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的廣靈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邊陲,大同市東部,北嶽恆山東襟。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毗鄰,南同靈丘縣接壤,西連渾源縣,北接陽高縣和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面積1283平方千米。
廣靈縣被授予「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稱號。境內有漢白玉石林、小懸空聖泉寺等景點。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廣靈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廣靈縣建制沿革
廣靈縣戰國時名平舒邑,屬趙國;秦時屬代郡;西漢為平舒縣屬代郡。西晉末年廢;遼統和十三年復置為縣,名廣陵。遼代屬西京道大同府蔚州;金改廣靈;明代屬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清初仍屬蔚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蔚州改屬直隸宣化府,始屬大同府。民國元年,屬山西省冀察行署、冀晉行署第一行政公署、北嶽區行政公署。1948年3月,廣靈解放,屬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12月,察哈爾省撤銷,雁北專署劃歸山西省。1992年雁北行署與大同市合併,廣靈縣屬大同市轄。
廣靈縣歷史文化
廣靈剪紙主要特點為刀刻染色,表現形式分為單色、染色傳統剪紙和多層新寫實剪紙。作品分為鏡框、畫軸、禮品冊、旅遊紀念品四大系列三千多個品種。2008年廣靈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廣靈剪紙與河北、陝西等各省(市、區)列入國家級名錄的剪紙項目聯合打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5月,廣靈剪紙走進世博園,同年底被評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
廣靈剪紙
廣靈縣名優特產
廣靈五香豆腐乾其主要原料黑豆產於海拔1400米高寒山區,使用花椒、茴香、大料等天然佐料,採用本身漿水發酵點制手工製作。
廣靈五香瓜子,以廣靈縣特產的「三道眉」葵花籽為主要原料,經選料後,加鹽、花椒、大料、小茴香等香料火鍋煮製,煮熟後,放入口袋,搓去黑皮,再進行曬制、烘乾,即是成品。
廣靈大尾羊產於廣靈縣及其周圍地區。是草原地區的蒙古羊帶入農區以後,在當地生態經濟條件下和群眾長期選擇、精心飼養管理、閉鎖繁育形成的地方肉脂兼用的優良綿羊品種。
廣靈鬥山杏仁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廣靈縣鬥泉鄉境內北有一山形似「鬥」狀,故名鬥山,「鬥山積雪」為廣靈古「八景」之一。鬥山杏仁產區就在該鄉境內。
廣靈鬥山杏仁
廣靈畫眉驢產於廣靈縣,是全國「四大名驢」之一。也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廣靈畫眉驢
廣靈小米、廣靈大尾羊羊肉、廣靈苦蕎、鬥泉(鄉)仁用杏、廣靈黑木耳等也是非常出眾的特產。
廣靈縣旅遊景觀
白羊峪群山屬恆山山脈,位於廣靈縣城西20千米處,屬南壺森林公園五大景區之一,總面積10萬畝,由山、水、林、革命遺址、寺廟遺址五部分組成。
白羊峪群山
漢白玉石林坐落在六稜山主峰東側與陽高縣交界的鞍口上,海拔2175米。據測繪資料顯示,石林平面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00米。
漢白玉石林
千福山位於廣靈縣城西北三千米處,屬九華山一峰,北依群山,南臨壺水,海拔1254米。千福山峰頂廟宇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共有各類殿宇70餘間,主殿有「北嶽行宮」、「九仙元君祠」和廣靈古「八景」之一的「千福曉鍾」鐘樓,峰頂廟宇腳下前方開闊地,面對正山門建有戲樓,每年「娘娘聖誕日」四路八方居民男女雲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千福山廟會。
聖佛寺位於縣城南14千米的聖佛林山中,始建於金章宗泰和年間,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內計有各類殿宇120餘間,是廣靈有歷史記載規模最大的佛寺。塔林為佛教禪師墓塔,屬清代建築。原有14座,現存8座,均為磚徹須彌座。
廣靈水神堂,位於廣靈縣城東南。古建築內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閣樓式磚塔,還有聖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閣、鐘鼓樓等。
聖泉寺,位於山西省廣靈縣城南13千米的北嶽恆山山脈天王嶺懸崖之腰,被譽為「小懸空寺」。上載峻岭,下臨深谷。谷中一泉,湧而不溢,用之不竭,人稱聖泉,是廣靈古代八景之一「聖泉松風」景觀。據碑文記載,聖泉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懸崖石窟現為縣級文物保護。
「小懸空寺」聖泉寺
廣靈縣著名人物
彭兆泰,是參與創辦山西最早黨支部的中共領導人。
王西,山西廣靈人。曾任文水縣縣長、中共文水縣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山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主任、省政協副主席等。
焦國鼐,兩度任職山西大學校長,前後共達十幾載。曾擔任山西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許善達,1946年9月出生,男,漢族,山西省廣靈縣人。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研究處副處長,國家稅務局科研所研究室主任。
梁權,男,1953年3月生,山西廣靈人,歷任山西省委政法委調研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法院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
下期咱們接著聊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