。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