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9點,女媧文學創始人李安華和西安華胥文化研究會課題組來到河北涉縣媧皇宮舉行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
女媧塑像
寒冬雖冷,熱情不減。曾經夢寐以求的媧皇聖地、國家5A景區的中皇山,無不讓我千魂夢繞,做夢都想要來到女媧聖地,做為女媧文化傳承人、女媧文學創始人、女媧公益發起人,凡是有女媧的地方都是我要探索與尋根之地。
親自攝像
雖是在冬日,但是今天的天氣卻格外晴朗,藍天祥雲。我在女媧塑像前看到聖母的慈容,就讓我想起我的母親,是的,女媧就是人類共同的母親,華夏子孫站在她的塑像前,無不心中升起敬畏之心。
這裡最左側刻有中皇山的石碑,咱們美麗漂亮的解說員熱情的告訴我們,女媧位於三皇中間,所裡這裡取名叫中皇山,同時指著身後的大山說,這座山就像是倒過來的金元寶,解說員非常熱情一邊在前方導遊,一邊陪著我們一起登山。
山中仙氣繚繞,我們一邊登山,一邊聽程老師介紹,媧皇山最高峰期一天可以接待三萬遊客,日客量在兩萬人最佳。今天是初一,我們上山時,也看到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前往山頂朝拜女媧。
大概半小時左右,我們就登上了女媧的補天閣,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建築設計的巧奪天工,不得不佩服匠人的匠心鑄魂,無不讓行人嘆為觀止。
這裡有文人騷客留下的千古墨寶,這裡有千千萬萬遊客留下的足跡,這裡有萬千華夏兒女心中的偉大母親,站在這裡陡峭的懸崖閣樓上,更能感受這裡的神聖和巍峨。
最高樓上拍攝
站在最高處,看著山下的女媧塑像就變的非常小,而不遠處的河水碧綠的如同一塊倒立的元寶翡翠,與山勢呼應,美麗動人。
我們剛剛在半山腰中聽到山上的喜鵲在「家家」的狂歡充滿激情的叫著,似乎是在歡迎著我,我轉身看見它突然飛到離我不到五米的屋簷上,我順勢就拍下這張照片。
喜鵲叫,客人到。我想這一定是女媧派它來為我們送來歡迎的歌聲。喜鵲非常的活躍,它似乎能明白我的心聲,緊接著我們來到一處非常讓人震驚的石壁前。
佛法經文
媧皇宮石刻群的魏碑書體屬於魏晉隸書之餘緒,其中亦有一部分楷書刻經和泰山經石有些相似,但更加楷體化,點畫豐腴,法體橫寬,雍容大度,氣韻則靜穆醇和,藝術和宗教相得益彰。
媧皇宮石刻群是媧皇古蹟之精髓,其書體涉及楷、隸、魏碑,亦有歷代人的題記,對研究中國書法文化、北齊歷史和佛教經典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觀完天下第一壁經群,我們來到了媧皇聖母像前,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華夏始母像,這裡面每一處都充滿了傳說。
感受人類始祖女媧,在這裡我等他們上二樓時,悄悄的跪下朝拜女媧,等我們準備下山時,我看到導遊,在離開前,也不忘向女媧朝拜,如果人人都有信仰、那麼就會感恩始祖,弘揚孝道,那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才會自信強大。
在我們下山的時候,看到在女媧塑像前,有四位穿著戲裝的班子正在唱著河北知名的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河北梆子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在舞臺藝術上,無論是音樂、表演以及舞臺美術方面,都有極大的變化和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東、河南、山西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下山之後,我們緊接著在媧皇宮的黨辦中心舉行了兩地的文化交流研討會,程俊芳老師說:「這是一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女媧文化在涉縣厚重,女媧為什麼選擇在這裡補天,因為這裡是風水寶地、人傑地靈。女媧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每年3月1日至3月15日我們這裡有半個月祭祀,每天可接待全國遊客2萬餘人,我們要共同弘揚女媧精神,必須加大力度宣傳。」
華胥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蘇軍(左)和女媧文化研究中心李長榮(右)籤署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倡議書
女媧文化研究中心李長榮曾編審《女媧文化資料彙編》一書,這對女媧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長榮說:「感謝課題組在寒冷的冬天來到涉縣研討中華根祖文化,這種精神是我們好好學習的榜樣,攜起手來團結一致,為中華母親節早日批准而共同努力。」
本次河北涉縣探源之行,我的收穫很大,我不僅收到李長榮老師編著的作品《女媧文化資料彙編》還收穫到了更多的寶貴財富,感謝前輩幾十年來如一日的在為女媧文化做的不朽貢獻,也感謝身邊的每一位為女媧文化辛苦付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