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首展 再現康熙帝治...

2020-12-14 瀟湘晨報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中新網瀋陽6月4日電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展覽向觀眾展示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傳染病始終如影隨形,隨著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和醫學的進步,人類如何不斷積累有益經驗,逐漸把握主動性以及人類在抗爭中不斷反思,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奮鬥不息的過程。

遼寧省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館藏文物總量近12萬件(套),素以藏品豐富、質量精湛、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次展覽以展板展示為主,由「暗影中的同行者」「道阻且長」「新的考驗」三個單元組成。在「道阻且長」單元中,古人戰勝「天花」的經歷尤為引人關注。明清時期,天花肆虐,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作為患過天花的倖存者,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天花的防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下令在普及「人痘接種法」,還命皇子在年幼時全部種痘。「人痘接種法」的全面普及極大地降低了清朝的天花死亡率。

據展示內容,東晉著名醫學家葛洪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記載天花病情並提出治療方法的人。到了唐宋時期,民間發現凡是得過天花又痊癒的人,終生不會再患,即使復發,症狀也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於是,「人痘接種術」成為了預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自十六世紀,中國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

「啟示--人類抗疫文明史」展4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進行。 李晛 攝

此外,在「新的考驗」單元中,展示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規模暴發,中國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基層工作者和志願者們不畏風雨,堅守一線,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抗擊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的故事。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支持舉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主辦,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承辦。旨在通過梳理人類社會自農業革命至今與傳染病的抗爭經歷,讓人們客觀看待人、傳染病與自然的關係。該展覽計劃在國內多家文博單位舉辦巡迴展示,遼寧省博物館是此次巡展的首站展地。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土)
    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Museumof Anatolian
  • 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永恆燈火在橄欖葉花冠上
    穿越安卡拉喧鬧的現代街區,沿著古意盎然的小道一路而上,可以看到博物館附近的步道兩側分布著許多大型的文物,似乎在默默沉吟著安卡拉悠遠的歷史回聲;繼續向前,道路盡頭就可看見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的正門。正門規模不大,其背後是兩座拜佔庭風格的小型圓穹,遠處還有頗具伊斯蘭風情的尖塔,與舊時的旅店集市的形制相仿,彰顯著其悠久的歷史積澱。安納託利亞文明史博物館坐落於歐亞交界處的安納託利亞高原。
  • 世界四大博物館,其中一個回顧了人類自身的文明史的發展!
    1、法國羅浮宮羅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唐宋八大家」首次同框「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介紹說。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態各異的唐宋八大家畫像。
  • 全媒體聯動講述抗疫背後的中國之治
    抗疫背後折射出怎樣的治理邏輯和理念?中國力量的底氣何在?即將面世的《中國能力——抗疫背後的中國之治》一書,依託上海市委黨校與東方網聯合策劃的同名全媒體系列黨課內容,以抗疫期間的真實數據和一手報導,站在新聞事實與理論思辨兩個維度的交匯點,解析制勝病毒的中國能力,以及背後反映出的中國之治。
  • 廈大人類博物館重修開館
    萬餘珍貴文物述說中國文明史  本報訊 (記者 郭秀萍通訊員王瑛慧)今日上午,廈門大學舉辦了人類博物館重修竣工暨開館儀式。人類博物館創辦人林惠祥先生的親屬出席了開館儀式。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是中國最重要的人類學博物館之一,在南中國及東南亞久負盛譽。
  • 《人類文明史》中文版在倫敦書展發布
    新華社倫敦4月14日電(記者鄧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14日在倫敦書展共同主辦了《人類文明史》中文版的發布儀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與品牌部主任伊恩·丹尼森說,《人類文明史》是人類智慧的通史,它最大可能地為讀者提供了解世界不同文化及其獨特發展的最廣泛視角,賦予所有的貢獻和哲學見解應有的地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融合交流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
  • 棋盤山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 旅遊景點詳細介紹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柳條湖立交橋北側,該館是為警示後人勿忘「九一八」歷史而修建。博物館建成於1991年,主體建築採用碑館結合形式。殘歷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為翻到事變日期的檯曆,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館內以豐富的史料向人們介紹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奴役中國人民的罪行和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不屈不撓的鬥爭事跡。
  • 中國最大舊石器專題博物館再現200萬年前場景-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石家莊8月21日專電(記者白林)位於河北省陽原縣的泥河灣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舊石器專題博物館,集中展示舊石器時代遺址群風貌以及大量化石、石器文物。遊覽其中,仿佛置身於古人類的生產生活之中。
  • 東北冰雪(十七) 遼寧省博物館(三)
    不論是豬或龍,在遼寧省博能看到紅山文化出土的精品,真是太棒了。在吉林省集安市參觀高句麗世界遺產時,並未能見到博物館館藏。但高句麗世界遺產有一部分是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的五女山。五女山城(歷史上的紇升骨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朱蒙所創建的山城。
  • 【文化】明代推官祁彪佳抗疫的規則之治
    新冠病毒突襲人類,一場規模空前的阻擊戰不期而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湧現出了許多奮不顧身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這其中,不乏人民法官的身影,他們或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或善意文明執行,實現抗擊疫情和保障民生兩不誤,或深入社區、交通樞紐進行疫情防控,乃至逆行在疫區提供志願服務。所謂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 琉球群島的海洋紀念碑,人類文明史之前的文明,我們錯過了什麼
    琉球群島的海洋遺蹟在人類文明史之前就已經高度文明了,我們錯過了什麼,19世紀以來,科學界掀起了一股考古熱潮,各種地下化石和古代遺蹟被發現,作為地球和人類歷史進程的參考對象,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科學家無法解釋所有時間段的真實歷史,寒武紀有大量的活著的動物,進化無法解釋這些生物從何而來
  • 民進婁曉宇:中國抗疫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抗疫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民進會員 漯河醫專一附院磁共振科主任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指揮,立即成立了中央抗疫領導小組,號召全國人民立即行動起來,堅決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號召全國優秀醫生和護士立即奔赴武漢、湖北戰場;號召全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和解放軍部隊,立即採取對口措施進行對口支援;號召全國基層社區實行網格化三維空間進行篩查,儘快查清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危重病例,竭盡全力挽救每個人的生命。
  • 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明日恢復開放!
    遼寧省博物館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00—16:00(15:30停止入場),每周一閉館
  •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當代國際藏書票巡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
    陝西攝影師記者魏連升報導:西部媒體訊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當代國際藏書票巡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開幕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當代國際藏書票巡展》2018年12月1日上午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隆重開幕
  • 中國全面嚴格抗疫的世界意義
    中國直面新冠肺炎疫情,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持續向好的抗疫成效。中國的抗疫既是為了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和人類命運福祉盡責。中國的抗疫為世界的抗疫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具有道義、精神、物質、制度等多方面意義。
  • 南京博物院: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
    人民網南京1月30日電(記者 趙鐸) 1月20日—3月20日,為期兩個月的「紫藝弘道——中華文明紫砂藝術首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這是國內首個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的主題展覽。
  • 建築模型博物館首展:《張永和/非常建築模型展》開幕
    2019年10月19日,建築模型博物館首展:張永和/非常建築模型展於當日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33件模型作品,分別為玻璃鋼宅、緞庫合院、錦溪攜福酒店、同濟建築廣場、西打磨廠改造、中央黨校學員樓、龍華寺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韓國坡州書城、2010上海世博會企業家聯合館、柿子林等等,這也是張永和作品在建築模型博物館的首次集中展出。
  • 琉球群島的海底遺蹟,人類文明史之前的高度文明,我們錯過了什麼?
    到了人類的誕生,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石器,是河北蔚縣距今300萬年前的石器,但遠古人類應該在更早以前就出現過,大量證據中顯示,距今1萬多年前,人類開始出現部落形式的群居生活,原始部落才開始誕生,而一萬年以前的人類歷史,除了化石骸骨和石器以外,還留給人類很多遺蹟供我們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